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997300000016

第16章 农业(2)

上等户、中等户被劫后,下等户也难免,北门外万保馍铺,村里刘福子馍铺,葛占平,李福修的豆腐铺均被抢劫。抢劫时,土匪用的刑法十分残忍,一是脊背背火香,张长奴受了此刑。二是棉花煎油烧身,刘金胜就受了此刑。三是烙铁烙肉,刘福子和李福爹都是被活活烙死。四是张麦景祖父怕土匪,躲到地里,土匪在地里把他找回来,然后在家中把他的腿担到门杆上用力狠压,然后把仅用的少数钱拿出来给了土匪才算了事。

土匪抢劫上房子时用的梯子是一根好几米长的木椽,两边分开凿卯,安上脚板,好像一条蜈蚣,有天夜里,土匪到张长旺院外支上梯子准备作案,凑巧李新春串门子在此路过,碰上梯子一摸,脱口说出这是蜈蚣梯子,土匪在暗处听见是他,当晚未能作案。第二天晚上门口有人叫他,他一开门就被几个人夹上到北门外掀起井盖扔到井里死了。

由于土匪横行,多数人晚上不敢出院门,好一些的户,晚上锁上门到很远的朋友或亲戚家住宿,土匪闹得人心惶惶,村无宁日。

恶有恶报,这些丧尽天良为非作歹的家伙们,先后受到历史的惩罚,有的分赃不匀,互相残杀,有的被人暗算,有的派别之间争权夺利展开械斗,在村里村外,被暗杀者不少,有的解放后被政府处决,有的畏罪自杀,服毒而死,真是罪有应得。

(第二节)地革命

1947年西中黄村实行土地革命,按照当时的土改政策和法令,结合中黄当时的实际情况,由进村土改工作队领导,成立农会——由主席一人,副主席二人,常委九人,共十二人组成。农会在上级组织的领导下,及时召开会议,研究部署重大政策事件,决定本村大事。当时本村划的阶级成分如下:地富42户,占全村户数的10%,中农154户占全村户数的38%,贫下中农及雇农214户占全村户数的52%。全村当时410户1650口人,在政策的实际制约下,把全村的土地分为水旱地两大类,在两类的基础上又细分为一、二、三、四等和五、六等,一、二、三、四等为水地,五、六等为旱地。按照当时土地的实有情况和村人的实际数量,每人约分土地3.5亩。此地是按人口分的,交公粮同样按分地时的等级来交,贫雇农单身汉的,每人可分两口人的地即七亩地。从此,原来的户地、坟地等均不存在,真正是“耕者有其田了”。土改时的生产资料、生活资料等也按农会决定的政策和每家人口的实际情况,该分多少就分多少。

土地革命,解放了生产力。农民分到了土地,分到了生产资料,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

(第三节)业合作化

1950年以后村内开始发展互助组。初为季节性变工,农闲时各干各的,农忙时互相照顾、互相变工,特别是种地割麦,一年较农忙的时候,互相照顾,余缺搭配、互相帮助,生产力得到了发展。到1952年至1953年时,人们开始组织互助组。当时全村有十多个互助组、它们活跃在田间地头,大大解决了一家一户的困难。张甲生、王焕珍二人组织的互助组,就是其中之一。这个互助组从1950年末,共同商量起动到1951年农忙时开始组织起来。入社户数15户,牲口三头,土地80余亩,并有些犁、耧、耙、耱等农具。每年割麦、碾场、种麦等农活,繁忙的季节便集中起来,你帮我,我帮你互相帮助。方便了组内群众及当时参组各户的生产劳动。到1954年间,进一步发展壮大,组织成立了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选举了合作社的社长、副社长、会计、保管等,管理全社的生产,分配等有关事务。土地入社,牲畜作价入社,生产资料作价入社,社员每天到社里劳动,由记工员把社员劳动工分记录下来,到时按工分计算分红、分钱、分粮。私有制逐渐向公有制转化。西中黄村集上组织了广益社,由张甲生任社长,村里组织了丰利社,孙春生任社长,全村组织了好几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发展,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解放了农村劳动力,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到1956年发展成为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左右西中黄、北中黄、南中黄、程公村、李果村等五个村子组织起来,成立了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在中央的号召下,随后成立了人民公社。当时任领导的有张庙来、梁水海、赵进才、黄有福等人。人民公社仍给每人留有自留地,猪留地。此二项地的留数按上级政策根据现有人口及土地总面积的比例留给,每人留给一至三分地不等,猪留地也留给,但给的时间不长。

农业生产合作化由变工组——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人民公社的产生发展壮大是针对私有制搞单干相对提出的,它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事物发展必然结果,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它在当时对社会的发展起了积极向上的作用,它否认了私有制,提倡了公有制,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它曾起过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第四节)任制

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1979年9月中央制定了“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试行农业生产责任制。西中黄村开始实行耕作管理承包到组,单项作业承包到户。并开始试行联产承包,效果明显。

1982年1月,党中央作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的通知,根据这个精神和县委安排也实行了包产到户的联产责任制,土地重新搭配,按人口,按土地等级重新丈量,重新搭配,重新分配给社员个人耕种。每人分得的地,因地的好坏不一,浇灌易难,远近不一,土质不一。大体上来说,每人好地约分1亩左右,差些的地约分0.5亩左右,由于人口的增减,分配给各人的地也随之增减。1997年以后,土地逐渐稳定,分配给个人耕种的土地再不增减。随后,党的政策进一步优化——土地由个人承包转入30年或50年不变。从2004年起国家的政策越来越好,种地者不但不交公粮,种粮食还给予现金补贴,种小麦者,每亩补给20元,种秋粮作物的每亩补贴10元。过去说:“哪个朝廷不纳粮”,现在竟破天荒的不但不纳粮,国家倒给农民补助钱,中国农村第一次取消了农业税。

(第二节)作物

(第一节)物的种类与分布

西中黄村主要种植下列作物:

一、粮食作物:小麦、大麦、玉米、谷子、黍子、高粱、绿豆

红豆、红薯等。

二、经济作物:棉花、地黄等。

三、油料作物:芝麻、油菜、大麻、花生、葵花。

四、其他作物:蔬菜、瓜类、药材等。

一、粮食作物

西中黄村种的粮食作物,品种繁多,以小麦、玉米、谷子三种为主。其中小麦的播种面积最大,占总播种面积的70%以上。解放前,小麦是传统的播种品种,品种单一,产量极低,质量又差,亩产量在250斤左右就算丰收了,当时人们劳动一年打的粮食都不够吃,少地或无地的人吃喝就更困难了,另有少数人种些白麦翟青品质,产量更低。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十分重视优良品种的引进、示范和推广。解放初期小麦的品种有:碧码1号和4号,还有蚂蚱麦、早洋麦,当时亩产量极低。1960年代至1970年代小麦品种取而代之的是北京10号,石庄54、574,西北612,当时亩产达到300余斤。1980年代小麦的新品种有,晋麦31号,南段1号等,亩产量达到400斤左右。1990年代品种结构更加合理,水肥地以临旱536为主,搭配晋麦其他品种,其余地以石庄54为主,示范搭配些别的小麦。另外还有黑芒麦等许多叫不上名子的新品种,本村小麦由于种植地的土质好,小麦名气颇高,千粒重大于其他地方的小麦,比其他地里的小麦每百斤超重1.5至2公斤,人称“钢茬麦”,“钢茬麦”是标准的硬质小麦,出面率高,面白,筋丝又大,上缴国库总要比其他品种的小麦高验一等,市场销售价每斤可多卖几分钱。

玉米的播种面积较小麦次之,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和改革开放后的近几年间播种面积最大,品质好,产量高。好地亩产450公斤。

1960年,在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全村播种的玉米面积在500亩左右,当时播种的品种有白马牙,金皇后等,亩产450多斤。近些年来,随着养殖事业特别是养猪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养猪户越来越多,作为养猪的主要饲料玉米有了进一步的需要,所以每年玉米的种植面积又多了起来,现在全村玉米的种植面积在800亩以上,每亩产量可达500公斤,总产达400000公斤。为人们养殖事业的发展,增添了丰盛的饲料和无限广阔的空间。

粮食作物除小麦和玉米外,主要还有谷子、大麦、高粱、豆类和红薯等。旧时,由于交通、劳力、肥料等诸多困难,秋粮种植面积较多。解放前后,由于粮食不足,产量又低,人们为补足吃的,复播面积较大。在过去及生产队时期,人们吃的粮食还是以秋粮为主。本村人有喝米汤的习惯,所以人们种谷碾米就成了约定俗成的规律,或正茬或回茬总要种些谷子,面积每年在250多亩。品种有打锣锤、狼尾巴和绳谷等,亩产可达600斤左右。黍子产量较低,种植面积不大,品种有软黍子、硬黍子,楼里秀、珍珠廉、大红袍、红罗散等。高粱食用,口感不好,加之本村人多不食用,所以种植面积较小,只是在滩地,边远地或渠垅地也种些三尺三,牛尾巴等品种,村内个别人用高粱篾篾绑些笤帚或出售高粱篾者种植较多。白豆、绿豆、黑豆、红豆等多种豆类作物,由于人畜食用量少,只作为辅食,种植亩数也不多。红薯是建国后引入中黄的品种,济南红,胜利百号,橘子香,河南红即为当时当地种植,种植面积,因人而异。

粮食作物,自给有余,多者售于国家,有些自己储存起来,以备歉收之年享用。集体化时期,为了饲养牲口,各队均少量种些苜蓿,以备牲口调节饲料食用。近年来,生活质量大大提高,为了调配食用,个别家庭也少量种些新品种的苜蓿,作为自家之用。近些年结合村人吃喝食用需量和爱好,主要种植小麦、其次种些谷子、玉米加以调节。其余小杂粮,面积些微。

二、经济作物

棉花是传统的经济作物。自元末明初开始种植,村中种棉花都是为了自用,种植面积极少,品种也不多,管理差产量极低。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号召种棉花,其种植面积不断扩大。1950年种植面积200亩,亩产皮棉50斤。1960至1970年种植面积250亩,亩产皮棉90斤。1980年后,推广应用地膜覆盖技术,种植面积扩大到300余亩,亩产皮棉120斤,当时种植的品种有四籽棉,徐州209等品种。1990年以后,产量结构得到了调整,种植面积减少,仅种百余亩,近几年来,仅有零星种植。今后只要薄膜覆盖,科学管理及时灭虫除害,棉花的种植潜力及经济收入还是很高的。

近20年来,地黄的经济效益略高,所以种地黄的积极性与日俱增,种植面积日益增多,种植品质越来越好。现在所种品种中有北京3号和官牛角等,全村亩数可达500余亩以上,经济效益令人刮目相看。

三、油料作物

油料的种植在中黄古而有之,属于传统的种植品种。主要种植芝麻(分黑、白两种)油菜、大麻、花生、葵花五类10多个品种,油菜、花生、葵花种植面积较大,芝麻、大麻种植面积较小,人们种芝麻仅在地边,堰边种植一些,够己用便好,全村种植面积仅10多亩。大麻的种植也是为榨些油,补足家庭用油不足,每年人们只是在渠边路旁等空闲地方种植些。油菜的种植每年在25亩左右。花生人们习惯在沙土地,疏松的土质地块中种植,黏土地不适宜种花生。葵花的种植,过去只种些老品种,产量低,榨油少。近年,引进新疆建设兵团培育的新品种康地101、102是三系杂交,生长期短,出油率高,适宜本村种植,每年播种面积在280多亩以上。本村的油房对本村油籽进行榨取,榨油成本不高,出油率不少。这些油仅满足本村个别的用油户自给,但还有一部分群众油料不够或没有,只得出钱购油、以备食用。碰到雨水多的年景,油料种植面积便有扩大,群众的食油问题得到极大的满足,缺油户大为减少。

除粮食、棉花、油料主要作物外,还种大棚蔬菜,瓜类及药材。

以前人们种菜,由于缺水,只在房前屋后及空闲地基或些微小块地里种些白萝卜,红萝卜、大葱、北瓜、白菜等。产量少,人们食用的也少,碰到雨水多的好年景,各生产队种红白萝卜及北瓜多些,各家便分得多些,反之,如果种得少或没抓住苗,均达不到多分的目的。联产承包以后,东门、西门、南门外钻了几眼深井,浇地方便,费用不高,所以搞塑料大棚种菜户在这几个地方如雨后春笋般的建了起来,加之蔬菜价钱可观,塑料大棚的数量逐年增多。北门外的人也有部分户每年给南门外种地的人适当的报酬,包上几亩地,也盖起了大棚。大棚里每年种植些西红柿、黄瓜,此外还种些白菜,西葫芦等瓜类作物。近几年每个大棚占地大多在1.2至1.8亩之间,每年可收益1.5万元,除去包地钱,种子及农药之类的用钱外,每户每棚将约收入七八千元至一万余元。村委会为了种菜者利益,每年都从外地邀请蔬菜专家或种菜经验丰富者定期按时来我村给种菜户讲几次种菜经验及大棚的科学管理技术,大棚数量逐年增多,规模日渐扩大,种菜的品种及数量逐渐增加,产量显着提高,效益越来越好,人们种植的积极性越来越高,种植户越来越多。中黄早市与塑料大棚种菜的增多同步兴起,共同繁荣。现在中黄早市的赶集人,蜂拥结集,蔬菜品种繁多,叫买叫卖,讨价还价,互通有无。早已形成了价钱合理,繁荣兴旺的“中黄早市”。

西瓜及甜瓜本村以前也有种植,但种植亩数少,产量低。近几年随着外地西瓜甜瓜的流入且价钱不高,所以本村种植极少。

改革开放以后,本村人开始了种植药材,主要品种有生地、板蓝根,柴胡等多种。生地近年来价格可观,因之种植面积与日俱增。近些年来,生地的种植面积在120亩以上,亩产生地黄高达3000公斤至3500公斤,每公斤按0.3元或1元计价,亩收入可达数千元。种生地经济效益明显,收益可观,现种植面积与日俱增。种植新品种逐年增多。生地不能连年种植,要有计划的隔好些年才能又种。

板蓝根与柴胡的种植面积不大,仅有少数几家,近几年效益也不明显,故种植面积暂不会扩大。

(第二节)植技术的变化与经验

一、耕作制度

本村适宜水地一年两熟;旱地一年一熟。解放初期水肥不足,水利条件差,复播面积在20%;1970年大复播,一度造成减产;群众称“秋倒夏,夏倒秋,两料不如一料收”。实行责任制以后,耕作制度日趋合理。

(一)轮作倒茬。主要是棉麦倒茬。连种三年小麦,复播一茬小秋,来年改种棉花;连种三茬,套种或改种小麦。

同类推荐
  • 兵点沙场

    兵点沙场

    兵点的心中一直有两个理想,一是当兵一是写作。每个生命都需要燃烧,所以他立志从军;每个生命都需要表白,所以他热爱写作。他的军旅文章清新自然,质朴阳光,真情实感跃然纸上。他用他充满乡土气息的生花妙笔,写田间地头,写家长里短,写青山秀水 ,写乡里乡亲。
  • 当代作家的文化立场与叙事艺术

    当代作家的文化立场与叙事艺术

    “文革”结束以后,中国文学结束了一体化的文学时代而走向了多元发展,作家的文化立场与价值取向迅速分化,小说的叙事艺术产生了革命性变化。本书立足于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主要探讨“文革”后中国作家的文化立场与叙事艺术间的复杂纠结联系,即作家的不同文化立场如何决定了他们的不同审美选择与叙事艺术,其叙事艺术又以何种方式、并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其文化立场的表达。通过对中国当代不同作家创作群体和代表性作家的研究,本书勾勒出了“文革”后中国文学发展的总体趋势和阶段性特征,理清了中国当代作家的文化立场与叙事艺术的整体形貌与个体差异,并就有争议的当代文学现象和作家作品进行了及时深入的学术研究和探讨。
  • 遛脑

    遛脑

    本书是一部微博形态的获奖散文集,它文本简短、智慧、锋利,对当下生活进行了入木三分的介入,几乎撕开了生活的各个层面、现象,生动而令人吃惊。独特的视角,极具概括性的语言,让阅读者快速进入深度阅读的状态,进行真正“用脑”的阅读和思考。这本书将有可能改变读者的阅读习惯、写作习惯,开启走心微阅读的时代。
  • 诺贝尔文学奖名著全编(中部)

    诺贝尔文学奖名著全编(中部)

    本书包括获奖理由、名人小记、内容梗概、精彩赏析、名家点评五个栏目。对1936-197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者的经典作品进行了评论。
  • 她认出了风暴

    她认出了风暴

    本书讲述了萧红从儿时到死亡充满传奇色彩的经历。着重讲述了萧红短暂一生的文学成就以及萧红和三个男人之间的感情纠葛,以及萧红的一些进步青年好友状况。萧红在困境之中仍坚持不懈地创作,克服经济困难和身体上的疾病,最终留下了传世名作。其对文学创作执着的精神令后人敬仰,而她的个人遭际又令人唏嘘不已。
热门推荐
  • 婚程锦绣:男神老公好凶猛

    婚程锦绣:男神老公好凶猛

    为了男友她不惜以自己的婚姻作为交易换取五十万,谁料到爱的深厚的男友转身迎娶他人,她以为一场游戏的婚约会是她幸福的开始,没曾想到只是另外一个人的替身,峰回路转,他爱的原来一直是她……
  • 《岁月童话致那些陪伴我六年的人》

    《岁月童话致那些陪伴我六年的人》

    我们的青春,为什么逝去的那么快?只好留你们在记忆中,永不褪去。。。。。。
  • 云端的翅膀

    云端的翅膀

    我叫宋云,宋玉的宋,云端的云。这是孟端教她的自我介绍,一生都带着他的标记。七年之后,女流氓变成了高材生,成为他的下属。孟经理很无奈,是要破镜重圆,还是死磕到底?
  • 甜宠可人小妻

    甜宠可人小妻

    星际大厦B座天台上,两个挺拔的年轻男人目目对视,细雨蒙蒙笼在两男人间。“即便你拥有整个锦市又如何,你已经把她弄丢了”“丢的只是五年的时间,这里没有丢”刚质问他的人掏出了根烟,点燃抽了几口丢掉,他好看的眉宇间拧了拧,看着他朝着出口走去。一个倩影被这个男人笔挺的身子挡住了。“你怎么跑到顶楼来了?我找你半天”这女人的声音牵动了自己,他追了出去。看到的却是,女人拉扯着这个男人的手腕,还很亲昵。有说有笑,那人还特地回头给他抛了一个深长的笑。隐约中,说笑的女人停下了脚步,回头看向他。撒开手看着对面的他:能抱一下吗?(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薄情书

    薄情书

    四国建安年间,虽天下昌定,但蝗灾患处,流寇孳生。建安一十四年,天北现赤者如席,长十余丈,或曰赤气,或曰天裂,广三四丈,有声如雷,野雉皆鸣。见妖星祸国,落于东南。在东之南,有古国东麟。日蚀者,月往蔽之。三荒六界,镇魂碑裂,亡灵渊出,妖魔现世。九州列土,风雨欲来。……
  • 曼珠沙华的诡异约定

    曼珠沙华的诡异约定

    在未来,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魔法,但是在茫茫人海中,有命定的十二个女孩,他们的魔法超出了常人的范围,但在这些女孩中,有一位被诅咒的女孩,他从小生活在阴暗的世界里,没有人见过他,只知道这个女孩的魔法足以毁天灭地,在一次任务中,被派去其他女孩的学校,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 青泠语

    青泠语

    青梅如诗,霜泠似画。青泠泥泞,不言语之。一个人,一场千古传奇。两个人,一段世间佳话。凡人不凡,天人不神,看少年的崛起之路。
  • 词莂

    词莂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驱魔保安

    驱魔保安

    高中刚毕业,本想着放松一把,马小飞却突然接到了九叔的电话,说是保安公司急缺人手,让马小飞过去当暑假工,还有月入上万的高额薪水!一听还有这好事,马小飞立即去了县城,毕竟两个月的工钱都够自己上大学了。可是,马小飞却万万没想到,自己从此走上了一条不归路。什么保安公司,明明是一家捉鬼公司,整天被一群孤魂野鬼闹腾,就是给十万的月薪也不干啊!后悔已经来不及了,业障缠身,世道浑浊,只有斩妖除魔,才能给世人一个朗朗乾坤!
  • 魂主万界

    魂主万界

    研究表明正常人的大脑开发程度不足10%,一个四岁小男孩的大脑若是被开发到40%,会如何?开发了100%呢?这是大脑,而正常人的身体开发程度就更低了,身体机能的开发远不足1%,若是能过了1%会怎样呢?远离疾病,健康长寿?达到10%呢,长命百岁,青春永驻?50%呢?飞天遁地,移山填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