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1441

我不杀伯仁,伯仁因我而死,霍去病之死,汉武帝要负多大责任?

浩然文史浩然文史2023-07-28 15:14:160

公元前117年,大汉临时外挂霍去病,与世长辞。关于这位传奇战神的死因,史书没有记载,但他的死跟发生在他死前半年的李敢事件有脱不开的关系,至少笔者是这样认为的。

一、李敢之死

李敢是谁?他是大汉“迷路侯”李广之子,同时也是霍去病手下最得力的助手。公元前119年,汉匈之间爆发漠北决战。汉朝兵分两路,主力由卫青带领跟匈奴主力决战,偏师则由霍去病带领奔袭匈奴老巢。

这段历史,《史记》有载:骠骑将军亦将五万骑,车重与大将军军等,而无裨将。悉以李敢等为大校,当裨将。

当时,李家父子同时在卫青和霍去病手下担任副手,但是战后父子两人的境遇却天差地别。李广倒霉透顶,因为在这次至关重要的决战中,他又一次犯了迷路的老毛病,没能够按时抵达作战地点。结果被卫青派人谴责,最后不堪受辱自杀了。而李敢就不一样了,他跟着霍去病一路上追亡逐北,封狼居胥,战后还因功被汉武帝封了侯,算是替他爹圆了梦。

可李敢却认为是卫青逼死了他爹,事后跑到大将军府里闹事,还拔剑刺伤了卫青,后来这件事情被霍去病给知道了,在汉武帝举行狩猎活动中,趁机公报私仇,一箭射死了李敢。

事后,汉武帝为了袒护小霍,睁眼说瞎话,硬把谋杀案说成是动物伤人案。

这事《史记》记载的明明白白的:郎中令李敢,怨大将军之恨其父,乃击伤大将军,大将军匿讳之。居无何,敢从上雍,至甘泉宫猎,票骑将军去病射杀敢。去病时方贵幸,上为讳,云鹿触杀之。

为了惩罚霍去病,也出于让他避避风头的考虑,汉武帝把他打发到边疆去打匈奴。结果没成想,这一去就再也没回来。

二、舆论能杀人

关于霍去病的死,有人说是染了瘟疫而死,但这个说法很不靠谱。霍去病死在军中,如果是瘟疫闹的,死的肯定不止他一个,除非病毒是专门针对霍去病一个人。我个人倾向于他是由于李敢事件郁郁而终,或者干脆就是受不了压力而自杀的。

为什么呢?

因为,虽然汉武帝颠倒黑白,但这件事根本瞒不住,很快就闹得沸沸扬扬。即便最高领导定了调子,大家不好明着质疑,但私下里肯定是要议论的。如果我是当时的看客,我会怎么看待这件事呢?我会想啊:皇帝指鹿为马,处事不公。可怜李家一门忠烈,父子两人先后毁在了那甥舅两人手上,苍天无眼啊。

汉武帝这次指鹿为马,实在是一记糊涂透顶的昏招,以霍去病的功劳就算公开罪行也罪不至死,你及时惩罚他,舆论就说不了什么,以他的能力想要东山再起,简直易如反掌。

可你把事情定性成动物伤人案,现在再想翻案已经不可能了,因为君无戏言,翻案就是打皇帝的脸。搞得霍去病想投案认罪都不行了,只能在舆论的风言风语中煎熬。

如果我身处他的位置,除了死没有更好的办法。唯有一死,才能让武帝跟卫青解套。

三、幕后凶手

可这种做法正好中了某些人的下怀,李敢之死表面上看是一起仇杀案。但如果仔细推敲一下,就会发现,里面大有玄机。

还记得李敢到卫青家里去寻衅生事的时候,卫青第一反应是什么吗?

是封锁消息:大将军匿讳之。

卫青这么做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防止事态扩大化。

那么消息到底有没有封锁成功呢?

从后来的记载看,消息确实没有走漏出去。否则刺杀三军总司令的罪名,就够李敢死十次的了,他绝对不可能还有机会跟着汉武帝去狩猎。

既然消息没有泄露出去,那霍去病是怎么知道的?那肯定是有人告诉他的呀。

那问题就来了,是谁告诉他的呢?既然卫青已经成功封锁了消息,泄密对象肯定就在卫青的家人里面。

司马迁在霍去病的死亡报告后面,附载了一条非常暧昧信息:自骠骑将军死后,大将军长子宜春侯伉坐法失侯。

请问:卫青的长子卫伉犯法被剥夺爵位,跟霍去病死不死的有什么关系?

关系大着呢!在我们的印象中,卫青跟霍去病是一家人。可事实上,当时卫青跟霍去病的关系很复杂,既存在伦理上的血脉亲情,又附带政治上的竞争关系。

这可不是臆测,在《史记·卫青霍去病列传》中,记载了这么两件事情可以证明这一点。

第一件事说的是漠北决战之后,汉朝论功行赏,霍去病手下的人都得到了封赏,比如李敢就被封为关内侯。但是,同样立下不世战功的卫青军团,却没有一个人被封侯。《史记》记载:从骠侯破奴、昌武侯安稽从骠骑有功,益封各三百户。校尉敢得旗鼓,为关内侯,食邑二百户。校尉自为爵大庶长。军吏卒为官,赏赐甚多。而大将军不得益封,军吏卒皆无封侯者。

汉武帝这是赤裸裸的偏袒啊!就算卫青自己宽宏大量,可他背后那些小弟会怎么看待抢生意的霍去病以及霍系新贵?

第二件事讲的是在战后,汉武帝设置了“大司马”这个最高武职,让大将军卫青跟骠骑将军霍去病共同担任大司马。

霍去病虽然战功彪炳,可是卫青也不是吃素的,论功劳卫青不下于霍去病,论资历卫青比他早20年参加革命,无论如何,霍去病都不能够跟他舅舅平起平坐呀。

司马迁还说:“乃益置大司马位,大将军、骠骑将军皆为大司马。定令,令骠骑将军秩禄与大将军等。自是之後,大将军青日退,而骠骑日益贵。举大将军故人门下多去事骠骑,辄得官爵,唯任安不肯。”也就是说,从此以后,霍去病日益显贵,而大将军的势力则日益衰退,很多投靠在卫青门下的势力都转投到了霍去病的门下。只有司马迁的老朋友任安不肯改换门庭。

汉武帝这两手操作下来,扶霍压卫的意思简直不要太明显。无论卫青和霍去病愿不愿意,他们两人都已经被皇帝强行推到了对立面上。

但是,从卫青第一时间阻止李敢事件扩大化,以及霍去病为他的舅舅报仇不惜杀了自己的得力助手来看,这甥舅俩的感情还是很深厚的。所以我才说他们的关系很复杂。

然而,卫霍两人的亲情是无法消除集团之间的利益冲突的,就算他们不想敌对,下面的小弟也会自作主张帮他们敌对。

试想一下,如果你是卫青的身边人,眼看自家老大日益式微,连带着自己都要低人一等,你是不是很想霍去病去死啊?只要霍去病死了,卫青依旧还是大汉唯一的神,卫青集团依旧还能够继续显贵。

所以,笔者才会怀疑,是卫伉利用了霍去病对卫青的感情,故意设下了这么个局。而汉武帝后来收拾卫伉,大概就是因为发现了什么蛛丝马迹。

只是可怜霍去病,以他的才情本该将汉文明的影响力传播到更远的地方,可就这么不明不白死在了与自家人的权力内耗之中,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汉武帝也难辞其咎。

文史君说

作为一个军人,霍去病无疑是出类拔萃的。但作为一个政治家,霍去病却是相当幼稚的,当他被时代推向舞台中央时,没能及时认清自己的位置,在亲情与权力之间做出取舍,以至于被小人暗算而英年早逝。

参考资料

司马迁:《史记》。

(作者:浩然文史·西北狼)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