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第二十七章,内容基本未做改动。唯将首辅韩爌的戏分转为刘鸿训,因为历史上,爌这时还未能入京。书友们,这几章可跳过不看!
——————————————————————————————————————————————————————————
《军士教导疏》,文人雅士们对太监当权监军,早就深恶痛绝,只是因为有着皇帝的支持,扳不倒他们而已,多数人还是同意的;成立教导司,归属兵部管辖。
《参谋军制疏》,这一制度加强了文人对军队的控制,在以文治武的明代,基本获得大家的一致赞同;成立参谋司,名义上归属兵部管辖,但实际上直接向内阁与皇帝负责。
可以说,崇祯的内帑五十万两银子,换得了大臣们对这两份上疏的赞同。
好贵的两份折子啊!
“陛下,右都御史、福建左布政史熊文灿上疏招安东海寇匪,请陛下恩旨。”内阁大臣刘鸿训递上一折。
崇祯还没看折子,就觉着嗡得一下,头痛不已,东海又闹起来了。想当年,美国也只敢说同时应对两场战争,这大明要同时应对几场啊!
“招抚郑芝龙,名字挺熟,跟郑成功什么关系?”哦,不用出钱,给个官当就行,崇祯看完后,轻舒一口浊气。
工科给事中颜继祖,见阁臣刘鸿训重提招抚郑芝龙之事,出班奏道:“郑芝龙为东海巨寇,生长于泉州,对我内地之虚实,无不了然胸。臣旬日之前就曾上疏,郑贼聚船招民,施小惠济其大奸,礼贤下士,劫富资贫,必非等闲之辈。”
工部右侍郎董应举,跟着说道:“陛下更于福建沿海施行粟禁,岂非驱吾民与之贼寇!”
董应举早就上疏崇祯,终止粟禁之策,但一直未得同意。激愤之余,声音也提高了些许:“我以禁粟驱民,彼以恤贫诱人,我弃之彼收之,我驱之彼用之。乘我遏粟饥荒而以济贫为名,民归之如流水,芝龙诸贼当鼓掌而笑也。”
在福建沿海地区,为打击海盗,实行坚壁清野之策,收缴稻米禁止买卖,当地民众多以渔猎商贩为主,哪有更多余粮,引得米荒不断。郑芝龙则因势利导,劫官府之粮,济贫苦百姓,成为他扩大势力的更好机会。
崇祯越听越觉着冤枉,我怎会实行这么弱智的政策,真是有冤无处诉啊!不过,那个谁呀,你有过上疏么,我怎么没注意到呢?
刚清醒过来的崇祯,古文水平有限,每天面对有如小山般的奏折,只好是多数跳过,只挑些有“辽东、旱灾”等关键词的奏折看,其它的则能拖就拖,不能拖的就直接同意。
崇祯暗地有些惭愧,虽然已想着什么“开海禁,开放贸易”,可怎就没注意到这方面的折子呢?
这个郑芝龙很有可能是郑成功的长辈,招抚了他,就能保障东海和台湾的安全,以后的航海贸易也是方便许多。
自觉冤枉的崇祯,哪好意思致歉,嘿嘿讪笑道:“这粟禁就解了吧。这个郑芝龙能招抚当然最好,给个什么官儿,你们看着办就是。不过,招降之后,让郑芝龙进京,朕要亲自召见于他。”
众臣只觉皇帝的主意变得真快,海寇招抚给个官,有个出身就就很不错了,用得着陛下您亲自召见么,这变化也太大了吧?
崇祯想得是,组建南洋水师,重建海关市舶司,大力支持对外贸易,这自然要耳提面命,召见郑芝龙了。
“韩爱卿,这参谋、教导之职,不知爱卿可有合适人选推荐?”崇祯望着这位老成持重、天下称贤的内阁首辅,早已年过花甲,两鬓斑白,为了大明天下,仍是忙碌不已。
“臣以为,孙承宗孙大人可任参谋一职,并复其东阁大学士衔,入内阁参赞。”
崇祯听得不由微微点头,大明朝懂军事的文人不多,还就是孙承宗最合适了。
“这教导之职,不如由礼部右侍郎周延儒兼任,不知陛下以为如何?”
这时,从众臣中走出年仅三十五六岁,正是风华正茂,儒雅气度,道:“臣愿为陛下教导军中,必不负陛下厚爱。”
崇祯以前就注意过他,年纪轻轻就能随班上朝,不简单啊;早有好感,再加上首辅老臣的提名,周延儒的自动请缨,崇祯当即同意。
周延儒,宜兴宜城镇人。少时聪明,几近狂妄。20岁时连中会元、状元,授修撰。天启年间迁右中允,掌司经局事。不久又以少詹事掌南京翰林院事。崇祯帝即位,召为礼部右侍郎。
历史上,因周延儒助奸臣温体仁,罢东林党领袖钱谦益,而居内阁首辅;清军入关,他视师而不敢战,终日饮酒作乐,最后被崇祯赐自尽籍家;《明史》因此,将其列入奸臣传。
这次临时会议总算是开完了,天色已经晦暗。
今天还是不错的,尽管有安酋之乱,但能招抚郑芝龙,又让他的心情恢复过来。
一路心情舒畅的他,回到乾清宫,一片莺声燕语、满堂蝴蝶蹁跹,化作桃红柳绿,迎接圣驾。
这一大群美少女,闹喳喳的,把他吓了一跳,怎么都来乾清宫了?
随即意识到,是自己吩咐的,三餐共进,差点给忘了。
今天政事繁忙,回来得晚了些,大小老婆们有的已经饿了,等得已经有些不耐烦了。
同样丰盛的晚膳,但不同的环境,让崇祯心情舒爽,吃得也多了些。
嗯,多了样“时蔬蘸酱”,但那蔬菜明显得太嫩了,全是最嫩的核心部位,真不知要用掉多少菜,才能拌出这么一盘来;肝类的菜也多了两道,要不是有人报菜名,崇祯还真没吃出它是肝脏来。
其它的青菜也多了些,只是看着太精致了,都舍不得吃。
比如这道青菜,御厨们做起来更是费劲:先将青菜放在生鹅肚子里,放上水闷煮,然后拿出来用酒洗干净,再用麻油等佐料调制而成。这种青菜做下来,比普通御膳更繁复,吃在嘴里当然是回味无穷。
崇祯的这次尚膳改革,妃嫔们因为有更多的机会见到皇上,是很欢迎的。
真正苦了的,是那些御厨们,原来各宫的厨房被裁撤,改着给宫女太监做饭去了,多年的辛苦白费了;主理皇帝膳食的御厨们也不好受。
以前这菜都说上就上,那是因为真正现做的热菜有几道就行,其它菜多是凉了再热、热了再凉,只要给皇上摆菜时,注意一些就是了。现在就不一样了,每样菜都会被大家吃到,这时间上的拿捏,可就不太好办了。
晚膳用完了,崇祯还有几份奏折没有批,晚上需要加个班,下午忙着开会了;妃嫔们各自有人侍候着漱口、洗手,然后就坐在那儿,眼巴巴地看着皇上。
大殿之中,一下子安静了下来,众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皇帝的身上,弄得崇祯直感觉气氛诡异莫名。
崇祯疑惑得左顾右盼,一时间也反应过来,大家都看着我干什么?
一旁的周皇后气愤不过,你自己荒淫无道,把大家都召来侍候着,这个时候了,反而装傻充愣,也不说个话儿。
使劲得捅了捅崇祯,又示意地看向一众妃嫔,崇祯这才明白过来。
安排谁来侍寝呢?
看着或热切的眼神、或矜持的淡漠、或低头自顾,崇祯这回可是真得头大不已,让谁不让谁的,都没法让大家满意。
要说美貌,这里以皇后、田妃等几人为最,不过田妃似乎更多才多艺一些;可是其她妃嫔,那也都是难得一见的美女,都是万人之中精挑细选出来的。
放在崇祯后世人的眼光里,这些美女可说是得其一而无憾矣。而今何德何能,可兼而有之,崇祯实在是不忍心让任何一位美女失望。
崇祯终于体会到了,韦小宝为何要让大小老婆们掷色子了,听天由命,那是谁也不好怨的。
可是,大明天朝的皇帝,让妃嫔们掷色子来侍寝,这要传出宫去,还给沦为笑谈,还不给老百姓骂为古今第一荒淫无道之君。
朕,该怎么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