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总和斯诺谈到了他十分感兴趣的话题,于是滔滔不绝地谈了游击战术的十大原则后,又总结道:游击战要成功,还需要这些条件,那就是无畏、迅速、计划周密、机动、保密、行动神出鬼没和坚决果断。缺一项,游击队就不能取胜。如果在战斗开始时,他们没有决断,战斗就要拖延时日。他们必须迅速,否则敌人就能得到增援。他们必须机动灵活,否则就会失掉运动的有利条件。
彭德怀司令员最后总结道:“游击队绝对必须得到农民群众的拥护和参加。如果没有武装农民运动,事实上就没有游击队根据地,军队就不可能存在。只有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心中,只有实现群众的要求,只有巩固农村苏维埃中的根据地,只有掩护在群众之中,游击战才能带来革命的胜利。没有任何东西,比这一点更重要——那就是红军是人民的军队,它所以壮大是因为人民帮助我们。”
23.彭德怀陪斯诺采访
1936年8月,徐海东领导的红十五军团驻进了豫旺地区后,西征红军指挥部在豫旺堡安营扎寨。部队在豫旺堡一边休整,一边开展群众工作。彭德怀十分喜欢孩子,他身后常常有一群孩子跟着,斯诺在豫旺堡时,经常看到彭总和两三个“红小鬼”坐在一起,耐心地给孩子们讲述革命道理和他自己的革命经历。
有一天,彭德怀和几个参谋陪同斯诺参观豫旺堡前线一所小兵工厂,视察工人文娱室,也就是红军“列宁室”。在屋子里的一面墙上,有工人画的一幅大漫画。画面是一个身穿和服的日本人,双脚踩着满洲里、热河,手里举着一把沾满鲜血的屠刀,向中国其他领土劈去。漫画中的日本人鼻子很大,斯诺看见突然哈哈大笑。
彭德怀司令员不解地回头看着斯诺,斯诺指了指自己的鼻子,又指着漫画笑着说:“你们看看日本人的鼻子!”彭总和随行人员一看,也都笑了起来,彭德怀司令员笑道:“嗬,日本人怎么也成大鼻子啦?”
这时,管理“列宁室”的一个少年走来,彭德怀司令员拉住他的手,指着漫画问:“那是个什么人呀?”少年斩钉截铁地说:“是日本鬼子呀!”彭总又问:“你怎么知道他是日本鬼子?”“你看,他的鼻子那么大,不就知道他是日本鬼子了吗?”彭德怀、斯诺和随行人员都哈哈大笑起来。彭德怀司令员指着斯诺的大鼻子笑着对少年儿童说:“你过来,看看他的鼻子,是不是一个日本鬼子。”少年看看斯诺的大鼻子,再看看漫画,肯定地说:“他可能是个洋鬼子,但不是日本鬼子。”
“为什么不是?”“因为他的鼻子虽然大,但是没有日本鬼子的大。”
大家又哈哈大笑,彭德怀司令员指着斯诺说:“他的鼻子还不够大呀!但他不是洋鬼子,他是个大鼻子红军。”少年笑着说:“噢,大鼻子红军,我们自己人。”斯诺揉了揉大鼻子,拉过少年高兴地说:“对,我们是自己人!”大家又都乐得笑起来,亲切地叫斯诺是“大鼻子红军”。
1936年9月的同心,秋高气爽,西征红军在9月初开始西移。9月1日凌晨5时左右,彭德怀司令员已经把行军的全部工作安排就绪,包括骑兵在内的西征司令部护卫队等500多人已经整装待命。彭总也早早地把自己的很少几件衬衣和裤子打成包,把几张地图、电话、电池放进两个洋铁箱子里,准备上路。他们吃过早饭,每个人还吃了几口甜瓜。然后骑上马穿过圆顶的大山和杳无人烟的高原,这里甚至看不到随处可见的绵羊和山羊群。行军中常常看见一群群美丽的瞪羚以极快的速度飞奔,就像飞出云雾一般掠过山景。有时它们停在不远处或更远的地方围观行军的队伍,然而它们的好奇心一旦得到满足,就神秘地消失了。
斯诺在日记中写到:“离一方面军司令部豫旺堡,步行约40里,指挥员彭德怀一边与骡夫说笑话,一边和大家闹着玩。所到之处山比较多。彭德怀率司令部在此小村中一个回民老乡家中过夜。刚住下,墙上马上挂起地图,电台开始工作。电报来了。彭德怀休息的时候,请回民老乡进来,向他们解释红军的政策。一个老太太坐着同他几乎聊了两个小时,诉说自己的苦处。这时红军的一支收获队走过,去收割逃亡地主的庄稼。由于他(地主)逃走,他的土地就被当作‘汉奸’的没收充公。另一队给派去守护和打扫本地的清真寺,同农民关系似乎很好。本县在共产党统治下已有好几个月不用缴税,一星期前本县农民派了一个代表向彭德怀送来了六大车的粮食和辎重,对免税表示感谢。”
在西征红军总指挥部移师吊堡子后,当地一个姓李的木匠怀着敬慕之情,给彭总作了一个大木床,彭德怀婉言谢绝,再三讲明红军有纪律,不能随便接收老乡的东西。但李木匠却只认一个死理:“这是我的一点心意,哪有送来了再拉回去的道理。”无奈,彭总指示通讯员把钱付给了李木匠。这下可惹恼了李木匠,李木匠临走时甩下一句“我又不是来卖床的”,扭头走了。后来,彭总到清真寺拜访阿訇,看到阿訇的床铺简陋,立即命令战士回去把自己的铺盖卷起,把那个大木床拉来转赠给了阿訇。
24.彭德怀谈统一战线
张国焘在《我的回忆》中说:“在同心城一个大院落里,我和朱德率领所部与彭德怀又重新会合了,我们一道在此盘桓了三天。彭德怀那时担任前敌总指挥的工作,所有陕北的红军统归他指挥。而且陕北苏区的南面,我军与张学良、杨虎城部形成了休战状态,因而他能率领陕北红军的全部,以同心城为中心,分散在甘北一片很大的地区内策应我们。
这是我与彭德怀第一次共事,我觉得他是一个富有作战经验和政治头脑的军人,他处理军事问题显得精明机警,性格倔强自信。他爱谈政治,对于西北抗日局面,抱有极大的期待。他津津乐道于俘虏万毅的经过,以及怎样优待他、说服他,言外之音,似乎是他对这次的西北局面有着莫大的功绩。我们大家似都有意避谈毛儿盖的事,因而谈话气氛总嫌不够亲切。”
1936年9月5日,西征红军一军团的指挥员们到吊堡子司令部看望彭德怀,彭总用西瓜招待了大家,他边吃西瓜边说,咱们今天借着休息开个会吧。会上他讲到这次向西转移时说:“我们调到这些地方的原因,首先是扩大和发展我们苏区;第二是配合二、四方面军(在甘南)的调动和前进;第三是消除马鸿逵和马鸿宾在这些地方的影响,同他们的部队直接形成统一战线。”
彭总指出:“我们必须扩大这里的统一战线基础。我们必须对现在表示同情的白军指挥员发生决定性的影响,坚决地把他们争取到我们这边来。我们现在同他们许多人都有了很好的联系,我们必须继续工作,通过写信,通过报纸,通过派代表,通过秘密会社,等等。我们必须尽快解放这里的回民群众,把他们组织起来后马上就武装他们,让他们组织自己的代议制政府,这样及早组成一支回民抗日军。”
在讲到部队纪律时,彭总强调:“我们必须加强自己部队的教育工作。最近有好几个例子说明我们的人违反统一战线政策,对我们允许撤退的军队开火。还有一些例子是我们的战士不愿交还缴获的步枪,说了几次才交出来。这不是违反纪律问题,而是不信任指挥员的命令,说明这些战士不充分了解这样做的原因,有些战士甚至攻击他们的领导是在发出‘反革命命令’。有个连长收到白军指挥员一封信,看也不看就撕掉了,还说什么‘这些白军都一样’。这说明我们必须更加深入地教育战士。我们第一次讲话没有把我们的立场向他们说清楚。我们要请他们提意见,在经过彻底讨论和解释后根据我们认为必要的那样改正我们的政策。我们必须使他们感到,统一战线政策不是骗白军的诡计,而是一种根本方针,符合党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