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32700000010

第10章 朱熹的义理史学(1)

(第一节)以理为本的历史观念

清人全祖望曾这样评价朱熹,致广大,尽精微,综罗百代矣。“综罗百代”四个字非常明晰地概括出朱熹在中国学术史上的重要地位。当然,朱熹的“贡献”不仅仅是在理学领域,在史学、经学、文学等领域也有突出的成就。或许可以这样讲,在中国历史的中古时段,朱熹就是一个“百科全书”式的人物。

朱熹(1130年-1200年),字元晦,后改仲晦、晦翁、云谷老人、沧州病叟,祖籍徽州婺源。他出生、成长以及成年后的主要学术活动都是在福建,所以他的学派又被称为“闽学”,或称“考亭学派”。朱熹的学术深受其父朱松的影响。朱松(1097年-1143年),字乔年,号韦斋,历任建州政和县尉、南剑州尤溪县尉、秘书省校书郎、着作佐郎、尚书度支员外郎、兼史馆校勘,参加过神宗正史与哲徽两朝实录的编修,后因反对与金人议和,触怒秦桧,辞官不做。其学源于二程的得意弟子杨时,慕为贾谊、陆贽之学久之,又从龟山杨氏门人问道授业,践修愈笃。“朱松对史学也十分重视,朱熹回忆说:熹之先君子好左氏书,每夕读之,必尽一卷乃就寝,故熹自幼未受学时已耳熟焉”。这对于朱熹以后的学术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朱松辞世时留下遗嘱,让朱熹向自己的三个朋友即籍溪胡原仲、白水刘致中、屏山刘彦冲求道问学。刘致中,名勉之,是二程门生杨时的弟子,专攻二程理学。因所居之处有白水,故有“白水先生”之称。他与朱熹关系特别密切,视朱熹如子侄,还把女儿嫁给他。刘彦冲,名子翚,号病翁,隐居屏山下,有“屏山先生”之称,他对朱熹的教导在于儒佛一致论。胡原仲,名宪,因居籍溪旁,故被称为“籍溪先生”,他是朱熹师事时间最长的老师,达十余年之久。朱熹在24岁时,又拜于李侗的门下,正式成为洛学的第四代传人。朱熹在求学的过程中,不仅仔细聆听诸先生的教诲,还与同时代的许多学者广泛切磋,如张栻、吕祖谦、陆九渊兄弟、陈亮等人,这也是其学术成就能够高出别人的原因之一。

朱熹虽然学识渊博,成就卓着,但在仕途上却并不顺畅。他在19岁就已经进士及第,但是登第50年,任地方官仅9年,立朝才46日。或许正因为如此,朱熹才有更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教徒授学,着书立说。

朱熹的史学着作很多,包括《资治通鉴纲目》59卷、《伊洛渊源录》14卷、《八朝名臣言行录》24卷、《曾子固年谱》1卷等书。他是中国史学史上“纲目体”史书的开创者。同时,朱熹在吸收包括三胡在内的前辈史家学说的基础上,将理学中的核心观念融入史着和史论中,使南宋的义理史学达到了顶峰。

历史循环论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历史哲学观念,它起源于战国时期邹衍的“五德终始说”。在其基础上,《吕氏春秋》结合阴阳理论,构建了一个贯穿于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历史循环思想体系。西汉时,今文学家进一步发挥“五德终始”说,并以之来解释秦亡汉兴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其中董仲舒提出的“三统三正”理论最有代表性。到了北宋时期,旧有的历史循环论获得了新的内涵。其中程灏、程颐兄弟以“天理”作为历史的本体,使之获得了更富思辨性的终极依据。胡安国父子也都对之予以了一定程度的关注,特别是胡寅,用“天数”观念较为系统地说明了自己的历史观,但总体来看,无论是二程还是胡宏、胡寅,在对“天理”的认识上还处于较浅的层次。而在朱熹的思想体系中,天理不仅占有绝对主体的地位,还具有了更为丰富的内涵。

朱熹首先肯定了“理”是历史的本体,他说: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而且此理”自是亘古亘今,常在不灭之物,虽千五百年被人做坏,终殄灭他不得耳。“同时,为了使历史之”理“不流于如佛道一样的玄虚境地,朱熹又借用了张载的”气学“学说对”理“的内容加以完善。他指出,一切事、物、器都是由理和气共同构成的,气是构成一切事物的材料,理是事物的本质和规则,天地之间,有理有气。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气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是以人物之生,必禀此理然后有性,必禀此气然后有形”。这样就使得现实世界成为了形式(理)和质料(气)的统一体。通观朱熹理气之说,他一方面指出理要借助气产生万物,并要借助气来运动,所以气的运动形式也就是理的运动形式;一方面说明理是万物的根本,决定着它们的发展变化,所以万物要遵循理的运动轨迹。这样,天理的循环和人类历史的循环就被逻辑地统一起来。

朱熹不仅创造了“理气论”作为历史循环的本体论依据,还通过“有对说”进一步说明历史循环的思想基础。先秦的《易经》中已经有明显的辩证观点,道家和法家的思想中也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法内容。到了宋朝,王安石的“耦中有耦”,二程的“万物有对”,胡寅的“盛衰相继”也都是辩证思想的具体表述。朱熹在吸收这些先哲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天下之物未尝无对”的命题。他认为:天下之物,未尝无对。有阴便有阳,有仁便有义,有善便有恶,有语便有默,有动便有静,“东西、上下、寒暑、昼夜、生死,皆是相反而相对,天地间物,未尝无对者”。而且对立的双方相互依存,失一方,则另一方不能独存,“如天之生物不能独阴,必有阳;不能独阳,必有阴,皆是对”。他还指出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正蒙》云:阴阳之气,循环迭至,聚散相荡,升降相求,絪緼相糅,相兼相制,欲一之不能盖谓是也。既然天下万事万物都是无单有双,无独有偶,人类社会当然也不能例外,所以兴衰成败的相继不绝也就顺理成章了。

朱熹还通过“感应”原理说明了历史运动变化的必然性:

凡在天地间,无非感应之理,造化与人事皆是……凡一死一生,一出一入,一往一来,一语一默,皆是感应。中人之情,半善半恶,有善则有恶。古今天下,一盛必有一衰。圣人在上,兢兢业业,必日保治,及到衰废,自是整顿不起,终不成一向如此,必有兴起时节。唐贞观之治,可谓甚盛,至中间武后出来作坏一番,自恁地塌塌底去。至五代,衰微极矣!

一往一来,感应之常理也,自然如此。

盖阴阳之变化,万物之生成,情伪之相通,事为之终始,一为感,则一为应,循环相代,所以不已也。

天人感应之说,起源于《尚书·洪范》。《洪范》中说:曰肃,时雨若;曰乂,时旸若;曰晰,时燠若;曰谋,时寒若;曰圣,时风若。曰咎徵:曰狂,恒雨若;曰僭,恒旸若;曰豫,恒燠若;曰急,恒寒若;曰蒙,恒风若。这段话的核心意思是指君主的政策措施能够影响天气的变化。到了《春秋公羊传》中,将灾异与人事相联系的内容更为丰富。据统计,《春秋公羊传》有16次明文指出:此何以书?记灾也。“32次点明:此何以书?记异也。”总共48次的“灾异”都被与人事相联系。如“大雩。大雩者何?旱祭也。然则何以不言旱?言雩则旱见;言旱则雩不见。何以书?记灾也。”何休在注解中说:旱者,政教不施之应。先是桓公无王行,比为天子所聘,得志益骄,去国远狩,大城祝丘,故致此旱。“按何休之解,旱灾乃政教不施之应。对天人感应学说进行系统论述的是西汉的董仲舒。他在应对汉武帝之策时说:臣谨案春秋之中,视前世已行之事,以观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及至后世,淫佚衰微,不能统理群生,诸侯背畔,残贼良民以争壤土,废德教而任刑罚。刑罚不中,则生邪气;邪气积于下,怨恶畜于上。上下不和,则阴阳缪盭而妖孽生矣。此灾异所缘而起也。”在董仲舒思想中,天人感应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就是灾异谴告说。他认为自然灾害和统治者的错误有因果联系。所谓“凡灾异之本,尽生于国家之失”。天子违背了天意,不行仁义,天就出现灾异,进行谴责。若“谴之而不知,乃畏之以威”。一是“人副天数”说,认为人是天的副本,人的形体和精神都来源于天。如天有四时,人有四肢;天有五行,人有五脏。“天人感应”说主要是来限制君权,但同时也给君父的尊位及其统治找到了理论根据。显然,董仲舒“天人感应”的理论在于政治劝诫,而朱熹是用它来说明社会历史循环的原因。

朱熹历史循环思想的具体内容可分为两个层面,一为宏观层面,一为微观层面。从宏观层面讲,人类历史的变化是按照元、会、运、世的次序周而复始的。1元等于12会,1会等于30运,1运等于12世,1世等于30年。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由12会,360运,4320世,共129600年构成一个循环过程,此即为1元。前1元和后1元相互衔接,就成为一个历史周期,循环往复,连续不停。朱熹还详细概括出了每1会时历史的具体状况,如第1会,第2会时,尚未生人、物,想得地也未硬在。第3会谓之开物,人、物方生,此时属寅,到得戌时,谓之闭物,乃人消物尽之时也。1会等于18000年,这也就是说在宇宙开始的21600年时,这时还没有人和物;第3会时,即经过了3万多年,才出现了人、物,人们称此为开物时期。如果说第1会为子,第2会为丑,开物的第3会为寅,经过卯会、辰会、巳会、午会、未会、申会、酉会到戌会,即86400年为闭物时期,这时人、物消尽,直到亥会。至此,1元结束,到得1元尽时,天地又是一番开辟,“人类社会就是按照这样的顺序发展演变的。显然,这是借用了北宋邵雍《皇极经世》中的历史循环内容。从微观层面看,朱熹将人类历史的发展概括为”一治必又一乱,一乱必又一治“的循环往复运动。也就是说,社会历史的发展是治乱相继,盛衰更迭的一个过程,所谓”治久必乱,乱久必治,天下无久而不变之理。“从古至今的历史充分证明了这点,”国家气数盛衰亦恁地。尧到70载时,也自衰了,便所以求得一个舜,分付于他,又自重新转过。若一向做去,到死后也衰了。文武恁地,到成康也恁地持盈守成。到这处极了,所以昭王便一向衰扶不起。汉至宣帝以后,便一向衰。直至光武,又只得一二世,便一向扶不起,国统屡绝,汉兴之初,人未甚繁,气象刬地较好。到武帝极盛时,便有衰底意思,前汉如此之盛,至光武再兴,亦只得三四分,后来一切扶不起,乱极必治,天道循环,自是如此。如五胡乱华,以至于隋,乱之极,必有唐太宗者出,又如五季必生太祖。若不如此,便无天道了。

总之,朱熹将理气论、有对论、感应论、元会运世论结合在一起,构筑了一个逻辑严密的历史循环思想体系。而且,该理论既以形而上的“天理”为核心,又将历史发展的经验贯穿于其中,大大深化了宋代学者的历史思维深度,也使其具有了相当明显的“义理”特色。

但同时应当看到,朱熹所主张的历史循环并不是单纯的重复,而是要根据形势有所因革损益,比如封建井田制度。前已指出,胡安国父子非常赞成通过恢复封建井田制度重振宋朝国威,而在朱熹看来,这种建议实属荒诞。因为周初封建是周公根据“自然之理势”,现在和当时的形势“煞隔霄壤”,所以根本不可能推行:

封建实是不可行。

似恁时节,却要行井田,如何行得?

如今学问,不考古固不得。若一向去采摭故事,零碎凑合说出来,也无益甚……要之,后世若有圣贤出来,如仪礼等书,也不应便行得。如封建诸侯,柳子厚之说自是。当时却是他各自推戴为主,圣人从而定之耳。如今若要将一州一县封某人为诸侯,人亦未必安之。兼数世之后,其弊非一。

如果一定要恢复封建、井田,恐怕只能适得其反。不但是封建井田不可实行,就是古代的其他制度,也不能用于今天,大抵古人制度恐不便于今,“古人见成法度不用于今,自是如今有用不得处”。

在此基础上,朱熹还进一步提出了“因革”的标准,也就是“义理”。他说:且古者禅授之懿,莫如尧舜之盛,而舜承尧禅,二十有八年之间,其于礼乐刑政,更张多矣……因革损益,顾义理如何尔,亦何不可,夫三王制礼,因革不同,皆合乎风气之宜,而不违乎义理之正。这样,朱熹的历史时势论又统一到他的义理史观中了。

朱熹不仅通过时势之论补充历史循环思想的不足,同时也没有忽视个体特别是君主在历史演变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他认为,人君的“心术”十分重要,因为“天下之事千变万化,其端无穷而无一不本于人主之心术者”。所以,只要人主心术公平正大,自然能够“讲明义理之归,闭塞私邪之路”,使国家昌盛,人民富足。即使历史的盛衰“虽鬼神有所不能违也”,但只要君主怀着谨慎之心去面对各种困难,处理各种问题,自可最大限度地保持社会秩序的稳定,延缓王朝衰世的到来。他还通过对唐玄宗天宝年间治国的假设,说明人主心术的重要作用:如明皇开元之治自是好了,若但能把捉,不至如天宝之放肆,则后来亦不应如此狼狈。可见,在朱熹的观念里,无论是高高在上的天道还是不可变更的规律,都不是绝对地排斥人事的作用,而人君心术更是能直接影响到最终的结果。

(第二节)义理为旨的人物评价

历史的主体是事件,事件的主体是人物。所以在历史学中,对人物的评价也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朱熹的史论而言,其中有相当大的篇幅是对历史人物的看法。当然,义理是他的主要评价原则,具体包括气节标准、公私标准、经权标准。

第一,气节标准。在中国古代,气节被认为是衡量个人品格的重要标准。齐国太史和董狐能够成为史家的楷模,就在于秉笔直书中所体现出的“气节”。在宋代,由于特殊的历史环境,气节更成为“论人”的不二法则,这点也体现在朱熹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中。

如三国时期的荀氏家族,虽然连续几代都位列高官,备受尊崇,但就“气节”而言,却是日趋“衰落”。朱熹说:尝观荀淑能讥刺梁氏,而爽已不敢忤董卓,至彧,遂为唐衡之婿、曹操之臣,人家祖父壁立千仞,子孙犹自倒东来西,况太丘制行如此,其末流之弊为贼佐命,亦何足怪哉!“朱熹指出,东汉的荀淑曾经不惧权贵,指斥当时专权的梁太后和大将军梁冀,而到了其子荀爽时已然采取了明哲保身的处世方式,对玩弄东汉皇室于股掌之中的董卓不敢有任何的微辞;到了第三代荀彧时更是”叛逃“汉室,投身于被视为”奸雄“的曹操。荀氏三代在”气节“上呈现出多么强烈的对比!又如霍光,对于西汉王朝的稳定起到了”顶梁柱“的作用,且在其”辅政“期间,轻徭薄赋,与民休息。至是匈奴和亲,百姓充实,稍愎文、景之业焉”。但朱熹并没有因此而忽视了霍光的“气节”,认为他“临大节亦大有亏欠处”。从史实来看,显然这是针对霍光妻霍显毒杀许皇后而霍光没有过问此事而言的。

朱熹不仅关注历史人物的个人“气节”,同时也十分注重一个时代的整体“气节”。如他对东汉士大夫重视名节的风气就给予了高度评价:

同类推荐
  • 大司马

    大司马

    他们是被命运选中的人,他们也是被命运抛弃的人...他剑隐韬光、厚积薄发,利用自己异于常人的忍耐以待时机;他坚韧不拔、金戈铁马,利用自己铁腕镇国的强硬排除异己;他临危受命、剑指西垂,利用自己高瞻远瞩的战略大盘灭国;他任贤用能、傲视河山,利用自己志在天下的野心开辟帝国...他们是终结乱世的存在,他们也是开启乱世的钥匙。他们是推动时代轨迹的车轮。最后...他们也不过是被掩埋于滚滚历史浪潮的普通名字。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姓氏:司马...而这个漫长而又神秘的故事,首先就要从源头开始说起...
  • 怒海

    怒海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穿越后的吴凌风,有过迷惘,但很快就意识到,这是老天给他的一次天大机遇——历史的转盘就摆在了他的眼前!他能推动这一个沉重的转盘么?————————————————————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西元十五世纪末,明朝弘治年间,正是大航海时代的开端。窃琉球、占台湾、据东海、霸南洋、灭倭国、图中原,且看我们的主角如何在这大时代里,从一个小小的半吊子海商,成长为翻手为云覆手雨的枭雄!————————————————————书友群:30709126
  • 覆商

    覆商

    这是一个现实版的“封神”世界!英雄如歌,美人如诗,江山如画!生在一个现代没落武术世家的凌志不知为何穿越到了封神的世界之中,只不过这个时代并没有仙人横行,而是一个现实的,残酷的活生生的世界,且看主角如何在商、周及天下诸侯之间徜徉!本书将会借用《封神演义》中一些情节和人物,为您呈现一个没有法术法宝的现实版的“封神”时代!当然也会夹杂一些暧昧和离别,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本书本急需收藏推荐,若是您觉得本书还看得过眼,希望您给予小契推荐收藏的支持!拜谢!!还有,之前一直没定过更新时间,现在和大家说明一下,每天晚上十点准时更新,若是有什么特殊情况,一定会和大家说明!近期会建立书友群!
  • 小宝奇越记

    小宝奇越记

    人家是韦小宝,七个老婆貌美如花,享美人之福。我也是韦小宝,老婆一堆性格泼辣。人家是韦小宝和康熙称兄道弟。我也是韦小宝,只能给康熙唱唱小星星。…………老天,为何我对这么不公平!PS:本作品纯粹恶搞,只为读者轻松之时博取一笑。
  • 新石器传说

    新石器传说

    远古石器时代,猿类进化出了许多不同的人种,他们有着不同的外貌、语言、风俗、特殊的本领。人类在互助、争斗之中不断进步发展,他们群居狩猎、采集种植。这些不同的种族不断地发展壮大,在一系列纷争之后,逐渐完成了人种的统一、、、、、、、、
热门推荐
  • 起伏的幸福

    起伏的幸福

    在江晓羽的“逼迫”下,程栩迪落入了江晓羽的爱情网,但他们的爱情总是跌跌荡荡,起起伏伏。当他们情定一生时,却不得不异地相恋,各自奋斗。当他们各有所成终于不用异地相思时,却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程栩迪的出轨。江晓羽是否能承受住这样的打击?她会原谅程栩迪吗?
  • 无限未来

    无限未来

    人有了未来,是否还记得过去?人有了过去,是否还能记得未来?时间就好拟一支扫把。把过去的梦想抹去。把未来的梦想改变。人生就是分离,无论多好的朋友,恋人,家人,都可能离开你。也许他平凡,也许他是幻想者。也许他没有惊天动地的本领。但是他有一颗追逐未来的心。时间能够改变一切,腐朽,死亡,毁灭。但是他却不愿意接受这个不可改变的规则。爱他的人的微笑,生活的点滴在心中流淌。如果有那怕亿万分之一的希望。他也要去拼那一丝希望。人活着本来就不容易。如果能永恒,我决不放弃。
  • 伊斯兰经济思想

    伊斯兰经济思想

    本书作为中国第一部较为系统地探讨伊斯兰经济思想的学术著作,共5章16节,论述了伊斯兰经典经济思想、中世纪伊斯兰经济思想、近代伊斯兰经济思想、现代伊斯兰经济思想、中国伊斯兰经济思想的发展历程、基本内容、基本特点、主要代表人物等。
  • 酸酸柠檬有点甜

    酸酸柠檬有点甜

    当快乐结束,冷漠开始,没有原因,不需要任何理由,大家都默默的遵守;单薄透明的玻璃,隔着两方世界,没有人反抗,没有人逃走……
  • 网游奶爸之王

    网游奶爸之王

    俺要让你们知道,就是做奶爸俺也是最强悍的,没有人可以欺负我带领的工作室的MM。英雄无敌和魔兽争霸综合的新一代即时战略网游奶爸之王隆重登场。网游之王三部曲最后一部。QQ群22267199,58941977
  • 多姿气象

    多姿气象

    进入21世纪后,中国气象业务现代化建设突飞猛进,气象卫星、新一代天气雷达和各种现代化气象仪器投入使用,全国地面气象通信宽带网络系统建成并投人运行,全国气象单位之间实现了任意点到点之间的通信。气象业务现代化建设的快速发展,不仅增加了大量气象信息,推动了气象业务和科研的发展,提高了预报质量,而且实现了中国气象频道音、视频天气预报节目实时播放,使各种气象服务产品更加快捷及时并且全天候地服务于百姓、服务于社会、服务于经济建设。《多姿气象》解释了风、云、雨、雪、雷、雹等天气现象形成与变化规律,介绍现代气象研究与观测的技术与方法,各类天气现象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等,供相关读者阅读参考。
  • 蝶狂蜂狂

    蝶狂蜂狂

    大理三月好风光,蝴蝶蜜蜂采花忙。段郎一曲相思曲,引得蜂狂蝶也狂。——段郎《相思曲》
  • EXO终究还是不能在一起

    EXO终究还是不能在一起

    那天,他们就此别过,以诺留给伯贤的只有一句话:“我不会再回来了!”伯贤没有说什么,头也不回的离开他们分开的公园。几年过去了,伯贤没有忘记以诺,他后悔当初没有挽留她。现在,以诺回来了,她有一个新的名字,林冉亦。
  • 感恩图书馆

    感恩图书馆

    本书为一部个人文集。全书分三辑,第一辑:书园散章,第二辑:书香报道。第三辑:书海探索。收录了作者多年的创作成果,包括散文作品,对生活和工作的随想;理论文章,主要是对图书馆事业建设与发展的探索等。作者的文章多次获奖,具有一定的出版价值。
  • EXO的完美虐爱

    EXO的完美虐爱

    人生是什么?还没有参透但是,和最爱的人在一起绝非易事,这就如同唐僧取经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一样。EXO亚洲超人气偶像天团,当一大批妹子们知道自己的欧巴早已经恋爱生子又会怎样呢?一场恋爱不容易,冤家斗嘴,两情相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