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993100000033

第33章 建筑·交通(4)

颐和园源于清。清以前,颐和园一直是一处风景名胜;金朝,是皇帝的行宫;明朝,这里被称作“好山园”,好山园的山称瓮山,湖称西湖。清康熙帝亦曾将此作为行宫。1750年,乾隆帝借口为其母做60大寿,又在此大兴土木,在瓮山山顶建了一座9层高的“大报恩延寿寺”,并将瓮山更名为万寿山;后又借口要训练海军,兴建水利,把山前的西湖扩大加深,更名昆明湖,使之形成了一个规模宏大的园林,称为“清漪园”。1860年,入侵北京的英法联军将清漪园劫掠一空,毁坏殆尽。1888年,慈禧太后为追求享乐,私自挪用海军经费纹银2千万两重修此园,并更名为“颐和园”(由于修建颐和园导致了中日甲午海战的失败)。1900年,它又被八国联军毁过一次,后又花费巨资修复。

【万园之园——圆明园】

圆明园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有“万园之园”的美称。它原为清代举世无双的皇家御苑,从1709年开始营建,至1809年基本建成,历时一个世纪。此后的嘉庆、道光、咸丰三代屡有修缮扩建,历时150多年。

人们习惯上所称的圆明园,实际上是由圆明、长春、绮春(后改名“万春”)三园组成,总面积达347公顷。它的陆上建筑面积比故宫还多1万平方米,外围周长约10公里。水域面积等于一个颐和园。

圆明园是一座水景园,水面占全园面积一半以上。在山环水绕之中,分布着140多个景区,汇集了当时江南若干名园胜景的特点,融我国古代造园艺艺术精华,以园中之园的艺术手法,将诗情画意融化于千变万化的景象之中。其中有50多处景点直接模仿外地的名园胜景,如“平湖秋月”、“苏堤春晓”、“三潭印月”、“曲院风荷”等,都来自于杭州的西湖十景,不仅模仿建筑,连名字也照搬过来。还有仿桃花源的“武陵春色”、仿庐山的“西峰秀色”、仿狮子林的“叠石迷宫”等等,汇集了无数天下胜景和名园的精华。

圆明园中还建有西式园林景区。最有名的“观水法”,是一座西洋喷泉,还有万花阵迷宫以及西洋楼等,都具有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

圆明园不仅有极为精美的陈设、装饰,还收藏和陈列着全国罕见的珍宝、文物、名人字画、秘府典籍、钟鼎宝器、金银珠宝和稀世文物,集中了古代文化的精华。圆明园不仅是一座皇家的大园林,还是一座综合性的艺术宝库;一座宏大的博物馆。

1860年和1900年,圆明园被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抢掠并付之一炬。

中国古代园林的特色

1.造园艺术,“师法自然”。“师法自然”,在造园艺术上包含两层内容。一是总体布局、组合要合乎自然。山与水的关系以及假山中峰、涧、坡、洞各景象因素的组合,要符合自然界山水生成的客观规律。二是每个山水景象要素的形象组合要合乎自然规律。如假山峰峦是由许多小的石料拼叠合成,叠砌时要仿天然岩石的纹脉,尽量减少人工拼叠的痕迹;水池常作自然曲折、高下起伏状;花木布置应是疏密相间,形态天然;乔灌木也错杂相间,追求天然野趣。

2.分隔空间,融于自然。中国古代园林主要是用建筑来围蔽和分隔空间。分隔空间力求从视角上突破园林实体的有限空间的局限性,使之融于自然,表现自然。为此,必须处理好形与神、景与情、意与境、虚与实、动与静、因与借、真与假、有限与无限、有法与无法等种种关系,如此,则把园内空间与自然空间融合和扩展开来。比如漏窗的运用,使空间流通、视觉流畅,因而隔而不绝,在空间上起互相渗透的作用。在漏窗内看,玲珑剔透的花饰、丰富多彩的图案,有浓厚的民族风味和美学价值;透过漏窗,竹树迷离摇曳,亭台楼阁时隐时现,远空蓝天白云飞游,造成幽深宽广的空间境界和意趣。

3.园林建筑,顺应自然。中国古代园林中,有山有水,有堂、廊、亭、榭、楼、台、阁、馆、斋、舫、墙等建筑。人工的山,石纹、石洞、石阶、石峰等都显示自然的美色。人工的水,岸边曲折自如,水中波纹层层递进,也都显示自然的风光。所有建筑,其形与神都与天空、地下自然环境吻合,同时又使园内各部分自然相接,以使园林体现自然、淡泊、恬静、含蓄的艺术特色,并收到移步换景、渐入佳境、小中见大等观赏效果。

4.树木花卉,表现自然。与西方系统园林不同,中国古代园林对树木花卉的处理与安设,讲究表现自然:松柏高耸入云,柳枝啊娜垂岸,桃花数里盛开……乃至于树枝弯曲自如,花朵迎面扑香……其形与神,意与境都十分重在表现自然。

师法自然,融于自然,顺应自然,表现自然——这是中国古代园林体现“天人合一”民族文化所在,是独立于世界之林的最大特色,也是永具艺术生命力的根本原因。

弄唐和胡同

南方人称沿马路旁的小巷为“弄堂”,是指两排房屋之间的过道。但在古代并无这个名称,只是“弄”,一般是指宫中的路,如东弄,西弄。对宗庙中的路又不称“弄”,而称作“唐”,所以“弄”与“唐”的称法是有区别的。后来,逐渐把弄与唐合起来,泛指小巷为“弄唐”。

及至近现代,人们已记不起“唐”这个字与建筑学有什么联系,因而代之以另一个在建筑学上有意思的汉字“堂”,这样“弄唐”就演化成了“弄堂”。不过在北方就不叫“弄堂”,如元代人称这种小巷为“胡同”,一直沿用至今,成为北方对街巷的统称。

古代的马与车

【驷、骈、骖】

古人车马连称,说马往往也包含车,说车也包含着马。古人驾车以四匹马为常,称为驷。《诗经》、《左传》中描写的马车绝大部分是四匹马的。也有驾两匹马的称作骈,骈即二马并列之义,魏晋后兴起的骈文,即从此义引申而来。套三匹马的叫骖,骖还有个意义,即指驾车时套在两边的马。汉代时,天子的车有时套六匹马。

【乘】

车既以四马为常,古人常以驷来计算车辆。如果说有马千驷,就包含有一千辆车,反过来,如果说有车千乘,也就意味着有四千匹马。又因为乘代表四匹马,久而久之,乘就成了一个特殊的数词——四。《左传.僖公三十三年》记载秦军要偷袭郑国,被郑商人弦高在途中遇见,他便机智地用郑国国君的名义“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乘韦,就是四张熟牛皮的意思。

【骑(ji)】

一人一马,如,一骑,千骑。自居易《长恨歌》:“千乘万骑西南行。”也称所骑之马。《木兰诗》:“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闯燕山胡骑鸣啾啾。”胡骑,胡人的战马。

【辇(nian)】

秦、汉后特指君、后所乘的车,如帝辇、凤辇。《阿房宫赋》:“妃嫔媵(ying)嫱(qiang),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统治阶级的特殊车辆——轿子

轿子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特殊的交通工具。《隋书·礼仪制》载:“今辇制像轺车而不施轮,用人荷之。”没有轮的“车”,用人抬着走,这便是轿子了。据史书记载,轿子的雏形远在夏朝时期就已经存在。

从先秦到两晋时期,统治阶级主要是乘车外出。当时轿子还不流行,如果从地区来看,则在南方交通不便的山区中,轿子的普及较北方平原为快。但是直到唐朝,肩舆除了帝王乘坐之外,一般还仅为妇女和老弱有病的官员所享用。

轿子作为一种交通工具,得到较大普及是在宋朝。在著名的《清明上河图》中,繁华的北宋京城汴梁大街上有许多轿子出游。南宋时,轿子的使用进一步推广。到明朝中后期,连中小地主也“人人皆小肩舆,无一骑马者”(明顾起元《客座赘语》)。明清时期,轿子发展为四人抬或八人抬。这时,轿子已成为一种比较普遍的重要代步工具。

古代的轿子,大致有两种形制或类型,一种是不上帷子的凉轿,也叫亮轿或显轿;一种是上帷子的暖轿,又称暗轿。不同的官品,在轿子的形制类型、帷子的用料颜色等方面都有严格的区分。如明清时期的一般官吏,得用蓝呢或绿呢作轿帷,所以有“蓝呢官轿”、“绿呢官轿”之称。另外,轿子按其用途的不同也有不同的名字:皇室王公所用的,称为舆轿;达官贵人所乘的,叫作官轿;人们娶亲所用的那种装饰华丽的轿子,则称为花轿。抬轿子的人有多有少,一般二至八人,民间多为二人抬便轿,官员所乘的轿子,有四人抬和八人抬之分。如清朝规定,凡是三品以上的京官,在京城乘“四人抬”,出京城乘“八人抬”;外省督抚乘“八人抬”,督抚部属乘“四人抬”;三品以上的钦差大臣,乘“八人抬”等。至于皇室贵戚所乘的轿子,则有多到10多人乃至30多人抬的。此外,乘轿还有一些其他方面的规定,处处显示着封建社会里森严的等级制度。

船舶发展史

相传我们的祖先看见了荷叶和空心木飘浮在水上,发明了船,看见鱼鳍活动,创造了橹。考古遗迹证明约在五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已知道用火烧的办法,把独木剜制成小舟。

从殷代的图形文字来观察,那时的舟已不是独木舟,而是用木板制成的,具有船舱的模样,还有像人立在船上撑篙的形状。用木板造船是一种很大的进步。

在西周时代,舟的制造已注意到木材的选择,有用松木作舟,用桧木做桨的。舟的运用不仅行驶于河上,还可以把舟联系起来,搭成浮桥。

春秋战国时代,造船事业已相当发达。吴越地区有专门造船的工场,叫做“船宫”,造船的工人叫做“木客”。船只除了交通运输外,还用于作战。

同类推荐
  • 101个故事读懂欧洲文明

    101个故事读懂欧洲文明

    101个故事读懂欧洲文明前言几百年前的欧洲人对于神秘的东方充满了渴望和幻想。于是渴望一睹东方风采的旅行家马可?波罗挥别亲友,踏上了前往东方的漫漫长途。多年的旅行之后,一本风靡世界的《马可?波罗游记》问世了。里边详细记录了他在东方的所见所闻。这本书不仅为欧洲人缔造了一个“黄金梦”,也把博大精深的东方文明带入了欧洲人的视野。而对于遥远的东方人来说,欧洲到底是一个什么摸样,在过去漫长的几个世纪里,我们都难以窥其全貌。当马可?波罗来到元大都时,不仅是平头百姓,就算是高高在上的皇帝都对这个鼻子高高,满脸络腮胡的外国人感到好奇。为什么他长得和中国人不……
  • 中国传统文化选编(幼学琼林)

    中国传统文化选编(幼学琼林)

    长期以来,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滋养浸润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它陶冶了人们的情操,孕育了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增长了人们的智慧,也不断推动着人们对自己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今天,我们少年儿童一代能对民族文化的精粹部分有所了解,将有利于他们文化素养的提高,促进健康人格的养成,也是使他们能受益终身的最基本的启蒙教育和素质教育。
  • 中国的修养

    中国的修养

    国学是研究中华传统学术精神及其载体的学问,是对中华民族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社会文明进程中形成的,具有永恒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思想体系、文化观念与学术方法的总结。本书主要向广大读者讲授国学的修身精神,对国学中关于“人的修养”的问题展开详细的讨论,教读者学会自我修养、自我完善、自我锤炼,提高个人修养和德行。
  • 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

    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

    华夏文明,源远流长;历代盛衰,根源何在。本书收录了雷海宗先生关于“中国文化”和“中国的兵”的珍贵学术论文,全书分为两编。本书最为独特之处是,通过对于中国兵制的梳理,研究兵的精神,兵的文化。作者以侧锋破题,从“兵文化”入手,试图解答中国文化何以造成千年积弱,堂堂中华何以一再遭人欺凌。今天读来,仍发人深省。
  • 荀子学院

    荀子学院

    《荀子学院》以荀子的基本思想为出发点,在荀子对天人的思考范畴上,对做人、做事、处世、言谈、交际、识人、用人等方面作了深入细致、又浅显易懂的探讨,希望在重读这些先哲智慧的同时,能给我们的人生以新的启发,那么编者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热门推荐
  • 墙上一支毒

    墙上一支毒

    灾难来了,谁能躲过?你不能,我也不能,天使啊,大帝啊你在哪?
  • 漠天

    漠天

    贵为玉帝和嫦娥的私生子,虽然拥有帅的掉渣的面容,强悍的力量,却命犯桃花,成了惊天动地的大衰人。在修真的道路上更是独树一帜,为救母亲,摆脱私生子身份,他独霸人界,毁灭鬼界,戏弄妖界,欺骗佛界,欺压仙界。卖毒品,开赌场,拉皮条,杀人放火是他招牌动作。摸你老母,他的口头禅,他就是衰人章遥。
  • 我们开花却无果的青春

    我们开花却无果的青春

    一群身份性格不一样的孩子,一群荒谬的青春,也许是缘分,也许是孽缘,你我开始居住在一起,然后,分道扬镳。
  • 你若不弃,我必相随永远

    你若不弃,我必相随永远

    作者不太会写简介,请大家见谅。保留一点神秘感,读者可在读中自己总结,嘿嘿。
  • 肆狂

    肆狂

    邪肆狂,邪家九少,却是出了名的“废物九少爷”可一朝当杀手界第一的暗夜邪尊穿越到这具身体里时,神挡杀神,佛挡杀佛,谁也不能阻止她前进的脚步。对她好的人铭记在心,对她差的人百倍还之。在这强者为尊的世界杀出一片天地。且看她如何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 四叶草:你要的幸福

    四叶草:你要的幸福

    一叶代表希望,一叶代表付出,一叶代表爱,最后的一叶代表幸福。有了幸福才是完整的,四叶草,你要的幸福由我来给你。
  • 妖尾之吸血鬼

    妖尾之吸血鬼

    新人新书,不足之处请大家多多指点。一睁眼,发现自己成了吸血鬼,还进入了一个乱糟糟的魔法公会,天,这是让老子从工科男变成绅(bian)士(tai)吗?还好有好多漂亮妹子,我的水晶宫马上就要建立了,哇哈哈哈哈.......
  • 下堂妻的春天

    下堂妻的春天

    现代大龄剩女一朝穿越,相公是个渣,婆婆很自私,还有表妹小妾虎视眈眈,这样的家庭果断抛弃,谁说和离女子是破鞋,定要在这异世活出属于她的精彩,江南首富,穿越同仁,冷酷冰男,身份神秘,究竟谁才是她的第二春……
  • 重生之异能之小娇妻

    重生之异能之小娇妻

    二十六年啊!为什么自己的父母会把自己赶出家,自己最爱的妹妹抢走了自己最爱的未婚夫!贺羽念真的不知道!直到那一天自己才知道原来命运是那样的残忍,!贺羽念发誓如有来生自己一定要过的消散痛快,也要伤害过她的人生不如死!自己一定要报仇!
  • 幻行天下-不死鸟的传说

    幻行天下-不死鸟的传说

    这只是一个遥远的传说,没有人会相信这个传说会真的发生,因为在这个传说中,我们的国家光明国将来会遭遇一场劫难,而要躲避这场劫难,唯一能拯救我们的只有不死鸟。但是由于我们光明国一直繁荣强大,这个传说似乎离人们太遥远,遥远得让人无法去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