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0816

贾惜春出身侯门公府,是身份尊贵的千金小姐,为何最终选择出家?

少读红楼少读红楼2023-07-27 19:01:540

贾府是四大家族之首,一门双国公,有世袭的荫封。富贵百年,是名副其实的钟鸣鼎食之家。惜春自幼锦衣玉食,是豪门大家的千金小姐。她为什么要选择出家为尼呢?在这个世界上,任何事情的出现,都不是无缘无故的。惜春遁入空门,与以下三点分不开:01 原生家庭的影响四春之中,惜春年纪最小,生的“身量未足,形容尚小”。她和迎春不是荣国府二房的亲生女儿。贾母疼爱孙女,将二人接到身边抚养。她的父亲贾敬出场时,年岁已高。一味沉溺于修道炼丹,最后死于金丹中毒;曹公没有写到惜春的母亲,应当是去世了;哥哥贾珍是个浪荡公子哥儿,嫂子尤氏对她漠不关心。惜春虽然跟着贾母一起生活,但是肯定有寄人篱下的感觉。在这样的成长环境中,渐渐养成了冷漠孤僻、心冷口冷的性格。从小就被亲情抛弃的惜春,慢慢长大懂事后,看到了整个家族的日趋败落。从三个姐姐身上,也没有看到希望。

第六十六回,连柳湘莲都说:“你们东府里,除了门口那两个石狮子,只怕连猫儿狗儿都不干净。”宝玉听说,当时满面通红。宁府的种种不堪,惜春不会一无所知。她干脆划清界限,选择独善其身。那里,成了她永远不愿意回去的家。惜春在荣国府长大,王夫人信佛。她与王夫人甚是亲近,潜移默化地悟到了“佛性”。这一点,为她日后的出家,埋下了伏笔。02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惜春虽与姐妹们一起长大,可是没有亲近之人。在集体活动中,也难觅她的踪影。馒头庵的净虚尼姑经常带着小徒弟智能儿来贾府做客,惜春小时候最喜欢的玩伴就是智能儿。后来,贾府为了迎接贵妃省亲,下帖请来栊翠庵孤傲清高的尼姑妙玉。惜春的性格恰恰与妙玉有些相似,两人志趣相投,渐渐成为知己。人的一生,或多或少都有朋友。与朋友的交往,其实也是一个相互影响的过程。出家人智能儿和妙玉的言行举止、内在思想,势必会对惜春造成影响。

清人王雪香在《石头记论赞》中评曰:人不奇则不清,不僻则不净,以知清净法门,皆奇僻性人也。惜春雅负此情,与妙玉交最厚,出尘之想,端自隗始矣。在惜春周围,缺乏亲情,友情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人生找不到方向的时候,她只能看破“红尘”,选择“独卧青灯古佛旁”。这是惜春对现实的逃避,以求个人精神上的解脱。但是,她不知道的是:净虚拿下王熙凤、智能儿和秦钟的私情、妙玉的尘缘未了......03 性格决定命运人常说:性格决定命运。惜春性格孤僻冷漠、麻木不仁,是典型的利己主义,处世哲学是“我只能保住自己就够了”。在第七十四回抄检大观园时,陪伴她多年的丫鬟入画,虽然私藏了哥哥的东西,但连王熙凤都觉得不是什么大事。可是,惜春执意要撵走入画,不管她怎么跪地求饶,惜春都无动于衷,绝情地将她赶了出去。惜春,这个以“冰冷”著名的红楼女子。像一块千年寒冰,又冷又硬。怪不得尤氏指责惜春“可知你是个心冷口冷心狠意狠的人”,她也说自己是“不做狠心人,难得自了汉”。当贾府“忽喇喇似大厦倾”时,她入庵为尼、投身佛门,以保全自己,也是必然之路。“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惜年装”。即便是这样,也免不了“缁衣乞食”的境况,生活十分悲惨。看来,生活并非消极避世那么简单。

04 人生即道场,红尘即修行不禁想到前几年,有30位研究生放弃工作,集体到四川仙女山云海寺加入佛教,将余生贡献给青灯古佛。一时间引起了轩然大波,上了热搜。人们的看法不尽相同,有人认为;这是在追求心灵的宁静;有人认为:这明明是在是哗众取宠。但更多人认为:他们的行为,对父母、教师是一种辜负,对社会更是一种资源浪费。是的!国家培养一名研究生,要付出许多资源。这些资源都是不可逆的,令人感叹不已。北大数学天才柳智宇曾经在众人惊诧的目光中遁入空门,12年后,又出人意外地选择了还俗。他表示:自己固然在寺庙的生活中得到了很多。但与外界接触的减少,让他觉得,“人是在关系中间才能有更多的快乐的”。其实,人生就是一场修行。正如陶渊明所写的“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人生即道场,红尘即修行。只要内心安宁,即使身处闹市,也能找到自己的节奏。国学大师南怀瑾也曾说过:“真正的修行不在山上,不在庙里,而在社会中。”在喧嚣的尘世,面对不公、嫉妒、诋毁、恶意,有人选择了逃避。而真正的强者,懂得如何在逆境中求生存,将所有的伤害变成铠甲。愿我们都能在尘世的修行中,通过看似无意义的人生,找寻到人生的意义!作者:彩霞满天,本文为少读红楼原创作品。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