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首诗是讲的长江上游的情况,想来下游风景应该另有一番风味。
李毅取道江陵就是为此,书读的不多却还是记得这首诗,有心从江陵顺长江下扬州,免去奔波之苦,也可看看这个时候长江两岸是否真如李白所言,猿猴众多,风景宜人。
江陵城的格局无疑比长安小了许多,那官员出于怜香惜玉,还是让李毅他们乘了车,手上稍做束缚,押着王显等人走进了江陵城。青石板,青瓦高檐,路上行人纷纷闪避,用一种敬畏的眼神偷偷的看着架马而来的一行官兵。
领头的人他们都认识,一个是当地有民的世家子弟,江五朗,本名是什么大家倒是忘记了,唐朝本就是个喜欢用排行来称呼人的时代,忘记本名到不嫌奇怪。
江家书香门第,祖上出过一个状元,三个探花,而这江五朗年纪不大,却是本地有名的才子,吟诗作赋到也有几首流传在外,只是运气不太好,刚想上长安参加科举,却因为母亲病逝,不得不在家守孝三年。不过其人品却不如其文品,有些护短,家人在外作恶,他只是护短,从不问缘由,在当地的名声可谓是好坏参半。
而与他同行的人便是江陵的刺史大人,此人品行不错,可惜好酒好色,又有点附庸风雅之嫌,一个风liu才子,一个酒色之徒走到了一起谈论的自然不脱风花雪月四个字。不过今日两人却不是同路而行,刺史大人外出办事,而江五朗则是探访亲友而回,在路上巧遇了,正想寻个歇脚的地方,这不,闹出了这么一档子事来。
天色已经不早,刺史大人也没心情去问这些个人的来路,走到刺史府门口,与江五朗道过别后,便要让侍卫把李毅等人扔进大牢。
看了看青柳等人,又觉得不妥,这千娇百媚的美人儿怎么能放那又脏又臭的地方,剩下的两个女子虽然不若青柳艳若桃李,却也是千里难挑的绝色,在他看来,郑丽娘年纪稍嫌大了些,而绿萼则是不够劲儿,不过即使如此,也是人间绝色了。他一向怜香惜玉,自然舍不得把这娇娇弱弱的女子如此对待,思索了一番还是没决定要不要冒着被家里母老虎拧耳朵的危险把人给带回去。
刺史大人此人好色,却又极度惧内,不为其他,只因为他的岳父大人在朝中也是个响当当的人物,前程还得倚靠岳父大人提携,这刺史一职便是由岳父大人多方斡旋而来。
还在犹豫,管家从府里走了出来,满脸笑容的道,“大人,您总算回来了。”
刺史大人此刻正在为了这几个女子的安顿处心烦,也没理会管家,那管家也是个精明人物,看见刺史愁眉,又看了看周围的情况,一些明了于心,笑道,“大人,今天夫人去了佛光寺烧香,刚才让人传话,说是要用过斋饭才回来。”
刺史一听喜上眉头,忙道,“把这几个女子都押到后院的柴房好生看守,等本官用过晚饭再来提审。至于男子都关到府衙的大牢去。”一番话倒是让所有在场的人听分明了他的言外之意。
吩咐的挺明白的,不过这其中还有几个小孩子,刺史也是一时昏了头,忘记这没啥威胁的小孩了。那几个侍卫便要去拉李毅和小林子,青柳和绿萼都只是双手被捆在身前,见到有人要把李毅拉走,愤然上前。奈何两个女子怎是这强壮男子的对手,不过轻轻一拨,便把两人推dao在地上,青柳跌在地上怒道,“光王在此,谁敢放肆!”
青柳这也是被逼急了,李毅一直都要她们低调行事,一路上都在叮嘱她们切莫说出他的身份。如今看见李毅要被人抓进大牢了,她不比李毅,深深知道这府衙的大牢进的出不得。
李毅对此唯有笑笑,不是他不想表明自己的身份,从杨千羽让小段传来的信息中不难看出,纪妃对他们母子的恨已经不再仅仅为了一点点利益了,李宁在此事上的处理让他们之间的矛盾激化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恐怕他现在一表明身份,就算李宁也保不住他们。
其中厉害他也不方便分析给青柳等人听,郑丽娘也是为了此事而郁郁寡欢,以至于一直都病泱泱的。奈何,他和李宁间的关系怎么能三言两语说的清楚。
如今说破了也唯有罢了,就看见那刺史愣愣的看着李毅,努力的回想,当时见到这个孩子就觉得不同寻常,只是这好好的一个王爷干嘛穿一身布衫到处乱跑啊?
还是管家机灵,走到刺史身边耳语道,“他和上次皇上传来的圣旨中那画像上的光王倒是真的很像啊。”
此话一出,刺史心头倒是没底了,想想刚才自己做过的事,再看看这几个仪态端庄的女子,再看看那些个身手不凡的侍卫,就觉得背脊上冷汗一滴滴的向下掉,光王受皇帝宠爱,失踪后皇帝下了三道圣旨来找人,这么晃悠着就晃到他地盘上来了。本来找到光王是件好事,可他偏偏做了什么?
刺史脸色忽阴忽晴,不知变了几变。
李毅看见刺史的脸色便知道此人不是纪妃的党众,只是此刻自己还不算安全,推了推绿萼,绿萼会意,坐在地上冷笑道,“咱们光王年纪尚幼,又没出过长安,怕是许多人都不认识吧?”
这番话倒是厉害,声明了李毅年纪小,好哄骗,又提醒他不知者无罪,刺史也是聪明人,立即堆上满脸的笑容,扑跪在地上,“光王恕罪,下官不知光王大驾,有所冲撞之处还请见谅。实在是因为近来江陵不太安宁,有流寇出没,光王与众将士打扮的又有些另类……”
李毅做恼怒状,道,“别跟本王说这些,还不快让人把绳索给本王解了,还有他们,本王饿了。”
刺史见李毅一副孩子气的模样,只道这个孩子还是很好哄的,身边的仆人只需要好生贿赂一番,此事必然可以揭过去,连忙命令侍卫解开绳索,恭恭敬敬的把人给请了进去。
-----
呃,看了书友的发言,不得不再次申明下下,小弓学识有限,本书很多BUG,且后续的剧情完全与唐朝本身的历史没有多大关系了,这个蝴蝶效应貌似大了点?
另,欢迎朋友们提出有关的BUG,一律加精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