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949700000028

第28章 薪尽火传说曾李——曾国藩与李鸿章(7)

此时曾国藩刚要接任直隶总督,所谓在其位谋其政,正在保定与前任总督官文办理交接手续的曾国藩五月二十五日接到了上谕,令他赶赴天津查案。接旨后,曾幕中“阻者、劝者、上言者、条陈者纷起沓进”,均劝其不要仓促赴津。每个人都看出这是一个烫手的山芋,不愿让曾国藩迎难而上。因为曾国藩不光已到花甲之年,据家书所看,他当时已患上眩晕、麻痹、眼疾等各种症状,身体早已严重透支。但是迟暮之年、老病侵袭、严峻的形势、众人的力劝,都没能阻挡住曾国藩的脚步,他又一次立下遗嘱,抱着殉国之心于六月初六起程赴津。此时的李鸿章正督军赶赴陕西,途中他接到了老师欲要以死殉国的书信,立刻复函道“此案有杀毙领事教士重情”,责任在于中方,而按照惯例,洋人必然会“调兵船恫吓”,但是只要“中国立意不与开衅”,那么最后的结果还会归结到“拿犯、赔银”两项事上。分析过形势之后他又说:此教案因杀死领事,洋人必欲以中国官员抵命,曾国藩的人身安全毫无保障,所以虽然“不必张皇六师,致人疑衅,但防备不可不严”,也就是让曾国藩一定严加防范,酌情多“带劲旅护卫”。为了方便老师与法方沟通,他还给曾国藩介绍了精通法语的江苏候补知府葛绳孝。

曾国藩为人方正,行事必以孔夫子的“忠、信、笃、敬”为方针,这次虽是与洋人周旋,他依然决定不改初衷。曾国藩虽很少接触洋人,没有实际的外交经验,但他认为洋人也是人,一样一头两手、肉体凡胎,虽有些野蛮,但多少也该讲些信义,所以与之交往也定是万变不离其宗。但李鸿章在援沪之时,便屡与洋人交往,所以他“熟习夷情”,认为与洋人办事,只有“打痞子腔”才是可行性的方案,说白了也就是耍耍流氓手段,因为在他看来,“洋人性情虚骄,遇事好为疑义”。所以在两天后他给老师回信道:“与洋人交,略参痞子手段,不宜轻以一死塞责。”曾国藩试图将儒家的思想套在近代外交之上,不知这件古老的外衣是否能合洋人之身?

六月十日,曾国藩抵达天津,天津县四十八保派出代表,“拦舆递禀者百数十人”,民怨沸腾,城里流传着小道消息说皇上“专调曾国藩来天津驱赶洋人”,百姓盼着曾青天能如戏曲里唱的那样,拎起大炮,轰走洋鬼子。而庙堂之上关于是战是和的争论也一直没有停止,以奕欣、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坚定地支持以和为贵,所以他们一再强调,“津民无端杀法国人,真是借端抢掠”;而奕譞、李鸿藻等“清流”派则认为“民心尤不可失”,他们更想借舆论之枪,顺着“民气大张”的势头,与洋人们决一死战。那么清廷的当家人,慈禧怎么看呢?在谕旨里她令曾国藩“持平办理”、“顺舆情而维大局”。其实也就是想要息事宁人、维持和局,但是她又怕因此招来恶名,所以迟迟不肯表态。

总之每个人的目光都投向了身在天津的曾国藩,他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等着他去表演一场没有剧本、没有导演的大戏。曾国藩早就看透了这是一个费力不讨好的差事,办好了是理所当然,一旦办砸——而且办砸的可能性更大,他的一世英明也许就此毁于一旦。但是现在名利早就于他如浮云,他已下定决心不光要舍身还要舍名。

初到天津,面对“气势汹汹”的民众,曾国藩“全无头绪”,他在家书中写道:

天津人心汹汹,拿犯之说,势不能行,而非此又不能交卷。崇帅(崇厚)欲余撤道、府、县三官以悦洋人之意,余虽知撤张守(张光藻)即大失民心,而不得不勉从以全大局。

明知必失民心,却定要以大局为重,这便是曾国藩为处理天津教案定下的基调。

太平天国之火刚灭,曾国藩深知此时的国人已经不起再一次的战争了,所以本着“不开兵端”这个信条,曾国藩一面“也示弹压”,一面“拟先将道、府、县三员均行撤任,听候查办”。经过十多天的调查取证后,曾国藩上书朝廷,也就是《查明天津教案大概情形折》,他在折中分析了天津民众之积疑生愤的原因所在:一,教堂的大门“终年扃闭”,让百姓不知底细;且教堂、仁慈堂“皆有地窖,系从他处募工修造者”,津民不知其所以然,只是听闻“地窖深邃,各幼孩幽闭其中”;二,国人“有至仁慈堂治病者,往往被留不令复出”;三,仁慈堂经常收留将死者,为其“施洗”,百姓“但见其入而不见其出,不明何故”;四,堂内经常母子同处一堂却“经年不一相见”之事;五,“堂中死人过多,其掩埋又多以夜,或有两尸三尸共一棺者”。且百姓认为“死人皆由内先腐”,但堂里的尸体却“独由外先腐,胸腹皆烂,肠肚外露”。正是因为这五大疑点,百生才会“浮言大起”。揭示百姓的五疑之后,曾国藩称:“教民挖眼剖心残害生民之说多属虚诬”,愿朝廷能“布告天下”,广而告之,“一以雪洋人之冤,一以解士民之惑”。

内阁很快发抄了曾国藩的奏折,但却在发布时删掉了他的“五疑”。看到曾国藩与洋人站到同一战线,全力为其洗冤,一时之间朝野哗然,朝廷此举分明就是陷曾国藩于不义。第二天朝会之上,惇亲王奕誴提出民心不可失,醇郡王“极言民心宜顺”。而慈禧更是下发了一条全力撇清自己的上谕:“和局固宜保全,民心尤不可失,曾国藩总当体察人情向背,全局统筹,使民心允服,始能中外相安也。”她怕战想和却又不愿失去民心,便把曾国藩丢出去走这个战与和、民心与大局的钢丝。

清廷把曾国藩置于不义之地,让曾国藩顿时成了卖国贼的代名词。在京的湘籍官员们联名致书曾国藩,对其大加抨击。一时之间,“自京师及各省皆斥为谬论,坚不肯信”,在“谤讥纷纷、举国欲杀”的氛围中,“卖国贼之徽号,竟加于国藩”。不仅他的“官爵匾额……悉被击毁”,就连他的名籍也被削去,也就是老乡们不再承认他是湖南人。理学大师倭仁一向与曾国藩私交甚好,此时竟也宣布与之绝交。

曾国藩成了爱国青年、中年、老年们人人皆可啐上一口的大恶之徒,爱国之人无力救国,却只能在一位老病缠身的老人身上发泄自己的爱国热诚。没有人去想他是不是真的卖国,每个人都在提出问题,却无人能来解决问题。被误解、被抛弃的曾国藩却对国人抱与同情和理解,他说:

国仇未复,不应弃怨修好;况天主一教流毒中华,士民切齿!即挖眼剖心之谣,远近皆信以为实有其事,拙书乃为之洗刷,宜闻者各怀义愤,大肆诋呵。

也就是说国仇未报,我本不应该弃怨与之修好;况且天主教贻害中华,使国人不齿!即使挖眼剖心之说是谣言,但人们都认为实有此事,我为之洗刷,才使闻者义愤填膺,大加指责。他深深明白国人为何会满腔义愤,“物论沸腾,至使人不忍闻”,此时的曾国藩内心也备受煎熬,却无人可诉,更无人可解。

总税务司罗伯特·赫德后来曾用这样的词语来评价曾国藩,“优柔寡断”、“被评价过高的人物”、“与他的崇高声望名不副实”、“才能不过平庸而已”。在赫德的眼中,曾国藩根本就是一个一无是处的老头子,甚至只是“一块古老世纪的活化石”、“有着一种令人窒息的霉烂味道”。是的,此时的曾国藩已无力面对如此的变局。其实不只是曾国藩,无论是洋务还是清流,无论是原来的林则徐,还是后来的李鸿章,在晚清的这辆注定要消亡的火车上,能做的和做到的最后都只等于零。这不是一个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时代,即使曾国藩这个传统社会的“最后一个圣贤”,在这个翻天覆地的时代里也只能沦为化石。

从六月二十四日到二十八日,法大使罗淑亚一再要求曾国藩将天津知府张光藻、知县刘杰及陈国瑞“先行在津立即正法”。这样无理的要求,曾国藩自然不能答应,李鸿章也认为抵命一事“断做不到”,他认为如果中方真的决裂,法方也不过“令水师开炮打城”。一旦打响第一枪,中方也“官民皆不还手”,让法方一拳打在棉花上,令其无法下台。不还手是因为“若兵民齐心抵敌,各国商民必将连累”。并且,他认为法方此次也是采用“恫喝惯伎”,一定是雷声大雨点小。但是中方“尽情尽礼”后,法方“若再以无礼相干,只有一拼而已”。此时的战与和,完全不在中方控制之中,中方也只能像李鸿章所说的,做到先礼后兵而已。其实这也是最后的办法,无法解决之下,唯有一战。但是实力悬殊之下战之输赢也可想而知。

以命抵命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法方开始撤离在京的法国人,大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之意。曾国藩听闻此讯呕吐不已,他竟夜辗转难眠,整日不思茶饭。但他深知中法一旦开战,李鸿章的淮军必不可少,于是在与崇厚商议之后,曾国藩上书道:“若令李鸿章入陕之师移缓就急,迅赴畿疆办理,自为得力。”

六月二十一日(1870年7月19日)普法战争爆发,法方无暇东顾,这让曾国藩松了一口气,他在家书写道:

同类推荐
  • 安邦定国

    安邦定国

    姜越主编的《安邦定国:千古流传的大清名臣故事》介绍了清代重要的名臣人物,他们是:清初文臣、皇太极重要谋士范文程,康熙年间重要大臣纳兰明珠等。
  • 群山:马文瑞与西北革命

    群山:马文瑞与西北革命

    时间过得飞快,不知不觉反映西北革命斗争历史的长篇人物传记《群山——马文瑞与西北革命》出版面世已经过去了十余年。这些年来,世界和我们的国家发生了许多许多的事情,我个人的生活也有了不小的变化。我所尊敬并深入了解过的此书主人公——西北革命的领导人之一马文瑞同志,以及他和他的战友们所生活和奋斗过的那个极不寻常的时代,都已经随着他们的相继辞世而变得更加遥远了。我自己也由开始撰写《群山》时的一个热血青年,进入了“知天命”的年龄。连亲手给这部书颁过奖的文坛巨匠刘白羽先生也已作古。但许多关于《群山》的往事和动人情景,却还历历在目,或总在心头萦绕。
  • 世纪伟人毛泽东珍闻

    世纪伟人毛泽东珍闻

    本书分为逸才毛泽东、神武毛泽东、智者毛泽东三部分,多角度展示了毛泽东一生的丰功伟绩。
  • 中国第一霸——齐桓公

    中国第一霸——齐桓公

    谈起春秋五霸,首推齐桓公。就政治、经济、军事而言,在七十多个诸侯中,齐桓公并不出类拔萃。他用财无度,好酒,好猎,好女人。然而他有一最大优点:爱惜人才。哪怕是自己的仇人,一旦认准了,破格提拔,委以重任,言听计从。在贤相管仲等人的辅佐下,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荣登霸主宝座。然而,齐桓公的结局并不好。作为一个堂堂霸主,竟被活活饿死。始作俑者,是他生前最宠爱的三个大臣。这个中的滋味,很耐人寻味。在众多的诸侯中,齐恒公为什么能首先称霸天下?成为春秋第一霸主。本书以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再现了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过程。
  • 刘大响自传

    刘大响自传

    《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刘大响自传》是作者刘大响院士的回忆录。作者在书中叙述了自己的童年、求学生涯以及为我国航空动力事业奋斗的历程,尤其是以亲身经历讲述了高空模拟试验台、高推预研、中推核心机和先进高性能发动机的预研和研制过程,以及呼吁国家重视航空发动机、国产大飞机和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经历。
热门推荐
  • 毕生,愿得一人心

    毕生,愿得一人心

    气氛紧张起来,步伐快起来,全都动起来......墨羽双手被手铐铐着,身后两位警官,被押着走向牢房......“咚当,咚当,咚当......”两边的牢房里面的囚犯都用手、脚或其他工具敲打牢门......随之......H市内一片混乱,汽车奇迹般飞起来砸到地面、耸立在市中心的宇翔大厦随之爆炸......末日真的来了吗?
  • 风碑

    风碑

    (男)在2058年人类几乎是一个要灭迹的种族。原因是长期的内战,乱采导致能源匮乏,地壳也很不稳定。经常出现火上喷发,海啸,地震这内的自然灾害。再加上全球变暖,导致冰上融化海水上涨了不少。有个叫日本的国家,现在就彻底的被淹没了。(女)还有水污染,大气污染,核爆炸污染这些污染导致森林的动物不断变异,最后这些动物也开始攻击人类了。其次就是2030年的外星入侵。这不得不使人类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男)但经过科学家的不断研究在2058年人类拥有了魔力,st病毒。人类在注入st病毒后部分人
  • 路人甲的便当日常

    路人甲的便当日常

    拳皇(mugen?)模板的系统流综漫装X文。主要讲的是一个幸运E的路人甲在各个世界里装X卖萌作死的故事.....龙傲天看累了的朋友们可以戳进来看看,也许会有新的感受。PS1:作者尊重所有书中提到的动漫,小说,游戏人物,因此不会刻意扭曲人物性格以及随意拆散cp,因此不会出现后宫,随意推倒之类的情节,不适请右上角.PS2:主角在任何节点挂掉都请不要惊奇,因为是个路人甲
  • 九龙灵修

    九龙灵修

    冰冷的寒风吹过,淡淡的血腥飘扬在晚风之中,苍凉的思绪氤氲在晚霞中。晚风撩拨起寂寞的青丝,轻轻的拂过冰寒刺骨的长剑。传统的修真界,冷酷无情的撕杀,屠戮一方的征途!不一样的“仙界”!无情的剑,开拓出一片疆土;有情的义,闯出一片天下!从传统的修真界,走向不一样的“仙界”,时间与空间的对撞,一场杀戮的征程!
  • 逼上枝头

    逼上枝头

    忍辱负重,步步为营,为的不过是存活二字。生母怯懦,胞弟多病,姐妹虎视眈眈,嫡母百般试探,她又该如何自处。书香门第,却也是藏污纳垢。很多很多年以后,萧琳琅依然会记得那段风起云涌。************此书暂停更新,一心一意写新书╭(╯3╰)╮
  • 双人穿越之旅

    双人穿越之旅

    穿越也能这么搞笑。双人穿越,笑掉你的大白牙
  • 杀戮星球创世纪

    杀戮星球创世纪

    21世纪末,地球经历了一次规模巨大的能源战争,参战的各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才换取了和平十五年后,大部分国家缔约成立了星联共同体,共同谋求解决之道,第二年即建立了火星殖民地三十年后,人类第一次走出了银河系,开始前往远方的类地星球一百年后,星联成为共和国,人类的足迹遍布十三个星球殖民地.............然而,新兴殖民地的科技和军事力量飞速发展,一个双星体系的政权开始扩张,谋求对抗宗主星球............一百五十年后,双星同盟和星联的目光同时汇聚到了一颗远方的绿色行星上人类的到来使得这颗丛林星球陷入到无尽的杀戮之中
  • 错过了就,无法挽回

    错过了就,无法挽回

    人生有无数错过。谜底都会解开,那是在小说里才有的情节。这是短篇,没有结果,没有下场,所有都是自行脑补。
  • 我喜欢你,关你何事

    我喜欢你,关你何事

    喜欢一个人,不必强求,喜欢便好我喜欢你是我的自由,你嘛,爱咋咋地
  • 米奇的甜心屋

    米奇的甜心屋

    你是天使的断翅,我是恶魔留下的一滴血。一滴恶魔的血液,一个古灵精怪的女孩,一份永远要歌唱的梦想和一段无论怎样也要一直走下去的爱情。这是每个男生女生都不应错过的一本书。它告诉你青春的路上放弃远比坚持来得容易。试着在血液里注入一点不同的元素,你会发现自己有无限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