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948800000006

第6章 人生繁衍的礼数(6)

亡人的侄男侄孙,也要戴孝,多为“出门孝”,就是只戴停丧的几天时间,安葬的那一天就将孝条烧在坟上,有些可戴到“尽七”或“百日”纸时烧掉。大家族人口多,谁该破孝,谁不该破孝,主丧人一定要掌握好,以防惹出家族矛盾来。破孝有这几种情况要注意:一是避免破“重孝”。就是侄男侄孙的亲人亡故,已有服在身;二是侄男侄孙有病在身;三是侄男侄孙的亲人重病在家,预计不久将要亡故。四是停丧的时间要短,三几天时间。这是考虑到服孝者活动受限的问题,如果停柩时间长,服孝在身,就不能自由活动了;如果戴上孝条,出出进进,或在田间劳动,或打水,喂牲口,这就要受到人们的指责了。服孝者,必须静守在丧铺。农村特别忌讳服孝的人出入自己家门,视为不祥之兆。

关于服孝和孝服《礼记》、《仪礼》都规定得十分具体:“四世而缌,服之穷也。五世袒免,杀同姓也。”为出自同一高祖而相隔四代的族小服丧,只穿缌麻丧服,丧服关系只到这一代为止。相隔五代的人之丧,只要脱衣露出左臂,用麻布条束住头发表哀,所用的礼比同族人要轻(《礼记·大传第十六》)。

“孝”是指孝男孝女身上穿白。散孝有远近亲疏之分。儿、孙、侄穿孝袍(过膝达小腿肚),女婿、外孙穿褂子(仅过腰部),其他男性,有穿孝褂的或只戴孝帽的。女儿、孙女、侄女穿孝衫或孝裙。其他女性只穿孝衫或只戴孝帽。女性的孝布有长有短,看亲戚关系而定。孝子孝孙头戴“麻冠”。麻冠用竹条编制,用白麻纸缠绕,麻冠后拖挂白布条,戴头上时头发从冠洞中露出,以显示特别哀痛悲伤的主孝人身份。

家祭。读过宋诗的人,大都记得陆游《示儿》诗,诗中有“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句子。由此可见,家祭丧俗在我国流传已久。家祭,也是陇原丧仪中重要的一项。

陇东地区有三日、五日,七日下葬的习俗,家祭一般在下葬的前一天晚上或三周年时举行。这是对死者的一种祭奠和悼念活动。其规模大小因事主的不同而异,比如说,家庭经济比较宽裕或者死者生前干过一番事业,儿孙都感到有隆重纪念的必要,那么家祭的规模就可能大一点。反之,就可能小一点。

家祭中,先生,也叫礼宾、礼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一般请两个人,有时也请四个人。“先生”是家祭的主事人。除了先生,还须有阴阳,又称“经生”,是专为死者诵经的。还有纸官,是专管点纸的。其次便是吹鼓手。

先生必须在家祭前一天或当天上午赶到主人家。到主人家门前,孝男(死者儿子)必须头顶礼盘,上面放几支香及献馍跪拜先生,以示对先生的尊敬和对先祖的孝顺。在吹鼓手的接送下,先生吃喝完毕,即被请到另一间“雅斋”里,撰写祭文。凡是行家祭礼的宾客及同宗的族人一一送上名单,并有专人侍候先生,叩拜请文。

根据祭奠规模大小,行礼的多则六七十道,少则十几道。内容多是颂扬死者功德、诉说献祭人对死者的怀念之情。属同一关系的人只用一道文一起祭奠,文写成之后按照从远到近的关系排列次序。外戚排列在前边,内亲排在后面。外戚、内亲又分别按照远近亲疏排列,关系比较远、辈分低的人在前,关系较近、辈分高的人在后。但辈分最高只能与死者同辈。最后是儿子行礼,儿子不同于一般人,须行三献礼,俗称“三献正祭”,时间长,礼路多,文章也做得长,而且讲求质量,人们常以三献文章的优劣评价先生水平的高低。祭文一般用韵文写,有四言的、五言的、七言的、也有三三七言的。先生在读文的时候也要用一定音律“唱”诵。

家祭在晚上六七点钟开始。灵棚是早已搭好的。经孝子三次拜请后,先生、纸生、纸官等盥洗、焚香,各主其位,由先生主持家祭。随着先生拖长声调的喝礼声,孝子依次哭祷于香案前,叩头、洗脸、端献饭、献衷言。嫡亲儿孙重复三次,其他人一次。哀言,即祭文,贴在孝子后背上。多数由礼生代读,有的是孝子自述,十分感人。好的祭文多有追述死者生前辛苦劳顿的情节性语句,念祭文如见其人,孝子听了更是百倍思亲,悲从中来。

家祭是丧事中最热闹的一幕,献祭、诵经、鼓乐交织进行,常吸引附近村庄的人前来围观。

丧棒。丧棒即丧棍。用白纸剪成羽毛状,缠在其上。长度要求直系血亲为2尺。短,则曲躬身子,以表孝道。旁系亲属的则长到3,5尺。《礼记》说:“哭柩则辑杖。”要求哭丧者都拄“杖”(即丧棒)而泣,可见拄丧棒的习俗源远流长了。

关于拄丧棒,在陇东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在春秋时代,古成纪有一个地方,老两口只生了一个儿子,视为掌中宝、心里肉。从小娇生惯养,要脚不能给手,要糖不吃蜂蜜。多大了,还要老两口顶在头上,想屙屎便屙屎,想撒尿就往头上撒尿。父亲气死后,老娘还常常挨他打骂。长大以后,这个独生儿子,吃喝嫖赌样样精通,几年时间,父亲留给娘儿俩的财产被这个败家子踢踏得一干二精。老娘冻饿加气,一绳子甩死了。娘家人知道她吊死了,结集了一大帮娘家人前来为她“出气”。舅父喝令让这个忤逆不孝之子跪在他们的当面,一面用柳树条抽打,一面斥骂,其他表兄表弟也各执一柳木棒站在两旁怒视,打骂够了,就强迫他躬着腰,走一步,叩一个头,一直把他娘的灵柩送到坟上。舅家每人一条柳木棒,跟在后面监视着,招引了许多过路人跟上观看。从那以后,父母死了,儿女怕舅家人或舅爷家(父亲舅家)人前来找麻烦,于是拿一柳木棒,上前跪下后,递上木棒,哭诉他没有侍奉好老人,请求舅家人责罚。后来成了一种形式,亡人家里不论男女。在出殡时都要拄一根柳条,缠上白纸毛毛,躬着身子,一直要哭到坟地。

上面这个关于“拄丧棍”的传说,很有教育性,也把人死了为啥拄丧棍的原因说得很清楚,时间并在“春秋时代”,从另一个方面证实,陇东地区的这一习俗是“自古恒有”的了。

出殡。农村把出殡叫“起丧”,文雅的叫法是“发丧”。老年亡故的人,发丧时间大都在早上,即“日出卯时”,大约在6时半到7时这段时间。起丧前,要有充分准备,不能乱无头绪。首先要安排好抬棺的力壮小伙,绳索、丧担,下葬时用的滚木等;再是安排好送纸火、打挽幛、花圈、孝对、铭旌的人;另外要安排烧纸,烧纸火,坟前祭奠的人;还要安排收拾清理丧铺(灵堂)卫生、摆置房间家具,处理葬后琐事等。起丧时,灵堂要收拾得非常严整、肃穆。主丧人安排一切发丧事务,要求主办得有头有序,容不得半点失误。

一切准备就绪,就开始吃“丧饭”,每人必须吃一点准备好的饭、馍。旧时,孝家做些许馓饭,每人象征性的吃一口就算事,因为民间有个忌俗认为:空肚子参加发丧,对自己不吉利。从灵堂将棺柩移到大门时,棺头在后,棺尾在前,面向亡人生前久居的房屋,置在事前摆好的长板凳上,然后用绳子绑好抬担(丧担)。板凳前放一堆麦草,点燃之后,三声炮响,喊一声“走”,四人齐起,顺脚踢倒板凳,快步向茔地奔去。听见孝子的哭声,村子里家家户户在水眼前都要放一把火,不要叫亡人的灵魂钻到院里,殃及自家。传说,亡人灵魂不愿随尸体去阴曹地府,东躲西藏,它不敢直入大门,就从水眼门里钻进去了,灵魂最怕烟火,所以在起丧时,家家要放烟火。

棺柩后紧跟丧仗队和送丧的亲朋、四邻及孝家。如有吹鼓手,哭声和唢呐的凄凉声掺杂在一起,气氛悲哀无限。丧仗队中打铭旌的人要走在最前面,以昭示亡人有儿有女。《周礼·春官宗伯第三》说:“大丧,共铭旌,建庶车之旌;及葬,亦如之。”意思是说:大丧,供给铭旌,竖建陈列遣车的旗帜,到下葬时也一样。

安葬。灵柩到了坟地,绕着墓坑转一圈,然后停在墓坑的下侧后,松了绑绳卸下丧担。这时,为亡人挖坟的土工在墓堂里,假意清扫墓堂,上面人怎么叫也不上来,意思是让女婿、外甥行个“规程”,让他们“出水”,每人要给墓坑里丢进几元或几十元钱,表示对亡人的尽孝和对土工的感谢。丢下去的钱啥时觉得满意了(适度为好),才爬上墓坑。此时,长子下到墓坑,带一把新笤帚,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一一打扫干净后上来,下葬正式开始。这时,孝子是禁哭的。

灵柩吊下墓坑,滚推进墓堂后,由子女摆放好陪葬物,把扯下女婿、外甥名字的铭旌盖在棺盖上,(铭旌上的名字是用红纸书写的,禁忌活人的名字葬入墓中,故须扯下来。)长子将“引魂幡”插于坟头,托一条长线与灵柩的方向垂正,然后,一手托灵牌,一手拿笤帚,哭喊“爸(或妈)回走”的话,从坟头一直哭到家里。这叫“叫魂”或引魂”,是将亡人的灵魂请到家里去。

铭旌盖好后,塞堵墓堂口,请娘家人(男则为舅家人)撇几锨土,再由子女、亲朋好友依辈分撇几锨土,之后,主丧人喊一声“埋”,庄家一齐动锨,快速地掩埋起来。这时,孝家要大恸哭声,司礼要烧纸化纸火,主丧人要为戴出门孝的亲属脱孝、烧孝。

掩埋结束,抬丧人将丧绳扯起来,在坟堆旁用力甩动,来回数次后,二人同时撒手,把丧绳撩过坟堆去,接着主丧人将丧棍(丧杖)按辈分大小,依次插在坟头。烧点皆烬,安葬仪式全部告结。

俗话说:“入土为安”。“安”指两层意思:一是指亡人进入坟墓,灵魂到另一个世界,了结了人世间的繁杂纷争的一切俗事,安然归天;二是指孝家将亡人送入黄土,经历一场大悲痛之后,结束了纷乱的丧务,得以安静,节哀之后,转入正常的农事生产。实际上,这是一种表面上的“安”,父母生育子女,受尽了苦肠,子女和父母同甘共苦,风雨同舟一起生活了几十年,突然离世,永远离开了子女,作为儿女,感情上一时无法接受,因之,这种思念亲人的心思永远不会“安”下来。于是,古人在制定葬礼时,科学的采用于“逐减哀思”的办法。即从安葬之时起,用“复三”、“七七”、“百日”、“一周”、“二周”、“三周”烧纸的方式,来减轻对亲人的思念哀情。

“复三”纸,即安葬后3天,到坟上去烧点纸火;“七七”纸即每隔7天,孝家戴孝披麻,到坟上痛哭祭奠;百日亦去坟头烧纸;一年后,亲戚、朋友,庄社邻人备上祭礼,到孝家表示对亡人的悼念和追思。

因何制定这种葬礼呢?《礼记·三年问三十八》早记载得很明白:“‘三年之丧’。何也?”曰:“称情而立文,因以饰群,别亲疏贵贱之节。”即:守丧三年是根据什么制定的呢?答道:是根据与哀情相称而制定的礼文,借此来表明亲属关系,区别亲疏贵贱的界限。“与哀情相称”意思就是依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少哀情。

三周年。三周年是规模最大、仪式最繁的一次丧仪活动。三周年纪念的时间一般为一天半,主要有请主、家祭、领羊、迎饭、进纸、出纸等仪式。头天下午的主要活动是请主,就是由亲生儿子及侄子、孙子等组成的孝子队浩浩荡荡,在唢呐声中到坟上磕头烧纸,请回祖先及各自家亲的灵,以享受祭礼。从坟地返回时,女儿们在门口迎接,大动哭声,入灵堂点纸。接下来是领羊,给羊身上泼一点水,放在孝子堆中,看亡故之人有没有什么牵挂,或有什么不悦之处。如果羊使劲地一抖,就算领羊成功,逝去之人无什么牵肠挂肚之处。吃过晚饭,人们迎来了这天最热闹的时刻——“走腰点”。孝子和死者的亲戚在礼宾的吆喝声中依次来到灵堂点纸献祭,随着点纸的节奏,吹鼓手吹奏一支曲子又一支曲子,直至深夜。

第二天是三周年纪念中最主要的一天,一般把这一天称做正事。这一天的活动先是“出纸”。“纸”有“腰楼纸”、“硬顶纸”之分,用绳子高高悬起,上面缀以灯笼、小纸人、纸花、彩带等,迎风飘舞,煞是好看。出纸之后是“迎饭”。全体孝子出动,抱牌位,拿花圈、纸活,端供物,由执事人带领,列队而行。前后乐队相随,逢十字路口点纸敬神,边走边放鞭炮,绕村子转一周。到村中心,焚化纸钱,端上先已准备好的饭返回。此俗的意思是已为后辈儿孙迎得了饭食。事主的外家、老外家人仍是主客,临到之时,孝子们要跪拜迎接。只有外家人到来之后,才可把作为三周年标志的筒纸降落,早就围在周围的孩子一哄而上,争抢灯笼、纸人、纸花,此谓“抢纸”。

这天最主要的事情就是主家竭尽全力,招待好四方来客。使之酒足饭饱。午饭后是“送坟”,也就是当天的最后一件事。进坟地的时候,孝子捧牌位,女婿、外甥等亲戚端着花圈,由吹鼓手送往坟地。到坟地后,点着花圈、纸活,顿时火光闪烁,火花飞舞。送坟的人都脱下孝装,在火堆上燎一下,或在孝装上撕一点扔进火堆,以示换孝。所以三周年又叫‘换服”。

随着三周年纪念活动的结束,孝期也告结束。此后,死者坟上除了逢年过节之外,便显得比较冷清了。

甘肃广大地区,葬丧习俗,较纯正地保持了《礼记》中的葬礼内容,基本上遵循、模仿、承传了《三礼》中古人的丧葬仪规,其丧仪的内容、仪式的程序、仪礼的规定、丧葬的组织,与三千年时的周礼大体上吻合一致的。三部经典,主导了中华民族丧葬文化三千年,其传承的生命力之强,传承的时间之长,传播的范围之广,是值得让人类学家,社会学家和文化学家去深思。它的主导作用,价值作用,能给今天和未来的文化建设留下许多深思的地方。

丧事忌讳。墓树的禁忌。现在坟墓植树,只要有条件,植多少,植什么树,可由后人决定,官方和民俗是没有限制的。古时,坟树是有禁忌限制的,《含文嘉》记载,天子坟“树以松”,诸侯坟“树以柏”,大夫坟“树以栾”,土坟“树以槐”,庶人无坟,在埋人地方栽杨柳。战国时,墓地植树还有数目多少的等级制。

忌收重礼。现在吊唁死者,亲朋送礼,不拘轻重厚薄,一掷千金,屡见不鲜,但过去却有个忌讳,不能收吊客重礼,因死人是悲哀事,来吊孝的,都是安慰生者,悼念死者,若收重礼,就意味靠死人得利,别人会看不起。

忌红色。丧为白,孝子穿白衣戴白帽,贴白挽联,张白幡,所以称“白事”。送礼及吊唁的人礼服都以素为重,忌红色。

孝子在守孝期称“生孝”,不能进入非直属亲族的大门,若进去,叫生孝冲家神,是不吉利还会生事端。万一不慎入了别户大门,得请阴阳先生安治地方。

丧期忌取乐忌唱戏,忌打闹嬉戏吊唁客人忌猜拳,不能高声喧闹。丧期,忌讳向孝子和丧家讨债、收租,否则叫“死不容人”。

埋葬工具沿地面拉回来,“以示哀痛”,不能扛在肩上到丧家大门,用火燎烤之后,借用谁家的工具,就可归还了。在埋葬用锨拆土时,锨不能互相直接传递,一个完了之后把锨放在地上,另一人拣起,如此,到埋坟结束。刚埋起新坟忌讳用锨拍土,等全山(埋人后三天叫全山)时,才能用锨把坟拍打收拾好。

埋葬日期要选吉日吉时,忌“凶”和不吉利的时日,“土旺”忌动土,忌挖坟坑。埋葬死人坟,忌低畦积水、山崩、背阴路边等劣形地势和重坟(重丧,即选在前已作坟之地)。守丧孝子,忌出远门,所谓“守孝不离方寸地”。

同类推荐
  • 思想课堂-道德笔记

    思想课堂-道德笔记

    为你的头脑镀金,为你的思想导航。思想笔记系列丛书包括:道德笔记、典籍笔记、婚姻笔记、家庭笔记、教育笔记、经济笔记、科技笔记、历史笔记、伦理笔记、论爱笔记、美学笔记、民俗笔记、农业笔记、情感笔记、人生笔记、人物笔记、人性笔记、儒学笔记、商业笔记、社会笔记、文化笔记、文学笔记、心灵笔记、修身笔记、养生笔记、艺术笔记、语言笔记、战争笔记、哲学笔记、自然笔记。
  • 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取名文化

    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取名文化

    本书详细讲述了取人名的方法、技巧以及禁忌,同时介绍了商业领域的取名原则、思路、方法等。
  • 渗渗泉的故事

    渗渗泉的故事

    《渗渗泉的故事》是作者的一部散文随笔。作者王惠凤久居回汉杂居之地,深受回汉文化的双重影响,以自然的和科学的方式对山川、人物、自然等进行了细腻的描写并对其所隐含的文化进行了回族式的解读。《渗渗泉的故事》中还收录了作者工作之余所创做的歌曲十五篇。
  • 学生主题阅读空间(异国风情卷)-小导游去法国

    学生主题阅读空间(异国风情卷)-小导游去法国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写作内容与语言的重要来源。写作的素材、语言的积累、习作的技巧唯有通过大量阅读才能获取。主题阅读为学生进行习作创造了极其有利的条件,因为主题阅读与随意读、泛泛而读效果是不一样的,有主题的阅读首先是主体的提炼与确立,在一个主题的统领下,让学生阅读相关的文章,积累了大量的语言,丰富了情感体验,并从中习得方法,是解决学生作文时不再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的有效途径。
  • 中国名泉

    中国名泉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热门推荐
  • 抱妹杀王

    抱妹杀王

    一方王者被好兄弟背叛,灵魂被流放至地球。八万年后,玄蓝大陆出现一个逗比少年,他穿着牛仔裤与羽绒服,他最爱抽烟,最爱美女……他一直执着着回来报仇,我是不会原谅那些背叛过我的人的……
  • tfboys之恋上异界少女

    tfboys之恋上异界少女

    她们,一个是冥界公主,一个是仙界公主,另一个则是吸血鬼公主,她们三个因为贪玩,来到人间,想玩弄一下tfboys,却没想到自己已经陷入了这份情感中,情感的坎坎坷坷,她们能克服过来吗?
  • 万法通玄

    万法通玄

    大千世界,无论是人、是鬼、是妖、是魔,皆可以感天、悟地、修行、得道,掌握无尽神通、法则。万般修行,无论修佛、修妖、修仙、修神,皆可以立命、安身、尊神、成圣,俯视亿万生灵,追求之极限,却是玄之又玄的虚无飘渺之境。杨越,只不过是大千世界中的一介凡人,却因为少年时发生的一系列事情,渐渐有了一颗不甘平凡的强者之心。世如洪炉,淬炼众生,甘于平凡,便只能够泯然于众,不甘平庸,摆在前面的,却是一条荆棘大道。在这条满布荆棘大道上,杨越又能够向前走出多远?这一切,就要靠大家来努力了!
  • 最是卿心留不住

    最是卿心留不住

    心悦卿兮,卿不知;卿心非我心,无知我心悦卿卿。
  • 魔幻傀儡姐妹花

    魔幻傀儡姐妹花

    “我不需要爱这种滑稽的东西。”她本是没有感情,没有家人,无所依靠的嗜血修罗,对感情厌恶至极!可是为什么,面对他,却不知所措?他如同神明一般,朝她温和的浅笑着伸出手,将她救出封闭的世界,却又将她推进另一个万劫不复之地。她发誓,一定要把自己的痛偿还给他!
  • 天下无双之庶女风华

    天下无双之庶女风华

    她是右丞相最宠爱的二女儿,不料一场突变,使她变成最不受待见的庶女,五岁那年,遇害坠入万丈深渊。十四年后她又重新回来,如今的她已不是那个任人欺凌的小姑娘,多年前的一切恩怨,她要一一讨回,她如一颗耀眼的星辰,风华绝代,笑看人间!
  • 本姑娘不稀罕美男请走开

    本姑娘不稀罕美男请走开

    没搞错吧?新婚第一天新郎在外面和一个女人开房,如果是这个男人有钱就算了,关键这个女人是A市最大集团张总的独生宝贝女儿耶!他胆子也太大了。梦雨好友通知,就去捉奸了,没想到他们说是真心的,善良的梦雨成全了他们,自己却倒霉的被绑架,一不小心穿越了。牵扯到了千年的人物、却有着亿万年的生命?哇塞、他好厉害哦。可是却制服不了某女子。。。“呜呜、、、我想妈妈、爸爸了。我要回家了”“不要,你别走、别哭了,我给你抱抱好不好”女人破涕为笑。最后的最后男主腹黑,女主更腹黑,花心男儿最终变成——绕指柔、
  • 倩女幽魂之以战止战

    倩女幽魂之以战止战

    游戏中动人的曲调和唯美的画卷,引领玩家走进世外桃源般的江南水乡,更上天入地历经三界之变,谱写着一个个人鬼妖仙间生与死、爱与恨、情与仇的动人故事。而玩家中的一众大神为了血洗耻辱而反击,强者们的重新开始,一场场热血对战,又会带给我们怎样的精彩故事?
  • THE CLASS STRUGGLES IN FRANCE

    THE CLASS STRUGGLES IN FRANC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两世不倒翁

    两世不倒翁

    乐天就像是偷时间的贼,偷了二十多年,却发现回到了原点。于是在另外一个世界里,他想安逸,却不得清闲。久违的海阔天空,他追寻神秘的江湖。不论是朝堂绿林,杯弓蛇影,尔虞我诈,他像一个不倒翁,随势摇摆,却脚下坚定。于是,偷来的时间,混合着老酒,咽下去都是和命运摩擦的焦糊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