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52000000022

第22章 斯诺与《西行漫记》(5)

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在美国问世后,美国总统罗斯福让属下找来一本,仔细地读了三遍,称《西行漫记》为好书。1938年年底,斯诺回到美国后,受到像迎接英雄般的欢迎,关注中国命运的社会各方邀请斯诺演讲,美国军方还特邀斯诺去工作,但斯诺拒绝了。1939年,当斯诺作为“中国工业合作社”国际委员会的代表兼记者再次来到陕甘宁苏区时,受到苏区政府的热烈欢迎,毛泽东主席还在延安的干部大会上,向各地干部和军事指挥员们介绍了斯诺,并赞扬他的《西行漫记》是外国记者报道中国革命最成功的著作之一,这本书不但引起世界反法西斯人士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关注、关怀、支持和援助,同时也鼓舞了中国和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决心和斗志。斯诺虽然听到过许多关于对《西行漫记》的赞美之词,但毛泽东主席的评价和赞誉,他认为是对他的最高的奖赏。

《西行漫记》是外国人对中国革命比较客观和真实的报道,它真实的记录了中国工农红军成长历程和一条艰难曲折而伟大的道路——长征、西征。《西行漫记》首次向世人披露了毛泽东主席的身世和革命经历,用了很大的篇幅描述了红军在宁夏同心一带的活动,记录了同心回汉群众与红军战士的血肉之情,用耳闻目睹的事实耐心地解释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经济、军事,尤其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是为着中华民族的利益而英勇奋斗,也正是斯诺对红军的真实而生动的报道,才引起了全世界反法西斯人士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关注、关怀和支持,才使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人物名扬天下,也使西北黄土高原上的六盘山、同心城、会宁城、将台堡、吴起镇、延安城这些千百年来不为人们所知的地方放射出璀璨的光芒。

35.国际友人马海德

马海德原名乔治·海德姆,1910年出生于美国纽约州布法罗,祖籍黎巴嫩。1933年,23岁的海德姆毕业于日内瓦大学并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当时他听说中国有许多贫穷的重病患者得不到医治而死亡,上海还流行着一种可怕的东方热带病,他抱着同情心和责任感越洋过海从日内瓦来到中国上海,办起了一个诊疗所,为苦难的中国病人解除病痛。在与病人的接触中,他的内心受到很大震动。后来,在宋庆龄的关怀下,上海的几个外国朋友路易·艾黎、西普、罗森保、史沫特莱、魏璐诗和马海德等人成立了一个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在宋庆龄的帮助安排下,他们读了《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等马列著作。通过学习,马海德开阔了眼界,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此,他走出了诊所,做社会调查,认识到了要真正解救被压迫的劳苦大众,必须诉诸革命。这时美国作家史沫特莱给他介绍了一位共产党人,向他讲述了中央苏区的革命情况,他深有感触,决心投奔陕北苏区,参加中国革命。正如他自己所说的:“就在30年代初,我那时作为一个青年医生刚到上海不久,史沫特莱像火一样激励着我,给我以巨大的影响,使我们了解中国真正在进行斗争的人民以及充满自我牺牲精神的伟大的中国共产党。”1936年4月,他独自从上海来到西安,由于二十多天与延安的共产党联系不上,他又无奈的回到了上海。这一次,经宋庆龄介绍,在中共地下党组织的安排下,他和美国新闻记者埃德加·斯诺不期而遇,结伴而行,到达被封锁的陕北苏区。7月9日,他们见到了周恩来副主席。伟人们远大的政治抱负和高昂的救国斗志,深深地打动了海德姆年轻的心,使他产生了留在中国、参加中国革命的想法。周恩来简要地介绍了苏区的情况,海德姆真诚地说:“周副主席,我是来参加红军的,和你们一块儿进行战斗。”周恩来握着海德姆的手说:“中国人民解放自己,必须联合世界无产阶级,我们非常欢迎外国朋友来中国参加中国革命,和我们一起战斗。”海德姆高兴地说:“感谢你对我的信任,为了中国革命我要竭尽自己的力量。”到了白家坪,斯诺和海德姆已相互了解,无所不谈。斯诺问到:“乔治,你是不是共产党员?”海德姆诚恳地说:“我现在还不是,但你写文章或著书时不要提到我,你要是写了我,国民党知道了我在苏区,在上海的马列主义小组的外国朋友就要受到迫害。”斯诺明白了他的意思,表示绝对替他保密。7月16日,他们在保安见到了毛泽东、叶剑英等中共中央领导人。

毛泽东主席看着海德姆高兴地说:“周恩来同志电报中央,说你这次来苏区是参加红军的,和我们一块儿战斗,我们非常欢迎你参加红军,中国革命是世界革命的一个组成部分嘛!”海德姆激动地说:“感谢中国共产党对我的信任,我会将毕生的精力奉献给中国的革命事业。”毛泽东主席笑着说:“我们正需要你这样的专门人才,你在考察时多多批评指导红军的医疗工作。”之后,海德姆到中央红军医院,忙着为伤病员治病,连饭都顾不上回来吃。红军医院的设施极差,药品奇缺,他把带来的药品全部送给了中央红军医院。不久,他们要到同心前线去,临行前海德姆特地为毛泽东主席作了一次全面检查,毛主席向乔治·海德姆表示感谢。

1936年8月,海德姆和斯诺一起来到西征红军前线总指挥部驻地豫旺堡,受到彭德怀司令员的热烈欢迎。红军西方野战军司令部、政治部在豫旺堡西南约5里的南峁上召开了欢迎美国朋友的大会。彭德怀、李富春、刘晓、聂荣臻、左权、朱瑞等红军首长出席了大会。会前,海德姆和斯诺在刘晓的引见下,见到了红四师的卢仁灿,并接受了红四师赠送的礼物——两匹战马和一封信。他们用不熟练的中国话对卢仁灿连声说“谢谢,谢谢!”会上海德姆做了支持中国革命的演讲,用刚学会的汉语说:“同志们好!”在场的红军战士鼓掌欢迎。他观看了红军的军事表演,还高兴地与斯诺一起骑上红一军团四师送给他们的两匹战马,绕场跑了几圈。

海德姆到豫旺堡后,就施展出他高超的医术。他和红军医生戴济民(回族)、钱信忠一起给群众送药看病。他们不仅为驻地军民服务,还经常走村串户,足迹踏遍了豫旺堡地区的村村寨寨,和群众的关系十分融洽。祖籍黎巴嫩的海德姆,虽然出生在美国,但受父辈的影响,会讲阿拉伯语,能写阿拉伯文,因而倍受回族同胞的欢迎。当地群众听说红军中来了一位“土耳其”人,精通教律,又写得一手好经文,大家奔走相告,争相请他到家里做客,有个阿訇多次请他到家中促膝长谈。每逢盛请,海德姆就约上戴济民一起去。与群众多次亲密接触后,他发现这里由于偏僻落后,认识汉字的没有几个人,但是因为学习《古兰经》的需要,认识阿拉伯文的人反倒较多。他将这一发现报告红军总部,总部首长就让他把一些标语口号译成阿文刷写在墙壁上。于是“回汉人民是一家”“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红军的政治主张以阿文形式出现在偏僻的山村里。当地群众特别是回民感到十分新奇,又十分亲切,围观者如云。有人还请来了寺上的阿訇翻译给大家听。海德姆的这一举动,对于号召回民起来参加革命起到了很大的宣传和鼓动作用。

在与回民的频繁接触中,海德姆深为他们的勤劳善良、热情好客所感动。他的生平中一个重大的决定在他脑海里渐渐地形成了。一天清晨,他和斯诺在豫旺堡城墙上散步,他对斯诺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埃德,我想把我的名字改成中国人的名字,这样和群众的感情会更融洽些。”斯诺惊奇地问道:“想好了吗?”海德姆欣慰地回答说:“想好了,这里的回民姓马的很多,‘海德姆’在阿拉伯文中就是‘马’的意思,改成‘马海德’如何?”斯诺连声叫绝:“好!好!非常好,马海德这是一个中西合璧的名字,既保留了美国姓氏的‘海德’字样,又加了中国姓氏的‘马’字,实在妙极了!”海德姆高兴地说:“从现在起我就改名叫‘马海德’了。”几天以后,彭总带领部队要继续西进,迎接红二、四方面军了。分手时,彭总望着海德姆问道:“海德姆大夫,听说你还有一个名字叫‘马海德’?”斯诺笑着插话说:“他为了献身中国革命的事业,把自己的名字也改成了中国名字——‘马海德’了。”海德姆激动地说:“我还没有报告组织批准呢。”彭总笑着说道:“我代表红军西征党委现在就批准你改名。”海德姆决定以豫旺堡回族最多的“马”姓作为自己的姓氏,改名马海德,表明了他同中国人民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决心。从此,红军队伍里增添了一个外国人。马海德入伍后,经彭德怀司令员批准,分配在徐海东的十五军团,专门从事回民工作。当斯诺离开同心返回保安时,他又特别关照斯诺,在发表文章时,不能提及他一个字。一是作为外国人,他参加红军不宜公开;二是刚加入红军队伍,他还是普通一兵,没经过艰苦卓绝的长征锻炼,更没有立一点战功,根本没有报道自己的必要。斯诺尊重老朋友的意见,在报道的文章中删去了所有有关马海德的内容。

斯诺结束对西征红军的采访,返回保安,又经西安回到北平。而与他同来的乔治·海德姆却留了下来。从此以后,马海德把自己的命运同中国人民的革命紧紧联系在一起。马海德于1937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于1950年申请加入了中国国籍,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取得中国国籍的外国人。解放后,他历任卫生部顾问、中国麻风病防治研究中心主任、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常委等职。

同类推荐
  • 天策义

    天策义

    描摹几笔峥嵘岁月,闲聊几段风花雪月;笑谈几回人性善恶,撩骚几句家国大义。
  • 苏公承传

    苏公承传

    天启十年,一场大火烧毁了一切,苏公承成了孤儿。天启三十年,通天塔塌,有谣言起:“通天塔塌,大明国灭;东灵夸雀,浴火重生”。为了调查通天塔一事,苏公承走上了一条荆棘丛生却又鲜花盛开之路。
  • 殷商崛起

    殷商崛起

    夏朝末年,社会矛盾更加尖锐。国王孔甲“好方鬼神”,夏朝开始走下坡路。夏桀即位后,更加暴虐无道、荒淫无耻,“赋敛无度,万民甚苦”。此时东方的商地,一个国家却在迅速崛起,并逐渐吞并其他部落、方国,谋划着推翻暴君桀的统治,剑指夏朝都城斟鄩……
  • 召唤猛将

    召唤猛将

    欲与天公试比高,闲把天下来纵马。前世里作为衙内兼富二代的凌云,在边界地区无意中得到一窜‘骨玉灵珠’,穿越到了类似于明朝末年的大禹朝;而此时内地兵荒马乱,吐蕃政权还没瓦解,大禹朝濒临崩溃,而女真势力在关外迅速壮大。正是大丈夫建立不世功勋的时候。“末将赵云、末将韩信、末将卫青、末将项羽参见元帅!”“骨玉灵珠”积攒一定的功德,就能召唤猛将,除了能召唤历史名将及他率领的部队外,是不是还可以召唤到近代名将?那些配备了现代化武器的部队是不是也可以召唤呢?
  • 东汉光武

    东汉光武

    西汉末年,王莽禅位,改国号‘新朝’王莽发布一系列与时不合之策,弄得天下苦不开言。各地世家,官员为了自身利益,使得新政策无法顺利实施;相反,以各种名目加重赋税,天下怨言纷纷。相比之,民众更希望回归西汉时的统治。一则谶语改变了一个庄稼汉的命运,一则谶语让刘氏汉朝的生命延长了两百多年。
热门推荐
  • 我们离婚吧

    我们离婚吧

    戴安娜说,一段婚姻里,有三个人,太拥挤了。她与他青梅竹马,她对他一见钟情,她非他不嫁,终于,她嫁给了他。她以为她会如此幸福下去,却不曾想到他的心里早已住着别人,是否,她是第三者,是否,她该离开……
  • 明朝生存法则

    明朝生存法则

    正统年间,厂卫凶焰渐涨,瓦剌王庭蠢蠢欲动。理工科大三学生王寒,稀里糊涂的被老天爷送回了这个年代,大明这片幽静的湖面,悄然泛起一丝涟漪……————————这大抵是一个理科学霸回到明朝正统六年的故事。(清新文、微腹黑、三观正)
  • 三生谜疑

    三生谜疑

    (第一本书,有什么不足,大家多多指点)..........我叫林灵玄,或许名字已经注定我要过上众不同的生活。一天突然发现父母变的有些古怪,甚至是有些蹊跷,经过一个算命道士的指点,开始了追求事情真相的道路。虺之墓陵,巨大的陨石坑,最终发现秘密却是与自己有关?最终追求到的真相究竟是什么。精彩尽在《三生谜疑》
  • 笑话王中王:幽默解闷小故事

    笑话王中王:幽默解闷小故事

    《笑话王中王》系列收集了大量的幽默故事,一则笑话能够让我们感到快乐喜悦,一则笑话可以使我们获得轻松解压。只有在一个轻松幽默的环境下,我们才能笑口常开,才能笑对人生。
  • 忧伤蔓延

    忧伤蔓延

    内容简介:从前的她,拥有精灵般的笑容。然而,十年后的她,拥有天使般的微笑。微笑的背后诠释着多少不知名忧伤----我不知道,真的不知道......他,美得像一个高不可攀的神,原本被上天判上死亡的印章,整整在药水弥漫的房里昏睡十年,当他奇迹的苏醒,却不能回到从前-----他,桀骜不驯,妖致的笑容是致命的玫瑰,他不知道什么是爱情,直到那一刻------放着寒光的匕首刺入她的胸膛,妖娆的血色刺红了他的双眼,无限的恐惧放大,,,放大,,,,物事人非,当选择再次摆在她面前,她微笑的扬起脸,嘴角勾出讽刺的弧度。她说:“如果一切重来,星星谁都不爱”不爱!”花开花落,景色依旧,真爱的人回不来----
  • 门岭怪谈

    门岭怪谈

    我与阿豪、臭鱼兄弟三人,某夜经过“门岭”又一次突遇暴雨,在荒山中进入一千多年前即被废弃的村子里,遭遇了大批古屋亡魂的纠缠,那些流传已久的山阴包子、黑胡同、面馆食客等等离奇故事,原来都与门岭中碰到的湖底废村和驴头山人等一系列怪事有关……
  • 仙路凡茫斩妖孽:妖行天下

    仙路凡茫斩妖孽:妖行天下

    【本文属于聊斋系列】百年孽缘,今世还,不入轮回,忆不甘。红尘烟云,生死茫茫两相望。世间俗事,人情冷暖苦秉持。菩萨座下,紫藤凡心未泯,得临人世斩妖除魔体悟疾苦,再踏修仙路。窥看浮生三两怨魂幽女恋事,说人间七八情欲断肠语,笑谈还是愁肠人心自知……    
  • 家有锦绣

    家有锦绣

    这是两代人错综复杂的爱恋纠缠,在大时代的背景下,他们从家斗中一步步走来,步步惊心,承担着家庭的兴衰,国家的荣辱。分别的恋人,再相见,也许是天意弄人,也许也是命运的磨练······
  • 青山云志

    青山云志

    (以古地球神话时代为背景,这是一本以探秘为主线的仙侠。在这里不是一个人的无敌,是无数豪杰的壮歌。)一次考古行动,平凡的少年被带入新世界。探寻回家路,揭开古地球的神话,见证世间数亿年的沧海桑田。为了情!孤身一人杀穿万古,为了爱!只手撑起一片天地
  • 然后,沉寂

    然后,沉寂

    我们都曾喜欢不同的人,我们都曾被不同的人抛弃。我想在最美的年华遇见你,却让你看到最落魄的我。我喜欢过很多人,爱的只你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