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晓宇从王博学口中简单的了解到有关学校支持大学生创业的项目可以申请贷款的事情,顿时觉得天时地利与人和成功的三要素一应俱全。
接下来按照程序的需要,他花了一天的时间写了一份计划书,由王博学转交上去。事关事业的成败,他觉得有些不放心,想去找院里负责此事的老师询问一下具体的情况。可是一连几天,都未曾与这位老师谋面,惹得他极为火大,对学校的管理层极为鄙视。
具体情况是这样的:晓宇打听清楚该老师的电话和办公室之后,先是打电话询问老师是否有时间,当被告知有一个会议要开,没有充足的时间后,晓宇又问,什么时候有空,他有事询问。该老师极为肯定的说明天你来找我吧,我在办公室等你。
第二天晓宇如约来到办公大楼,找到该老师的办公室,发现除了分团委的几个老师之外,该老师并不在。他便打电话过去,表明身份和意图,该老师表现的像是不知情一样极为惊讶,你怎么去我办公室了?
晓宇想,也许是老师公务繁忙忘记了此事。他又将自己的想法陈述一遍。该老师似乎良心发现,恍然明悟想起似乎有这么一个人来找过自己,毕竟是老师,又是分团委书记,当然不能给一个毛学生赔礼道歉说自己一时粗心把此事忘了,该老师镇定的说,下午三点你再过来吧,我有事在外面。好事多磨!晓宇是这样想的。
下午三点,晓宇准时出现在分团委办公室的外面,敲门,无人应答,再敲门,无人应声,从而知道了办公室里面没人。他想,可能都还没来上班吧,再等一会儿!这其实是自欺欺人,他知道学校的老师均是两点半上班。
左等右等,等了大概有半个小时,忍无可忍之下,他再次拨通了该老师的电话。老师显得很平静,我有点事要处理,完事之后马上过去,你再等一会儿。晓宇没辙,挂了电话,在办公室门口徘徊,等着该老师。好不容易听到有人上楼来,急急一看,原是学生会的干部。打了声招呼,接着漫长的等待,期间,尿急都没敢去,怕老师来了看不到他。
这天下午,晓宇明白了该老师的“一会儿”是一个什么样概念。当他等的两腿发软的时候,他很不情愿的再一次接通该老师的电话。该老师劈头盖脸说,哦,同学你先回去吧,手上的事没处理完。当即,晓宇愤怒了,他整整的等了两场足球赛的时间等来的却只是一句不痛不痒的话!听的出来,该老师已经将此事置于脑后了,晓宇很庆幸自己去了电话,否则这个等待将是永无止境的!
后来晓宇从王博学那里得知,该老师那天只是在逛街购物!过了两天,有了前车之鉴,晓宇给该老师打电话过去,询问是否在学校。得知该老师正在办公室,他如同找到组织一样心中充满归属感。
这下准没错了!他毫不犹豫冲进办公大楼,一步十阶的跨到分团委门口。门是开着的,向里望去,空无一人。疑虑之下,左右看看,晓宇发现学生会的一同学恰好走过来。上前一问,才知道该老师正在院长办公室开会。院长开会,那可非同于一般事项,效果必然不同凡响,谁人开会能演绎成笑话?院长办公室里不时的传出男女老师们嘻嘻哈哈七嘴八舌的声音。想来今日此来必定无果,晓宇只得扫路回府。
之后的几天里,他多次给该老师打电话,均没有收到任何有价值的回复,无外乎一句话:忙,没空!
晓宇已经彻底对学校这个项目放弃了希望,当年刘备三顾茅庐请得卧龙出山,今日他四顾分团委居然连老师的面都未曾相谋,说出口来,不禁觉得该老师比的国家首脑还要繁忙。本身这些分团委老师就是在做学生工作,为何学生连老师的面都见不到呢?基于这个问题,他从一开始刚进入大学的时候就已经得出答案,他只是抱着一丝的幻想证明并不是所有院里的老师都是虚浮不务实的。然而,结果是他错了!
养殖是一个投资巨大的项目工程,其中最关键的环节——投资。对于任何企业来说,资金是项目能否进行的首要因素,如果没有资金,任何好的计划,好的项目,都只是空想,只能中途搁浅。资金是一个企业经营活动顺利进行的保障,起到根本性决定性的作用。
晓宇现在所需要的东风,就是资金。靠自己仅有的生活费和自己多年残存下来的一点积蓄远远不够运作,即便是加上高飞入伙带来的款额,恐怕也只是杯水车薪。
贷款!穷极脑汁,高飞想出这两个字。
当即,两人分头行动。跑遍了所有的银行和储蓄所之后,两人得到相同的答复:不支持创业贷款!
面对这样的结果,晓宇感慨:“贫民之所以贫困,是因为富人太富;好项目之所以搁浅,是因为富人脑子不好使!”
有想法,没办法,残忍的现实一次又一次把人逼向绝望的悬崖,它似乎很享受人们无助的表情,戏谑的看着他们一个又一个跌入无情深渊。
此时,晓宇能想到的只有向老爸开口,尽管他特不愿这样,可是残酷的现实不给他任何反抗说不的机会。
高飞把自行车礽在一边,躺在草坪上,问旁边躺在旁边盯着蓝天发呆的下晓宇:“想到解决的方法了吗?”
“区区人民币,难倒英雄汉。孔方兄啊孔方兄,我上辈子欠你的么让我这辈子这么稀罕你?”
“嗯?借钱怎么样?”高飞建议道。
“借钱?”晓宇陷入暗忖。
“如果你不愿意借钱的话,只有再拉人入伙,集资。人多力量大嘛!”
晓宇轻轻地“嗯”了一声,不置可否。
高飞又问:“你觉得怎么样?”晓宇不语,他又说,“我见你的计划中有一项是雇人,请劳工,是不是?”
“嗯!”
“那好,”高飞从地上坐起来,看着晓宇,“你有没有想过这样做会增加成本,给咱们原本就脆弱的经济增加不可忽视的负担呢?”
“咱们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照顾到所有的一切。”晓宇动了动身子,换了一个舒服的姿势。
“就当地的消费水平和平均收入来看,请这样一个劳动力每个月需要支付他三千五块钱的工资,一年下来就是四万二千块钱,如果我们自己把他所要做的事情都做了,我们就可以节省一万八的机会成本,同样就等于我们多挣了四万二千块钱。”
默默的听高飞说过,事关未来发展,晓宇坐起来说:“嗯,我知道,我怕咱们两个应付不来这么多事情。”
晓宇究竟是温室长大的孩子,很多东西都只是浮于理论没有相当的实践,从小到大从未受过任何苦,对于养猪这件事即便是学到很多理论的知识,但他依然只是停留在吃食长肉拉屎的层面上。因此,对于额外的体力劳动,他认为很苦难。
“如果我们再去拉人入伙,在增加劳动力的同时,又增加了资金的来源,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再说吧!”晓宇看了看高飞,站起来,“回去问问他们有谁愿意一起做。如果有人做,咱们也能多些劳动力。不过也不见得他们就愿意和咱们一起做。”
按照晓宇的想法,他不愿意有更多的人加入。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他喜欢运筹帷幄,而不是与人商量。
然而在现实中,没有什么事情是一个人能够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