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841700000021

第21章 古诗词中的爱情(1)

万言不值一杯水

游太白山时,我有无尽的惭愧,面对背大包勇往直前的真正“驴友”们,我那种坐着缆车拿着矿泉水瓶的样子很是难堪。在缆车上,不时可看到蓝色和粉色的丝带系在树枝上,那是以前的“驴友”们为了防止队友迷路而作的标记。我羡慕这种有点“自虐”性质的攀登。虽人也到了半山腰,也是个“空对着山中晶莹雪,终没得太白真谛言”的感觉。这种寸步以车代的旅游我是再也不要了。所幸,我心中还有故事。太白山的故事值得一讲。

唐朝是个出故事的朝代。先说唐朝有两位大旅行家,一是玄奘,二是李白。玄奘是带着艰巨使命,带着知名度很高的徒弟,捧着紫金钵盂甘为苦行僧的圣人,旅行只是搂草打兔子的搞点副业,姑且略过他不说。李白用当前“驴友”的行话来说叫做典型的一个“职业驴”,(不好听,但对于真正的游者自我挑战的行为来讲还是贴切的),他放荡行骸于名山大川间,游历在九天云海外,连做梦都在天姥山游荡,为人类文明留下了最瑰美的色彩。

李白为天下众多的名山大川所生,太白山却像是为李白而生。一提起太白山,脑海里的第一反应即是这位大诗人李太白,想当然地认为人山之间有“姻亲”关系。事实上太白山并不是因为李太白多次芳泽其间而附会成名的。太白山得名一说法是因其山顶终年积雪,银光四射,故称太白,另一说法是太白山是太乙真人的修炼之地,太白山是太白金星的化身,所以太白山又谓之“太乙山”。不管怎地,都是先有的太白后有的李白。这样我就放心了,李白与太白山间没有牵强附会拉大旗做虎皮的联谊之举,不辜负李白的奇筋傲骨,没辱没太白山千年晶莹雪的灼灼。

传说有一年,唐玄宗开科取士。李白闻说后,“仗剑去国,辞亲无游”,他收拾好书剑行囊,入蜀道,越秦岭,与太白山初次会面。想来,当年李太白所登上的山巅应是太白山的主峰拔仙台,这里符合他高歌吟诵的条件,高、寒、险、奇,“太白何苍苍,星辰上森列”。只是一直不可想象,拔仙台海拔达3700米左右,今人借助现代化设备攀登都很困难,几千年前这里更应是无路,无缆车,人烟稀少,高寒雪厚,苍茫林海,如若攀登,难胜蜀道。1956年,中国国家登山队攀登的第一雪山就是太白山。接下来多名探险者都以生命的名义去试图征服太白的神秘莫测。但宽袍云履的李白竟上去了,让后人听到了他“噫吁兮”的长叹,这一点确令人百思不解,令人由衷佩服。

那一日,李白正在观景,陡然间风起云涌,雷鸣电闪,大雨倾注。一老翁上前引路至自己的草舍。此次懈遇是段仙缘,诗仙李白还不知道自己是碰到了太白山的神仙。那老神仙却是因爱李白才华才设此机缘。老翁问李白:“学士,你欲奔何也?”

“想进京赶考。”

“为什么要去做官呢,心将流水同清净,身与浮云无是非不好吗?”

李白躬身一拜说:“我读了那么多书,上不为君分忧,下不为黎民办事,岂不白白埋没了吗?”

“你可知这次主考官是谁,是国舅杨国忠和太监高力士呀,皆是贪财纳贿、妒贤嫉能之辈,他们会录取你吗?”

“我有真才实学嘛!”李白自信地说。

老翁笑了,他指着地上蚂蚁、空中蚁虫说:“学士,你满腹华章,能用锦绣文章把蚂蚁、蚊虫赶走吗?”

“我的文才只能富民济穷,安邦定国,哪能驱蚂蚁去蚊虫?”李白执意要去,并用那首《登太白峰》直抒胸臆,“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愿乘冷风去,直出白云间。挥手可近日,前行若无山。一别武功去,何时复见返?”

老翁不再勉强,对李白说“前行若无山,直出浮云间,若不得意,还是回我这吧。”

随后,李白连考三场,篇篇文章可谓花团锦簇,可一放皇榜却名落孙山。

一肚子怨气怒气的李白果真再复老翁处。

“杨国忠、高力士就是人间的蚁虫呀,你的文章怎能感动他们?看我怎样驱赶这群讨嫌的蚁虫。老翁用手在地上画一个圆,喝了一口水,朝圈内喷去,喝道:“蚁虫出去!”果然蚂蚁纷纷退出,一会儿一个也不剩。老翁扶着李白的肩说:“你的锦绣文章是对付不了人间蚁虫的,这就是万言不值一杯水呀!”

李白若痴若狂写下了“太白何苍苍,星辰上森列。去天三百天,邈尔与进绝。中有绿发翁,披云卧松雪……铭骨传其语,竦身已由天。吾将党丹矽,永与世人别。”

事实上,李白没有从此“永与世人别”,后来还是进了翰林院,在世俗与权贵间让高力士给脱了把鞋出了口堵在文人心头的浊气。想想看,我还是喜欢李白写“万言不值一杯水”的痛快劲儿,这一句话既含有对怀才不遇的感慨,又有对权贵的蔑视,配得上太白山的清高和干净。

李白傲骨铮铮中不乏入世入俗的韧性,他揣着太白山的清高和干净,高估着自己学识的魄力和影响力,在官宦世俗间扮演着文人骚客的角色。诗才诗情的名气也只是皇帝老儿们的一个文化幌子。上既不需要他为君分忧,下也没有为黎民办事的权力。

高山苍苍的雪容得下李白的豪气,九天云霄容得下李白的傲骨,李白带着“万言不值一杯水”的清醒,用侥幸的心理折磨着自己的躯体,行走在世俗间。

越是这样走着,他的诗越被逼得驱山走海起来,越是在这样窝屈着,他的诗越被砥砺得拔上云霄起来。当他的想象力和九天云海的胸怀于人世间连最后的侥幸心理也消失殆尽时,他真的成了一个专业的大诗人,成了酒后诗百篇的诗仙。最终,他还是行走于唯一能包容下他的天地百骸间。

肝开窍于目

嗅着历史草药的味道,远远的,孙思邈手执药镐,身背药篓,穿山越岭,进山采药而来。脚下,是岁月与脚印踩出来的栈道;头顶,千年白云飘飘。

太白山岭内岭外的百草识得孙氏手中的那柄小镐,它与太白山上的每一株落瑛都有过耳语厮磨。药采回来了,孙氏亲手将得来的珍宝清珠除露,分匣收藏。身前,清苦药香;身后,朗月乌鸣。

他的眼神搅拌着药方的苦、辛、酸、甜、咸,究竟是如何滋味,他的五脏六腑体味着药性的寒、热、敛、泻、痛,究竟对人体发挥何等作用?没有亲自品尝、体会,孙思邈决不会给他人用药。他说:“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

学医是件苦差事,但只要学终有学成之日。但“医为仁术”的道理,多少为医者一辈子也没望其门槛。孙氏留于人间的两本著作《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的“千金“二字值得琢磨,“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所以他把自己的两部著作均冠以“千金”二宇。药中为王的孙思邈“王”字的崇高牢牢维系在“人命至重,有贵千金”的真情之中。

活了102岁的人间神仙孙思邈,是大地上最真实的儿子。传说中这位药王学医的最初动机是为了给父母治病。七岁时,孙思邈听说太白山麓有一位老医生能治父母的病,就决心到太白山为父母求个药方来。孙思邈求医起程了。“来了,来了——”太白山上的百草花木都听到了医仙向它们靠近的脚步声。从此,孙思邈与医药、太白山开始结缘,历史的医学脚步为此轰鸣。

太白山是座宝库,孙思邈不但学成医术治好了父母的病,还发现了这座百宝药山的妙处,这里的一草一木好像跟人间老百姓的生老病死有着直接的牵连。草木就等着有缘人把它们带至人间。

那时,山区的老百姓难解之症很多。比如,有的人白天视力好好的,一到了晚上,什么也看不见了。孙思邈发现,患这种病的都是穷苦人家,他看到穷苦百姓劳苦终日,得不到温饱,山区的飞禽和野羊、野猪不少,老百姓狩猎来的猎物多是洗干净五脏后,卖给有钱人家,换回些柴米,以维持生计。又想到医书中有“肝开窍于目”的说法,他就让夜盲症病人多食以往要废弃扔掉的肝脏。病人吃上一段时间,夜盲症便慢慢地好转了。

同时,在当地也有不少富人找他看病。孙思邈看到病人身上发肿,肌肉疼痛,浑身没劲,他把这种病症诊断为脚气病。他想:“为啥穷人得的是夜盲症,富人得的是脚气病呢?这很可能也和饮食有关系,富人多吃精米白面,鱼虾蛋肉,而穷人多吃五谷杂粮。粗粮内夹杂着不少米糠麸子,他估计,脚气病很可能是因为缺少米糠和麸子这些物质引起的。于是他试着用米糠和麦麸来治疗脚气病,果然很是灵验,不到半年,周围几家富人的脚气病都陆续治好了。孙思邈在治疗好穷、富之人病的同时,也让他们明白了,五谷杂粮里有精气神儿,甘中有苦,苦中有甘的道理。

孙思邈把“医为仁术”的精神具体化。他在其所著的《大医精诚》一书中写道:“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贫富,长幼研茧,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借身命。”

为人治病“皆如至亲”之想,为人治病皆用“肝开窍于目”之方。“医为仁术”的道理在孙思邈处得以具体、真实化来。他的百年中,有名不为名所累,数辞高官厚渌;他的为医之道中,蓖谷草根皆为良药,富贵贫穷皆是众生。一千多年来,世人为了纪念他在医学上的丰功伟绩,奉他为药王,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可见大大小小的药王庙且香火缭绕千年。孙思邈参透了“肝开窍于目”的道理,把“医者,医也”的真正名气留在了人间。

“肝开窍于目”,人许多时候都需要这简明、没有悬念的对症的良方。同时,许多良方就挂在我们眼前,唾手可得,可我们百度千寻后也找不到。

孙思邈在太白山成神仙了,我们的天目在人世间却没有打开。

莫负广寒沉醉

月光会施魔法。寥廓大地沉寂宇宙间,无数高贵而华美的灵魂在岁月迭替里落拓游荡。这一年中秋之月似乎颇有不同,奶质样的月色浓稠迷离,将酣梦千年的灵魂一一唤醒。

李白叹一句天生我才必有用,掸掸卧睡间压皱了的衣衫,抚须仰月,见冷冷的碧空、皓皓的轮月,不由得长叹一声,想当年存壮志九天揽月,掸青衫掩书卷稿两鬓已苍。

为天下人忧思不解的杜甫,千年梦始终牵系于“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未酬心愿中。大梦初醒,不想人世间处处高楼耸立流光溢彩车喧人闹,一时间惊讶沉迷,拔不出了自己。

苏学士一如当年醉卧醒来,清茶把盏,菊竹入画。看到那石榴红得已恰到好处,猛然觉悟,佳期近矣,忙吩咐跟了他多年的老仆人提前摆酒供月。看着几案上的双杯双盏,愈显影单形支不由泪洒衣襟: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呀。

皓月款款行至当空,浅柔的月色撩拨着众诗仙词圣们柔软敏感的神经。遥想当年中秋,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折花赏月,飘杯论酒,诗词歌赋,俚言小曲何等热闹,何等快哉!而今室外马闹车喧,人像蚁虫样不知所向;处处灯红酒绿流光溢彩却不见了单纯的月色;酒楼间虽有衣冠楚楚客,却个个吆五喝六满嘴粗言碰酒取乐,哪里寻得到一丝丝风雅韵味。挤挤攘攘的尘境虽阔却没有古往今来老先生的一席清谈之所。

噫吁兮——

嗟叹之音袅袅震天。月中仙子嫦娥心中正戚戚然。虽有万人仰目,有几人知心?念至,有了主意,遂遣玉兔逐一送帖诚邀灵犀相通人,月圆之日赴广寒宫内把酒问月。

这一日广寒宫内柳拂垂幔,幕笼轻烟,亭榭残荷,别样曲衷。

众诗仙词圣们行至广寒宫大赞:月宫真有唐韵宋律之风呀!但见那嫦娥姑娘白衣胜雪,略施粉黛,莹莹月色下,淡淡轻颦,犹胜人间万紫千红。

嫦娥姑娘早已备下了精致小菜,仙供果品。憨厚的吴刚也捧上了泥封良久的陈酿桂花酒。泥封一去,酒香四溢,整个广寒宫都增了几分人间烟火的灵动气。

见了酒,这个有酒平步上青天,游星戏斗弄日月的李太白便按捺不住了。向来是“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孤傲独行的李太白,今遇众多同道中人,岂能不把酒论英雄。几杯入怀,但见他三缕冠须飞,一袭白袍飘,把酒舞剑,歌月徘徊,舞影零乱。放浪于诗酒间,形骸于知交中。要哭即哭,要笑即笑,会须一饮三百杯,难得呀,今朝定饮他个不醉不归!

英雄相惜,李太白疏狂的释放,惹得辛弃疾老先生心绪起伏:这个一身傲骨的天生奇才,因忤了个杨贵妃便只能让阔大的抱负流落荒野,千古难平呀。想我辛弃疾也应是人中龙凤,人生不过只尽抱负的十之一二,想来也是清泪双垂。于是他相邀李太白把酒问嫦娥:被白发欺奈何?

一语恸千古,这些挟时空风尘而聚的仙圣们无不嗟叹感喟起来。

白居易一张口,悠思怅然之意更浓: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衣似往年。中秋本就是个团圆佳节,这些因为传世名篇留住灵魂的圣贤们岂能不寂寞。昔日红袖添香人已亡,昔年把酒论道者已逝,昔岁承欢膝下的儿女已飘零,怎能不感念诸多。

杜甫念起了因离乱已久无消息的舍弟:戊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生死……今朝月光格外明亮,亲人呵,怎么连封信都不来呢。

幽冥相隔,隔不断东坡居士悼念王夫人的衷肠:十年生死两茫茫……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

嫦娥姑娘本意要把今天的相聚办成一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风雅盛事,没料到一开席月色便惹了祸,勾起了琴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弦思年华的悲伤来。她急绞素帕,重温桂酒。心中暗做思量,怎的生个法子,让这些孤傲的心暂时温暖一下。

辛弃疾先生豪迈气壮,却不乏柔情,看出了嫦娥的不安,便自嘲道: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拭英雄泪。

满座皆笑,主人喜在心中,嫦娥暗谢辛老。

拭英雄泪,无泪未必真豪杰呀,这一感觉只有李商隐最明了,辛先生激昂之调,绮丽之词是在安慰其潦倒不堪壮志未酬的心境呀,真真难为老英雄还能为他人之心着想。他素与掌管明月、清风的众神交好,便着意要帮一帮主人把话题引开,要个开开心心圆满之境。

古往今来酒宴之上都爱开美女的玩笑,于是他沉吟半晌道: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晚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拿主人开个玩笑,本应是最安稳、保险的调和剂,不料,话音刚落,嫦娥双眸间顿有水露盈盈欲滴。这也难怪,伤心人遇伤心音,寂寞嫦娥空广袖,怎又耐得这清冷的点点滴滴。张若虚心中直埋怨李商隐的莽壮冒失。广寒宫的空廖和凄寒,对偶犯错误的女子惩罚已是太重,怎堪再讥笑冷落清秋。

看那嫦娥情难自禁,看那李白还沉浸在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的感伤中,张若虚提笔而就:春江湖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张若虚诗笺递于嫦娥,嫦娥凝妙目拨琴弦启朱唇,一曲《春江花月夜》将广寒宫内炼化为一片瑰丽奇光。众诗仙词圣一时被绝妙好词摄了心魄,皎皎银光下,哑然失声,惊若雕木。

同类推荐
  • 释迦牟尼的故事

    释迦牟尼的故事

    《释迦牟尼的故事》是著者张琳和李正荣在参考了大量历史文献的基础上,以全新的视角,从历史、文化和艺术等多方面解析释迦牟尼极富传奇色彩的一生,让读者在探知佛祖内心世界的同时,感悟佛教的博大精深。本书从释迦牟尼的出生、成长、修炼、悟到成佛、思想体系成形、传法旅程,到最后涅?,生动地记述了佛祖极富传奇色彩的一生。
  • 最忆西窗同剪烛

    最忆西窗同剪烛

    纳兰容若,清初第一词人。生于温柔富贵,却满篇哀感顽艳;身处花柳繁华,心却游离于喧嚣之外;真正的八旗子弟,却喜结交落拓文人;行走于仕途,一生却为情所累;风华正茂之时,却匆匆离世;一位几乎拥有世问一切的惆怅男子,一段三百年来倾倒无数后人的传奇。
  • 音乐短章

    音乐短章

    音乐好似诗歌绘画,表达人的不同状态,描绘心中的掠影,阐述灵性的幻象,把意念中巡游的东西铸制成形,对肉体最美好的愿望加以说明。
  • 驮水的日子

    驮水的日子

    本书是最新一届鲁迅文学奖得主温亚军的作品集,共收入作家的近三年来己发表的作品10余篇。
  • 宁波谜语新编

    宁波谜语新编

    本书收录了一千余条谜语,分为单谜、组谜和连环谜、字谜、讲谜和宁波地名谜四辑。
热门推荐
  • 亡灵法师修仙记

    亡灵法师修仙记

    一位有着非凡亡灵魔法天赋的天才被嫉恨出卖,受到光明教会的旷世极刑-“灵花葬”而死,却意外重生到一个刚刚死亡的平凡武者身上。在这个没有了丝毫曾经熟悉的魔法元素,无处不充盈着天地灵气的世界。一宗宗诡异莫测的术法,一场场濒临生死的战斗,一幅幅波澜壮阔的画面正在徐徐展开。重获新生的他又将如何在这万族争道的世界让人族获得一席之地,如何才能一窥力量的巅峰?“早晚有一天,我会踏破诸天位面,找到你们,哪怕你们遁入轮回。”
  • 创世红莲

    创世红莲

    当逃婚少女遇上复仇少年,当冷血少年遇上罂栗公主,在加上冥界罪人。就是这么一群少年少女合抱成团,颠覆六界的事情......由于我是第一次写,还是个学生,只能每周六更一章,请见谅。那个,我忘记了我再起点中文网的账号“金瞳转轮”,搞了半天都没登上,所以,抱歉啦~~~
  • 穿越之第一夫君

    穿越之第一夫君

    标新立异的时代,美女俊男的故事已不再新鲜,然而,我还是渴望美丽并且不忍破坏它,只好虚构了一些心痛而完美的人和事。我终究不能免俗.本故事开局平平,穿越、言情、武侠、推理,应该四类占全了吧。
  • 如果爱成指间沙

    如果爱成指间沙

    肆意挥霍的青春,无情错过的岁月。是谁伤了谁?是谁埋葬了曾经?青春是一段兵荒马乱的旧事,爱了,错了。
  • 焚蛊

    焚蛊

    南疆奇物凤凰蛊,蜀山剑修,万载妖劫,诸天群雄。争生机,还是原本就是棋子?妖皇子嗣?皇朝圣子?大劫主宰?遁一生机?少年踏上逐鹿诸天道路,只为明了心中困惑,从棋子变成棋手,莫问主宰,掌控轮回!
  • 北海之国

    北海之国

    一段家族恩怨、国家命运、儿女情长的中篇传统武侠小说!
  • 星门仙侠传

    星门仙侠传

    星门:一个流传千万年的神秘传说!一个顶尖科学家的疯狂幻想?一个超级大国严守的惊天秘密?2010年10月近千艘军舰开赴亚丁湾,真的是为了对付仅有数千人的索马里海盗?无限精彩尽在《星门仙侠传》!求点击、收藏、推荐、打赏等各种支持!请走过路过的朋友顺便点一下,支持新人!!!
  • 绝世魔族

    绝世魔族

    得天独厚的超强天赋,聪明无比的脑袋,大陆第一的颜值无人能比,强大到不可思议的身世,两个超级师父,一个是大陆第一强者,一个是大陆第一学院的掌控者,这就是我们的主角——炎魔。上古第一神器,千万年魂兽,千万年魂环,恐怖的极致武魂,一切尽在绝世魔族!
  • 常用熟语由来

    常用熟语由来

    本书收集了包括成语、俗语、谚语、格言、习惯语和歇后语等形式的熟悉词语近300条,以史料记载和民间传说等为依据,介绍其出处、原意、变化等来龙去脉,还有相应的典故、趣闻、故事、传说等。
  • 丸经

    丸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