登陆注册
7840300000015

第15章 打好心理战,游刃社交领地(3)

二是当人们发现自己有某些不好的特征的时候,为了寻求心理平衡,会把自己所不能接受的性格特征投射到别人身上,认为别人也具有这些恶习或观念。成语“五十步笑百步”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自己因为临阵脱逃而觉得难堪,是怯懦的表现,心里很不舒服,突然发现别人比自己逃得更远,便大肆嘲笑,以减轻自己心里的不安。这时候,“投射效应”也是一种自我保护措施。这样做可以保证个人心灵的安宁,但往往影响自己对人和事的正确判断。在这种时候,人们更喜欢把自己所具有的那些不好的特征投射到自己尊敬的人或者比自己强得多的人身上。这样一来,心里的不安就会大减,因为名人尚且不可避免地具有这些特征呢,何况我一个无名小卒?

毫无疑问,人与人之间既有共性,又各有个性。如果“投射效应”倾向过于严重,总是以己度人,那么我们将既无法真正了解别人,也无法真正了解自己。

求同存异,和睦共处

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形形色色的人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世界;而对不同人的接受与包容,是心理成熟的一种表现。

人格是个人所具有的主要和持久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是由各种人格特征统合而成的有组织的心理模式。人格是社会化的结果,是在个人的遗传、环境、学习和实践等的相互作用下形成的。人格具有独特性和统一性。世界上没有两个人的人格完全一样。即使是同卵双生子,对同一事物,各人的观点和行为也不会相同。

当然,人格也有共同性,使人们对很多事都有共同的情感,共同的价值观和相近的态度等。没有这种共性,也就是一个人在内心世界和行为方式上与他人毫无共同点,那就不是人格,而成了“兽格”了。同样的道理,没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与他人一模一样毫无差别,这样的人也不能获得独立的人格。人格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俗话说,人心如面,各不相同。这个世界上的人形形色色,没有任何两个人的人格特征完全相同。

比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看到,有的人谦虚好学,有的人狂妄自大;有的人公而忘私,有的人自私自利;有的人喜怒形于外,有的人则遇事不动声色;有的人和蔼可亲,有的人蛮横无理。但是性格不同是不是一定意味着矛盾和争执呢?其实大可不必,我们既然理解了人和人本来就不同,就应该放开心胸,不必强求别人和自己一样。在一些非原则性的小事上强求别人,其实是在自寻烦恼。如果只从自己的角度看问题,固执己见,强人所难,我们的生活将不得安宁。和不同性格的人求同存异,和睦共处,是一种处世艺术。

欲扬先抑,博得好感

战国的时候,宋国有一个养猴子的老人,他在家中的院子里养了许多猴子。后来,这个老人和猴子竟然能互相讲话了。

这个老人每天早上和晚上都给每只猴子四颗栗子。几年之后,猴子的数目越来越多,他就想把每天喂的栗子由八颗改为七颗,于是他对猴子说:“从今天开始,我每天早上给你们四颗栗子,晚上给你们三颗栗子,不知道你们同不同意?”猴子们听了,不能接受,于是就吱吱地叫,而且还到处跳来跳去,非常的不愿意。

老人一看到这个情形,连忙改口说:“那么我早上给你们三颗,晚上再给你们四颗,这样该可以了吧?”猴子们听了,就高兴地在地上翻滚起来。

其实老人给猴子的栗子数量没有变,只是给的方法变了:一是先多后少,一是先少后多。那么猴子为什么对前者不满意,对后者却感到满意呢?

原来这是受到心理学上一个独特的心理规律支配的。心理学家发现,在对别人进行肯定或否定、奖励或惩罚时,并不是一味地施行肯定和奖励最能给人好感,也不是一味地施行否定和惩罚最能给人恶感;事实是,先否定后肯定,能给人最大的好感,而相反,先肯定后否定则给人的感觉最不好。

美国心理学家阿伦森·兰迪做过一个实验。他把被试者分为4组,施行不同的措施,结果也不同,分别如下:

对第一组被试者始终否定(-,-),被试者不满意。

对第二组被试者始终肯定(+,+),被试者表现为满意。

对第三组被试者先否定后肯定(-,+),被试者最满意。

对第四组被试者先肯定后否定(+,-),被试者表现为最不满意。

这种心理规律,在现实生活中很普遍,平时人们所说“磕一千个头后放一个屁,效果全无”,“有一百个好,最后一个不好可结成冤家”,就是这种规律的反映。

也许我们会想到前面讲的近因定律,但这个定律比近因定律还多了一层意思,就是:先否定,后肯定,有一个对比的效果,比单纯肯定更给人好感;而先肯定,后否定,也因为有个对比的效果,要比单纯的否定效果更糟糕。

我们把这种先否定后肯定,先抑后扬给人最好的心理感觉的规律,叫作“欲扬先抑定律”。

某汽车销售公司的老李,每月都能卖出30辆以上的汽车,深得公司经理的赏识。可是这个月生意却不太顺利,由于种种原因,老李预计当月只能卖出10辆车。但是老李很懂心理学,他先是跟经理说:“由于银根紧缩,市场萧条,我估计这个月顶多卖出5辆车。”经理点了点头,对他的看法表示赞成。没想到一个月过后,老李竟然卖了12辆汽车,公司经理对他的业绩大大夸奖了一番。

如果老李一开始说本月可以卖15辆,或者事先不说自己的预计,结果只卖了12辆,公司经理的感觉可能就完全不同,他可能觉得老李做得太失败了,不但不会夸奖,反而可能批评他。老李就是采用欲扬先抑的方法,先降低别人的心理期待,再超出他的期待,就能给对方以好感了。

有一位着名的导演,也很懂得利用这个心理规律来激发下属——演员的积极性。这个导演素以要求严格着称,因此一般的演员都比较怕他。但是这个导演也很善于发掘演员们的潜力,他总是在工作的开始阶段,冷着脸,让演员们看见就害怕,非常担心演不好,达不到他的要求。这迫使演员付出最大的努力,发挥出最高的水平。而当导演对演员感到满意时,就露出灿烂的赞许的笑容。这种难得一见的笑容对演员形成了极大的鼓舞,甚至有一位演员说,导演的笑容就是他演好的最大动力。

制造有利的交际氛围

有一次,一位专家应一个学术会议之邀,作一个讲座。他到了会上才发现,到会的人很少,只有10多人。他有点尴尬,但不讲又不行,于是他随机应变说:“会议的成功不在人多人少,中共第一次党代会才到了12人,但意义非同小可。今天到会的都是精英,我因此更要把课讲好。”

这句话把大家引得开怀大笑,这一笑,激活了气氛,再加上专家讲课充满激情,使得那一次讲座非常成功。

人际交往就如同舞台上的演出,为了演得成功,不仅需要很好的台词、演技,还需要一种看不见、摸不着,却必不可少的——氛围。就像电影中,要有背景音乐来渲染气氛。在人际交往的场合,也往往需要营造点氛围。气氛好像交际的润滑剂,使交际能顺利地进行下去。

比如在演出和演讲的现场,气氛就非常重要。气氛热烈,听众、观众爆满,才容易促成演讲或演出的成功。如果没有营造出比较热烈的气氛,显得冷场的话,无论你的演讲内容多么精彩,恐怕也会成为失败的演讲,不能达到很好的宣传效果。而当场面不理想的时候,演讲者或演员如果能像上面故事中的随机应变的专家那样,进入角色,投入激情和技巧,给听众、观众一个积极刺激,就可以将冰冷的气氛激活。

生活中在许多场合下都需要有一定气氛做衬托。

有的商人请客或赴约,总喜欢带一个漂亮的女助手前往,就是为了依靠女人的美丽与温柔,给交际场增添一点情趣,营造一种融洽的氛围。

在交际活动中,如果把交际场看成是会议室,气氛就很难营造起来,也无法让对方投入。

有一种生意人,他们可以在会议桌上非常严肃,非常理智,然而,到了社交场合,又能放得很开,与人斗酒,唱卡拉OK,开各式各样的玩笑,一副百无禁忌的样子。其实,他是在营造气氛。

生意场的交际活动,既是正式会议的延伸,又不等于正式会议,也取代不了正式会议,然而,它却能起到正式会议所难以起到的作用。在交际场上和会议桌上都能做到应付自如的,才算得上是一个能力比较全面的商人。

气氛也常常由物品来营造。比如春节前夕,人们看到家家户户贴的春联,便会产生一股欢快感。商家的门面在开张时,总要挂满彩旗,摆满有关单位和亲朋好友、捧场人所赠的花篮(其中许多是自己买或租的,写上别人的名字以显气派),门口站满花枝招展、披着缎带的迎宾小姐,有的地方还允许放鞭炮,在声、色上造气氛。

商家用这种手段就是为了招徕顾客,引人注目,以达到广告效应。其实,婚、丧、嫁、娶仪式,会议召开的宣传,都需要营造相应的气氛。这样除了为表达自己的某种心情外,更多的是给他人看,起到一种变相的广告宣传的作用。

在两性的交往中,气氛对于男女感情的发展也是很重要的。性心理学告诉我们,一定的色彩、气味、环境或形象、声音,能快速引发人的情欲。一般说来,情侣们都喜欢到幽雅、安静的地方交流,例如选择公园的一个角落,幽静的丛林中,树荫下的石椅或溪边的绿茵上。因为那里直接接触大自然,让人心旷神怡,容易唤起对生命的热爱和美好人生的向往,双方可以尽情地倾吐心声。更亲密的情侣,则选择在幽雅的咖啡馆、酒吧或茶艺馆,原因是那里灯光柔和,伴有轻柔、优美的音乐。几杯香茶,几盅葡萄酒或两杯咖啡下肚,会催起一股浓情与爱意。

不可把心全交出

有的人以为,他如果对对方特别好,对方也会对他特别好。其实,你对别人过分的好,在人际交往中“过度投资”,可能引起三个不良后果。

对一个有劳动能力、理智健全的人来说,独立和付出是个性成长的需要。人际关系中如果不能相互满足某种需要,那么这种关系维持起来就比较困难。心理学家霍曼斯曾提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本质上是一种社会交换。这种交换同市场上的商品交换所遵循的原则一样,就是人们希望在交往中,得到的不少于所付出的。这也是我们在互惠定律里阐释过的。

正因如此,虽然人有自私的本性,不希望得到的少于付出的,但出于互惠定律,如果得到的大于付出的,也会让人心理失去平衡。因为这会使人感到无法回报或没有机会回报对方,而在心里感到愧疚,感到欠对方的情。这种心理负担会使受惠的一方只好选择疏远。

所以,在人际交往中,要有所保留。初入社交圈中的人容易犯一个错误,就是“好事一次做尽”,以为自己全心全意为对方做事,会使关系更融洽、密切。事实上并非如此。因为人如果一味接受别人的付出,心理会感到不平衡。所以不要把好事一次做尽,要留有余地,或者给对方回报的机会。

第二个不良后果是,对对方过好,会令对方对这种恩情感到麻木,时间长了,就不觉得你对他有多好。中国俗话说:一斗米养个恩人,一石米养个仇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就是说,你适度地对别人好,对方会感激你,也会回报你;如果你对对方过好,对方时间长了就麻木了,而你某一次达不到原来的标准,反而会引起对方的不满,反而得罪了他。用通俗的话说,就是把对方给惯坏了。

这在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中经常可以看到。俗话说,棍棒底下出孝子。如果你对子女过好,会让他习以为常,觉得理所当然,一旦将来让他独立生活,他就觉得你对他太不好了。还怎能指望他孝敬你呢?

夫妻之间也是如此。有时,妻子对丈夫太好,生活上照顾得无微不至,什么事都对他百依百顺,反而让对方轻视你的感情。因为人们对于太容易得到的东西,就不懂得珍惜了。而对方对你付出的不珍惜,反过来可能引起你的怨恨,结果在感情上形成了恶性循环,很不利于夫妻感情的健康发展。所以,在爱情关系里面,一个人不要只求付出,不求回报,而应该适当地向对方提出索取的要求,以保持感情付出的平衡。

在公司里面也有这个规律。有的老板一开始比较仁慈,给员工较高的工资。可是市场风云变幻,后来生意发展不顺利,公司财务吃紧,只好又降低员工的工资,而这又导致了员工的抱怨。作为老板,应该在开始的时候就避免过于乐观,不能把员工工资定得太高,因为你提高他的工资他高兴,你一旦降低,他就怨你,人大多如此。为了鼓励员工的积极性,可以许诺年底的奖金,但那要以公司经营状况良好为前提。

第三个不良后果,就是容易让别人觉得你心太软,不怕你,对你无所忌惮。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是善良之辈,所以让自己有点威严,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也让自己更有影响力。如果你总是对别人太好,就会让人觉得你善良而软弱,容易利用。尤其是作为领导,一定要懂得恩威并施的手段,既要有软的一面,也要有硬的一面。

娴熟运用互惠原则

互惠原理认为,我们应该尽量以相同的方式回报他人为我们所做的一切。

如果一个人帮了我们一次忙,我们也应该帮他一次;如果一个人送了我们一件生日礼物,我们也应该记住他的生日,届时也给他买一件礼品;如果一对夫妇邀请我们参加了一个聚会,我们也一定要记得邀请他们到我们的一个聚会上来。

“互惠原则”是你我在同事、朋友、恋人、夫妻……之间相处时,不可缺少的一门艺术。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有一个德国特种兵的任务是,深入敌后去抓俘虏回来审讯。

同类推荐
  • 做未来“走俏”的人:八成八败做人做事成功学

    做未来“走俏”的人:八成八败做人做事成功学

    《做未来"走俏"的人:八成八败做人做事成功学》主要内容:学历是靠不住的,今天的学历,只说明你曾经的学识,不代表你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惟有自身真正的素质、能力,才是赢得未来的金钥匙。
  • 秀外慧中做女人

    秀外慧中做女人

    从礼数、交际、说话三个方面向读者阐述如何做一个秀外麓中的女人,如何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竞争中保持一颗阳光的心,坚持自我,创造美好的未来。做个秀外慧中的女人吧,你就可以从容淡定的面对一切,在举手投足间透着优雅的风范。
  • 励志生存(影响你一生的成功励志书)

    励志生存(影响你一生的成功励志书)

    本丛书内容纵横,伴随整个人生成功发展历程,思想蕴含丰富,表达深入浅出,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和精神的力量,具有成功心理暗示和潜在智慧力量开发的功能,具有很强的理论性、系统性和实用性,能够起到启迪思想、增强心智、鼓舞斗志、指导成功的作用。这套书系是当代成功励志著作的高度浓缩和精华荟萃,是成功的奥秘,智慧的源泉,生命的明灯,是当代青年树立观念、实现财智人生的精神奠基之作,也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最付佳精品。
  • 新时期青少年心理与心态读本

    新时期青少年心理与心态读本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的转变期。在这个重要的生长发育期,青少年很容易产生焦虑、封闭、偏执、叛逆等问题。这本谭棋介编著的《新时期青少年心理与心态读本》,反映的正是青少年存在的各种心理问题。《新时期青少年心理与心态读本》主要讨论应该以怎样的心态应对这些问题,才能够使青少年健康地成长,并获得人生的成功。
  • 成败历练梦想

    成败历练梦想

    本书以成败为专题讲解实现梦想需要具有的心态、品质和实际行动,并以一个个真切感人的生动故事进行阐述。
热门推荐
  • 黑铁战神

    黑铁战神

    黄金时代,人族高手辈出,有大能撕天裂地,覆雨翻云,与众神共治环宇。白银时代,人神大战,人族建白银帝国,率百族共抗神族。青铜时代,各族决裂,人族建青铜皇朝,与各族征战。黑铁时代,妖魔纵横,鬼怪肆掠,人族彻底沦落,饱受压迫奴役。“青铜皇朝后,黑铁再无王”。且看主角如何在绝境中逆天改命,率领人族强势崛起!
  • 造界之主

    造界之主

    你理想是什么?是金钱还是美女又或者是君临天下?“我的理想很简单,创造世界,在我的世界之中永生不死!”
  • 石榴姐“遇上”恐龙哥

    石榴姐“遇上”恐龙哥

    醉久远著的《石榴姐遇上恐龙哥》讲述了二十五岁的白晓,自信一点的说,怎么看都应当时被全阶段女性羡慕的年纪,正当风华正茂时,这么就和“相亲”扯上了关系?碍于母后大人的权威,就算反感相亲这种形式,但相亲宴还是必须要去。妄图以一副装扮恶俗、言语肤浅的“石榴姐”形象逼退男方,不想居然遇上了同样反感相亲的“恐龙哥”。白晓在尽情展现自己的“奇葩”之后,以为可以凭此制敌永绝后患,却不知已经在不经意间被对方发现了破绽。
  • 重走玛丽苏之路

    重走玛丽苏之路

    曲瑛软了两辈子,次次以悲剧收尾。既知未来事,她决心硬气一回,走出一条锦绣路。丈夫却换人了。ps:本文重写,剧情大换血,作者无节操,入文需谨慎。
  • 圣僧

    圣僧

    既然生来便是和尚,若能安心的做个和尚也不错,可以烧丹求长生,可以入寂问生死,可以飞天觅嫦娥,可以下海鱼龙舞,最不济还可以打打妖怪,可冥冥中似有一只大手,在摆布着一切,让人不得舒展,不得已,便将天捅个窟窿吧.。。
  • 范仲淹戍边

    范仲淹戍边

    《范仲淹戍边》一书,经过两三年的努力,终于完稿出版。写这本书,与以前写的《范仲淹知庆州》一书的环境已大不相同。那时是受西安文理学院董平教授的启发而待在庆城写就的,仅靠有关资料而写,与外界没有多少交往。
  • 应用功能性食物防治糖尿病

    应用功能性食物防治糖尿病

    这是一本应用功能性食物防治糖尿病的科研成果荟萃,是防治糖尿病的指南,为糖尿病患者和有糖尿病家族史者、超重或肥胖者、脑力劳动者及40岁以上中老年人等糖尿病易发人群必备的生活用书,是糖尿病患者的守护天使。
  • 昔日的光辉

    昔日的光辉

    在这个泯灭人性的世界,我该何去何从?我究竟和它们一样,还是我要为了生存而不惜一切代价?为了生存放弃了人性,为了人性而努力生存,没有了人性和它们有什么区别?还好我没有那么惨淡,我还是能够活下去的,我坚信,我会活下去,如果我没有活下去,我也不会变成怪物。我还有他们,让我坚持的信念!希望明日的太阳,不会这么凄凉惨淡,云不会这么昏暗,太阳不会这样血红。
  • 末日回想曲

    末日回想曲

    艳阳高照,晴空万里。满城的惨叫,哀嚎。我站在天台上,看着这满目疮痍的世界。竟不知何去何从。
  • 《为你醉生梦死何所谓》

    《为你醉生梦死何所谓》

    他是月老院子里生长千年的一棵桃花树,而她仅仅是一株生长百年的野花,连内心自己来历都不清楚的野花,他平静的生活,平静的心,因为她的到来一切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她被冤枉扁下凡间,他痛苦万分不知她是否知他心,选择跟随她或者忘记她他又该做何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