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0773

漫话旧京~你不知道的天安门

俗文化研究院俗文化研究院2023-07-27 18:40:100

没什么好说的了,就说说天安门吧。

如果说长城是北京的象征,那天安门就得是中国的象征了吧。

天安门在明朝的时候叫承天门,到了清代才改为天安门。

在天安门华表左右各有一座雄伟的石狮子一对,右边狮子肋下有一个中指粗细、五六分深的箭眼,四周还有烧焦的痕迹。

过去人们都传说李自成进北京一共射了两箭,一箭射在西安门的匾上,据说,民国二十几年的时候,那支箭还钉在那座直匾上呢。另一箭是李自成一进前门,就祈祷上苍,如果能登大宝,这一箭就射中五凤楼,不想这一箭没射中五凤楼,射中石头狮子了。

另外,有关闯王李自成的传说还有很多。在故宫午门和天安门之间的御路上,铺的都是白色的条石。但是,石头的新旧程度不一样,为什么呢?据说也和李自成有关。

传说当年李自成攻陷北京城,在午门前一场大战,那是浴血奋战呀,血渍斑斑,就浸入石板,怎么刷洗也是刷洗不掉。等到大清定鼎中原,顺治要去天坛祭天,实在看着不好看,才把染有血痕的石条换过,所以御路上的石条才有新有旧。

还有一件巧事,大家都知道北京的南北有一条中轴线,这条中轴线在原来内城的部分,横穿了几座门,分别是中华门(现在已拆)、正阳门、端门、午门、北上门,把各门名称简化一排,正好是“中正端午北上”,想当初北伐成功的时候,国民党最高领袖蒋介时就是端午前后到达北平的,您说巧不巧。

据说后来何其巩当北平市长,要把天安门广场美化,就由园艺专家谢恩隆负责从农业试验场(原名三贝子花园)移来大批花木,原则是要做到天安门一带永远有四时不谢之花。

所以从梅花、腊梅、桃、杏、刺梅,以及白丁香、紫丁香,不但种类繁多,而且名葩异种尽量栽植。每到花季,真是姹紫嫣红,香气扑鼻,尤其白、紫丁香开时,盈枝灿烂,蜜蜂蝴蝶萦绕花间,简直就是花耀人眼。

当年袁大总统的二公子,赋性洒脱,诗酒风流。他说喝酒一定要找一个宜于畅饮的地方,中南海虽然有个“流水音”可以曲水流觞,但是铜臭气太重,是个雅中带俗的地方。

只有天安门广场,丁香花开,三五知己,提樽箪浆,在天安门内找地方席地而坐,放开怀畅饮,花香酒香揉成一体,是俗中有雅。

至于到时候如果大雨滂沱,干脆湿着衣服,直趋天坛祈年殿,看看雨中的天坛,祈年殿前龙头喷水,犹如万马奔腾,仿佛天宫一般,如果那时候再连干几杯,顿觉心中豁然,神清气爽。那种情怀,不是身历其境的人,是没法体会出来的。

想当年天安门春暮夏初,人是懒洋洋的,花是能醉人的,凡是曾在天安门花丛里徘徊过的人,可能都还有不能磨灭的印象。

我辈也晚,无论是徜徉花丛,还是雨中豪饮,我辈都没赶上。只能把当时的情景写下来,过过眼瘾罢了。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