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948800000007

第7章 古老别致的住所(1)

人类最早在树上居住,形式如同鸟儿筑巢一样,所以,历史学家就定名为“巢居”。早在远古时期,人类为了免遭风雨和野兽的侵袭,每常“构木为巢,以避其害”(《韩非子·五蠹》),“冬则居营窟,夏则居橧巢”(《礼记·礼运》)。

后来,人类慢慢地开始向地面移居,时间大约在四五万年前,那个时期,人类由“古人”开始进化为“新人”,即已开始在地面上寻找土坎或石穴避风挡雨,御寒防晒。再后来,随着人类智力的发达,开始营造土窑、地窖,建筑土屋、木屋和石屋。

居住是人类的大事,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古人不论穴住还是窑住,或到后来的屋居,他们选择居住地的时候,看水势,观风向,都很重视风水“科学”。

这是人们从生存需要出发,结合传统文化意识,对居处环境进行选择、安排与处理的原则与方法,其实是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的一种方法。

中国最早的文学总集《诗经》就有先民堪舆相地的记载。《大雅·公刘》篇述公刘率领周朝先民迁居幽地时,其中多次提及公刘登高行远,勘察广原京峟,草泽流泉。如“驾公刘,既博既长,既景乃岗,相其阴阳,观其流泉,其三军曹,度其隰原,彻田为量,度其夕阳,幽居允荒。”公刘不仅察其山水,亦测其日形,相其阴阳、观其日出日落,以确定居处之正位。

如今,古代社会形成的风水学也逐渐被改造运用到现代社会的建筑设计中,不断地发展与完善,成为华夏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

在甘肃,居住民俗事像中最典型的是陇东的土窑洞和陇南羌族的羌寨、甘南草原牧民的帐篷以及天水地区古人的板屋等。

冬暖夏凉的陇东窑洞

洞居是先民们的一种重要生存方式。陇东的窑洞究竟起造于何时?查阅好多文献资料,都没有找到确切记载。从陇东人把窑洞誉称为”人类的母亲”这句话我们足见其历史十分久远了。公元前20世纪前后,夏太康失政,不窋(后稷弃之子)窜戎狄(今庆阳)“务耕种,行地宜”,在陶复陶穴,未有家室的游猎生活中,一方面“复修后稷之业”开展农耕经济,一方面“自漆、沮度渭,取材用”,改良人们居住条件,使其洞穴进而加工进化成窑洞,逐渐定居下来。《史记·周本纪》也有“贬戎狄之俗,而营筑城郭家室”的记载。这样看来,有史可查,窑洞也有4000多年的历史了(当然不算原始末加工修凿的洞穴)。上世纪80年代初,在董志原东侧坡地发掘一处距今5000年左右的仰韶文化时期先民住过的“窑洞”。这一发现,把陇东窑洞史向前推进了1000年时间。

史载周代陇东林木不少,为何陇东先民却要“陶复陶穴”?它是我们的祖先择居经验的结晶。土窑,是利用生土特性的一项发明。黄土,见水变软,风干后又变硬了。黄土在潮湿状态,容易挖掘,可任意塑形。在土中挖洞住,既保暖、安全,又好看,能随人意。简单的把土窑和土木结构房厦比较一下,窑保暖保湿润,能防火,干燥的窑经久耐用。陇东人口传的一句谚语是:“有钱人,修房哩。没钱人,修窑哩。”究其道理,就是土窑有这些好处。

窑庄院的类型与特征

黄土窑,即窑洞,是在人工挖掘修整而成的崖上,由靠地面部分纵向挖成的洞。和盖房相比较,“崖”就是屋架。“崖”的组合,叫“庄”或“庄子”、“庄基”、“院庄”。“庄”的附属建筑有坡、崖背(也叫崖头)、崖膀、院墙、大门、水道等,合称为院落。一座庄基,一般由三面崖围成,也有一面或两面崖的。正面的崖上,窑洞的只数为单数,忌挖双数。崖高约8米左右,坡度10比0,8的收分多见,可有效防止遇水倒塌和干后跌块。膀崖和正面崖相比,要窄些低些,是以尊卑观念作指导而定俗的形制。崖与崖相连接的地方叫崖角。但是,罗圈形的庄子就没有崖角,而地坑庄子却有四个崖角。崖的表面处理,是生土建筑艺术的一个体现。土匠不用草图,不用画线,也不用事先勘察,只在修庄挖土的同时,用镢头刮出不同的线形条纹。例如有水波浪纹、斜齿纹、直齿纹、沟纹、梁纹(突出的)等。纹路有宽有窄,有长有短,这样的技术处理,保证崖面视觉柔和,不反光,显得活泼而有生气。从上往下看,没有临危感,很厚实。从下往上看,没有压抑感。同时,崖的表面黄土含水蒸发快,干燥快,对崖和窑的稳定性有极大的好处。

挖窑洞的崖,因地理地形、土质、座向的不同和接合方式的不同,使庄基有明庄、罗圈庄、地坑庄、半明半暗、四合头、楼子庄、大堡庄、附园庄。庄与庄又组成架板、沟圈、一摆溜等庄社形式。

明庄,俗称崖庄、靠崖庄。因采光充足而得名。在3个立面围成的庭院中,崖上的镢头刮纹,直通上下。长方形的空间,有“天人合一”的建造主题和使命。因而,人、窑、自然环境,产生了活力,包括了灾难与吉祥在内的无穷无尽的对话。主人对风水的崇拜和敬畏,转变成一种居住风俗,久久难以磨灭。人们赋明庄一个符号,即以“人”作类比,追求生命的永恒。正立面崖叫正崖,是座向的格局,在“正位”,如同“人首身”。两侧的立面崖,居“从正位”,宛若“人臂膀”,又兼“护身”的功能。明庄三崖面有高低、宽窄的区别,原因就在这里。某些庄基,看似崖无差别,实际是“高1寸为山,低1寸为水”,预示山水必“高大饱满”、“气聚天心”的生存目标。俗话说:“十个好庄九个窝,胜比大堂一暖阁”,概括了明庄整体上实用和美的特点。

“修庄容易点庄难”,是说庄址的选择,要达到背风、向阳、气畅、来去有路,是不容易的事。沟边、山坡、川台地上,处处可作选址地点。但是,“首审其形,次审其情”后,理想的并不多。不仅自然地形、水流、气候特征等“大向”不好定局,就是大门、窑的只数与位置、水道眼和通道等“小向”,也不可忽视。比如,明庄的大门,往往是斜向的。既沟通了里外空间,延伸“坡”的去向,又遮挡了主窑的私人空间,突出了主次分明的伦理体系。

除明庄外,罗圈形庄更充满生活哲理和美学的智慧,顾名思义,这种庄的立面以弧形与大门相接,使院子成为圆或椭圆平面。在塬边的“沟圈”或山坡的“窝窝”处,是最理想的罗圈形庄址。修建的困难,在于“窑”的位置和朝向。在圆形院内,窑口均匀的与院中心相对,就达到了“避凶就吉”和“合脉聚财”的心理需求。忌讳两窑在一条轴线上。否则,“丁口窑”是不吉利的。当圆形崖面达到或超过半圆时,称为“大罗圈庄”或“全罗圈庄”。未达到半圆形时,就叫“半罗圈庄”。

罗圈庄能受人尊崇,是以八卦释义而深入人心的。因为,院与太极图相似。人们认为,崖的边线就是太极圈,为阴、为坤、为母。院心为太极“鱼图”,为阳、为乾、为父。阴阳相合,天地一脉就能“既养万物,又育人身”。除去玄而又玄的风水言谈,留下的寓意,就是人身小宇宙和周围环境的大自然的融合。从而使窑主人生理健康,内心平和。在这里,对庄与窑的方位、日照、风寒、安全、舒畅的模式,成为一种观念的符号。

罗圈形庄的美,进一步去探求,就是“圆”的重叠和搭配。圆形崖合抱圆的窑口,窑口又包含矩形门、窗。门窗又让门扇、门框、窗格划成大小不等的图形。在圆形空间,能激发人的隐秘禀性和生活追求。在窑主人的眼里,罗圈形庄能寄托无限的希望。实地去观察这种庄形,每一次都会有不同的领悟。

除罗圈形庄外,其他庄形都有耐人寻味的地方。比如,半明半暗庄的朝向,被半截崖遮挡后,其“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妙处,只有沿着迎面开挖的通道下到尽头,在院中心举目四顾时蓦然涌上心头。可见这种庄上半部的显露,只是个“引子”。地坑庄,是掘地成坑,坑壁即是挖窑的崖面,故名。本地人对地坑庄“后枕实”、“前朝满”及“左龙形宜高,右虎砂在低”的形势,无时不觉得心满意足。因为,窑的“四维八干”,处在天地的层层环抱、重重庇护下,事事都能安然而长久。尤其是地坑庄对天落水的处理方式,真有独到之处。一是在洞子坡腰开小渗井,截住坡口以下的水流。二是在院角开大渗井,积蓄院内流水及生活污水。三是在崖上四周布数条小明渠,疏导地面积水。另外,四合院形庄的房、窑空间组合多有变化,能表现出“财气两足”的新气象而受青睐。大堡庄,以堡墙的严肃、厚重和被包含庄形的活泼、轻松,体现了宗法观念的稳固性。楼房庄的“层峦叠翠”,墩台庄的“登高望远”、敞院庄的“大肚开怀”、山庄吊庄的“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等等。都是利用黄土窑庄的背景,反映窑主人遵守时令秩序的农本观念。

坡,是庄子辅助建筑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所谓“坡”,就是庄院大门以外的路,即与大道相连接的通道。因有倾斜的坡面,故名。坡不论大小,起点都是大门外的平地,终点与崖顶之间的高度差与院平面的比值大小,俗名叫“坡立”或“坡平”。坡的大小、长短、宽窄,以是否便利农业生产为根本出发点,但也包含在庄子的坐向、面山喝形(即风水对远景赋予的形象名称)、水道、大门位置等的总体格局内。俗信“坡总要从吉方来,曲曲折折,可导吉方之气”,“以门辨坡,以坡辨气”,这就导致了坡的修筑形制的神秘性与多样性。在这里,完全相同的两条坡是找不到的。可是,若以坡的走向去划分,有两类。一类是“拐弯坡”,有“之”字形的,以拐两弯为特点。有“拐线形”的,是转三道四道或更多的弯子,以求降低坡度,使其平缓。在山区僻静的独庄院,大半是这一类“弯弯”坡,并与大道接引。这一类坡,人盘旋而上时,会进入“一步一层天”的境界。相反,“拐弯抹角”下行时,若有树荫、蒿草遮挡时,视野越来越小,在靠近大门时,却又有“峰回路转”或“柳暗花明”的感觉,故被称为“黄土原上曲径通幽的回廊”。另一类是“大斜坡”,就是直线向上,到达崖顶。这种坡,站在大门口,可一眼看清坡头上的动静。由于它不转弯,显得明快、简练,颇有“金鞭玉带护门前”的美感。人若举步登坡,环顾四周,顿觉“步步高升”、“扶摇直上”,气顺而情生。

若以坡的修筑方式划分,又有洞子、巷巷、转崖三类。洞子坡,只在地坑庄、半明半暗庄可见到。它以崖脚钻洞直通崖上而著名。洞高约两米,宽一米五,顶部为拱形,跨度比居室窑要小。洞口有敞口的,也有搭建独间出檐斜厦或鞍间式房作门楼的。在洞中腰造门的很少见,但颇有意思。至于洞的走向,有直线的,也有拐弯的,形式多样。洞子坡的防卫功能是任何别的坡式无法可比的。因为,再无别径可通里外。洞子坡的穿堂风,嘶嘶作响,又有脚步声回荡,昏暗中,冥冥之气油然而生。然而,洞壁一圈又一圈的镢头刮成的各种纹路,恰似浮雕,足见窑主、窑匠、泥水匠挖造黄土建筑的绝妙技巧。巷巷坡,形似胡同。在两边崖的对比下,看天是一线,看地是一绺,唯有走到两头,才能把自己与公众的情趣联系在一起。转崖坡,是靠崖依势修成。这种坡,一边有崖,一边临小沟或绝壁,有“挂靠”于山的情形。坡的两边,常挖有等距离的脚窝,有圆的,有方的,也有长方形的。方言称作“柯台”,是为防滑而设的。坡与水道要避让,忌交叉。在庄向定局时,坡的位置也就确定了。比如,壬山丙向(即偏东南向)的庄,而山地形不完整的话,庄的两膀又是右高左低,那么水在左方出,坡就必在右面,为吉。从左设坡,为艮寅,水火相克,是不吉。实际上,水、坡相交,行走不便,这是常识就能揭破的秘密。

护崖墙,就是庄崖上沿的一道矮墙。墙高一般在1,2米到1,5米之间,厚30厘米至50厘米,长与崖边相等。墙体多半是黄土版筑或椽筑,收分明显,顶部有两种处理方法。一种是用湿土手工堆成脊,两面坡流水。另一种是短麦草泥抹成平顶,间隔留水槽。用土坯扎砌的墙体,不如土夯筑的牢固,但是墙外皮经石灰纸浆或麦草细泥抹平后好看。土坯扎砌的方法,普遍用“一平五顶”或“一平五顶加二”,长草泥抹缝。顶部施平砖,土坯芯上,青瓦覆盖,两面出檐滴水。富户家的大堡庄或楼房庄,为了和整座庭院风格一致,护崖墙用青砖砌成,白灰施缝,小青瓦盖顶或加筒瓦,墙头为蜈蚣形或波浪形,在墙的正中点和两角,留方柱头,高出10厘米至20厘米,拼砖收顶,似塔形。园庄的护崖墙,与园子墙相接后,把崖顶的平面,围成一个完全封闭的空间,在青草、绿树衬托下,田园诗的韵味十分浓厚。有些家户,在园的一角搭建小厦房,小麦杆盖顶。这种草房,和园的围墙或堡墙色调一致,而和护崖墙的色调形成反差,让人的感觉更丰富。

护崖墙的功能,完全是出于安全的需要。有了这样一个小建筑,人、畜、物是不会跌落崖下的。而且,崖顶的雨水也不易渗到窑的上部,能有效地防止塌方。在客观上,护崖墙的艺术效果是增加崖的高度,显得更威严。同时,崖的多层次线条布局也十分优美。

庄修成后,要有一两年的风干时间。不然,崖底土壤含水太大,打不成窑。俗语说:“有钱打不成窑,没钱修不起房”,就是指庄子修成后,不能急于打窑。

窑洞的挖制

窑的构造,看似简单,实际是合乎力学原理的。它的切面,上半部是拱形,下半部的壁,不是笔直的,而是略带弧形。因此,窑的上面的荷载,沿着抛物线或接近抛物线的曲线,向窑的脚地传递。而窑的脚地,是自然生土,受力均匀,能保障窑体空间不变形,也就不会发生塌顶。窑的孔径越大,脚地平面就大,容量也大,这是窑主人在使用上的唯一愿望。但是,孔径过大,俗话叫脊平,受力分散,窑的牢固性能不好。怎么才能把握准呢?关键是看土质。一般说,黄土层中夹有数寸厚的砂石或僵石的,叫“石棚”,窑的孔径可大些。红胶泥土,也是较理想的挖窑土层。白土层,土松散,窑不能成形,是大忌。另外,有地下水冲刷的哨眼,大树的朽根埋藏等,都是不宜选为窑基的。作居室的窑口,从庄院平面算起,高约四米,宽约三米四,进深约八米。也就是说,窑高以占庄崖高度的三分之二为限,再大的话,雨水渗到窑顶,既潮湿,又不牢固。窑体是前大后小,平面是梯形,前后大小约为二比一。窑的侧壁,称为帮或崖洼。窑的进深切面,俗称顶或垴。

挖掘窑洞,又名打窑。一般按窑主人的需要,分三次掘成。先挖掘小型的窑,高约两米、宽约一米五,以利于掘进和往出运土即可,这叫钻毛洞。保证毛洞不偏不斜,是用两点技术去完成的。一点是选窑旁某一处为准,常在窑口外瞄一瞄,若有曲扭,即刻纠正。另一点是持镢头的方法,要左右都能抡动。就是说,握镢头把的手,一会儿左手在前,镢向右挖。一会右手在前,镢向左挖,窑身的进深就不会偏向某一边了。窑匠有几句口诀:“低头挖,抬头看,放下镢头回身转。左一挖,右一挖,端端向里一把抓。先挖底,再挖上,大块子胡基慢些放。”挖下的土,多半是用笼装,一担一担往外倒。少数窑主是用土车推土,虽然比笼担要快要省劲,但只能在明庄使用,其他庄式只能笼担运土。

窑毛洞风干后,就要扩修到所需要的尺寸,俗称铣窑。先从窑脊上开一道五六厘米宽的槽,叫起脊缝。再从脊缝起,一圈一圈的刮成。随着深度增加,以十比二的收分直到窑垴。窑口大、里头小的形状,有利于通风换气和走烟尘。窑铣成风干,用草泥抹两遍,就可以使用了。

同类推荐
  • 银河相会:七夕节

    银河相会:七夕节

    中国传统节日中有一个十分浪漫的节日,那就是七夕节,牛郎与织女相会的日子,常常被称为“中国的情人节”,近年来也受到众多年轻人的追捧。本书中,编者全面整理了七夕节的起源与演变过程,它形式多变的“乞巧”方式,还有各地各民族不同的七夕节风俗,相信读者们将对七夕有不一样的了解。
  • 中国人本色

    中国人本色

    晚清中国到底是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至今有哪些改变?在本书中,美国外交官何天爵结合十几年亲身经历,勾勒出了晚清中国社会全景,从司法制度到衣食住行,从光绪、慈禧到京郊的老和尚。何天爵是个幽默的绅士,更是“中国通”,对中国人的算计,中庸乃至中国商人的种种伎俩都做了精辟的分析。这是一位美国外交官在华十多年的亲历感受,这是一本迄今仍有借鉴意义的晚清社会观察,这是一面能让我们看到过去和现在的镜子,这更是一个能让中国读者发出会心微笑的文本。
  • 塔里木河传

    塔里木河传

    塔里木河在历史上担当过重要角色,四大古老文明由她而交汇,丝绸之路依托她而开通,西域文化因她而发育。书中描绘了塔里木河流域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绚丽多姿的塞外风光,再现了文明演进的历史,展示了塔里木河卓尔不凡的个性和生命力,抒发了作者对塔里木河深沉的爱意和忧思。
  • 带三只眼看国人

    带三只眼看国人

    《带三只眼看国人》作者以省为划分标准,对各个省的文化,人文,性格,习俗等多方面进行了较为客观的评述与批判,既有对该地的介绍褒扬也在一定程度上指出了其在历史,性格,文化,习俗上的不足,全面地体现了作者对祖国各个省市的热爱和期望,本书针对多年前作者引起轩然大波的《丑陋地理志》进行反省,是作者的一部"忏悔"之作,内容上更丰富,更客观,弘扬了中国的优秀文化传统,同时也起到了警示的作用。
  • 从“物化”到“异质性”

    从“物化”到“异质性”

    本书是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2006立项,浙江省马克思主义研究基地重点课题。本书围绕西方马克思主义在20世纪经过近80年发展中经历的从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卢卡奇的物化理论为出发点,经过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和启蒙批判和在60年代经历的分化而形成的消费主义的历史,探讨其中经过物化观念到异质性的消费主义时代逻辑转换的内在机制。
热门推荐
  • 柏杨智慧忠告全集珍藏版

    柏杨智慧忠告全集珍藏版

    本书收录了人文大师柏杨先生论述人生、情爱、成功、智慧、处世、情怀、精神等方面的文章。
  • tfboys:烊光依然爱依旧

    tfboys:烊光依然爱依旧

    听说YNAH黑暗组织在年仅16岁的男孩顾柘的带领下横空出世?许多人都在猜测着这个顾柘是一个怎么样的男孩?而另一个繁华的城市中,一个女孩的出现,打乱了当红明星tfboys的生活,谁曾想她和顾柘的关系呢。余生太长,你太难忘。本以为时间会让人渐渐遗忘,谁知动情成了真。多年后我出现在这里,你还会在吗,易烊千玺。?
  • 总裁,请离婚

    总裁,请离婚

    当他们只是单纯的想在一起时,却发现横在他们中间的鸿沟无法跨越,当他们疲于明争暗斗想要结束这混乱的一切时,又才知道事情总是出人意料。最终,所有的真相揭开,有喜悦,有悲哀,有愧疚,有心疼,或许离婚,才是最好的结局,也是最后的开始。
  • 神魔舞九天

    神魔舞九天

    一笑风云变,一怒灭苍天。天既无情,我便无义。我命由我不由天,天若灭我我便诛天!天、可逆!
  • 神级文豪

    神级文豪

    新历,这是一个缺失历史的后地球时代,在统治者有意的引导下,为了寻回传承的印记,人们狂热地崇拜着有能力还原历史真相的学者们,而这些学者有一个统一的身份——作家。“不做文抄公,一样当文豪!”——来自21世纪的杨林
  • 三年之约:请忘却我

    三年之约:请忘却我

    小学时和一个闺蜜约定:我们说好了,在初中的三年不准谈恋爱,要是谁谈恋爱就是小狗。就这样,因为一个三年之约,度过了一个波澜不惊的三年时光。
  • 蓝色神魔1:独界赤瞳

    蓝色神魔1:独界赤瞳

    三界之中自由穿梭,看她如何收获男主并站在世界巅峰吧!
  • 邪王独宠:神医废材妃

    邪王独宠:神医废材妃

    前世,双目失明的她,错信“凤凰男”一片深情,十年荆棘路,终究惨遭横死,连累至亲满门被灭。极致重生,强势归来,翻手掌黑,覆手控白,她发誓要杀尽天下负她之人,不惜一切护至亲。步步波澜诡秘,风华绝代的她却总被自己那位“义兄”出手相救。腹黑妖孽的他,背负惊天秘密,却为她布下了天罗地网的温柔陷阱。睥睨世间,她莞尔笑问:“这天子之位谁坐,要由我说了算,你可做的到?”“云月汐,这天下,本王给你又何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绝色毒医:金主的秘密恋人

    绝色毒医:金主的秘密恋人

    (已完美结局)喉管被割,钢丝绑手,利刃剖心,她被丈夫、义妹吸干处子之血。含恨重生,誓成一代毒医!岂能放过这对狼心狗肺的渣男女!滚远点!姐有毒!别靠近姐!什么?一个个妖孽死皮赖脸来捣乱?傲娇的官二代对她低声下气:“女人,江山俺不要了!只要你!”万人迷富二代贱贱地求她:“来打小爷啊,打我嘛,打我嘛!”还有一只纯天然小萌兽像个强力胶,整天对她黏住不放!唯有那个贵不可言的神秘男子,偏偏爱和她作对!一把撕下儒雅面具,化身无耻之徒,狠狠地将她抵在墙上:“毒丫头,又干了什么坏事?”
  • 感动的力量

    感动的力量

    CCTV《感动中国》十年回顾,幕后团队首次出镜,揭秘《感动中国》如何诞生,筹备之初经历哪些波折;历年感动人物如何选出,评选标准是什么;推选委员会由哪些人组成,每年评选有何内幕;那些网上呼声很高的候选人物,为何最终落选;那些曾经感动中国的人物,如今有何变化;节目组近距离接触100多位感动人物时,有什么鲜为人知的故事;节目成功背后有什么奥秘,制作和传播方面有何独特理念;金庸、成龙、张艺谋、韩红等名人明星,与《感动中国》又有哪些不得不说的故事……刘凯编著的《感动中国》巧妙结构,将制作团队和感动人物两个群体,围绕《感动中国》节目展开故事,处处表达“感动”和“尊重”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