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亲,你是不是不开心啊?”
“嗯?”正在给凤舞晃秋千的琅清默默停了下来,蹲下身子摸了摸小朋友的脑袋:“为什么这么问?我不是一直都有在笑么?”
凤舞摇摇头,严肃地伸出胖胖的手指,点在琅清的头顶:“可是这里是蓝色的。”
“蓝色?”“嗯,娘亲你的头顶散发的是蓝色的光晕。”
“光晕?蓝色的光晕?”这孩子是什么体质,看到的都是什么东东?
凤舞看到琅清呆滞的样子,觉得自己可能解释地不够清楚,所以从秋千上蹿下来手舞足蹈地做起了“演讲”,小手上下比划:“就是在头顶三寸以上的地方,大家都有一个光晕的。开心的时候颜色会变淡的。小舞见过最浅的白色,还有最深的黑色。”
琅清拽住凤舞在空中挥舞的小手,笑了,好奇地问道:“那白色不是最开心的人才有嘛,小舞在哪里见过啊?”
凤舞立马举起小手指向自己:“我啊,平时我照镜子看到的都是米白色的,一旦有好吃的好玩的我的光晕就变成白色了!”
“噗嗤——”琅清一个没忍住,捧腹大笑:“果然是贪吃的小屁孩,就这点出息。”
“娘亲你笑小舞!你坏!”
琅清稍稍缓了点回来,揽过瘪着嘴装不高兴的小舞继续问道:“好了好了,娘不笑你,来来来,告诉我,那最不高兴的黑色是在谁身上看到的啊?是你那个冷冰冰的顾赫叔叔么?”
“父妃。”
“嗯?叔叔很吓人是吧,总是冷冷的不说话又会轻功又会隐身……父妃?语灵?”那个总是穿着一身红衣,说话流里流气,把笑容永远挂在嘴边上的人,他是最不开心的?琅清觉得难以置信。
“对啊,语灵父妃的光晕是舞儿见过最深的颜色了。”凤舞拽着琅清的手晃了晃,一脸真挚:“娘亲,经常笑的人不等于快乐的人哦。你就常常笑的。能告诉舞儿,你为什么不开心么?”
这个肉肉的小孩子明明还那么小,那么幼稚,有些瞬间讲出来的话却那么有哲理,真是让人难以接受……“舞儿,我们去看看木槿姐姐又做什么好吃的了吧,或许有你最爱的杏仁糕哦。”琅清一把抱起凤舞打着马虎眼就往屋内走。
凤舞毕竟还是个刚会走路字都识不了几个的小奶娃子,一听有好吃的就什么都不管了,乖乖地跟着琅清进了屋内。
身后的角落里,一个身披红衣的身影缓步走出,走到秋千旁轻轻晃动秋千,声音低不可闻:“就会做这种哄小孩子的玩意儿。”说完后半坐到了秋千上慢慢摇晃,嘴角扬起一抹淡笑:“最不开心的人么?原来我竟是那么不幸。”
在正殿的另一头,西厢房内顾赫正跟琅乐进行着不愉快的谈话。
“为何要那么对清儿?”
“你对我就没有别的想说的了么?”琅乐坐在梳妆台前机械地梳理着自己的头发,语气哀怨。
顾赫靠在窗边,眼神至始至终一直投在窗外的一众花草上,冷冷回道:“她始终是你姐,当年……”
“当年!当年!你们每个人都总是提当年,当年她有对我很好么?!她没有杀我只是因为我是她唯一的家族血脉,不想被后人指责成孤家寡人罢了,”琅乐把木梳往桌上一摔,愤恨道:“凭什么她就可以一出生就被定为皇位继承人,凭什么她可以跟我抢夺父皇的欢心,凭什么同样做一件事她就是无可奈何我就是居心叵测,凭什么?!”
顾赫叹了口气,翻身从窗口出去,转身的时候淡淡地说道:“你和她终究不同。”
琅乐走到窗边用力地把窗甩上:“我到底有哪一点不如她!”在窗被关上的一瞬,一封书信搜的划了进去,投信的人只一刹就消失了,看背影似乎是个嬷嬷。
“明日三更,清苑一聚。”
夏日的夜晚总是闷热异常,还有蝉鸣无休止的喧闹,是非常容易失眠的时节。在给凤舞讲完美女与野兽的睡前故事后,琅清就只能靠在床头听蝉鸣和蛙叫了,虽有困意却完全无法入眠。呆坐了一阵后,琅清把压在凤舞脑袋下的手臂轻轻抽出,披了件外衣下床,准备去庭院里走走散散心。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啊。”琅清看着天上的圆月不禁念叨出了这首老诗,感慨不已:“我居然也会有思念家乡的时候,不知道我的家人过得怎么样了,还有解语,她现在会在干些什么呢?”
“叮铃——叮铃——”长廊深处远远地传来一阵阵微小的铃声。琅清疑惑地回头去看,发现不远处语灵的房间还亮着灯,烛火通明的样子。想起白日里凤舞的话,琅清好奇地往那个方向移出了脚步。走到门口后琅清将耳朵扑上去听了听,没听到任何声音的她觉得更奇怪了。正准备在纸窗上捅个小洞一探究竟时,门开了。
“额,我可以进来么?也没什么,就是睡不着出来走走,正巧看到你房……”琅清一边抱歉地说着,一边往里走,结果话还没说完就被吓得停在了门口。
只见语灵背对着她,上身****,左手握着匕首,一刀刀地正往自己的右手臂上划,每一下都很深,暗红色的血液如泉水般极速地往外流淌着,全部都汇聚到了桌旁的一个木桶里。那里面不知道有什么东西似乎在滚动,血液被带动着翻滚不止!
“语灵,你,你在干什么?”琅清害怕地靠在门边哆嗦着问道。而背对她的语灵似乎听不到她的声音,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嘴里还念念有词:“归来,归来,归来……”
琅清正害怕时,门边出现了一个身影,一只苍白的手揪住了她的衣衫:“血……都是血……他的身上都是血,头顶的光晕也变色了,血红色……娘亲,好像有谁要来了。”
“嗯,我看到他的笑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