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毅一早起来,先练习了下昨夜从小段那里挖来的功夫,青柳和绿萼才送来洗漱的用品,对这个竟然能自己穿好衣服的主子感到十分的好奇,李毅不是一向嫌弃衣服麻烦么?
吃过早膳,李毅来到东厢,看了看王显等人的伤势,王显还好,经过一夜的休息,一扫昨日的疲惫,身上的伤也不重,只是手臂和背上挨了几刀,没伤到要害。有几个侍卫就伤的比较重了,面色惨白,胸口还缠着纱布,被血浸染透了,躺在那里见到李毅来就要起身,李毅连忙阻止了,这才和王显聊了几句。
伤的重的这几个侍卫想近期内下地是不可能了,本来侍卫就不多,好在小段回来了,上路也有几分保障,不过接下来的路是水路,这些士兵多半都是旱鸭子,上了船会不会吐的昏天黑地的也说不准。陆路走起来也麻烦,现在还真是进退两难啊。
正要和王显讨论到底怎么走比较容易,管家寻了来,请李毅过去看刺史大人审案。李毅也正想看看这刺史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应了声,领着青柳过去了,让王显等人留下守护郑丽娘她们。
刺史府邸离办案的地方不远,不过三条街的距离,李毅坚决不肯坐轿子,管家也只有找来马车送他过去了。
清晨的江陵城和昨天傍晚的看起来明显不太一样,早起的人来去匆匆,街道上小贩的吆喝,所有人的脸上都充满了对未来的迷茫,阳光洒在青石板路面,早晨的清爽尽退,又添几丝气闷。
街边的饭馆内飘出几丝粽子的香味,李毅坐在马车上也闻到了,往那店内一看,有几个人正吃着粽子,那店门口挂着菖蒲等物,恍然今天竟然已经是五月初五了。喝雄黄酒,吃粽子,盐蛋,挂菖蒲,这些民间的习惯在皇宫中也有,只是在皇宫内太过无聊,天天数着日子过,才会把这节日记得如此清晰,出的宫来,一来他整日都在观察着民风,风景,风俗习惯等等,二来还要为这变化的局势担忧,哪里有心情去管这到底是什么日子。何况一向这些都是郑丽娘和青柳绿萼操心的事。
李毅本想到了扬州再和郑丽娘好好谈谈,长安城在这个风雨交加的时候,并不是什么好地方,他和李宁斗的结果只会是鱼死网破,让他人得利。
如今他退却扬州,有天下粮仓之利,也有苏杭水路之便,且居于腹地,不受外族所扰,在他这个年纪应该是最好的选择。十年之后,正是他身强力壮之时,也可培育出一批属于自己的势力,皇宫中的人,始终还是功利心太过,不如这外面的人淳朴,想要建立自己的势力只有这外面才有可能。
管家看见李毅探头出来看那店铺,以为他又饿了,连忙跑上来,道,“王爷是想吃粽子么?府里已经准备好了,不过要到中午才能吃到。这外面的食物始终不如府里的味道,若是王爷想吃,奴才这就让人回府去准备。”
李毅正想回答不用了,却看见街边有一个满脸风霜的老妇人正在卖做好的荷包,里面应该塞了香料,最适合送给女子。想到自己最近和郑丽娘的关系,青柳绿萼几个丫头跟着他在外面奔波也辛苦了,其他东西送不了,过节的时候送点小礼物还是可以的。连忙让车夫停了下来,在众人惊恐的眼光中跳下车,跑到街边,蹲在地上认真的挑选起来。
这乡间老妇的手艺自然比不上郑丽娘,针脚很粗,也不太整齐,做荷包的布也不算很好,唯有那淡淡的草药味道传出来让人神清气爽。老妇人见到自己面前来的是个有钱人家的少爷,连忙从篮子里拿出一只精致的猴子来,笑着递给李毅。(记得小时候,奶奶总是在端午节前后给我做这样的荷包,挂在身上,淡淡的草药味道很香。奶奶不光给我做,也会做来卖,是我们那里手艺最好的老人。总是羡慕她作出来的猴子,不过她不肯给我玩,做一个小荷包花不了多少功夫,做一只猴子却需要好几天,对此,我当时很有怨念啊。)
李毅也挑好了荷包,见到老妇人被针扎的满是坑的手,不由自主的接过那猴子,有些失神的站起来。看见这个老人,李毅不由自主的想起了耗子的母亲。
掏了掏身上,发现没有带钱,有些尴尬的回头,却正好看见青柳似笑非笑的站在他身后,掏出钱袋替他付了钱。
回到车上,李毅挑出那个青色的荷包递给青柳,青柳俏眼一横,一边小心的接过去,一边伶牙俐齿的道,“浪费啊,瞧瞧这手艺,娘娘闭着眼做的也比这个好。”
李毅笑道,“我可不会做这玩意,青柳姐姐就凑合着用。”
青柳笑着把荷包凑到鼻前一闻,一股淡淡的药草味道从中间散发出来。
远远的便看见审案的衙门前围了一堆人,这些人都是乡间的小民,也不知道从哪儿的来的佛珠失踪的消息,把那门口围了个水泄不通。
几名家丁分开人群,李毅才得以入内。
此刻堂上正好到了紧要关头,那刺史见到李毅到来,连忙从坐位上走下来请安。四野乡民这才知道这里来了个王爷,跪了一地。
李毅让众人起身,在刺史旁边让人放了个凳子坐了,要他继续审案。那刺史告了罪,就拿起桌上的惊堂木用力一拍,大声道,“静悟,你可认罪。”
那小和尚跪在堂前,脸上早就没了人色,大叫道,“大人,小僧冤枉啊!”
刺史怒喝,“如今在你房中搜出了佛珠,何来冤枉一说,人证物证具在,难不成本官还冤枉你了。”
听到这里,李毅无聊的打了个哈欠,心中的疑惑得以解开,却终究不愿意让这无辜的小僧因自己而死于非命。无聊的道,“刺史大人啊,你叫本王来看你审案子,却什么都没看见,也太无聊了,本王要亲自审案,你让开。”说罢就从凳子上跳下来,也不顾众人愕然的目光,挤到刺史身边。
这大庭广众的,王爷不给皇家留面子,他一个朝廷命官得替皇家留不是。刺史连忙从堂上下来,连连道,“王爷,王爷,您慢点。哎哟,微臣扶您上去。”
这堂下一群百姓和一群官兵就这么眼睁睁的看着一个五岁的孩子蹦到了堂上,一个个看着刺史为难的样子低头闷笑。却又不由得为这将要被审的两个和尚担忧,这本来都审明白的案子不知道被这王爷一审,会闹出什么茬子来。
-----
本来打算昨天发的,呃,耽误了下,结果把端午特别篇弄到端午后了,晕。。。
继续码字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