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许家打算在海宁迎娶若雅,可现在许则仕走马上任,婚礼就不得不在京城举行,梁家得派人送若雅去盛京完婚。梁晔是地方官,不能离任,智渊的年纪又太小,梁晔长兄的嫡长子梁智文便赶来海宁,与智渊一起将若雅送到京城。梁智文年方二十五,考功名不成就做起了生意。他岳父是丝绸商人,家中只有一个独女,近几年他就跟着岳父跑动跑西的打理生意,俨然把岳家的家财当成自己的了。
梁智文随智渊来拜见叔父叔母,因是自家堂兄,几个女孩儿也不避讳。若施初次见这位堂兄,对方身材魁梧,眼里透着股精明劲儿,只是言谈神色中不免露出些贪性。
给长辈见完礼,梁智文笑着说:“这位就是若施妹妹吧,叔叔在外任官,小侄还没见过这位妹妹。”柳氏年轻的时候颇为美貌,生的女儿也个个出挑,梁智文心想,这般的美人儿,只可惜了是自家兄妹。
若岚拉着若施给堂兄见礼,虽然她心里极不耐烦这个堂兄,但杨先生教导她们礼不可错,还是不情不愿地见了礼,然后退到一边。
梁晔笑道:“要辛苦文儿跑这一趟了。”
梁智文拱手道:“叔父说的哪里话,小侄本就随岳父做生意,刚好到杭州府,听闻四妹妹出嫁,自是要来贺喜的。反正侄儿常年在外,此次也正好随妹妹一同回京,也好在祖母,爹娘面前尽尽孝。”
梁晔连连点头,柳氏板着张脸一声不吭。梁智文的母亲,她的妯娌是老太太唐氏的亲侄女,和那老太婆一个德性,瞅着老二家富贵便眼红,老想着挖点什么往老大家门里搬。
“听闻二弟这回考中了举人,真是可喜可贺啊。”梁智文捡着好听的话说:“不仅如此,叔父您的乘龙快婿又考中了探花,真是双喜临门,侄儿在这里恭喜叔父叔母了。”
柳氏面色一喜:“渊儿到底是小孩子,虽说没能考中进士,拿个举人回来也是好的。我那女婿可是真正出色,人品好,文才更好,也是雅儿有福气,本以为是低嫁的亲事,如今却是我们高攀了。好在雅儿也是正正经经上过京里的闺学,不会堕了探花夫人的名头。”
梁智文抬头看了若雅一眼,这位堂妹小时候住在自家府上,他记得她那时就出落得亭亭玉立,如今长大了愈发动人,再加上堂妹知书识礼,配一个商户出身的探花郎,绰绰有余。
柳氏接着说:“对了,年前我们拒了刘府的提亲,我后来听说,大伯将自己的女儿嫁了进去,五姑娘如今过得还不错吧?国公府如此高的门第,我那女婿可比不上。”
梁智文久不在京城,具体如何他也不清楚,但有一点确是明明白白的,刘家根本看不上庶出的五妹妹,娘为了爹爹的前程,于是将五妹送去做妾,一顶小轿送进了国公府,她过得好与不好也无从得知了。
这事,柳氏比梁智文更清楚,梁旭宠爱桂姨娘,这五姑娘又是家中唯一的庶出,她那嫂子还不把五姑娘看成眼中钉肉中刺,有好姻缘怎会轮得到她。这位大嫂只怕在后悔自个的亲女儿太早嫁,白白错过了一门好姻缘。
刘家自降身份求娶若雅是看中女儿的名声,即便婚事不成,也不会无缘无故又看上别个不出挑的姑娘。况且五姑娘嫁进去之后,也没见大哥的上峰亲家提携他,必是有些猫腻。柳氏双眼放光,恨不得从梁智文嘴里撬出什么八卦来。若施眼见母亲的神色,自然明白她在想什么,自己这位娘亲虽然不致于落井下石,却喜欢幸灾乐祸。瞧吧,爹爹又在斜眼睛了。
“九妹妹,你为何叹气?”梁智文不好答柳氏的话,突然看见若施小小的脸蛋露出无奈之色,轻轻叹了一口气,立刻转过话题。猛然被点到的若施眨了眨眼睛,呆愣了半响,讪讪道:“也没什么,姐姐们都出嫁了,我有些舍不得吧。”若岚嗔道:“小丫头,姐姐出嫁是天大的喜事,可别再叹气了。”若施答道:“我明白了,将来七姐你出嫁,我一定不叹气。”若岚羞得去拧她的耳朵,痛得若施“唉唉”叫着躲到柳氏怀里。一屋子人都被她逗笑了,一扫之前的抑郁。
若雅出嫁定在初九,是个难得的黄道吉日,易婚嫁,易远行。她的嫁妆柳氏一早就准备好了,足足一百六十台,四季衣服,珠宝首饰,贵重物件那是应有尽有。离家前夕,若雅去柳氏屋里请安,母女俩抱头痛哭了一番。女儿长这么大,没几天在自己身边,如今又要嫁为人妇,这出嫁的新媳妇可不比家里的姑娘,雅儿虽然行事稳重,可做娘亲的又怎么会不担心自己的女儿呢。
柳氏派人把若施带下去,有些话小姑娘家是不能听的,免得损了名节。若雅正感伤着,忽见柳氏神神秘秘地带了三个丫鬟出来,看起来年岁尚小,眉眼却生得极为端正,她心里隐约有些明白了,嗔道:“娘,您这是做什么!”
“你知道我要做什么!”柳氏正色道:“这几个丫鬟是咱们家的家生子,祖父那辈就在梁府做事,家里的亲戚也都是府上办事的,牢靠得很,娘现在把她们的卖身契给你,你自己收好了。娘告诉你,她们三大的只有十三岁,小的没到十岁,年岁正好,将来你和姑爷若有了什么嫌隙,要懂得用人啊。”
若雅急道:“娘,您说到哪里去了,女儿自己的事自己会解决。”
“我知道你是个主意大的,娘也希望用不上她们三个,可什么事都要以防万一。男人哪有不贪新鲜的,娘当初就是性子太硬,才会和你爹搞成如今的样子。你是我的亲生女儿,难道做娘的会害你不成。这几个丫鬟先收着,也不是一定要姑爷收房,不过是留着备用而已。”说完,柳氏在那三个小丫鬟身上打量了一圈,厉色道:“守心、守礼、守言,从今以后,你们就是四姑娘的人了,好好伺候姑娘自有你们的好处,要是敢做出背主之事,小心你们的身家性命!”
三个丫鬟颤颤着跪下,一个个指天发誓,若背叛姑娘,便天打雷劈,不得好死。柳氏这才满意了,让她们退了下去,随即拉住若雅的手:“这几个是可信的,万一真的出什么幺蛾子,总归是家生子,咱也不怕。雅儿,你虽聪颖,到底初为人妇,这做人媳妇的艰辛还没尝过,什么苦都要往肚子里咽。你娘当年也是如此,有个厉害又偏心眼的婆婆。好在有娘家撑腰,娘底气也足些。如今你嫁去京城,娘没什么东西送你,只有多陪些嫁妆。女孩家,自己的嫁妆一定要看牢,那就是你在夫家安身立命的本钱。我瞧着你也是个心软的,怕你将来吃亏啊。”
柳氏自己的嫁妆就牢牢握在手里,梁晔也不是那种会用妻子嫁妆的男人,是以柳氏的嫁妆一分都没花到府里,她打算全留给女儿们。要知道梁府虽是官宦人家,可金银财帛却不如柳家的多,甚至连许家也比不上。有了这么一份丰厚的嫁妆,人家才不会瞧不起若雅。
“娘,女儿晓得的。”若雅心里感激母亲,又觉得有些不妥。娘把这么多东西给自己陪嫁,就不怕爹爹生气吗?
“还有,你到了京城后,先要住到大伯父家里,这是历来的规矩,得从他们府出嫁。娘先提醒你,自己的东西一定要叫人看牢了,你祖母和婶娘都是雁过拔毛的贪性子,不防着点不行。记得,一定要看严实了。四年前你从盛京回来,我瞧着你那一身行头,真是恨不得冲回去和她们理论,那起子不要脸的!自己不懂得营生,却来打我姑娘的主意,真是可恨!”
若雅不好说祖母的坏话,只有抱住柳氏,低泣:“娘,女儿不孝,让娘担心了。”
“我是你娘,只要你过得好,娘就安心了。你爹爹这几年,仕途一片大好,说不准很快就会调回京城。你也别担心,等回了京城,有什么事娘一定帮你做主撑腰。其实许家算是不错的了,你上头没有婆婆,你那公公也只有一个安分守己的姨娘伴着。贤婿一共三个兄弟,都是嫡出,各自也都有营生的路子,说起来还是户简单的人家。只是他如今中了探花,京城里想送女儿妹妹进去给他当妾的也一定不少。娘就是担心这个,许公子待你好便是了,若不好,哼,咱们梁府也不是好欺负的人家!”
“娘无需为女儿挂怀,女儿保证一定活得开开心心,把自己养得白白胖胖,不叫人欺负了去。”由于之前梁晔的一番话,若雅此时全无新嫁娘的娇羞,与柳氏介意的不同,她反而在想今后与人交际相处,要何如才能得体合理,帮得上自己的夫君。若雅私下里向杨先生打探过,与夫君同为一甲进士的人不是升了高官就是被打下地底,化作尘土,朝廷世族与庶族之争远非表面上那般平静。她虽聪明勇敢,此时也有些心虚害怕了。毕竟是年轻少女,没经过大阵仗,若雅暗自给自己鼓气,既然已成定局,无论如何,她都当陪着夫君一路走下去。
初九,梁府四姑娘梁若雅风光出嫁,含泪告别父母,向盛京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