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共59章)
↓↓
第1章 绪论:当代西方现代化理论(1)
第2章 绪论:当代西方现代化理论(2)
第3章 绪论:当代西方现代化理论(3)
第4章 绪论:当代西方现代化理论(4)
第5章 绪论:当代西方现代化理论(5)
第6章 绪论:当代西方现代化理论(6)
第7章 中国现代化的开端及其特点(1)
第8章 中国现代化的开端及其特点(2)
第9章 中国现代化的开端及其特点(3)
第10章 中国现代化的开端及其特点(4)
第11章 中国现代化第一次机遇的形成及其丧失(1)
第12章 中国现代化第一次机遇的形成及其丧失(2)
第13章 中国现代化第一次机遇的形成及其丧失(3)
第14章 近代中国人对现代化出路的最初探索(1)
第15章 近代中国人对现代化出路的最初探索(2)
第16章 近代中国人对现代化出路的最初探索(3)
第17章 近代中国人对现代化出路的最初探索(4)
第18章 中国现代化第二次机遇的形成及其再次延误(1)
第19章 中国现代化第二次机遇的形成及其再次延误(2)
第20章 中国现代化第二次机遇的形成及其再次延误(3)
第21章 中国现代化第二次机遇的形成及其再次延误(4)
第22章 中国现代化第二次机遇的形成及其再次延误(5)
第23章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开端(1)
第24章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开端(2)
第25章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开端(3)
第26章 李鸿章:复杂时代下的复杂人物(1)
第27章 李鸿章:复杂时代下的复杂人物(2)
第28章 李鸿章:复杂时代下的复杂人物(3)
第29章 李鸿章:复杂时代下的复杂人物(4)
第30章 李鸿章:复杂时代下的复杂人物(5)
第31章 康有为、梁启超和严复:竭尽心灵焦虑的维新志士(1)
第32章 康有为、梁启超和严复:竭尽心灵焦虑的维新志士(2)
第33章 康有为、梁启超和严复:竭尽心灵焦虑的维新志士(3)
第34章 康有为、梁启超和严复:竭尽心灵焦虑的维新志士(4)
第35章 康有为、梁启超和严复:竭尽心灵焦虑的维新志士(5)
第36章 康有为、梁启超和严复:竭尽心灵焦虑的维新志士(6)
第37章 孙中山:革命与现代化的追求(1)
第38章 孙中山:革命与现代化的追求(2)
第39章 孙中山:革命与现代化的追求(3)
第40章 孙中山:革命与现代化的追求(4)
第41章 孙中山:革命与现代化的追求(5)
第42章 陈独秀:旧时代的叛逆者和文化现代化的开路先锋(1)
第43章 陈独秀:旧时代的叛逆者和文化现代化的开路先锋(2)
第44章 陈独秀:旧时代的叛逆者和文化现代化的开路先锋(3)
第45章 陈独秀:旧时代的叛逆者和文化现代化的开路先锋(4)
第46章 陈独秀:旧时代的叛逆者和文化现代化的开路先锋(5)
第47章 陈独秀:旧时代的叛逆者和文化现代化的开路先锋(6)
第48章 毛泽东:引领中国迈入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伟大导师(1)
第49章 毛泽东:引领中国迈入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伟大导师(2)
第50章 毛泽东:引领中国迈入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伟大导师(3)
第51章 毛泽东:引领中国迈入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伟大导师(4)
第52章 毛泽东:引领中国迈入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伟大导师(5)
第53章 毛泽东:引领中国迈入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伟大导师(6)
第54章 毛泽东:引领中国迈入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伟大导师(7)
第55章 邓小平: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的总设计师(1)
第56章 邓小平: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的总设计师(2)
第57章 邓小平: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的总设计师(3)
第58章 邓小平: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的总设计师(4)
第59章 后记
同类推荐
区域发展与公共治理:未完的读书笔记
本书为学术性专著,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涉及一些基础理论问题;第二部分主要是对香港公共部门绩效、财政金融状况和高等教育发展等方面的初步观察与思考;第三部分则是公共经济、区域经济和公共管理等方面的专题研究。公共财政评论(2009.2)
公共财政是一种与市场经济相适应、以弥补市场缺陷并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目的的财政模式,其本质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提出,必然要求公共财政制度的呼应和支撑。从此角度讲,公共财政制度改革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远未到位,公共财政建设之路还很漫长,财政的公共化改革也必然“路漫漫其修远兮”,在此过程中,无论是在公共财政建设的理论方面,还是在公共财政建设的实践方面,都会不断出现各种新问题和新情况需要我们去研究和探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