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子的效果虽没有小说中描述的那么明显,但是在连续服用了一短时间之后,李纨明显感觉精神抖擞,身轻如燕,就连有一次在院子里散步晚了,吹了风,回来之后都没打一个喷嚏。倒让碧月她们白操心了一回。事后,刘嬷嬷她们知道了,在劝诫奶奶不要糟蹋身子,要多保重之余,只是感慨了一句,女人做得月子等于重生,这老话果然没错。
这也让李纨在有些失望之余,还是有一丝欣慰。毕竟,人体循环周期为28天,后世形形色色的美白用品不也都要持续使用一段时间才能真正见效嘛!这样一来,那些果子的效用应该会更健康吧!李纨小小的希翼着。还偷着给儿子喝了点儿捣碎的果肉果汁混合物。兰哥儿已经满了百日,可以稍微进一些辅食了。当然,这只是李纨私下里才能执行的。因为在其他人眼里,孩子有奶吃,自然是吃奶最好,到了两岁还没断奶的权贵家子弟可是比比皆是。只有那些穷人家的女人才那么早给孩子断奶呢!只是这样一来,原本就食量就不大的第二果子消耗者,就更起不了什么作用了。顶多也就能挨上个一口半口的,那果子保质期太短,找到这机会还真不容易。
正当李纨烦恼果子浪费问题时,紫禁城里最尊贵的女人却正为补品发愁。太后从年初开始就觉着身子不爽,可太医来看却又诊治不出什么来,只说是忧思过甚,放宽心多休息就好了。当然,补药也开了一些。打小儿在太后身边教养的五阿哥也是通医术的,拿起方子一看,只是些个温补药材,皱了皱眉也没说什么。可断断续续地吃了大半年之后,太后的病情仍旧没什么好转。没有效用,谁还耐烦吃那黑乎乎的药汁子,更别说本就娇惯怕苦的太后娘娘了。
就在一筹莫展之际,五阿哥忽然不知从哪儿弄来一瓶药丸,刚吃了两天,太后就觉着精神好上了许多。只是这药丸是有限的,总共就那么几颗,其余的还得靠补药慢慢调养。只是这补药就不是之前太医开的那张方子了,而是五阿哥亲手熬制的药膳。每当看着疼爱的孙子捧着亲自熬好的补品端到自己面前,太后实在是很感动、很窝心。只是孙子一片孝心,可这手艺却实在不佳,这药膳的味道实在是有说不出的怪异。可看着满脸期待的五阿哥,太后只能含泪一口一口的吞下这比药汁子还难喝一百倍的孝心。如果太后娘娘知道李纨这里有味道甜美,效用十足的果子补品,却被生生烂在地里,定然要扼腕不已,她那苦算是白吃了啊!
不过,贵人们的事情都不是秘密,自从太后病了,先是原本在今年举行的选秀活动推迟了,各家女眷着急上火之余,更加关注太后娘娘的病情了。要知道当今圣上的几个成年皇子身边嫡福晋、侧福晋的份位都有空缺呢!家里有闺女的世家勋爵,都眼巴巴地等着这一场选秀,指望着站好队,搏一个低价买进的机会。因此,好不容易传出太后娘娘凤体好转的消息,各路人马都开始活动起来。比如荣国府的大小姐,史老太君的掌上明珠,李纨未曾蒙面的大妹妹,贾元春同学,明日就要离家前往南安太妃处学习规矩了。
也许,每一个崇拜哥哥的妹妹,都对自己的嫂嫂有着那么一份含酸的不待见。只是有的不待见会随着姑嫂相处时日的变长而逐渐消除,有的却在日常碰撞和误会累积中越变越深。很不幸,贾元春和李纨就属于这后一种情况。王夫人所出的这两个儿女相差不到四岁。按照男女七岁不同席的规矩,元春出生时,贾珠正好是记事儿的时候,兄妹两在一起也同吃同住了好几年。等贾珠满了六岁,搬到外院去了,元春也已经能像个小大人似的说上几句“哥哥好”、“哥哥真棒”、“哥哥讲故事”之类的话。再后来,有个学识风采都高人一等、有口皆碑的亲哥哥,让元春在与别家夫人小姐的交往中也倍儿觉有面上有光。尤其是这让人交口相赞的翩翩佳公子对自己的妹妹也是一时不忘的。虽没和怡红公子那般整天姐姐妹妹的叫唤,但在外头见到什么得趣的小玩意儿,新鲜的吃食儿,贾珠都不忘让人送一份到府里去给元春。
这样一来,当贾珠终究没熬过去,一命呜呼后,本就不待见李纨的元春就把这份怨恨无限扩大化了。在这娇生惯养的大小姐心目中,自己大哥的死就是李纨照顾不周造成的。说不定就是因为这女人克夫!虽然这份扭曲的记恨,经过贾母的细心开导,端正了许多,也淡去了许多。可是,对于哥哥的遗孀,元春还是能避则避,尽量不正面交锋。一是心里的疙瘩还未完全消除,二是不愿睹嫂思兄。因此,除了兰哥儿满月那日,元春和李纨院子里的人接触了一下之外,其余的,竟是一个面儿也没露过。弄得半路插队的李纨,至今还不清楚自己这个日后会当皇妃的大妹妹到底是何许人也。
而今日为给元春送行,专门设在贾母处的小宴,是李纨头一次和这久闻其声未见其人的贾家大小姐见面。因为南安太妃那儿有着全京城最好的女官儿和宫里出来的老嬷嬷,这可是待选秀女们求都求不来的学习环境,要不是史老太君还有那么几分薄面,元春也是没那个机会去南安王府受训的。为保证训练效果,元春连一个月后的春节都不回来过了。美其名曰,趁着年节大场面,正好检验检验元春的礼仪规范。因此,今日的小聚,一是为了送行,而是提前庆祝元春的生辰。
荣宁二府中李纨见过的,没见过的,叫得出名字的和叫不出名字的太太小姐都相聚在贾母处,因是天寒地冻的时节,一大群身娇肉贵的女眷就打消了去花厅的打算,全窝在一处逗乐子聊天儿。而孩子们,除了不满四岁的宝玉窝在贾母怀里撒着欢儿,两岁的探春和还在襁褓中的惜春则被嬷嬷抱着去了隔壁的暖间儿,没办法,孩子就是觉多。而兰哥儿根本就没被李纨带来,因为李纨有过几次经验,也知道像这种场合,自己就只有立在一旁伺候人的份儿,带个孩子反而多操一份心。反正院里现在规矩严,有碧月和李嬷嬷看着,也不怕出什么事情。
当然,马上就要满十四的元春自然也留在大厅,就在贾母边儿的座位。作为今天的主角,她要应对的人可不少,也就在李纨刚来时,和她不冷不热说了几句话,便转头和其他人聊天去了。李纨也乐于做一个隐形的菩萨,默默立在一旁瞧着这些世家贵妇的千姿百态。当然第一个被打量的自然是好奇已久的元春。只是这会儿,邢夫人的一句话引得屋里的众人都将视线聚集到了李纨身上。
“老大家的,兰哥儿今日怎么没来?男孩子嘛,还是不能总一个人拘在屋子里。我看,就送到老太太这儿来和宝玉作伴儿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