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联:“人生哪能多如意”,下联:“万事只求半称心”,横批是啥?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包罗万千,其中的一个分支,便是对联文化。对联,也被称楹联、俗称“对对子”,在日常生产生活中,我们时常能够看到对联的影子,例如春节时家家户户门上贴的门联,例如庆典婚礼等喜庆活动的喜联,例如葬礼中出现的挽联等等。

从古至今,出现过许许多多对对子的高手,同样也出现过琳琅满目的经典对联,这些对联堪称千古绝对,这些对联,有的用字巧妙,有的藏有典故,有的充满哲理,包含智慧。而今天要讲的这句千古绝对,想必很多人有所耳闻,是一则涉及为人处世、哲理智慧的对联,上联为:“人生哪能多如意”,下联为:“万事只求半称心”。
坊间相传,这则对联出自著名的灵隐寺,无论这是对联是否曾出现在灵隐寺,总而言之,这则对联是充满禅机妙语,蕴藏智慧的。
第一、人生哪能多如意

上联通俗易懂,言简意赅,用非常质朴的语言,阐明的是一个非常现实的规律,即没有事事如意人生。称心如意,只是人们最为美好的祝愿,但并不是现实,而现实生活当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或多或少存在坎坷的,正如南宋著名诗人辛弃疾诗中所说的:“叹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
在自然规律中,水满则溢,月满则亏,人生也是同样道理,总结而言,便是上联所说的:“人生哪能多如意”
第二、万事只求半称心

上联阐述的是现实,面对这样一个现实,我们要采取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呢?而下联便是这个问题的答案。
下联用字极为考究,其中一个“半”字用得恰到好处,是整个对联的精华所在。
凡事过犹不及,正如话不可说尽、事不可做尽,为人处世如此,下联认为看待人生也该如此,人生不能多如意,因此内心不能全称心,常言道:“莫扯满篷风,常留转身地”,为人处世该留有余地,对待自己的内心,也该留有余地,因此,万事只求半称心。
第三、横批

0003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哈拉帕文明的这个古老汉字,证明了印度河流域文明就是华夏创造
嗯,有人说这是在练瑜伽。然而抱雪斋说,这是在修习华夏的伏羲先天易丹法。而且这是最晚五千年前通过象雄文明的雍仲本教传播到印度河流域的。证据就是哈拉帕印章上号称没人能够破解的文字,实际上就是华夏夷族的古文字。至少在一万年以前,华夏夷族已经有了成熟的文字和伏羲先天易学。在殷墟甲骨文出现之前,华夏古文字已经使用了超过五千年。抱雪斋读易笔记2023-07-29 12:29:00
0000最能积福积德的4件事,如果遇到了,要尽力去做!
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儒、释、道三家所言,根本原则,无非都是劝人行善,让人受益。下面这4件事,最能积福积德,同时节选四个古代小故事,以激励大家!一、悯人之凶他人因为所行不善,而感召了灾祸,我们应该怜悯他,婉转劝导他,使他能够改恶向善,重新做人。故事一:司法官张庆一声佛号一声心2023-07-28 11:49:09
0000安岳毗卢洞水月观音,东方美神!太美!
国家博物馆的佛像展重新布展了,展品有增有减。其中增加的最重磅的展品,不是一件文物,而是一件3D打印作品。一眼看到就震撼到我了!3米高,站在这尊观音面前,只能仰望!如此精美!造型美、服饰美、仪态美、背景美!哪哪都美啊!宋水月观音像(四川安岳毗卢洞第5龛等比例数字3D打印)四川安岳毗卢洞石窟开凿于北宋,明清时期多为装金施彩,间有少量补刻造像,现有4处石窟群,造像共446尊。海棠盈香2024-02-22 14:09:58
0000明天是中元节,这4大禁忌要牢记,遵循老传统,为家人祈福安康
中元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节日,又称“盂兰盆节”,起源于古代祭祀祖先的传统。这个节日在农历七月十五日庆祝,是一个集祭祖、祈福、团圆和感恩于一体的节日。中元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秋社”,即秋季祭祀土地神的节日。据传,佛教传入中国后,信徒们将七月十五日定为“盂兰盆节”,以供养祖先和超度亡灵。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节日逐渐融合,形成了现在的中元节。紫网2023-10-15 12:21:100000远古的传奇------雷泽华胥
作者:潘长宏(文学之都居士)2023年10月17日这个远古的传奇故事,告诉了我们伏羲氏如何诞生的秘密。雷泽华胥------相传,雷泽神刚烈威猛,专司的工作是行雷布雨,人首龙身,神通广大,每天的专职工作只是行雷布雨,居于昆仑山东南吴国西陲大泽之内,只要以手拍腹便会发出惊天动地的雷声,经久不绝,震耳欲聋。溱湖之恋2024-02-01 17:10:06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