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位爱卿,今我大宋遭遇战乱,北方诸路民不聊生、妻离子散、一派萧条。现在朕初登大宝,意欲中兴我大宋。这里有三件事是重中之重,就是边防、民生与财政。众位爱卿对此有什么良策没?”
下面这群文武百官以左右相李纲、朱胜非官职最大,所以对于这样的问题,只能由他们先来回答。两人对望了一眼,最后还是由李纲先来。李纲出列,躬身答道:“启禀皇上,微臣以为,边防是当今之急务,臣料想金兵不会死心,不久后定当再次发动进攻,所以北方诸路的防御也就是重中之重了。解决了此问题,朝廷诸事才得以有序进行,百姓亦能安居。
然臣以为,皇上将御前军编入神武军,这京畿守卫是否会薄弱了点?”
赵构略一皱眉,他不是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但是有些原因不得不让他把御前军拉上去。当下又问道:“那么卿认为如果把御前军驻在前线,防御能力能否大大加强呢?”
“呃……这是当然,然臣以为皇上大可不必冒此风险,京城这道最后的防线是一定得保住的,纵使前线兵力过少,然可以加派其他路的厢军,还可以招募义兵,此二者皆更为稳妥。”
赵构略微一笑,他想到了前日汪伯彦替上来的折子,环视了下面的文武百官一眼,对汪伯彦道:“汪卿,你来向众位爱卿说下当前的军费开支状况。”
汪伯彦出列,向赵构行了一礼,道:“微臣尊旨,今岁到现在止,包括勤王军在内的各军军饷等度用共耗用钱一千两百万贯。考虑到即将到来的战争,神武军等各部队需要粮饷兵甲等,共需要钱两千五百万贯。”
众人微微惊讶,这么一支大军还真的是耗费巨大啊!二千五百万钱,这对朝廷是个相当大的压力!
赵构又看向张悫道:“张卿,你来说下现在的户部财政状况。”
张悫出列躬身行礼道:“微臣尊旨,靖康元年岁入一共是四千一百万贯,今年到现在止,一共有两千万贯。包括勤王义军在内的军饷等一共耗费一千两百万贯。加上内廷耗用(皇室费用)三百万贯,其他耗用四百万贯,现在户部还有一百万贯。
不过,很快就是夏税的征收期了,虽然由于金兵的干扰,北方诸路收成有很大影响,但是两淮,川蜀等产粮区并未受影响。预计能征收到粮布等折合钱一千万贯。和汪大人所说的,还空缺一千五百万贯。启禀皇上,臣以为如果实在没有地方筹集军费,可以先“预借”一下“公田之赋”、“经总制钱”、“月桩钱”、“板帐钱”等税费。这样这个空缺就能够补上了。”
顿时堂下一片喧哗,众人一时议论纷纷,一则是震惊于军费相比之朝廷收入,居然是这么大一个负担,确实,一千五百万贯这么这么一个巨大数字的空缺,对于即将要进行一场生死大战的军队来说,确实是有个天文数字。现在的大宋真的可以说是积贫积弱了,这么一个数字的钱不是说能就能拿出来的,但是这个战争又是不能输的,所以军费是一定要解决的。
另外他们还惊讶于张悫提出来的“预借”方式,他们以前听过“预催”,毕竟这样的事也有过先科,而且也只是提前收取。现在都“预借”了,这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是在他们本来就水深火热的生活上加上一把火。
当下李纲出声了:“皇上,这个“预借”一途,能不实行就不要实行啊!现在百姓本就贫苦了,现在还要预借明年的税额,这不是雪上加霜吗?”
赵构其实也挺烦这个军费问题的。他前几天就看到了户部与枢密院各自替上来的折子,一看到上面的数字,他都没差点一头栽在面前那堆奏折上,然后再狂吐三升血。太扯了,居然还空缺一千五百万钱,空缺数居然比两税之一的夏税总额还多一半。
没有办法,他只好一个人绞尽脑汁的在那里想啊想,但终究没有想出什么好办法来。然后又忙于登基大典一事,最后也没能召见别人来商讨一下。
他现在也终于明白了,这个皇帝真的挺难当的,特别是一个好皇帝。因为这个封建社会,权力空前集中,而宋一朝较之唐一朝,专制又是加强了不少。这个对赵构来说是有很大难度和困惑的。比如现在他当上了皇帝,马上有太多的事是要他亲自裁决的。大大小小的事他都得过问一下,甚至有很多的事,没有他的批示根本就干不了。而他本人现在的能力……他自己都明白实在是不怎么滴,他连封个官的那些官名都是问了王安的。他很怕由于自己的无能把这个国家更快的给葬送了,那自己就真的是个大大的罪人了。
赵构皱了皱眉头,先环视了一下下面议论纷纷的文武百官,然后再看了一眼李纲,见他也正思索着这个问题,于是朗声道:“众位爱卿,你们谁能说下这个军费空缺要怎样才能补上?”(赵构还是不太习惯说什么古文,他的说话方式还是后代这种,但好在别人也不是很在意)
众人一时哑口了,他们也是不没有什么办法,毕竟这个空缺不是一般的大。
片刻的沉默后,汪伯彦说话了:“皇上,微臣以为,此空缺非同小数目,现在能筹到钱的方法真的不多,我还是赞同张大人的方法,毕竟是非常时期行非常之事,国家蒙难,一切以军国大事为重,其他的,也就管不了这么多了。”
李纲嘴角动了动,显然想反驳一下,但是他发现自己真的没什么词能反驳他的,毕竟他说的对,非常时期行非常事,现在的情况真的是非常紧急了,一切都得以军军国大事为重,毕竟保住这个国家才是最为重要的,但是要他把百姓推往火坑,他实在是不忍……
赵构见众人有没什么计策,于是微微地叹了一口气,当个皇帝累啊!一件事来了,如果真的下面做臣子的都没辙,那么就有的他这个皇帝急的了。他能不急吗?他毕竟不能像有些昏君那样,遇到事情办不好的,就扔一边不管,自己照样好吃好喝好玩的……
没法,这个事情总还是得解决的,其实办法还是有的,比如,张悫提出来的方法,但是他们做臣子的,是不能拍板的,最终的解决办法还是得由他这皇帝来裁决。
赵构轻咳了一下,示意众人静一静。这个宋朝就是这样,由于宋太祖曾经说过“誓不杀士大夫”、“不以言治罪”,弄得这个宋朝出现了一个其他朝很少见的现象,如:百官可以在朝上议政,甚至有的时候还能质问皇上的一些决定,被质问的皇帝除了擦了脸上被喷到的口水,他也不能立马治这个大臣的罪,当然要是怀恨的话,以后还是有很多几乎治他的。
众人果然安静了下来,赵构道:“众位爱卿,张卿提出来的“预借”一事,朕的看法也是和汪卿的一样的。其他的我也不想多说了,我认为这个“预借”一事,还是可行的,但是这个额度得降一降,不能这个空缺就由“预借”来填补,还得想想别的办法。”
见下面又似乎出现点动静了,赵构又道:“朕决定了,这个解决办法,也就“开源节流”四字而已,第一,裁减部分义军,毕竟有的义军战斗力实在是不高,留着作用不大。众位知道:兵不在多,而在于精!朕需要的是一支训练有素、士气高昂、纪律严明的虎狼之师,而不是一群战力低下、士气缺乏的乌合之众。宗爱卿,你说下,十万朕说的虎狼之师打百万乌合之众,谁赢?”
“启禀皇上,虎狼之师胜。”
“那好,宗卿、张卿,你们听好了,朕需要的就是一支这样的虎狼之师,他日我要你们让我看到这样一支部队。”
两人赶紧跪下,齐声道:“臣必不辱皇上之令!”
赵构点点头道:“恩,朕相信你们。好了,还有朕决定要精简内廷开支,非常时期,当以军国大事为重,当省就省吧!”
赵构刚一说完,下面刷刷就跪倒一大片,高呼:“皇上使不得,臣等万死,也不能让皇上遭罪,臣等万死!”还别说,这突如其来的举动还真的吓到了赵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