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126700000010

第10章 合力作战是顺利完成任务的好办法(2)

一件是用讨论的方法找工作关键点。许多工作事倍功半,关键是抓不住关键点。我曾写过一篇《工作要抓关键点》的文章,收在《旧屑新拾》中。怎样才能为实现重大目标、根本目标抓住关键,取得更好的效果呢?为此,产生一个想法,成立目标与方法研究小组。专门研究如何抓关键点。如何进一步把目标搞清,把重点搞定,把方法搞准,把钢用在刀刃上。力免精力的“胡支乱花”和轻率投入。力求在单位时间内以较少的投入换取更大的效果。为此,当时还对研究小组提出过五条具体要求。这五条具体要求的核心内容也是讨论。当然,这个找关键点的过程,依然是讨论的过程。也就是说,讨论依然是准确抓住关键点的最有效的办法和途径。可惜这个小组后来没有很好发挥作用。主要是承办的同志认识不高,热心不够,根本原因是对讨论这个有效方法认识不到位。不过,我这个主导思想并没有因此夭折,讨论这一基本工作方法还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就是将我迫切希望的讨论转移到了手机上,实行了“手机讨论”。手机讨论,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非常快捷方便。也可以说,我对此有点过于热心,甚至在夜半更深和凌晨五点之前发出过发动讨论的群信。我将经常参加讨论的这个小组称为“未无”组。就是借鉴鲁迅组建“未名”社出版《未名丛刊》的取义,由几位,十几位还没有不食人间烟火,没有什么成就但可以积极努力的朋友用手机“联网”。根据参加讨论的频率,我将他们分为“未无一”、“未无二”和“未无三”。“二”较之于“一”人数多一些,“三”的人数更多一些。鲁迅说“未名”并不是“无名”,而是“还未想定名目,然而这就作为名字,不再去苦想他了。”而我的用意,却在于苦想。自己苦想,推动苦想,几位朋友大家苦想,正是在苦想中切切实实向“未无”努力。对于我发出的群信,有几位朋友,无论何时何地,多早多晚,都及时回信,认真讨论。我几乎是“感激涕零”,总是马上回信息,表示衷心感谢!

一件是用讨论的方法推动青年干部读书。我曾在一个关于加强学习的来文上批过几句话,中心意思是“给图书室添点书吧”。我认真写下的一些文章,虽然也有人表示认可,但随意批下这几句话,收到书中后,好几位朋友都提到它,甚至为之感动。而我呢?是有感于单位的青年干部读书的热情不平衡,可以说是骑着骆驼赶着鸡,高的高来低的低。为此,一是坚持每年为图书室添几次书,一是采取了讨论式的读书法。这既是逼,也是引,还是赛。这个办法,已得到大家公认,取得好的效果。我在一次学习活动的总结评点中说“整体发言水平有提高,整体思想水平也有提高”。这“两个提高”,仍然归功于“讨论”的推动。这样的讨论,开始由机关团委在35岁以下青年干部中进行,后来扩大到全体机关干部。范围扩大,规格提高,效果越来越好。

关于讨论的方法,我讲了这么多,并非说讨论是万能的,而是想突出肯定这样一种方式和方法。就我的经历和体会而言,除此之外,还没有遇到更有效的方式和方法。用讨论的方式理清思路,用讨论的方式明确重点,用讨论的方式丰富内容,用讨论的方式沟通信息,用讨论的方式构划结构,用讨论的方式丰富语言,用讨论的方式推动学习,直至用讨论的方式完成任务和评价任务完成的好坏,都是我们长期坚持的。今天讲公文写作,联系自己工作经历和从文经历想了想,好像也只会如此,只能如此,只有如此而已。

综合上面所说,似乎都是一些外围性质的材料。我认为这些都很重要,或者说尤其重要。有了一个好的思想基础,树立了正确的从业观念,掌握了有效的方法,写材料进步起来,应该较快一些。所以,也可以说,这都是几个关于写好材料的关键性问题。下面可能具体讲到材料怎么写,但能具体到什么程度,现在还说不准。

关于怎么写的问题,应该有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别人说过很多,这方面的书也很多。但是,最明白有效的方法是什么?好像还没有看到有人真正知道。许多人都在找,我也找过。我不知道别人找到的是什么,我却没有找到什么。在我看来,至今还没有一种方法,用几句话告诉我们之后,立马成为文章高手。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也说:“有人要拜名师,名师是吕洞宾,他的手一指,你的文章就好了。没有这样的事。他只能指出一条路,路还是你自己走。”

我相信自己已有的看法,更相信吕叔湘先生的话,就是不相信“速成”与“神效”。我想,如果有此神效之法,在我们这个世界上,应该不知道会有多少思想大师、文章祖师老子、孔子、庄子式的人物;会有多少司马迁、司马光、欧阳修、苏东坡式的人物;会有多少屈原、李白、杜甫、李后主式的人物;会有多少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式的人物;会有多少曹雪芹、施耐庵、吴承恩、罗贯中式的人物;会有多少王国维、鲁迅、郭沫若式的人物。我们的女同胞中也不知道会有多少班昭、蔡文姬、李清照式的人物。如此一来,我们这些人也就用不着写材料了,仅他们的世袭子弟争写材料岗位就成为天下最热闹的事情了。所以,我们只好相信,文才、文采是不能遗传的。

要说遗传,我觉得身教是最好的遗传教育。我的父亲所给我的遗传,就是热爱劳动。我记忆中,他除了正常下地劳动,上山放羊,一生总是在编条子。晚上在煤油灯下编,天不亮就起来编,饭前饭后也编。所编什物,有车围、驮篓、柿饼和苹果筐子、箩头、篮子、筛子,应有尽有。有什么需要,他都可以编出来。父亲经常为了编而顾不上吃饭,让催了又催,惹人生气。小时候,我看他编,或者在他身旁看书、写字。父亲看着我认真看书、写字,好像编得更舒心。他编的是希望,是幸福,是生命的延续和升华。宋代的司马光为国家消患于未萌,夙夜惶惶,废寝忘食,编写出一部巨制《资治通鉴》。我的父亲没有如此胸怀,却也为一家人的温饱,为儿子的读书而废寝忘食。我不觉得这有什么渺小,每想到煤油灯下编条子的父亲,总是肃然起敬。十多岁的时候,我就同父亲担上篓子,到四十多里远的县城去卖。后来,我从学校毕业,参加工作,家境有所好转,父亲依然编,编出的什物,是家什,也是艺术品,也卖,也送人,谁要送谁;编进去的是他的生命,他的习惯,他的勤劳,他的艺术思想。我虽然没有传承父亲的手艺,但自认为传承了他这手艺最核心的精神——勤劳和吃苦——执着和不懈——习惯和自然——往大里说,甚至可谓精益求精和向往创造、创新。要说父亲对我的影响和遗传,这是最大的,最本质的,最使我终身受益的影响和遗传。我的热爱劳动,由此而来;我的良好习惯,由此而来;我写文章的灵感,也由此而来。有时候,我甚至想,我能有较为条理的思维能力,与小时候看父亲编条子也许有某种联系。因为我相信,世事万物是联系的,是相互影响的。谁又能否定这种联系和相互影响呢?直到现在,我仍然在梦中与编条子的父亲相会。我相信,这是父亲仍然在将他的灵感源源不断地传递给我。

我继承了父亲勤劳、执着、永远有向往的艺术精神。至今还没有人从我已发表的文章中,或写成的几本小书中,看出我写作的基本源泉。其实,这个基本源泉正是从父亲编条子这个渠道贯通下来的。如果细心看看,还会从我的字里行间看到父亲编条子的影子,至少可以看到这种精神的渗透。直到现在,父亲去世十五年了,我每次回到故里,都要到父亲的坟旁去坐一会儿。在心里默默地与父亲交流,总怕父亲遗传给我的精神,在不知不觉中丢掉。而这遗传,也总是不断地在我心中生长,壮大。因此,每当我早晚在灯下写稿子时,总是有父亲陪伴着我,鼓励着我,激励着我。想到父亲,我的眼泪会不由自主地掉下来。但这不是悲伤,而是父亲遗传过来的精神的滋润。

我曾写过两篇散文,一篇是《坟的慰藉》,一篇是《父亲的葬礼》。朋友看后说,在我发表的文章中,这两篇最感人,有一种内在的东西,让人读后久久萦怀。

我经常这么想,写材料、写文章之所以还可以吸引那么多人,为它付出一生——付出青春付终身。就因为它是技术活,艺术活,是创造性劳动。

说到创造性劳动,鲁迅先生说过这样的话:“生命的路是进步的,总是沿着无限的精神三角形的斜面向上去,什么都阻止他不得。”孙中山先生将创造性劳动贡献巨大的人,称之为有大志向的人:“有万世之志,有数千年之志,有数百年之志,如耶稣、孔子、释迦牟尼,寿命最长,万世之志也。科学发明家佛兰克林、牛顿诸人,有功德于人民,数千年之志也。中国如郑康成、伏生等,亦立数千年之志,绍开古来也。”毛泽东对创造性劳动更有诸多伟论,别的不举,只举三条:其一“我们中国人必须用我们自己的头脑进行思考,并决定什么东西能在我们自己的土壤里生长起来。”其二“一切新的东西都是从艰苦斗争中锻炼出来的。”其三“事情总是不完全的,这就给我们一个任务,向比较完全前进,向相对真理前进,但是永远也达不到绝对完全,达不到绝对真理。所以,我们要无穷尽无止境地努力。”想想他们的圣教和他们的伟大实践,我常常感到与人的距离还很远,算什么人呢?只能说还没有成人。然而,在我看来,劳动是人世间最幸福快乐的一件事,创造性劳动更是人世间最幸福最快乐的一件事。人生最好的选择,是在劳动中学技术,在劳动中找窍门,在劳动中创造更加充实的未来。这样,既较可靠,也较幸福。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让生命的路沿着向上的方向走,就要立志做有作为的人,就要用自己的头脑思考,并种好自己的土地,就要自觉去经受艰苦的锻炼,就要不断地由不完全向相对完全前进!无穷尽无止境地努力!

也许有的朋友对这个观点有点不完全相同的看法,或者在心里有所嘀咕。请诸位朋友想一想,我们不去与有大志向的伟人比,甚至退一步说,不去考虑创造性劳动,仅以普通劳动者而言,就是作为普通人的生存与发展,不用别的方法,试着剥夺你的劳动权利,你的创造权利,你的前进权利,你会是什么感受?所以世间宪法,通用的一条,就是赋予公民劳动的权利。

说到写材料的学习,我想到一个人,大家都熟悉的曾国藩先生。许多人都佩服他。毛泽东、蒋介石也说特别地佩服他。曾国藩自己呢?好像并不佩服自己的聪明,而是佩服自己的用功。他自称是个很愚笨的人,却承认自己是特别用功的人。他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大概总觉得外面的世界比被窝里更有吸引力,至少是更需要他去占据。他规定除了日常工作,包括紧张的指挥打仗,每天读多少页书,写多少个毛笔字,除了天天写日记,每天要写一篇短文章。在中国历史上,甚至在世界历史上,像他这样苛刻地要求自己,天天坚持的,几乎是空前绝后,恐怕很难找到第二个这样的人。他成功了,他成为一个唯一,他也应该是一个楷模,一个范式。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是以谁为楷模?以往,我并没有想明白,近日看到一本讲孔夫子的书,说孔子不会为了谋取一职,去专门学习某一专业。孔子自己学的,创办私塾教的是《诗》、《书》、《礼》、《乐》、《易》、《春秋》六艺,追求和培养的是价值承担者,文化传承者,理想的践行者。我由此得知,曾国藩应该是以圣人孔子为楷模。据南怀瑾讲的《论语别裁》,曾国藩有十三样本事。但是,一生以孔圣人为楷模,有十三样本事的曾国藩,也没有成为圣人。

大体而言,期许很高的人,都有这样的追求。冯友兰和季羡林都说过“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话。我读冯友兰的随笔集,也写过一篇《期许非凡的冯友兰》的体会文章。可以肯定,一个人有了很高的追求,或者较高的追求,学习和磨砺的自觉性都会较高,完成写材料这样一项任务,当不在话下。

这样说来,好像不必要再讲写材料的方法了,不过,为了对大家有个交代,我还是硬着头皮,讲点操作性的体会。但是,也难免讲着讲着又返回来。

同类推荐
  • 新闻学十年(1998-2008):多元与分化

    新闻学十年(1998-2008):多元与分化

    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国传媒大学校庆55周年之际,《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也迎来了30周年刊庆。《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创刊于1979年,迄今走过了整整30年的历程。作为国内创刊最早的广播电视学术期刊之一,30年来我们向广大读者奉献了160多期刊物,5000余篇论文,发行总量50万余册,为中国广播电视学术与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 职工快乐工作

    职工快乐工作

    这些知识内容具有很强的系统性、指导性和实用性,简明扼要,易学好懂,十分便于操作和实践,是广大企事业单位用以指导职工文化建设与素质修养的良好读物。
  • 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我国当前播音主持专业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对我国播音主持专业的培养目标与人才选拔标准、教学大纲编排、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模式、师资队伍结构、教学评估体系等做了全面调查和分析。下调查访问后的研究后果,对播音主持工作、播音主持人才的综合素质、播音主持人才能力需要的新趋势等做了深入的研究。
  • 信仰告白

    信仰告白

    信仰是当代每一个中国人都无法回避的重大问题。当代大学生的信仰状况,是社会信仰状况的一种折射和反映。这100余篇文章选自大学生课堂习作,真实地记录了当代大学生对信仰困惑、思考、探索,无论简短还是略长,无论朴素还是高调,无论稚嫩还是充满禅意,都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成长的标记。
  • 胡华文集(第五卷)

    胡华文集(第五卷)

    本书是胡华文集的第5卷,收录了胡华关于周恩来等党史人物的研究论文、评论数十篇,系统地研究了周恩来生平、思想、革命历程,是研究周恩来和重要党史人物的珍贵文献。
热门推荐
  • 聚仙亭

    聚仙亭

    《聚仙亭》十回,清朝佚著者,属神魔志怪小说,主叙明永乐年间秀才谢廷遇狐精及蜈蚣、蜘蛛、蝎子、红蟒、壁虎五毒事。该书在南开大学图书馆特藏部藏有抄本《话本十四种》,一函共12册,其中《聚仙亭》与《孝感天》《刘公案》属一册。底本皆系晚清天津储仁逊抄录。
  • 非常道,道非常

    非常道,道非常

    本为太一派大长老,位高权重,无奈渡劫之时遭人陷害。修道者,重在修心,然我一生做事小心非常,对待万事万物无不以自然之心相待,然天道不公,被奸人所害,一生修为散去,只得转生再修,此生,我自不再倚天行事,我要走出我自己的道!
  • 魔神乐园

    魔神乐园

    剑扫神州七日夜,纵横星空九万里。上斩圣佛,下斩妖魔,扫尽心中不平事。
  • 党建工作实务丛书:党的思想工作

    党建工作实务丛书:党的思想工作

    《党建工作实务:党的思想工作》:本丛书主要内容包括:介绍党的基本知识,如党的工作,党的建设,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思想理论知识,国家民主法制建设和经济建设,国家教科文卫知识,党员干部办公实务等。希望本丛书对提高读者朋友的党政知识水平和广大党员干部的执政服务能力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丛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相关领导和专家学者的指导和帮助,我们再次表示由衷的感谢。
  • 无升

    无升

    在烟花之地中纸醉金迷的执拗贵族们!在关西监狱中嘶吼的万千死囚们!荒凉地区中如烂泥的平凡人们!苏醒吧!我将带领光明打破这片死灰的天际!新的晨曦!无升之境既为巅峰!我秦松会成为一名强大的战气师以及傀儡师!
  • 无双刀

    无双刀

    刀、枪、剑,命运赋予了每个人不一样的角色,命运也牵动着所有人的羁绊。围绕着三个孤儿的情感、成长、纠葛,甚至是阴谋。未来将会怎样,现在又有谁能知晓!
  • 首席上瘾:天才儿子神偷妻

    首席上瘾:天才儿子神偷妻

    “这就是当年你偷我的代价。”他俯身将她禁锢,“代价就这么点吗,没关系,赶紧办完你的事情,老娘我还很忙。”曾经迫于家族压力出去找男人生子,不就是看中他的外表体格,然后在黑道放言偷他的人吗,当然最后成功了,“哦?这点惩罚力度当然不够,以后你别想再逃离。”
  • 薄爱夜柔欢

    薄爱夜柔欢

    母亲早逝,性格老实的父亲债务缠身,另娶他人。继母的儿子品行恶劣,终日觊觎她的身体,她在惶惶不安中努力保全自己。十九岁这一年,她被迫放弃学业。父亲听从继母的教唆,要将她嫁给年过花甲的老人。结婚当天,她终于鼓起勇气出逃,他救了她。他开名贵的车,出入高端会所,身份神秘,身边美女环绕……她以为,她可以卑微的爱着,无欲无求。可其实,爱情本身也是一种欲。爱上你,在最卑微的年少,你却从来不知道。
  • 六十种曲金莲记

    六十种曲金莲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文人墨客智慧谋略

    文人墨客智慧谋略

    本书分“乐施好善篇”、“以德为本篇”、“博古通今篇”等十部分。内容有:曾国藩祁门脱险、苏东波为秦少游解难、梁启超自愿当枪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