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841300000003

第3章 生命之舟要扬帆远航,离不开智慧的橹(2)

据说,有一次王阳明同朋友在一个叫南镇的地方游玩,同行中有个朋友指着山中的花树,问王阳明道:“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干?”

王阳明回答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你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的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这就是说,人没有看到花时,花就不存在;只有当人看到花时,花的颜色才在人的感觉中显现出来。所以“花不在人的心外”。

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曾经针对贝克莱的观点进行了形象而诙谐的反驳。他说:“如果小猫所看到的老鼠只存在于小猫的眼睛中,如果老鼠是小猫视神经的感觉,那么为什么小猫用它的爪子去抓老鼠而不是抓自己的眼睛呢?这是因为小猫不愿为了自己挨饿。”在它看来,对唯心主义的爱只是痛苦。

法国哲学家狄德罗把主观唯心主义者比喻为一架“发疯的钢琴”,“以为它是世界上仅有的一架钢琴,宇宙的全部和谐都发生在它身上。”闭上眼睛就否定世界的真实性,这种观点的确有点疯狂。

上帝被猿颠覆

历史告诫我们说,一种崭新的真理惯常的命运是:始于异端,终于迷信。

--(英)赫胥黎

哲学的发展从一开始就与自然科学的发展紧密相连,第一批自然哲学家同时也是自然科学家。哲学的发展促进了科学的发展,而科学的发展也对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特别是1859年,达尔文出版的《物种起源》更引起了哲学界的一场革命。上帝创造了人类这一原来被认为是不可怀疑的真理在有力的科学理论面前展现了自己的胆怯。然而这对于一直自居于世俗社会之上的教会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于是顽固的神学哲学和新兴的进化科学之间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在其中表现最突出的便是达尔文的好友、伦敦矿物学院地质学教授赫胥黎。

在《物种起源》中,达尔文提出了“生物进化论”:生命起源于原始细胞,然后逐渐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最终进化出今天种类繁多的生命形态;在生物的进化过程中,相互之间不断进行着生存斗争,并通过自然选择,优胜劣汰。

显然,达尔文的学说包含了人也是从原始细胞进化而来的结论,但达尔文并没有直接提出人是由猿进化而来的理论,这一理论是赫胥黎提出来的。据说,赫胥黎受到《物种起源》的启发,萌生了人和猿来源于同一祖先的想法,又仔细研究了人的头骨、黑猩猩的头骨、猴子的头骨以及这些生物的大脑,最后才提出了人是猿猴进化而来的理论。

在达尔文之前,欧洲人相信是神或者上帝创造了整个世界,达尔文的进化论否定了教会的说法,动摇了基督教信仰的重要基础,因此,教会对《物种起源》恨之入骨,称之为“魔鬼的圣经”。赫胥黎看完此书,也预感到它将会激起教会的强烈反对。于是,在给达尔文的信中,赫胥黎热烈赞扬《物种起源》,并说“我正在磨利爪牙,以备来保卫这一高贵的着作”,必要时“准备接受火刑”。

实际上,赫胥黎的“人猿同祖说”比《物种起源》让当时的人们更难以接受。按照《圣经》的说法,人是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的,有灵魂,有智慧,知善恶,人是不同于动物植物的,是上帝创造出来管理自然界的。现在,赫胥黎提出人是由猿猴进化而来的,就把人的位置“降低”到动物界,所以,不仅是教会,普通的老百姓对赫胥黎的说法也非常反感。

于是,达尔文、赫胥黎与教会之间发生了激烈的冲突,有人还给达尔文寄来一颗子弹进行威胁。在斗争和危险面前,赫胥黎挺身而出,毫不畏惧,骄傲地宣称:“我是达尔文的斗犬。”有一次一个人看到赫胥黎,讽刺地说:“当心,那只狗又来了。”赫胥黎轻蔑地回答说:“是啊,盗贼最害怕嗅觉灵敏的猎犬。”

1860年6月30日,赫胥黎与大主教威尔伯福斯在英国牛津大学展开了一场关于人类起源的大辩论。

在辩论中,威尔伯福斯除了援引《圣经》上的说法之外,什么也说不出,而赫胥黎材料翔实,有根有据,把威尔伯福斯驳得哑口无言。最后,威尔伯福斯只得尖刻地反问赫胥黎:“你是从猿祖父还是猿祖母哪一只生出来的?”然而,赫胥黎毫不示弱地说:“人类没有理由因为他们的祖先是猴子而感到羞耻,与真理背道而驰才是真正的羞耻。只有那些游手好闲、不学无术而又一心要靠祖先名头的人,才因祖先的野蛮而感到羞耻。”

为了保卫和宣传进化论和“人猿同祖论”,赫胥黎在以后的30年间,改变了自己的学术研究方向,从地质学转而研究脊椎动物化石。今天,在伦敦南肯辛顿博物馆的达尔文雕像旁,人们也立起了赫胥黎的大理石像。

从哲学上看,人类首先是动物,与动物有着亲缘关系。即使在本质上人不同于动物,但在生物学意义上,人不能否认自己的动物性。但是,人又不仅仅是动物,人具备很多动物没有的能力,所以,人是动物性和非动物性的统一体。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升华。没有动物性的身体,人的一切都不可能存在。人的意识来源于大脑,不能离开身体而存在。

阿基米德“圆柱容球”而死

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地球。

--(古希腊)阿基米德

阿基米德,伟大的古希腊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出生于西西里岛的叙拉古。阿基米德是一个全才,传说他发现了浮力原理、杠杆原理,还发明了螺旋抽水机。阿基米德的一生都沉浸在不停地学习发明之中,直到临死的那一刻他也没有放弃。

阿基米德的父亲是天文学家和数学家,所以他从小受家庭影响,十分喜爱数学。大概在他9岁时,父亲送他到埃及的亚历山大城念书,亚历山大城是当时世界的知识、文化中心,学者云集,举凡文学、数学、天文学、医学的研究都很发达,阿基米德在这里跟随许多着名的数学家学习,包括有名的几何学大师--欧几里得,因此奠定了他日后从事科学研究的基础。

传说在阿基米德晚年,在叙拉古与它的盟国罗马共和国分裂后,罗马派了一支舰队来围城。当时阿基米德负责城防工作,他设计制造了一些灵巧的机械来摧毁敌人的舰队。他用投火器将燃烧的东西弹出去烧敌人的船舰,用一些起重机械把敌人的船只吊起掀翻,以致后来罗马人甚至不敢过分靠近城墙。

但最终罗马人还是攻入了城内。据说罗马兵入城时,统帅马塞拉斯出于敬佩阿基米德的才能,曾下令不准伤害这位贤才。而阿基米德似乎并不知道城池已破,沉迷于数学的深思之中。但是罗马士兵闯入阿基米德的住宅,看见一位老人在地上埋头作几何图形,士兵将图踩坏,阿基米德怒斥士兵:“不要弄坏我的圆!”士兵拔出短剑,这位旷世绝伦的大科学家,竟如此地在愚昧无知的罗马士兵手下丧生了。

马塞拉斯对于阿基米德的死深感悲痛。他将杀死阿基米德的士兵当作杀人犯予以处决,并为阿基米德修了一座陵墓,在墓碑上根据阿基米德生前的遗愿,刻上了“圆柱容球”这一几何图形。随着时间的流逝,阿基米德的陵墓被荒草湮没了。后来,西西里岛的政治家、哲学家西塞罗游历叙拉古时,在荒草中发现了一块刻有圆柱容球图形的墓碑,依此辨认出这就是阿基米德的坟墓,并将它重新修复了。

“不要破坏我的圆”,这是一个朴实的哲学家最后的言语,同时也是最有力的言语。阿基米德用自己的一生向我们阐释了这种永不停息的探索精神。

哲学思维的基本习惯就是强烈的好奇心,对未知的不断探索。这种强烈的探索,不仅是知识,更是一种心性、精神的探索。在探索的过程中,不断地历练生命,让自己的身心自由翱翔。

学不等于智慧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孟子》

人生活于世俗之中,浑浑噩噩,心虽不甘,却又似乎无可奈何,被一股强大的暗流所吸引,难免随波逐流,于此之中要保持清醒,实属不易。很多人都在精神与世俗之间徘徊,挣扎,不知何去何从。

伯夷,商末孤竹君的长子。当初,孤竹君打算让次子叔齐做自己的继承人。然而,孤竹君去世后,叔齐要让位于伯夷。伯夷认为这是违抗父亲的命令,于是跑到深山隐居起来,而叔齐也不肯继承王位,也跑去隐居了。

生存于现代社会,我们不能像伯夷、叔齐那样,跑到深山隐居,然而,他们思想上与世俗社会保持的距离,却是值得我们传承的。

德国学者药尔格·齐特劳曾写道:

“赫拉克利特的认知,并不是一个自然科学家向外认知的事业,而是一个把目光对准自己内心的人的事业。由于他成功地排除了其他人的外部干扰,把自己封闭起来,他才有可能潜入到灵魂的深处。”

“那里个性的区别已不存在,人与人越来越相似。那是一种人的本性真正存在的地方。因而,我们在赫拉克利特那里可以感觉到--尽管他很阴暗和晦涩--一种深刻的灵魂亲近感。他的‘一切皆流’,我们只能赞同,并不是因为它引导我们去进行什么思考,而是因为这句话对我们是如此的亲切。而赫拉克利特提出这个观点2000年之后仍然给我们影响的,正是这种亲切感。”

周国平曾写过一本《守望的距离》的哲学散文集,在序言中,他这样说道:“守望者”的职责是,与时代潮流保持适当的距离,守护人生的那些永恒的价值,守望和关心人类精神生活的基本走向。“博学不等于智慧”,向内心学习智慧,比向外物求知更重要。向内心学习,保持思想的冷静与批判,守护那些永恒的价值。

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一切皆流,无物常住。

--(古希腊)赫拉克利特

世界是不断变化的,我们每天都面临一个崭新的世界。太阳每天都会升起,但今天的太阳还是昨天的太阳吗?哲学努力地为人的存在寻求一种超越我们本身之外的确定感,然而变化却是每个哲学家都无法回避的话题。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非常强调变化的观点,他有一句非常有名的话:“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他的意思是,世界是永恒变化着的,运动是绝对的,即“一切皆流,无物常住”。他说:“除了变化,我别无所见。不要让你们自己受骗!如果你们相信在生成和消逝之海上看到了某块坚固的陆地,那也只是因为你的目光太仓促,而不是事物的本质。你们使用事物的名称,仿佛它们永远持续地存在,然而,甚至你们第二次踏进的河流也不是第一次踏进的那同一条河流了。”

但是后来,赫拉克利特的一个学生克拉底鲁把他的观点绝对化、教条化,提出了一个极端观点:“人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认为当我们踏入“这条”河流的时候,它已经不是刚才我们看到的“那条”了。如果按照这个逻辑的话,世界上不会有确定性质的事物了,整个世界将成为混沌一团。我们既不能认识事物,也不能解说一个事物是什么了。因为,当我们还没有说完“这是一张饼”时,饼已经变成其他东西了,当我们把饼吃到肚子里的时候,它又变成了另外的东西。因此,克拉底鲁主张用动手指代替说话,因为一开口就过时了。克拉底鲁将老师的正确辩证法思想变成极其错误的相对主义诡辩论,这显然是荒谬的。

赫拉克利特说“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是强调运动具有绝对性,一切都存在,同时又不存在,因为一切都在流动,都在不断地变化,不断地产生和消灭。而克拉底鲁说“人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就割裂了运动和静止之间的关系。物质世界处于永恒的运动之中,但绝对运动的物质有相对静止的一面。如果连相对静止都否认了,那么这个世界就没有什么是可以认识的了。

关于克拉底鲁的错误还有一个小故事讲得更直白:有一个人外出忘了带钱,便向邻居借。过了一段时间,这个人不还钱,邻居便向他讨债。这个人狡辩说:“一切皆变,一切皆流,现在的我,已不是当初借钱的我。”邻居发了脾气,一怒之下就挥手打了他,赖账人要去告状,这位邻居对他说:“你去吧,一切皆变,一切皆流,现在的我,已不是当初打你的我了。”赖账人无言以对,只好干瞪眼。

赫拉克利特强调运动变化,并没有否定静止。在他的思想中,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赫拉克利特认为世界的本源是火,这是万物的本性;但是火的形态是不停变化的,表现着不同的形式。这就告诉我们既要看到事物静止的一面,也要看到运动的一面。恩格斯高度评价了他的这个思想:“这个原始的、素朴的但实质上正确的世界观。”

世间万物都是独一无二的

天地间没有两个彼此完全相同的东西。

--(德)莱布尼茨

赫拉克利特强调万物皆变,而近代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则强调万物皆异。在他看来,天地间每件事物都是独特的,没有任何两个彼此完全相同东西,因而对事物要区别对待。

莱布尼茨可以说是举世罕见的天才,出生于德国的他几乎研究了当时人类所了解的一切领域,力学、逻辑学、化学、地理学、解剖学、动物学、植物学、气体学、航海学、地质学、语言学、法学、哲学、历史、外交,等等。他甚至还尝试创造一些自己的小发明,而他最重要的成就可能就是发明了微积分,为近代数学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他还是最早研究中国文化和中国哲学的德国人,对丰富人类的科学知识宝库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莱布尼茨被称为自然科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历史学家和哲学家,正是由于上述这些因素,使莱布尼茨的哲学显得卓尔不群。他不但涉猎范围十分广泛,而且他得出的一些结论也十分惊人。

莱布尼茨的博学使他名噪一时,当时的德国贵族都非常希望结交这样一位学术之星。据说,莱布尼茨曾经当过“宫廷顾问”。有一次,皇帝让他解释一下哲学问题,莱布尼茨对皇帝说,任何事物都有共性。皇帝不信,叫宫女们去御花园找来一堆树叶,莱布尼茨果然从这些树叶里面找到了它们的共同点,皇帝很佩服。这时,莱布尼茨又说:“凡物莫不相异”,“天地间没有两个彼此完全相同的东西”。宫女们听了这番话后,再次纷纷走入御花园去寻找两片完全没有区别的树叶,想以此推翻这位哲学家的论断。结果大失所望,因为粗粗看来,树上的叶子好像都一样,但仔细一比较,却是形态各异,都有其特殊性。宫女们累弯了腰,也没能找到两片大小、颜色、厚薄等完全相同的树叶。

这个故事揭示了哲学关于世界统一性和多样性关系的原理。这一原理告诉我们,统一的物质世界以多种多样的形式存在和发展。组成物质世界的丰富多彩的不同个体各有其特殊性,但事物与事物之间又有着普遍的联系,存在着许多共性。世界的统一性和多样性是有机的统一,不可割裂。这要求我们做事情的时候要从实际出发,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要盲目随从。

同类推荐
  • 感悟财富

    感悟财富

    什么是财富?这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话题,是一个让人困扰又不断思索的问题。财富与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快乐,甚至我们的生命都息息相关,每个人对财富也都有不同的诠释。进入新经济时代,人们从“财不外露”到“彰显财富”,让我们对财富的追求更加赤裸,也引发了我们对财富更深刻和思考。
  • 男人四十临界线

    男人四十临界线

    男人四十:梦想依然是个很鲜活的字眼,成功依然是个崭新的课题。男人四十:不要跟年轻人比体力.多动脑少动手,这才是做事的最高境界。男人四十:忙碌是一种充实.但不应成为生活的全部。男人四十:折腾事业,但不要折腾身体,善待自己.是对未来负责。男人四十:在激情中享受精彩,在平和中体味成功。
  • 营造素质(影响你一生的成功励志书)

    营造素质(影响你一生的成功励志书)

    本丛书内容纵横,伴随整个人生成功发展历程,思想蕴含丰富,表达深入浅出,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和精神的力量,具有成功心理暗示和潜在智慧力量开发的功能,具有很强的理论性、系统性和实用性,能够起到启迪思想、增强心智、鼓舞斗志、指导成功的作用。这套书系是当代成功励志著作的高度浓缩和精华荟萃,是成功的奥秘,智慧的源泉,生命的明灯,是当代青年树立观念、实现财智人生的精神奠基之作,也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最付佳精品。
  • 信念左右你的一生

    信念左右你的一生

    本书重点讲了信念的重要性。信念是人生的太阳,是通往成功的天桥;信念让人充满激情,让人脚踏实地地实现梦想;信念是挑战逆境的力量,使人不断超越自我。
  • 我最想学的销售口才课

    我最想学的销售口才课

    针对销售人员口才上的需求,列举出销售过程中必备的四种话术技能——客套话、专业话、赞美话和巧妙话,有针对性地对销售人员的沟通和口才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指导和提升,适合销售人员的需要。本书在内容设计上也进一步符合销售人员所需,从接触客户、产品推销到促成交易、售后维系等环节,均可以运用书中所提供的话术技巧实现步步为营、顺利成交的目的。提高销售人员的沟通和口才技巧,正是本书的宗旨。
热门推荐
  • 灵神之路之绝世灵神

    灵神之路之绝世灵神

    这是一个以灵力为主的世界,这里的每个人都会在自己10岁的时候令自己的灵力觉醒,灵力一共有六种属性:风,水,火,光,土,草。当然每个人只可修炼一种属性,然而令人可悲的是也有觉醒失败的,这些人注定一辈子成为奴隶…………当前世是神的柳灵风灵力觉醒,又将会以来怎样的风波呢?……少年林布自柳叶村而出,手持六灵神剑,脚踏龙族神龙,奔向了属于他的强者之路…………
  • 中国神话史

    中国神话史

    本书是中国第一部神话史。中国古代神话,一向以零散不成体系著称,致使我们这个拥有神话资料最丰富的国度,国一度被外国人误解为缺乏神话、乃至没有神话,袁珂先生首次将散落在群籍中的吉光片羽遴选、缀集起来,用简练、通达、优美的文字将从上古迄于明清时代的神话材料,作了纵贯的系统的论述。对少数民族神话则联系汉族神话,作了横向的分类的鸟瞰式介绍,勾勒了中国神话的历史全貌。此外,本书还专章叙述了中国神话研究的历史状况,神话对历代文学的种种影响,等等,材料丰富,剖析透彻。
  • 韩娱之乐章

    韩娱之乐章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梦,当梦醒了也就结束了。新书上线
  • 大宋英豪

    大宋英豪

    (公元960年)元旦,突然谣传辽国出兵,命殿前军都检点赵匡胤帅领禁军御敌,副都点检慕容延钊为前锋,次日立即出发,初三日赵匡胤出兵,至距离开封四十里的陈桥宿营。当晚官兵鼓噪,陈桥兵变,于是赵匡胤黄袍加身!后周恭帝派翰林学士陶榖宣读诏书禅位。赵匡胤正式即位,是为宋太祖!
  • 请再看我一眼

    请再看我一眼

    时光匆匆,请你再看我一眼,就.....一眼,好吗?
  • 雪之国之驯鸟国

    雪之国之驯鸟国

    传说在辽阔的神兽大陆上,有这么一个神奇的地方,这里终年飘雪,四季不分,甚至有传闻,在这片冷酷严寒的雪原中,生长着一个古老的村子。没有人知道村子是不是真的存在,甚至不知道这个传闻是不是真的。有一天,一个少年怀着冰冷的绝望走进了雪原,等待他的,是绝处逢生,抑或是死无葬身之地.......
  • 房子房子

    房子房子

    欲要结婚成家的任宁,决定买一套房子。他跑了多家楼盘,终于找到了中意的房子,交了订金,只待开盘。任宁的姐夫是平原市的副市长,分管土地城建等,正在为土地拍卖忙活。任宁的父亲是退休老教师,常常因身边的人事困惑。他认为的好孩子——大儿子任宝下了岗,小儿子任宁为房子困惑,调皮捣蛋的二儿子任宇却发了财。他认为不可救药的赖学生德运,如今却成了大房地产商,过上了致、酒醉金迷的生活……任宁预料不到的是,交了订金的房子开盘时,房价猛蹿得让他无法接受。房市仍一路蹿涨。土地越拍越贵,地王一个个出现。然而,幕后的土地交易并非常人所知。
  • 禁!录

    禁!录

    百万年的封印今朝破,诡异的文字与图画,还有那些未知的细胞,这些到底存在了多久?它到底在何方?原本平静的生活瞬间破碎,是前进还是就地苟活?是舍弃还是牺牲?世界瞬息改变,大战一触即发!一族一体一教?世界三足鼎立!宛若世界病毒爆发一般!变异体,生化体,明明同一源体又为何分裂?此刻是你又会怎么样选择?更如:这......
  • 端着咖啡杯的猫

    端着咖啡杯的猫

    端着咖啡杯的猫或许一切只缘于不喜欢我的你
  • 妃本无意恋上君

    妃本无意恋上君

    她,一个现代女花痴,因为气愤找一二货算账。也许是命中注定,一次意外实现了她的愿望,她穿越了。他,一场火灾后,说是毁容了。是在外人眼中掌握重权的丑王爷,一张面具下又有着怎样的面貌。第一次见面,她嫌弃他长得丑,一个丑八怪竟然还故意给她找茬,"就让你看看老娘的厉害。”“古代美男果然多。”她又该如何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