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993000000032

第32章 每天读点励志哲学(2)

百丈禅师无奈,只好用绝食的行为表示抗议,弟子们焦急地问道:“为何不饮不食?”百丈禅师道:“既然没有工作,哪能吃饭?”

弟子们没办法,只好将工具又还给他,让他随众生活。百丈禅师的这种“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精神,也就成为丛林千古的楷模。

修行不是偷懒的理由。有人以为参禅,不但要摒绝尘缘,甚至什么也不必去做,认为只要打坐就可以了。其实不做工作,离开生活,哪里还有禅呢?百丈禅师为了拯救禅者的时病,不但服膺“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生活,甚至还喊出“搬柴运水无非是禅”的口号,真是煞费苦心,令人敬仰。

有一个寓言是这么说的:一个小男孩问上帝:“一万年对你来说有多长?”上帝回答说:“像一分钟。”小男孩又问上帝说:“一百万元对你来说有多少?”上帝回答说:“像一元。”小男孩再问上帝说:“那你能给我一百万元吗?”上帝回答说:“当然可以,只要你给我一分钟。”

不错,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有时不劳而获的东西,反而让你付出更大的代价。估计很多人都听说过“守株待兔”的故事。故事说的是楚国某人偶然在树林中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木桩上死了,便拿兔子到集市上去换了钱。他天真地以为财富可以如此轻易地取得,于是每天坐在木桩旁等兔子跑来撞死。然而一年过去,他不仅什么也没等到,就连种的田地也荒芜一片,颗粒无收,而且他再也不想种田了,最后竟饿死在木桩旁。

这个“守株待兔”的故事任何人都不陌生,不劳而获的惨淡下场也不言而喻。这种思想松懈了人们的奋斗神经,使人在尝到一次甜头后只想伸手汲取,而忘记了自己的双手和大脑的用途,这只能使人走向失败之路,而要想取得成功,只能靠自己拼搏争取。

著名成功学大师卡耐基说过一句话,烹调“成功”的秘方是把“抱负”放到“努力”的锅中,用“坚韧”的小火炖熟,再加上“判断”做调味料。然而,梦想与现实是两码事,有的人也许一辈子也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就像出海打鱼,有人力挽狂澜满载而归,有人功亏一篑半途而废。但是,不出海永远打不着鱼。

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之后,得出一个公式:天才=1%的灵感﹢99%的血汗。是的,世上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没有不开花就结果的树,要成功,首先要付出艰辛的劳动,要结果,首先要开花。“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不正道破了这个颠扑不破的真理吗?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是一个时代智慧的结晶。

拒绝孤独——到社会中去实现自己的价值

“人是社会的动物”,这是马克思的一句名言。但有人调侃说,蜜蜂才是“社会的动物”,蚂蚁才是“社会的动物”。因为它们离开了自己的“社会”是无论如何也活不下去的,而人只有将自己与社会群体区别开来的时候,才能体现出“人”的尊严!仔细想想,这话虽有偏颇之感,却又隐含着部分真理。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确实离不开社会;但从另一意义上讲,人也确实需要孤独。正因如此,即使是再好的朋友,哪怕是相爱的情侣,倘若是如胶似漆、耳鬓厮磨地守在一起,早晚也会生厌的。“他乡遇故知”也好,“小别胜新婚”也罢,这些生活经验恰恰从反面证明,人有其渴望孤独的一面。

然而,从另一面看,人不仅渴望孤独,而且畏惧孤独。因为一味的孤独既不会给人带来价值,也不会给人带来意义,更不会使人产生安全感。孩子晚上怕黑,因为黑夜使其感到孤独;老人晚年要伴,因为有伴帮其抵御孤独。所谓“孤影自怜”也好,所谓“独木难行”也罢,统统道出了人对孤独的畏惧之情。

鲁迅先生有句名言,那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即“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实际上,这种一个人踏上“荒芜英雄路”的良知和果敢,固然是难能可贵的;然而即使是流血,也仍然有一个社会群体的观念背景作为其精神的支撑。所以,孤独不是人的生存状态。

人来到这个世界并没有带着镜子,仅仅说“我是我”没有任何意义。确实,人在本质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你不是孤立的,也不是抽象的,而是你周围的人和你身处的这个世界成就了你。你只是大声呐喊“我就是我”并没有丝毫的意义,因为你听不到别人的掌声,只有自己的回音。人活在世上,不但要和外在的世界打交道,还要和其他人打交道。选择离群索居是不可取的。所以,我们中国人所说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也是一个人的价值逐渐实现的过程,而不是外在强加给人的义务。鲁滨逊与世隔绝的生活之所以令许多人兴奋,并不在于他的孤立无援,而在于他表现了希望和坚毅。我们可以对这种值得尊敬的人类品格表示高度赞赏,不过,人格的尊严、自律和独立不倚,无须以个人主义为基础。通过与他人的关联来实现我们的人格或自我,并不会削弱我们的个体性,反而认可了这样一种自明的真理:人是通过与他人的沟通和共同参与而实现其最高的潜能的。因此,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绝不应当被看做一种单枪匹马的奋斗过程,因为这种奋斗涉及在一个巨大人际关连脉络中的参与行为。

听起来很玄,其实道理很简单。人生价值的实现,仅仅靠想是不行的,还要靠做,只有通过你改造了的世界、通过你周围的人,才能证明自己。

所谓孤独的人是可耻的,那是因为局限于自我的人是可耻的。

魏晋时期有个阮籍,他是“竹林七贤”之一,一生空有一番抱负,但处处不得志,只能躲到山林里空发遗恨,甚至发出了“时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的慨叹。好像那些特立独行的,离经叛道的,才是真正的英雄才子;而顺应时代潮流的,将个人的价值和社会抱负紧密结合的,都是靠奉承迎合出名的。

其实,一味的埋怨社会是没有用的,一个人的价值如果不能现实地展现在世人面前,等于一片虚无。正如马克思所说的那句名言:“人来到这个世界并没有带着镜子”,仅仅说“我是我”没有任何意义,人最终还要通过在社会中创造的一切来证明自己的价值。从“时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阮籍并非济世之才,只不过是徒逞意气,空发遗恨罢了。

历史上做大事的英雄或君主是不会发出这样的慨叹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哪一个不是胸怀天下,并将自己的理想付诸实施的人?他们也曾怀才不遇,也曾虎落平川,但他们都没有躲进山林一蹶不振,更没有满肚子牢骚,埋怨造化弄人,而是靠远大的理想和坚持不懈的努力实现了自己的社会抱负。而阮籍,所处同样是乱世,既瞧不起那些得势的人,又不肯靠自己的能力改变这种世道,只能一个人默默忍受这种近乎“变态”的孤独。

我们可以说阮籍是一个很有良心的文人、狂士,但我们不能说他是一个“修家、治国、平天下”的济世之才。吟诗作对可以,逐鹿中原恐怕非他所能。这世界上的事非常有趣,你做了隐士、狂生,就不能再做英雄了,最多只能做做“山中丞相”。最后,他只能将自己的“孤独”归于时运不济:“我若逢汉高,当北面事之,与韩信、彭越等人一争高下;若遇光武,则并驱中原,鹿死谁手,尚未可知;大丈夫做事应当光明磊落,皎如日月,终不能如曹操、司马懿之流欺人孤儿寡母,用阴谋得取天下……”

有抱负,就要脚踏实地去奋斗;追求高风亮节,独善其身,不愿意同流合污,就要让心态平和。阮籍可悲的地方在于:他既不愿意去改变社会风气,寄托山水又心有不甘。于是,他有志而不得志,只好在其他方面发泄,从而在行为上表现出了狂放不羁。邻居卖酒人的妻子非常美貌,阮籍就经常去那里喝酒,醉了就睡在那个女子的身边,而女子的丈夫却毫不介意。因为他了解阮籍只是外表上不守礼法,实际上没有邪恶的念头。还有一个故事说他家不远处一个美丽的女子不幸短命,阮籍与人家并不相识,竟跑去大哭一场。

一个人在外在的世界中看不到自己的影子,迟早会扭曲自己的心灵。小则愤世嫉俗,大则行为乖张。用现在的词来说,是变态。其实,“竹林七贤”都有“变态”的倾向,至少心理都不是很健康。

阮籍的故事在于启示我们:孤独并不是人的正常态。可惜,今天的我们很少有人明白这个道理。有些人总是以为社会压抑了人的个性,总是盲目地自我认可。结果,离开了人群,离开了这个世界,逍遥自在的面孔下其实是一颗孤独的心灵。人可以披上飞行的外衣,却依然无法摆脱重力的束缚。社会取向是不以人的取向为转移的,人走到哪里都是社会中的人,无法改变。作为人,当然无法改变其社会属性,顺应也好,抵抗也罢,后面都有一个大的社会价值和社会背景。否则,顺应什么?抵抗什么?

在西方,当尼采杀死了上帝,选择一个人孤军奋战的时候,他也感到了无助和孤独。人永远脱离不开自己的类,人群尽管压抑人,但离开了群的人又会如何呢?超人在不断追求权力意志,不断超越的过程中,他离人群也越来越远,只能独自一人去面对无法忍受的空无,和青山为伴,与河流为伍,没有人听到它的呐喊,更没有人为他欢呼,受伤了也只能在一个没有人烟的地方抚慰自己的伤口。

孤独可以是人的一种心境,但绝不能成为人的生存状态。享受孤独,体验到的是自由,但随之而来的却又可能是空虚和无聊,人能忍受这种生存状态吗?估计不能,尼采到最后疯了就证明了这一点。个人反抗群体之旅,必定是一条悲剧之路。

接受磨炼——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这是一段著名的话,出自孟子之口。意思是说,艰苦的生活环境能够锻炼人们坚强的意志,激励人们不断进取;安乐的生活条件容易消磨人的斗志,沉湎其中会使人颓废乃至灭亡。这是古往今来从无数正反两方面经验中总结、提炼出来的警世良言。但明白其中的道理是一回事,能在现实中去恪守却又是另外一回事。人往往总是在事情无法挽回的时候才知道后悔,总是在艰苦的环境中才知道奋进。

有一个寓言是这么说的:两粒种子躺在泥土里,春天到了,一粒种子破土而出。另一粒种子说:“我没那么勇敢,我若向下扎根,也许会碰到岩石;我若向上长,也许会伤到我的茎。”于是它甘心待在泥土里。几天后,它被一只母鸡吃掉了。

同样的种子,同一片沃土,却是不同的遭遇。生长在同一片土地上,一颗种子敢于面对挑战与困境,破土而出,为自己开创了一个美好的未来;而另一颗种子,却因为害怕挫折与磨难,甘心待在自己的“安乐窝”里,结果埋葬了自己。可以看出,困难与挑战虽往往令人受挫,却也可以催人奋进,给人力量;而安逸与保守虽可以暂时保身,但最终却使人堕落而遭淘汰。有一句话说得好:“苦,可以折磨人,也可以锻炼人;蜜,可以养人,也可以害人。”

人在这个世界上行走不可能一帆风顺,而通过艰苦的环境磨炼自己,增强自己的免疫力,才能让你的一生走得平稳,走得有惊无险。因为,你的前面并不是康庄大道,而是充满泥泞的羊肠小路,在这条小路上行走,无疑要具有健康的体魄。有这样一个有趣而令人深思的实验:把一只青蛙冷不防扔进滚烫的油锅里,青蛙能出人意料地一跃而出,逃离险境。然后又把同一只青蛙放在逐渐加热的水锅里,这次它感到舒服惬意,以致意识到危险来临时却欲跃乏力,最终葬身锅底。由这个实验我们可以看出,青蛙对眼前的危险反应敏感,对还没有到来的危险却反应迟钝。真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由此我想到了人,其实人在这方面也是如此。人生旅途中,逆境催人警醒,激人奋进,而顺境却消磨人的意志,使人耽于安乐,尽享舒适,常常一事无成。有的人甚至在安逸之时沉溺酒色,自我毁灭。这与青蛙临难时的奋起一跃和温水中的卧以待毙是何其相似!“生于忧患”是千古不变的名言,春秋时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是它最好的诠释。那时,勾践屈从求和,卑身事吴,卧薪尝胆,又经“十年生聚,十年数训”,终于转弱为强,起兵灭掉吴国,成为一代霸主。勾践何能得以复国?这是亡国之辱的忧患使他发愤、催他奋起的结果。这说明,当困难重重、欲退无路时,人们常常能显出非凡的毅力,发挥出意想不到的潜能,拼死杀出重围,开拓出一条生路。但是,若有了生路、有了安逸,人们却往往不能很好地把握,以致“死于安乐”。这方面的例子莫过于闯王李自成了。

1644年春,闯王李自成攻入北京,以为天下已定,大功告成。那些农民出身的新官僚把起义时打天下的叱咤风云的气魄丧失殆尽,只图在北京城中享受安乐,“日日过年”。李自成想早日称帝,牛金星想当太平宰相,诸将想营造府第。当清兵入关、明朝武装卷土重来时,起义军就只能一败不可收拾。这令我想起欧阳修说的“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这句话老话。险情环生时人们能睁大眼睛去拼搏,因此化险为夷;而在安逸享乐中却意志消退,锐气全无,结果一败涂地。

艰苦、忧患可以使人自强不息,奋斗不已;安逸、享受容易叫人满足现状,颓废丧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古训,是对沧桑人生富有哲理的深刻认识,是对历朝历代兴盛衰败的经验总结,是提醒我们居安思危的警世名言。虽然人不能非得“生于忧患,死于忧患”,也不能有了优越就忘记磨难,享受安乐就不思忧患。请不要忘记“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也就是说无论我们拥有多么富足和平安的生活条件,无论我们处于多么困苦和艰难的生活环境,都要具有忧患意识。没有忧患意识的人生,一定是一种平庸无为的人生;没有忧患意识的社会一定是一个理想丧失、精神颓废的社会。忧患意识永远都是人类所必须具备基本的心理素质,也是我们人类生生不息的前提和推动社会前进的精神动力。

扬弃安逸——走出柏拉图的“洞穴”

在柏拉图《理想国》的第七卷里,有这么一个比喻:

同类推荐
  • 中华国学精典

    中华国学精典

    我国千百年来,所有读书人的启蒙教材无非是流传至今的经、史、子、集,其中蕴含了大量的成语典故、伦理道德、人文历史、礼仪风化等中国文化。让孩子从小学习国学,读古典诗词,通圣贤经书,那么这些国学传统文化经典就会深入到孩子的灵魂深处,丰富他们的知识,启迪他们的智慧,让他们在传统经典文化的熏陶下,自内百外地散发出儒雅的气息,变得知书达礼,心胸宽广。
  • 周易智慧

    周易智慧

    《周易》这部书,不但是我国最古老的经典,而且自古以来,就被推崇备至,尊为“群经之首”。
  • 方立天文集(第十卷)

    方立天文集(第十卷)

    今年是方立天先生从教五十周年,明年即将迎来八十大寿,值此欣盛之时,结集以为纪念。方立天先生为人可敬,为学可信,毕生孜孜矻矻,专注于中国哲学、佛学与文化的研究,著作颇丰,影响非凡。本文集共12卷,凝聚方先生一生心血之作,堪为集大成,在中国哲学与中国佛学研究领域,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关键意义。
  • 《道德经》新释

    《道德经》新释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漯……
  • 大学论·学习创新论

    大学论·学习创新论

    事实与价值认同是每个生命体思想理念与行为发生的前提,所不同的是思想理念产生是以事实理性为基准,而行为的发生却是以价值性为前提的。
热门推荐
  • 指导学生心理健康的经典故事:抛弃萌动的大烦恼

    指导学生心理健康的经典故事:抛弃萌动的大烦恼

    每个人都在梦想着成功,但每个人心中的成功都不一样,是鲜花和掌声,是众人羡慕的眼神,还是存折上不断累积的财富?其实,无论是哪一种成功,真正需要的都是一种健康的心理。有了健康的心理才是成功的前提与保证,在人的一生中,中学是极其重要的一个阶段,心理健康对以后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
  • 丹武仙尊

    丹武仙尊

    凡界九大仙尊凌天仙尊天地涯殒命,一百年后,元神融入到庶生皇子秦阳身上,自此秦阳走上了一条虐杀各路天才的道路。考零分,无元气,没身份,这些都不重要。会炼丹,懂法术,祭法器,布法阵,便足以傲视寰宇!我修仙,用你元婴祭。…………有搞笑,有热血,有情义,若是喜欢点击加入书架~~
  • 樊星记

    樊星记

    樊小星本一个小渔村的普通的孤儿遇到了一只大有来头的金色小乌龟,从此变的不再平凡。在金色小乌龟的陪伴下开始修仙的旅程……
  • 铸天庭

    铸天庭

    史浪只想能回到属于自己的世界,却不得不面对东方神通对阵西方魔法,人族与妖族的竞争,不得不防备魔族的袭击。
  • 是我辜负了你

    是我辜负了你

    一次意外安时得到了校草的追求。可安时两次都拒绝了他。第一次拒绝,是因为她始终忘不了心中的那个男孩。第二次拒绝,是因为她喜欢上了有着温暖笑容的男孩许绍。这时候,叶北庭的追求者莫念念开始对安时怀有敌意。且看青春里,我们那些爱恨纠葛的故事。
  • 梁启超:在政治与学术之间

    梁启超:在政治与学术之间

    本书是著名学者夏晓虹将其2006年以后写作有关梁启超的文章(十三篇)汇成一册,这是夏晓虹自2006年后首次以专著的形式出版自己的研究成果。全书共分为五辑,大多是围绕着近年来出现的有关梁启超的新史料而撰写的文章,集中展现了梁启超在政治与学术之间的彷徨。
  • 绝对规划

    绝对规划

    一个本应该过着平凡生活的平凡人,在一个老头扔给自己一堆东西后就成了要规划别人命运的人生规划师!好,那干就干吧!反正干这有着花不尽的钱财,还有别人羡慕的工作,有事了还有着别人去顶着,自己可以逍遥自在,而且还有着安全感的工作。但是...但是...竟然有人不再我的规划之内!这是绝对绝对不容许发生的!既然我的工作是规划人生,那么所有的人都要在我的绝对规划之中!没有人可以逃离!我要你今天死,你就绝对看不到明天的太阳!我不让你死,你就是烧成灰都得给我活过来!
  • 孟子解说(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解说)

    孟子解说(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解说)

    本书的编著,以清代阮元校刻的《十三经注疏》为底本,同时还参考了杨伯峻先生的《孟子译注》。在书稿的编写过程中,林晓燕、陈雷、赵少峰、骆扬提供了大量资料,靳诺、胡喜云、刘瑞龙、姜世东对书稿作了校正工作,谨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 离合花

    离合花

    大永皇朝四十八年,人间有难,渭水淹三城。当今才子李凡尘出谋划策治水有功,皇帝宴请,才子李凡尘被公主看重,于是调查李凡尘的家事。知他喜欢自家的一名贴身柳无忧丫鬟,于是皇家使了一点阴谋让丫鬟消失。得到喜爱的柳无忧失足掉下悬崖之后,痛苦不安的李凡尘终日有公主陪伴,最终生情,同意成为皇家驸马。而谁也没有想到,半年后的宫女选秀中,一名女子悄悄的进入到宫中,她的名字不再叫柳无忧,而叫柳离合。“世间有云有离合,花开终日离合消”
  • 樱花开,顷刻散

    樱花开,顷刻散

    现实中相爱却不能走到一起的例子太多太多,房子,工作,长相,家庭,文化,太多的因素可以改变恋爱时那被荷尔蒙冲昏的小脑袋,其实,真的有这么难吗?请慢慢的读完这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