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还没说完呢,还有呢。你俩之间,最好的局面是,他给你最好的货,给你最公道的价格,你买着高兴,下次、下下次都去他那里买。一旦其中一方起了贪念,这种平衡就得打破。比如,他想多赚一些,就抬高价格,或者给你质量不好的货,或者把好货次货掺合在一起给你。而你呢,想再便宜些,使劲儿跟他压低价格,或者,拿了货,又非贪小便宜再要点别的什么回扣啊赠品什么的。一来二去,你们之间的平衡完全破裂,谁都不信任谁,这生意就做不下去了。”
“哎,跟着你的思路惊心动魄了半天,敢情最后落脚点在这儿啊。”齐悦松了一口气,刚才紧张的情绪有所缓解。
“呵呵,对。所以我说,这个生意场上的博弈,说起来复杂,却也简单。就看你贪婪与否,看你懂不懂得在得失之间谋一个平衡。做生意是为了赚钱,这不假,但是你又不能满脑子都是钱。有些钱是你该赚的,有些钱是你不该赚的,老老实实做生意,凭良心做买卖,其实并不难。谁都是出来讨生活的,大家都不容易。互相体谅,复杂的事就会变简单。”我注意观察齐悦的神色,她听得很认真,若有所思。我相信,她聪明的大脑能把这些道理消化吸收不少。
“明白了没有?齐经理?”
“八九分吧!”齐悦说。
“八九分?还有哪一分不明白?”我问。
“我得给自己留点余地嘛。哈哈,万一我哪天再犯错误,也好有个退身步呐!是您教我的,话不能说太满!”
“哎呀,这个人精啊!”
“哈哈,钱总,我先去干活了,先给那边供应商打个电话。今天是我态度不好,我要跟人家道歉。毕竟以后还要经常打交道,我年纪轻,说个小话不吃亏,免得以后他在供货方面给我麻烦,哈哈!”
“无师自通哇,后生可畏,不得了,不得了!”
1博弈论无处不在,生活中、工作中、老板与员工之间、客户之间、上下级之间、夫妻之间、朋友之间、合作伙伴之间,竞争对手之间……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资源和条件有限,无法实现每个人的愿望,那就需要大家做出退让和妥协。妥协并不是一味地让步,更不意味着放弃原则,而是一种素质,一种能力。在我们以往的观念里,之所以对“妥协”这个概念有偏见,主要是受了“零和”观念的影响。在零和的观念里,一方得利必然意味着另一方吃亏,一方得益多少,另一方就吃亏多少,双方得失相抵,总数为零,所以称为“零和”。在这样的思想指挥下,人们自己不愿意吃亏,怕别人沾了便宜。然而,现实社会中真的是非此即彼、你消我长的单一模式吗?不尽然。更多的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连带关系。大家都让一步,通过有效合作,可以达成互利互惠的“双赢”局面。
2打工阶段,我从来没有把自己放在老板的对立面。创业阶段,我也没有把自己放在员工的对立面。我一直试着用博弈论的理论来处理自己遇到的种种关系,解决种种复杂的问题。就雇佣关系来说,老板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赚钱,我的目的也是赚钱,我俩的大方向是一致的。那么,我帮他赚钱,他高兴了,我就能拿到更多的钱。这是一个简单的双赢。但是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我帮老板赚到了钱,老板却不能给我合理的报酬,那我就需要据理力争,跟他摆事实讲道理,为自己争取到应得的报酬。同时,我还要考虑到,除了钱,我还在老板那里得到了什么。人脉、生意经、处事方法等东西是无价之宝,是变相的财富,如果从老板那里可以得到这些,工资少一些也是值得的。这样想来,我不去挣那几千块工资,做出了让步,却得到了另外的“报酬”,在这一盘博弈当中我仍然是赢家,没有输。同样的道理,在我当老板之后,我也要考虑在员工那里得到什么,他们的需求是什么,我要跟他们玩好这个博弈游戏,才能让他们长期跟我博弈下去——百年老店生生不息的道理,就在于此。
8用勤奋播种幸福,用汗水浇灌人生
“别跟我比懒,我懒得跟你比!”这是很多年轻人的心态。小事不屑做,大事做不成,做错了找借口,这是一事无成之人共有的毛病。让自己动起来,别闲着,别给自己偷懒的机会和理由。如果能在30岁之前对自己狠一点,30岁后必定有很好的出路和前程。
做企业就得有自己的企业文化,用内在的文化管人比用条条款款的制度管人要有效得多。自己开店做老板,我告诉自己,用一种积极向上、振奋人心的信念做支撑,鼓励所有“两江门”火锅店的人都相信明天会更好。
关于企业文化,我不想套用那些官样文章,没用的。我本身就在咨询公司上班,帮别人起草“企业文化”是我工作的一部分,八股一样地写这些东西,对我来说易如反掌。正因为如此,我太清楚官样文章的空洞和无效了,它们通常被打印成各种文件,装裱进各种好看的镜框里,或者变成亢奋的标语漂浮在企业的墙上、橱窗里、网页中,却很少驻进员工的心里。我想开百年老店的话,必须让企业文化成为一个深入大家灵魂的东西,而不是口号、语录。口号、语录不过是形式和载体,我希望店里的员工都能记住企业文化真正要表达的信念。这种信念,不仅仅是我个人创业开店的野心,也是跟他们自身发展休戚相关的东西。
看看店里这些员工,岁数大一点的,有个后面帮厨的阿姨,是陪孩子上学从外地来北京的。其他的人,都是二三十岁的人,正是做事情的好年纪。虽然他们现在是我店里的服务员、领班、经理,虽然我希望他们永远留在我的店里,但是我更希望他们有自己的追求,自强不息,有更好的前程。
想有美好的前程,勤劳是第一前提。大多数人都像初到北京的我一样,没有钱,没有背景,没有本领,必须靠勤奋充实自己,赢得机会。我对店里的员工强调最多的就是勤奋,我痛恨懒惰,不允许懒惰的人在我的队伍里苟且。无论对个人还是一个团队而言,懒惰都是一种堕落的、具有毁灭性的东西。懒惰是一种精神腐蚀剂,因为懒惰,人们不愿意爬过一个小山岗;因为懒惰,人们不愿意战胜那些完全可以战胜的困难。相反,剔除身上的懒骨头,多动手,多动脑,抢在时间的前面,就能种下幸福的种子,等待它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我喜欢新东方的创始人俞敏洪述说的鹰和蜗牛的典故:世界上能登上金字塔的生物只有两种:一种是鹰,一种是蜗牛。不管是天资奇佳的鹰,还是资质平庸的蜗牛,能登上塔尖,极目四望,俯视万里,都离不开两个字——勤奋。不管是脑力劳动还是体力劳动,都需要勤奋,底子薄起点低这都没关系,勤能补拙,这些“先天不足”的劣势都可以通过后天的勤奋补回来。还是那句话,我们不能选择命,但是可以转运。生在穷人家,这是命,咱得认。可父母把我们养大,放我们出来闯荡,运气就到了我们自己的手里,是好是坏要靠自己去争取。我不是自恋和自夸,我常常把大学时代在任远的公司打工的事情说给大家听,告诉他们我刚进公司的时候是怎样的一个白痴,师兄怎样给我脸色、怎样数落我,我如何腼腆、如何胆怯,我是怎么战胜自己,剃掉懒骨头扒下那一层穷皮的。
在我的火锅店墙上,按照任远的建议,挂了一些我自己的照片。位置最醒目的,不是我登山的照片,也不是打高尔夫的照片,而是一张PS合成的照片。照片上面有两个人,一个瘦弱且扭捏,是刚入大学时候穿着军训服装带着校徽的小男孩;另一个结实而大方,是咨询公司刚刚晋升项目组负责人的光鲜白领。他们都是我,中间有八年的距离。这八年里,我自信没有睡过一个懒觉,没有完整地休过一个假期,没有偷过懒,没有轻易说过放弃。每一步都走得坚定而谨慎。我的女朋友曾经说我是“工作狂”,责怪我没有腾出更多时间陪她,我也是这样跟她解释的。我无法停下来,因为稍稍松懈一步,前面的一切努力就都会前功尽弃。
店里有个小伙子对我说,很羡慕我,能够从农村彻底走出来,他却不能。我说,你不是已经走出来了吗?他说,我只是出来打工而已,挣不到多少钱,早晚还是要回去的。我告诉他:出来不仅仅是挣钱,还要长见识、学知识,学着挣大钱,不要忙着数小钱。要彻底改变自己的命运并不难,就看你够不够勤奋,能不能用汗水当赌注,跟老天爷赌一局。他听了我的话之后发愤图强,还参加了成人高考,目前已经快拿到本科文凭了。
由于我对“勤奋是值钱的”这句话有切身体会,所以,我把最核心的企业文化就定为勤奋。什么顾客就是上帝,什么服务高于一切,这些要往后排,这些是所有饭店都在用的词,员工在我这里能够听到,在别处也能听到。我希望能够给他们一些独特的东西,即便是他们哪一天不在我的店里干了,去了别的店,甚至去了别的城市,也还能记得“天道酬勤”这条亘古不变的真理。
1对于我个人,勤奋当然没个头儿。上班要勤奋,创业更需勤奋。勤奋是一切成功的源泉,世间没有不劳而获的成功,职场如此,生意场更是如此。不管是当员工还是当老板,人都得克服自己的惰性,让自己每天多干一点点,这样才能让自己多进步些,让自己比竞争者更强一些。相比受雇于人,创业之路是无比艰辛的,是需要创业者投入更多劳动才能获得收获的。尤其是在创业的头一两年,多数新成立的企业都是投入的多、付出的多,回报的少。创业者只有坚持做到“腿勤、嘴勤、耳勤、手勤、眼勤、脑勤”,才能尽快在市场定位后,找准该市场的突破口,集中发力,赢过竞争者,在市场站稳脚,逐渐走向成功。
2老板和员工不是周扒皮与长工的关系,绝对不是。周扒皮是被严重丑化了的一位老板,是反面典型。其实,真正会做生意的老板是爱员工的,是会为员工考虑的。除了薪水、福利待遇等物质给予,还会在精神层次多多关爱员工。说句大实话,大家同在一条船上,是一根绳子上的蚂蚱,员工等着老板发薪水,老板要靠员工才能挣到利润。有的员工痛恨老板,跟老板唱反调,消极怠工,甚至搞小破坏。这么做对自己有什么好处呢?若是老板真有不好的地方,开诚布公地说出来,明智的话他会听取意见的。若是遇到一个昏庸无道的老板,早早离开也是上策,万万没有必要留下去浪费时间。总之,我提倡一种“互敬互爱、互帮互助、互相理解”的企业氛围。在善良、积极、乐观的上下级、平级关系中,让凛冽的职场生意场变得一团和气,会省去许多不必要的内耗和损失——虽然不可能绝对实现,实现七八分还是不成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