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红玫瑰与白玫瑰》的文本解读:写在前面的话
《红玫瑰与白玫瑰》是我重读的第二本小说。(第一本是《刀锋》,都在今年。)
这本书总共收录了12篇张爱玲在1944年左右写的中短篇小说作品。

以前读书一直不喜欢重读,所以无论读什么都只能浮光掠影,不求甚解。
30岁以前,也读过一些张爱玲的作品,并不觉得很喜欢。可能一是因为读得太不认真,只关注表面上的故事情节,所以很难产生共鸣;二是因为张的文字和小说主题,给我的感觉太“丧”了。不过前阵子当我说起这个感受的时候,有个可爱的朋友回应道:“其实我们这一代,本身就已经很丧了。”令人忍俊不禁。说得好有道理,我竟无言以对。
印象中,张的很多故事都是低气压的。读这本书之前,最后一次读她,还是很多年前的事。当时看的那本《小团圆》是电子书,在Kindle上断断续续读完,只记得挺压抑。也许是因为她把生活的遮羞布无情地撕掉了,所以显得过于真实、细碎和残酷,当然也就似乎显得不那么美好了。

可是对于张爱玲,就算再不喜欢,但凡读过她的文字,也很难不留下一些七七八八,挥之不去的影子。就像那袭“爬满虱子”的“华美的袍”,她的文字给人一种冷艳、独特、令人头皮发麻的感觉。
《小团圆》的序言里提供了不少信息,对于深入了解张爱玲,很有些参考价值。因为其中有许多张与好友的书信往来,不光有她的自述,还有好友对她和她作品的评价与建议。
张爱玲说她写小说从不修改,不像写论文,但在写《小团圆》的时候却几经修改不能定夺,思虑再三,甚至在遗嘱中叮嘱销毁这部书稿。终其一生,她都没能完成这部小说的修改。究竟是什么让她如此顾虑呢?

其实这跟当时的时代和环境有关。
首先,读者很容易会把书里的九莉等同于她本人,邵之庸等同于胡兰成。例如庸俗读者如我,在阅读时,对于很多细节,也会不自觉地把张本人往上套。虽然作家笔下的人物大部分都不会完全复制自己,但要说九莉身上完全没有张爱玲的影子,那也是不可能的。《小团圆》恐怕是最接近张爱玲自传的一部小说了。
除此之外,邵之庸的汉奸身份也会影响到张爱玲原来的偶像光环,让她沦为众矢之的。好在现代的政治环境早已不再像当时那么严苛。
而且大家最担心的是,胡兰成会趁出版之机大占便宜,胡言乱语,趁机再借张的名气炒作一番,所以好友建议她对人物设定和部分情节大作修改。于是张遂把《小团圆》搁置,继续写她的《色,戒》去了。不过,本书出版的时候,胡兰成已经去世了。所以当时这方面的阻碍已经不存在。
幸亏书稿的持有者多方考虑,揣摩她的原意,没有照她的遗嘱执行销毁,我们才能有幸读到《小团圆》,从而离张大作家的距离更近一些。但是直到今年初,读完这本《红玫瑰与白玫瑰》之后,我才敢说对她和她的文字有了些初步了解,找到了读她的乐趣。

如果对照张爱玲的传记去读,一定还会有更多感触和收获。不过这次,我暂且只希望带着大家,尽量从文本自身出发,去纯粹地享受张的小说世界,领略她高超的写作才华。不过尽管我有意偷懒缩减了工作量,也仍然觉得,每一篇里值得细细咀嚼的东西还远未说尽。上次读毛姆,也是这个感觉……
唉,不管怎么说,也得给阅读定个期限,毕竟前面还有大把的好书催着我呢!至于更多的东西,就留给后会无期的第三遍,或者张的其他作品吧!现在,让我们共同开启令人惊艳的《红玫瑰与白玫瑰》之旅吧!

声明:
《红楼梦》|娇杏:做贾雨村的女人,是福还是祸?
娇杏者,侥幸也,这个出场不多的女孩,被作者曹雪芹赋予了命运无常的意义,又因为他和第一反派贾雨村之间的关系,便成为了解读贾雨村的一个密码。作者说她“命运两济”,由人下人一跃而为人上人,从丫鬟变身为官太太,那么,以贾雨村的奸恶,迟早是要被清算的,娇杏的命运将会如何?让我们走进娇杏,并通过她看清曹雪芹赋予贾雨村的结局。一次小小的逾矩行为,改变了她的命运紫网2023-10-13 16:26:460000人最大的聪明,是懂得优化自己的圈子
听说过这样一句话:人很难被教育,但容易被感染。深以为然。如果我们身边都是终日沉溺于垃圾快乐,刷视频追剧聊八卦的人,你很难在这样的圈子里保持上进心。听说过一个故事。有个叫克里斯的年轻人,非常贪玩,在大学里沉湎于网络游戏,无心学业。他的室友们也是如此,一个个废寝忘食深陷其中,无一上进。一次偶然,克里斯认识了一个叫马克的年轻人。马克似一股清流,每日不是读书,就是钻研。南之南乔2023-07-30 10:23:04
0000薛宝钗的金锁,到底是癞头和尚给的,还是薛家炮制的?
少读红楼2023-07-30 11:35:34
0000读书随笔:思想史 从火种到弗洛伊德(11-1)
(对不住啊,又一个长篇。实在是因为原著太厚重,而且太好看)彼得·沃森一辈子致力于人类思想史研究,致力于探讨那些对我们现在的生活方式和思想方式产生了长远影响的思想idea和发明。紫网2023-10-15 11:43:270000庄子启示录045 :平静地接受自己无力改变的一切
导读庄子为什么会借孔子的口,告诫我们要接受命运的安排,命和义是不能逃避的?圣人们也有喝凉水塞牙缝的倒霉阶段,他们怎样面对?为什么说人生命运的剧本完全是自己写成的?命运无力改变,我们努力的意义又是什么呢?为什么说平静的智慧与勇气更加难得?新用户177790362024-01-30 22:11:06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