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震惊了!武则天原来在做皇后时,就以“天子、君主”自居
声明:这是我的原创,是从别的论坛上转过来的,转发标明出处
龙门石窟中的卢舍那佛像,也就是武则天像,被称为“大日如来” ,象征大智慧,光明普照的意思。“大日”,即太阳,胜过太阳。《全唐文》李峤文集中有这样一句话,“日月天子、星辰大夫”,《太平御览》卷三有这样记载,“'日',实也,太阳之精不亏,字从口一,象形也。又君象也”。也就是说,“日、月”象征天子、君主。那么,武则天堪比帝王、天子了,岂止如此,把一个人比作“太阳”,比天子还要高尚,世间没有几个帝王敢称为太阳,足见武则天的影响力。
卢舍那大佛像于贞观二十三(650年)建造,675年竣工,一说672年建造,675年竣工。那么武则天在当皇后时就是以天子自居呀!太震惊了!《全唐文》也有佐证。《全唐文》李治文集也有这样的记载,“武氏门著勋庸,往以才行,选入后庭,朕昔在储贰,特荷先慈常得侍从......,遂以武氏赐朕,事同政君,可立为皇后”,说,朕在做太子时,先慈(李世民)把武氏赐于朕,“事同政君”,做的事相当于政治君主。674年李治称为天皇、武则天称为天后,他们合称“二圣”,也说他们共同执政。历史真相就是如此,只不过封建史家淡化、弱化“大日如来”、“二圣”的真正意义。
在这里我要强调说的是,是李世民为武则天参政铺平了道路,而《旧唐书》等史料却说,王皇后为了制衡萧淑妃,劝李治把武则天从感业寺接回来。这个理由多么荒唐,嫉妒萧淑妃,不就是因为萧淑妃抢了她的盘中餐吗?武则天来了,不是多了抢肉的人吗?前面有猛虎,现在又来了饿狼。按常理,此时的王皇后应该联合萧淑妃把入侵者赶走,此时的她们应该摒弃前嫌统一战线。动物也会这样做。不是王皇后脑子进水了,而是史家脑子进水了,关于这个史料还没有人质疑,倒是”杀女“案质疑的人很多。
历史上有摄政王,以大臣的身份辅佐,而武则天却以君主的身份辅佐,在历史上从未听说过,这是极为罕见的。缘何武则天有这么尊崇的地位,请看《全唐文》李峤文集《攀龙台碑》,因为她的显赫身世,是她的家族力量使她登上皇位。而《旧唐书》等资料说武则天出身寒门,靠杀李家宗亲登上皇位。
在这里我要说一说史料知识,史料分为第一手资料、第二手资料,像唐朝文献《攀龙台碑》、卢舍那佛像称为第一手资料,后世史料称为二手资料,比如《新唐书》、《旧唐书》、《唐会要》等。在评析历史人物时,以第一手资料为蓝本,第二手资料为参考。奇葩的是在评析武则天时很多人以二手资料为蓝本,说《攀龙台碑》有美化武则天的味道。《攀龙台碑》、《全唐文》、卢舍那佛像可以相辅相成。而《旧唐书》、《新唐书》、《唐会要》之间却相互抵触。比如武则天杀女儿,《旧唐书》没有直接说,只是史官含沙射影的一句话,《新唐书》就直接描绘武则天杀女,细节、动作都有。武则天时期宫闱秘史描写过多,真正国事记录太少。李治是怎样开疆扩土的,大唐是怎样创造盛世的记载很少。
世上最奇葩的是武则天史料,宫闱秘史描写的很“形象、透彻”在表白什么。像卢舍那佛像等文献记载很混乱,像隐瞒什么。卢舍那佛像一说贞观23(650)年建造,一说672年建造。建造时间就差22年,我家1980年盖的房子,你能说2002年盖的吗?你把长江大桥建造延后20多年,能行吗?贞观23年是649年,而史料却写成了650年,变成了李治时期。
武则天杀子、杀女李治不管、大臣也不管,武则天有多大政治能量?李家人征服了天下,却征服不了一个女人吗?把武则天描写的神魔一样,她知道李治先她而死,早早地杀儿子,儿子杀了,她再比李治先死,那不是鸡飞蛋打。
武则天终其一生在治国,702年已经79岁高龄的武则天设置北庭都护府。
邺城考古博物馆,北朝佛造像集大成者
邺城考古博物馆其实应该算是邯郸最有盛名的博物馆。毕竟喜欢佛造像的人远比喜欢陶俑的人多。毕竟专程去邯郸博物馆比去临漳要方便得多,我两次去邺城考古馆都会遇到专门去看展的小团体,足可见其吸引力。邺城考古博物馆的这批佛像2019年国博大展的时候我就看过一遍,20年第一次来临漳看了第二遍,其中部分佛像在同年成都博物馆《映世菩提》大展中看了第三次,此番二度造访邺城考古博物馆已经是第四次看到其中部分佛造像了。那个老撕机2024-02-04 17:13:19
0000一口气看完南朝之南齐23年历史
南朝是继东晋之后中国历史上由汉人在南方建立的四个正统王朝的统称,在一百多年的时间里与北方胡人建立的五个政权对峙。从公元420年刘裕篡晋起至公元589年陈叔宝投降止,南朝共历时169年,经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今天要讲的南齐就是南朝之一,建立于公元479年,亡于公元502年,国祚23年,传3世7帝。下面就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南齐的历史。风尘讲历史2023-07-29 10:17:14
0000鬼谷子,历史上最懂科学的刺客和情报学家!
何谓量权?曰:度于大小,谋于众寡。称货财有无,料人民多少、饶乏,有余不足几何?辨地形之险易孰利、孰害?谋虑孰长、孰短?揆群臣之亲疏,孰贤、孰不肖?与宾客之智慧孰少、孰多?观天时之祸福,孰吉、孰凶?诸候之亲孰用、孰不用?百姓之心去就变化,孰安、孰危?孰好、孰憎?反侧孰辨?能知此者,是谓量权。——《鬼谷子·揣》读书心得:1、释义:紫网2023-10-16 09:34:0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