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亮之后,有农人出村耕田,二人问过了农人,得知此处是寿州所辖,名唤石村,村畔有河水蜿蜒,顺水前行十数里,有个叫耿家庄的地方。柳吟吟忆起,父母便是叫自己来寿州耿家庄寻耿老爷子的,却不期然在此遇见。
二人不顾劳累,沿河岸前行,果然不久,便在河畔看到了独自在河畔饮水的耿老爷子的黑毛白肚的驴子。
柳吟吟把目光绕到驴后,看到了那个古怪老者耿三招正抱着一只长渔竿,坐于河畔。渔竿伸进河水里,人却佝偻着身子,闭着双眼,已然睡得酣熟。
岸边杨柳依依,水中鱼儿嬉戏,天边白云漫卷,远处田畴万里。
柳吟吟愣怔片刻,不觉轻声说道:“真是好地方,如果一辈子在此,不思忧烦,那样该是多好。”当然,还要与心爱的人在一起,柳吟吟的眼前又晃过了一个俊朗的面容,心头已有涩意。
杨恪说:“你喜欢这样的地方?”他的问话并没有得到神思飘渺的柳吟吟的回答,但是,他却仍然说道:“只要是你喜欢的东西,我都会让你得到。”
这田园的安宁,让柳吟吟又蓦地想起了她的傲月山庄,她那已然凋落的家,还有杳无音信的父母,她心头一颤。她想把那失去的一切找回来,而现在,耿老爷子是她的希望。
她走到耿老爷子的身边,俯下身,定定地看着耿老爷子飘荡在耳畔的银丝,好久,她轻声说道:“老爷子,你收我做徒弟好不好?我想跟你学武功。”
耿老爷子本是紧闭的双眼登时圆睁,居然被柳吟吟的话吓醒了。耿老爷子跳了起来,急急把渔竿收回,瞧也不瞧柳吟吟,只兀自道:“别跟着我,别跟着我,我可不想找麻烦。”
他想上驴逃跑,却见杨恪不怀好意地噙着笑立在驴子前面,挡住了他的逃路。
杨恪躬身一礼,道:“耿前辈,打扰了。柳妹所请,还望老前辈成全。”
耿三招身法快捷,杨柳二人只看见他的身子一晃,似向那村中的方向而去,只眨眼间便不见了。看见耿三招跑个无影无踪,柳吟吟跺着脚急道:“这可怎生是好?”
杨恪却笑道:“老爷子逃得也忒快些,连驴子也忘了。”
他折了根柳枝,向驴屁股一抽,那驴子往前一蹿,摇摇尾巴,向村中奔去。
“快追!”杨恪快活地道。二人随那驴子奔入村中。所谓老马识途,驴子也识家,几个转折,驴子悠悠进了一个院子。杨柳二人也随其进入,见这小院不大,方方正正,角落有个柴房,正面是三间瓦屋,瓦屋前是个浓荫匝地的瓜棚。最显眼的是院子另侧墙角,堆放着大大小小十数个酒缸,宛似个酿酒作坊。
杨恪见后微微一笑,轻道:“耿老爷子也忒好酒了。”
柳吟吟喊了一声:“老爷子!”耿老爷子没有回音。难道没有回来?柳吟吟又叫了几声。院子里果然没有人应声。
杨柳二人遂不客气地进了瓦屋。屋子没有锁门,显然主人刚刚出去不久,屋内果然空空。柳吟吟道:“耿老爷子是不想见我们,怕是躲在外面不敢回来了。”
杨恪道:“他没有一辈子不回来的道理。咱们这里等他。”杨恪四处瞧瞧,说道:“柳妹,你饿不饿?”
柳吟吟还没有回答,肚子却先应了一声。柳吟吟窘了窘,点了点头。
杨恪说:“老爷子这里有酒有粮,我们来烧点饭吧。”杨恪遂令柳吟吟生火做饭,他自己去村里觅些肉和菜。
这里离市集较远,杨恪便直接向田里耕种的农人买了些菜,又向有肉的人家买了些肉。等回到院子里,却见院中宛似着火了一般浓烟滚滚。
杨恪飞奔进屋,见柳吟吟捂着嘴猛烈地咳着,呛得几乎说不出话来。
柳吟吟被人服侍惯了,哪里有烧火煮饭的本事。杨恪赶紧过来帮忙,杨恪也是富家公子,几曾做过这个活计。二人想得虽美,怎奈没一个能操刀上阵的。看来耿老爷子不想找麻烦是真的,耿老爷子早就预料到了这两个年轻人是不能帮忙却能添麻烦的主儿。
杨恪又忙到邻家,只说自己与柳吟吟是耿老爷子的亲戚,请了邻家农妇过来帮忙。农妇过来后,麻利地帮着生着了火,煮上了饭。杨柳二人切了菜和肉,加些盐、姜、蒜,放在锅里一起煮了。
饭好菜熟,二人端到桌上吃起来。这两个人煮的菜实在谈不上味美,只能算不是生吃了。好在二人已经饿急,便不计较味美与否,麻利地填饱了肚子。其间杨恪从院内酒缸里盛了些耿老爷子的酒,自斟自饮,咂咂嘴道:“酒是好酒,只可惜不是上等美酒。”
柳吟吟道:“咱们喝了他的酒,吃了他家的饭,等他回来,还不知怎么交待呢。”
“你要学会烧饭。”杨恪忽道,看着柳吟吟的问询神色,笑道:“若想在此学艺,不会给他烧饭怎么行,难不成让他给你烧饭。”
柳吟吟半晌无语,忽然叹了口气。
二人吃罢饭等到天黑,也不见耿老爷子回来。杨柳二人昨夜没有睡好,皆是非常疲惫。二人在屋内相对而坐,眼睛却几乎困倦得难以睁开,却还在兀自抵抗着绵绵不绝袭来的睡意。
突然院门一响,柴棚里的驴子兴奋地叫了一声。耿老爷子的脚步声响了起来,那步声却很是零乱。杨柳二人登时睡意全无,趴窗一看,耿老爷子拎着酒壶踉跄着步子摇摇晃晃地走了进来。
“老爷子!”柳吟吟欢快的喊声登时让耿三招打个趔趄,耿三招转身要溜,却被使了轻功飞出来的柳吟吟一把拽住了袖子。“老爷子,你不要走,我等你很久了。”
“徒弟我不收!”
柳吟吟又要苦求,杨恪却道:“老爷子,故交之子,落难而来,老爷子总不能见难不救吧,便是收留她时日也好。”
“收留她是你的事,与我何干。”老爷子相当固执。
“我愿意收留柳妹一辈子,可是,柳妹的意愿我也不想违拗。”
耿老爷子顿了顿,道:“也罢,你住些日子也好,不过先说好了,我可不想收徒。”
未待柳吟吟说话,杨恪笑道:“好,柳妹,还不谢谢老爷子。”他向柳吟吟使了个眼色,柳吟吟便不再苦求收徒的事。
如此,柳吟吟便在耿家住了下来。耿三招家的三间瓦屋,原本自己住了一间,一间是厨房,另一间装些杂物。耿三招答应收留柳吟吟当晚,自顾自睡到自己卧房里,也不管杨柳二人了。好在杨恪不把自己当外人,当下将那放杂物的屋子收拾出来,又从杂物中找些旧箱子堆了一张床出来,给柳吟吟暂住,自己竟睡到了院内的柴棚里。
柳吟吟没想到杨恪这个富家公子居然肯住柴棚,登时瞪大眼睛道:“你……你住柴棚,和驴子住一起?”
杨恪笑道:“老爷子能和驴子住一起,我如何不能?”
柳吟吟听罢,心中说不清是什么滋味。
第二日,耿老爷子又不知哪里吃酒去了。杨恪一早就出去了,过了晌午,领了一群工人,拉了一车物品进来。原来杨恪从市集上购置了柳吟吟房间内的一应物品,包括床褥、衣物,甚至还有一个梳妆台和妆奁盒。柳吟吟站在门前,看着杨恪领着工人忙里忙外,杨恪路过柳吟吟身边时,柳吟吟道:“你……是不是该走了?”
杨恪道:“你的心愿尚未达成,我不能走。”
柳吟吟知道自己从来都是拿杨恪没有办法,也便不催促他了。可是却说:“这里可没你住的地方。”杨恪指着院子里道:“你看那里。”柳吟吟向院中望去,见工人正在院中砌墙,仿佛是要造一间小屋。
柳吟吟翻翻眼睛望了望天。
杨恪的小屋造成了,紧挨着驴子的柴棚。并说:“以后我给老爷子喂驴子。”柳吟吟道:“那我做什么?”
“你?你喂老爷子。”
柳吟吟无语。
杨恪又请了邻家农妇,教了二人一日,杨柳二人终于会烧火做饭了。如此住了下来,白天老爷子一早就出去,有时候是去和村人喝酒,有时是去河边钓鱼。柳吟吟和杨恪给老爷子烧饭、喂驴,收拾杂物。
数日下来,二人竟像是隐居了一般,柳吟吟倒有了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