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中国

  • 中国“分至四神”:甲骨文改写认知,山海经可信度又一次被印证

    所谓“分至”,就是二分二至,就是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古人将每个节气匹配一位神仙,于是就变成了“分至四神”。尚书尧典记载,帝尧任命四人观测二分二至,即“羲仲、羲叔、和仲、和叔”四个官员,分别“以殷仲春、以正仲夏、以殷仲秋、以正仲冬”,就是“四神”分别管理“二分二至”。其中,“春分”在古代又被称为“仲春之月”,其他类比。
    百家杂评百家杂评2024-02-25 13:08:54
    0002
  • 中国“二分二至”:考古取得重大发现,难怪尧典中说“分至四神”

    尚书尧典记载:帝尧羲和(或羲氏与和氏)推算日月星辰运行规律,制定历法,确定农时,随后命令“羲仲、羲叔、和仲、和叔”四个官员,分别“以殷仲春(春分)”、“以正仲夏(夏至)”、“以殷仲秋(秋分)”、“以正仲冬(冬至)”,即“四神”管理“二分二至”。
    紫网2023-10-13 16:20:58
    0002
  • 中国“非衣”:考古发现史前源头,中华文明果然不是西来的

    所谓“非衣”,出殡时先举后盖在棺材上的一种帛画,和棺的长度相仿,主题除了“招魂安息”,还有就是“引魂升天”,一般表现生前场景、御龙升天、天国世界三个部分。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墓中出土的西汉非衣上,最下层是墓主生前场景、中间层是驾驭二龙升天、最上层是天国世界(见下图,入口处左右各有一人)。在湖南长沙子弹库战国楚墓中,考古发现战国时期的“非衣”,描绘了墓主驾驭龙舟,在仙鹤、鲤鱼的导引下升天。
    百家杂评百家杂评2024-03-07 17:09:03
    0000
  • 中国“砖”:考古发现演化链,难怪中国人会质疑西方历史

    旧石器时代,古人还没有造房的概念,往往只是寻找山洞居住,因此如今发现的旧石器遗址,基本都在山洞。新石器时代,随着农业出现,生产方式出现变化,人们不可避免的要走向平原。但平原地区缺少天然的遮风挡雨、乃至还要防止野兽的场所,于是古人不得不“造房”。很多事情现在很简单,但对上古先民来说却极为艰难,每迈出一步都是革命性的改变。中国史书记载有巢氏受到鸟巢启发,于是“构木为巢室”,发明了在树上的巢居。
    百家杂评百家杂评2024-02-18 09:07:59
    0000
  • 古夏王朝——女娲神农伏羲氏开创的庙底沟文明是“中国”之肇始 目录

    古夏王朝——女娲神农伏羲氏开创的庙底沟文明是“中国”之肇始目录第一篇夏图腾与古夏人第一章夏图腾——半坡“人面鱼文图”解析一、夏图腾的起源、发展及成熟之地在陕西,半坡文化是夏图腾的代表文化二、“人面鱼纹图”的内涵1、“人面鱼纹图”是对人由生到死到再生的过程的描绘和表达,其原始内涵是生命的来源和女性生殖崇拜2、“人面鱼纹图”含义的延伸——人灵、生命轮回观念和先祖崇拜
    澴川黄饮冰澴川黄饮冰2024-02-10 10:09:49
    0000
  • 中国“西侯度人”:距今超过240万年,非洲起源说又一次被打破

    非洲起源说表明,人类三次走出非洲,其中最早的古人类,在距今185万年前走出非洲。也就是说,第一批非洲古人类出走之前,世界其他地方没有人类,中国自然也不可能有。然而考古却显示,早在距今200万年前,中国早已存在古人类,其中的“西侯度人”,距今高达243万年,是最早用火的古人类,且已经形成了“西侯度文化”。
    百家杂评百家杂评2024-02-08 13:07:29
    0000
  • 中国“度量衡”起源:考古发现更早证据,史记又一次被推翻?

    所谓“度量衡”,就是计量物体长短、容积(大小)、轻重的统称,如果没有统一的度量衡,那么无论日常生活,还是科学研究,都会遇到很多麻烦。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又统一了中国的度量衡,这是秦始皇的一大功绩,也是中国数千年领先世界的原因之一。
    紫网2023-10-16 11:40:02
    0000
  • 中国“五帝时代”:考古发现巧合现象,难怪史记第一篇讲五帝

    十九世纪,随着西方的崛起,开始从18世纪的“中国热”转向“中国黑”,直接否定夏商,认为中国历史是从周代开始。甲骨文出土后,不仅证明了商朝存在,也证明了中国历史的可信度,但西方虽然承认了商朝,却至今依然不承认夏朝,自然也全盘否定更早的“五帝”。更为重要的是,在西方影响下,很多中国人也开始否定夏朝、更完全否定五帝历史,至今此类文章在网络上屡见不鲜。
    紫网2023-10-16 10:00:52
    0000
  • 中国“古缯国”:考古发现“字证”证据,夏朝果然不是虚构

    先秦《世本》记载:“曾氏,夏少康封其少子曲烈于缯(zēng,丝织品的统称)。”中兴夏朝的少康,一共有九个儿子,长子继承王位,次子曲烈被封于缯地,由此建立了“缯国”。少康封曲烈于缯,原因在于缯国位于南阳方城,此地属于战略要地。江汉平原通过随枣走廊可抵达南阳盆地,因此少康赋予曲烈重任,让他在此设立关卡,左传记载“致方城之外于缯关”,目的应该是防备江汉平原的三苗势力。
    紫网2023-10-15 16:39:51
    0000
  • 中国“省”:被史书隐藏的太深,难怪隋唐出现“三省”机构

    秦汉时期,中国最高官员为“相国”,但因为相国权力太大,皇帝不放心,于是将之分权。汉代后来将相国之权分给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三人,当时替皇家办事的是“御史中丞”。但皇帝还是不放心,因为丞相等掌握“公”权力,权力很大,且未必忠于皇帝。因此皇帝开始慢慢重用“秘书团”等,于是陆续出现了“中书”、“尚书”等机构,意在加强皇权。
    紫网2023-10-15 15:27:14
    0000
  • 中国“夏朝文字”:考古取得重大发现,难怪商朝会有甲骨文

    甲骨文是一种成熟的系统文字,不可能突然出现、突然成熟,按照文字演化规律,之前应该还存在漫长的“初熟文字”阶段。根据史书记载,商族曾经臣服于夏,商汤革命从而取代夏朝。现代考古表明,晚夏都城二里头遗址与偃师商城、郑州商城遗址,存在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紫网2023-10-14 17:00:38
    0000
  • 中国“最地道”的湖南菜,在深圳

    深圳菜?湖南味儿的!在中国的味蕾地图上,湘菜火爆麻辣,粤菜清淡养生,二者看上去风格迥异,井水不犯河水,但珠江入海口的东岸,却藏着一块“湘菜飞地”,成为两大菜系奇妙的交汇点。
    紫网2023-10-14 08:22:44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