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945900000026

第26章 山西的曲艺艺人(2)

“娃娃红”尚占云(1899—1977)河东道情艺人。又名尚天鹏,艺名“娃娃红”。永济县韩阳镇辛店村人。幼时在黄河岸边草丛中玩耍,喜欢摹仿各种小虫鸣叫,还在中条山脚下学唱当地民歌。十三岁时,拜河东道情艺人尚金良为师,不到两年功夫便能随师演出,被观众誉为“娃娃红”。笛子演奏技艺也十分娴熟精湛,并别出心裁,在笛膜上用针尖刺一小孔,吹起来清脆悠扬,好像笛筒中有一铜铃在回荡作响。每当吹奏完毕,总有好奇的观众要拿他的笛子摸摸看看。1953年4月8日,赴京参加“全国民间音乐舞蹈会演”,吹奏了河东道情曲牌【十样锦】。

说唱四十天不重复的王黑孩(1876—1936)屯长道情艺人,屯留县西流寨乡河长头村人,清末民初时在世。少年时代家境富裕,读过几年书。青年时家境衰落,妻子早亡,留有一子,托岳父家抚养。自身以演出屯长道情为生,师承不详,活动于屯留、长子、长治、潞城、壶关一带。他嗓音宏亮,表演吐字清晰。除演出于乡村家户、集市庙会,还受邀经常出入于村镇大户、盐店当铺、衙门宦家。会演的节目很多,据说能在一个地方连续演出四十天不重复,有一次曾在屯留县衙演出了二十多天。他演出的长篇节目有《韩湘子传》、《小八义》、《响马传》、《奇文传》、《刘公案》、《旋风案》等,中短篇节目有《田二红开店》、《珍珠倒卷帘》、《白海棠割肝救母》、《李翠莲上吊》、《大闹圪针店》、《闹五更》、《劝丈夫》、《盼丈夫》、《吕洞宾抓药》、《紫荆树分家》等。他还独自编演过许多小段节目,如《黑小伙娶黑丫头》等。拜他为师学艺的人很多,随他学艺的徒弟们都以受过他的教益而自豪,就连那些没有亲身领教或并没有见过他的人,也乐意称是他的徒弟。他带过的徒弟,影响较大的有常林(长子县城人)、愣种(长子县西里村人)、憨则等。晚年时,凡有同行艺人来他所在的河长头附近演出,都会首先拜访他。

“芝麻旦”菅二毛(1889—1957)二人台艺人。艺名“芝麻旦”,河曲县沙坪村人。十四岁参加本村的社火秧歌活动,十六岁师承郑根喜,学唱道情。十九岁投在二人台艺人范根来门下,学唱旦行女声。不久就能演出《十对花》、《五哥放羊》、《打樱桃》等节目。因不幸染上天花,面部留下残疤,得艺名“芝麻旦”。清宣统三年(1911),组班至内蒙古河套地区演出,结识了同乡、二人台艺人张换锁(“锁锁旦”),拜其学艺,深得教益,使其所演的《走西口》、《顶灯》、《打金钱》等风靡一时,与“锁锁旦”、“百灵旦”(奕贵桌)、何三旦并称河曲二人台“四大名旦”。他在内蒙古土默川一带辗转演出达五年,通过与当地艺人的相互交流,会演出的节目增至七十余个。其中,经他反复锤炼的《祝英台下山》、《进兰房》和《打樱桃》等代表性节目更趋佳境。民国七年(1918),回到家乡,娶妻成家,以打短工和流浪演出谋生。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只身逃进深山,开荒种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在本村组织起业余二人台演出团,除演传统节目外,还上演了《兄妹开荒》、《夫妻识字》、《十二把镰刀》等新节目。1952年春,他在深山草棚里办起二人台演出小班,在附近村庄巡回演出。1953年秋,中央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的民歌采集队来到河曲,将他演出的代表性节目《祝英台下山》、《洪武爷放牛》和《爬楼》等予以录音、记谱,收入人民音乐出版社1954年出版的《河曲民歌采访专集》一书。1954年春,他参加了河曲县首次二人台小戏会演,同老艺人樊板太登台表演了《顶灯》等节目,获“名老艺人”称号。1955年秋,河曲县正式成立二人台演出团,他抱病为青年演员传授了《珍珠倒卷帘》、《祝英台下山》等节目,为该团1956年赴京参加全国第二届民间艺术会演费尽辛劳。

“一盆花”邢翰臣(1889—1965)晋北道情艺人。原名邢儒,字瀚澄,大同市人。幼年入私塾,读四书五经,临帖习字,背诵诗词,悟性超人。后随父外出,在内蒙古“隆盛庄”做生意。因爱好晋北道情,一边走村串庄经商,一边演出,群众风趣地叫他“叫卖旦”。日常往来的朋友有周鼎、冯泉子、罗存仁、李相采、苑兰亭、王玉山(水上漂)等,都是晋北道情的票友。他们几位时常聚会表演并应邀参加庆典和堂会演出。他嗓音清脆洪亮,行腔清晰流畅,颇得同行和群众的喜爱。后与周鼎等人办起了“坐腔道情大西票社”,又名“民间小曲班”,并成为这个班社的领牌主唱,人送艺名“一盆花”。1949年5月大同和平解放,他积极组织该班社配合时政宣传演出。1953年后,大同文化行政部门经常组织他们班社进行接待和慰问演出。1956年11月,东北音专(今沈阳音乐学院)李劫夫院长聘请他与胡其福、孙清泉、薛永祥、王荣五人去该院教授晋北道情说唱。1957年1月13日,邢翰臣等五人在完成教学任务回到山西后举行了汇报演出。1953年、1957年和1962年,山西省举办过三次民间音乐舞蹈会演,邢翰臣均作为大同代表团成员参加,演出了晋北道情《春红出府》和《林英观花》等节目。

“铁嘴”高福树(1902—?)潞安鼓书艺人。艺名“高铁嘴”,长治市铜锅巷人,回族。他从小酷爱说唱,遭到了父母及全家族人的竭力反对,但他毅然作了艺人。开始说书时,他手拍两个瓷片,干说干唱。后用脚打锣镲,手击板鼓。但因无弦乐伴奏,遂使演唱具有节奏紧凑、过门短促的特点。他天资聪慧,嗓子极好,吐字清晰,出口流利,表演生动活泼,说起书来刚劲稳健,铿锵有声,被当地群众誉为“高铁嘴”;所唱曲调,人称“钢口”调,被许多书迷誉为“说书第一,史无匹敌”。擅演的节目有《打潞州》、《打登州》、《破孟州》、《燕王扫北》等。他不但艺品好,人品也好,待人和蔼,处事公道。后来他由单人说唱表演,改为师徒二人合演,并用两片钢板击节,突破一鼓一板的传统伴奏方式,加入了打击乐和老胡胡,对潞安鼓书的伴奏艺术进行了改进。1937年日军占领当地,他被抓去做苦力,从此杳无音讯。他仅带过的一个徒弟也远走他乡,下落不明。

“农民诗人”李希文(1910—1978)快板艺人、“农民快板诗人”。陕西省郃阳县东王村人,民国十八年(1929)来到山西省临猗县城关镇兴教坊村落户。出生贫苦农家,七岁开始给人当小雇工,十五岁后四处流浪,靠出卖力气糊口度日,先后当过药铺店员、毡房徒工、客栈招待等。业余喜爱说唱表演,常编快板(顺口溜)抒发感情、讽喻社会。曾因编演快板引起当地乡绅和财主们的不满,被诬陷入狱。民国三十六年(1947)2月,猗氏(今临猗县)解放,他得以出狱。土地改革时被选为农民代表,分到了两间房子和五亩地,还有牲口和农具。为此他编演了快板《翻身乐》,抒发翻身解放的喜悦心情。他接到样书感慨万端,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在扉页上写道:“旧社会压得我变成了不敢说话的憨憨,如今我竟然成快板诗人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的全民扫盲运动中,为了动员更多的人参加学文化,他积极编演了快板《识字歌》。他热爱学习,勤奋创作,自己订了四种报纸,六种杂志,每天下地干活的途中,都身背书包,手拿书报,边走边学。每天晚上也要坚持两小时的学习,第二天下地劳动时,就把学到的内容编成快板念一念,让乡亲们提意见。他随身装有笔记本,把报上、舞台上、民间传说和群众使用的笑话、俏皮话及发生在身边的有用事件,都记在本子上,不断积累创作语汇和素材。一次,他听见一位看孩子的老大娘一边看孩子,一边给孩子念儿歌:“红鞋鞋,绿袜袜,我在池边吆鸭鸭。鸭鸭还没吆罢哩,我娘叫我吃饭哩。”他就记录下来,赋予新的主题,使之变成“红花花,绿叶叶,我去送粪推车车(方音念‘叉’),车车还没推罢哩,支书叫我去开拖拉机”的歌谣,用以表现社会主义建设的飞速发展。他走到哪里,写到哪里,将快板表演到哪里。在他的影响下,临猗县组织成立起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李希文农民快板队”。1952年3月,山西省举办第一届民间艺术观摩演出大会,该队参加并表演了《新婚姻法》、《李顺达游苏联》、《速成识字》、《抗美援朝》等快板节目。大会最后组织十九个优秀节目对外公演,李希文的《抗美援朝》参加了演出。国家颁布《婚姻法》后,他一连三天吃饭睡觉都在思索和写作,写出的快板曲本《自由恋爱真好》演出后影响很大。农业合作化运动中,群众思想混乱,尤其是缺儿少女无劳力的人户,对国家的政策不理解,认为高级社去掉了土地分红,实现按劳取酬,老年人就死路一条了。对此,他马上编写了一个讲道理的快板《说说高级合作化》。演出后这个快板广泛宣传后,解除了不少人的思想顾虑。1958年,他赴京参加了全国民间文学工作者代表大会,郭沫若曾特意看望了他。1960年5月7日,他出席了山西省文教群英大会,被评为山西省先进工作者。1960年6月1日,全国文教群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他和临猗县委书记祁英一道出席。会间,他和同属快板艺人的陕西“农民诗人”王老九与诗人郭沫若对诗唱和,一时传为佳话。1961年5月,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李希文快板诗》,选录他创作的快板曲本二十五篇。1963年11月,他出席了山西省第四次文代会,并被评为甲等模范宣传员。

“文明丑”温耀高(1910—1967)迭杂子艺人。字明轩,艺名“文明丑”。交城县人。从小家境贫寒,生活艰苦,但酷爱文艺。一度在皮行当学徒,终因爱好而转入艺行。青年时多次赴祁县、太谷等地行艺,会演各类节目二百余个,自行编演迭杂子和评说节目一百多段,深得观众喜爱。编演节目有《红军不怕远征难》、《坚决镇压反革命》、《买卖婚姻害死人》、《山药蛋是农家宝》、《多卖余粮》、《养猪好》、《人民公仆焦裕禄》、《学雷锋》、《赞王杰》等。他编演的迭杂子,语言清新,格调向上,并通过自身的创演推陈出新,自觉抵制不健康的段子,故得艺名“文明丑”。1962年,他响应国家精简机构的号召,带头将演出团的体制变为半农半艺性质,受到中央文化部的重视和肯定。中共交城县委因此送他“勤勤恳恳为人民服务”的匾额一块,以示表彰。曾任交城县第三、四、五、六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州三把”张林书(1906—1962)武乡三弦书艺人。又名张效荣,艺名“大林书”,武乡县凤台坪村人。自幼家贫,十六岁拜武乡县石泉村石生华学艺。擅长演奏三弦、反二把和小海笛,演唱也很出色。出师后很快名噪沁州三县,被群众称作“州三把”,意为他所表演的武乡三弦书在沁州府辖的沁县、沁源、武乡三县内属于第一把手。民国二十七年(1938),他进入武乡县鼓书团。他对当地流行的各种鼓书颇有研究,认为“鼓儿腔软、州调(沁州三弦书)散、柳调呆、鼓调(武乡三弦书)喘”。意思是“鼓儿腔”即武乡鼓书的唱腔曲调没有生气;“老州调”即“沁州三弦书”的唱腔曲调杂,不易衔接;“柳调”唱腔仅上下句,旋律性差,较呆板;“鼓调”(武乡三弦书)急,唱大书太费劲。为此,他有意识地接触其它各种鼓书和当地的戏曲与民歌小调,广泛吸收其唱腔乐汇,运用到武乡三弦书的说唱表演,使其唱腔音乐面貌一新,受到了人们的喜爱。向他拜师者也接踵而来,并在当时成立的“太行区联专五县曲艺联合会”的推广下,武乡三弦书很快广泛地普及开来。他经常演出的节目有《于公案》、《芦公案》、《争亲传》、《访通州》、《姚公案》等传统的中长篇。抗日战争时期,还编演了大量的新节目,如《井冈山会师》、《南昌起义》、《过雪山草地》、《任爱珍杀敌》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编演了《组织起来》、《抗美援朝》、《速成识字法》、《陈林保单干》等配合时政的新节目。

同类推荐
  • 乡村拾遗

    乡村拾遗

    本故事集共有185篇故事,分为花草动物篇、风土人物篇、奇珍异物篇、乡俗玩物篇、民间传说篇等五篇,主要叙写了乡村业已消失或正在消失的花草树木野生家养动物,乡土风情人物,以及许多奇闻异事珍物,乡村人吃穿住行趣闻异事,民间传说亲历等,是一幅幅乡村民俗画,是一部乡村民俗民风史,是典型的非遗文化遗产,弥足珍贵。
  • 如何安心如何空

    如何安心如何空

    《如何安心如何空》是一部探讨修行的普及读物。作者是一位科技人员,工作之余以自己身心修证的实验为基础,长期致力于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禅,并因因缘际会次第获得殊胜成就,使与他一同修学的人分饮菩提恩泽。
  • 草原天道:永恒与现代(修订版)

    草原天道:永恒与现代(修订版)

    书中详细介绍了游牧文明的兴衰历程,着重讲解了蒙古高原数千年的游牧历史,并将其与其他国家的游牧发展做了比较。作者在书中从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民族迁徙等多个角度分析了畜牧业发展的轨迹,让人信服地剖析了草原畜牧业发展必然超越游牧生产阶段,达到生态平衡和可持续的现代化畜牧业阶段的趋势。
  • 发明发现未解之谜

    发明发现未解之谜

    本书带您走进人类发明和发现的世界,领略这些发明产生背后的故事,以及笼罩在这些发明发现上的神秘谜团,并挑选了多幅珍贵照片,帮助读者更直观地了解这些发明发现对人类的深远影响,以及它们带来的未解之谜。
  • 藏族文化常识300题

    藏族文化常识300题

    本书将藏民族的民族文化这一宽泛概念,从世界观,历史来源、语言文化、风俗习惯等方方面面,有什么?是什么?为什么?一些人人司空见惯,却又个个说不清楚的东西,用几十字、数百字的有限的篇幅告诉了大家。所有的问题答案,来自于已出版的藏学图书、资料,以及网络资料。由藏族青年学者旺秀才丹历时数年,在原有基础之上综合整理、编辑加工而成。可谓是本藏族文化常识的ABC,了解藏族文化常识的基础读本,认识藏族文化常识的指南,进入藏民族文化的敲门砖。
热门推荐
  • 背上老娘去抗日

    背上老娘去抗日

    “好,就这样干……”两个人抬起老娘就往门外撤了,另外三个人有前头后脚抬起来的,中间一个人轻轻的托举着枫杨树的背,猫瞎着似的蹲着往外挪动。
  • 巫道起家

    巫道起家

    不知多少世轮回传下的大巫血脉,无奈地被牵扯进众神的恩恩怨怨中。一切都是无奈,可一切都是天意,命也!从此走上了贱踏众神的道路,凡不入他所建的未来一门都命运中注定要被蹂躏。他是神中的成吉思汗,要走上条不归路,要抢众神中的女性之神?
  • 萌神杂货铺

    萌神杂货铺

    鬼马少女米果继承了间祖传的杂货铺,让她懵逼的这里有个会说话的板砖诺基亚,还有千奇百怪的客人,这些客人都不是人,是来自五湖四海世界各地的……神灵……气管炎雷公,吃货灶王爷,老顽童土地公,泰迪精大天狗,铁公鸡财神爷,学霸文曲星,少女心阎王爷……米果从一脸懵逼到跟众萌神打成一片,带着神灵们过上了打手游吃火锅唱KTV的现代化生活。
  • 龙凰之邪皇傲医

    龙凰之邪皇傲医

    离开家族十年,再次回归,只想好好陪伴家人!带领家族走上修真之路,带领众女游云天下!!!
  • 至尊女岛主

    至尊女岛主

    女主神赐面容,骄傲自信,闲适洒脱,男装行天下男主雍容华贵,倨傲腹黑,温润清澈,翩翩君子宠溺女。江溯芜:大元王朝视为眼中钉并欲征服的,有着几百年传承历史的岛屿——蓬莱岛的新一任女岛主。12岁继承岛主职位,所学的都是如何在已经与朝廷危如累卵的局势下保住小岛的策略,都是坚守小岛领土和人民幸福的责任。少年时女扮男装入大元王朝江湖中的第一大门派学习不世绝功,成功斩获隐雾派大弟子称号,而今双十年华,下山后只有短短的一年时间游历江湖,伴随而来的压抑的护岛大业会打败她的洒脱自信么?【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关心青少年心理健康(青少年心理健康指导丛书)

    关心青少年心理健康(青少年心理健康指导丛书)

    你也许对“心理健康”这个词感到生疏。人们在日常生活里,经常谈论和使用“身体健康”这个词语,而很少说“心理健康”;长期以来,人们只注意到生理上存在着健康问题,而忽视了心理上同样也存在着健康问题。比如说,在日常生活里,许多人都体验过在学习、工作、婚姻、家庭、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许许多多的心理学问题,这些问题如若处理不当,就会造成人们的心理矛盾、情绪紧张、忧愁苦闷等等。如果人们对这些来自身体内部与外部的刺激,适应能力很差,那么,这些刺激便会成为恶性刺激,损害身心健康,并可导致心理上的失常,甚至会引起心理疾病。我们不能片面地理解“健康”的意义,只着眼于生理上的、身体上的健康,而忽略了心理上的健康。
  • 云阳:秋水泽

    云阳:秋水泽

    一短话,一段旅途,一本书,岁月蹉跎,一群人,知己好友,一首歌,婉转悠长
  • 莽龙记

    莽龙记

    昔日武道皇族的《祖龙诀》天下第一的《降龙十八掌》歹毒狠辣的《分经错骨手》............单枪闯玄海,独身登天宫,琼罗帐中红颜泪,快意恩仇血染天。..............一切的罪孽,只原是血的原罪,当那一缕曙光笼罩他,他不再选择寂寥。他决定用热血铸成的铁拳,打出一路辉煌。当登临绝顶的那一刻,回首瞭望,身后已然无天、无地、有我!.............
  • 滇北迷踪

    滇北迷踪

    张珣的父亲去世,死因不明。为了寻查真相,张珣与胖子、白脸君、瘦猴子一道,抱着能指路的石鸟踏进了云南的深山。刚进山就遇到神秘墓葬楼冢,突破机关看到长着獠牙的骨骸,他们得到了一柄黑色的笛子。接着山洪爆发,张珣被野蛮人劫持,指路的石鸟落入水潭,一行人跳入水潭被卷入旋涡,来到了一个漆黑无光的地下世界。地下世界有送葬的石头灯奴,有与石头融为一体并存活千年的大蛇,有巨大的黑翼蝙蝠,有无数带着痛苦表情的石俑。机关层层叠叠,地面上升又下降,死里逃生又再入险地。
  • exo一生一世

    exo一生一世

    命运的枷锁紧紧相扣,我们的生活也将走入尽头,一切的一切仿佛如梦般虚幻,或许醒来之后就是地狱深渊...【此文是BG文,黑粉和对此类文敏感者慎入,琪琪的QQ:825407255】【群号:28238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