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出《苔》的他,还有一首诗罕为人知,轻狂之态古今鲜有人敌

他以一首《苔》为后世熟知,一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成为了励志名篇。生活在阴暗潮湿之处的苔藓,尽管没有阳光的照耀,但那如米粒般大小的苔花,竟然也能像牡丹一样盛开。这朗朗上口的朴实诗句,就像一股温暖的清流,滋润了无数人的心田。
可是您知道吗?写出如此清新脱俗小诗的袁枚,还有一首佳作与其风格截然相反,甚至一反淡然清雅的常态,反而充斥着浓郁的张扬之姿。
那么,提起古今颇为轻狂的诗词,您会想到哪一首呢?

是孟郊的“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吗?此时的他已经46岁终于进士及第,自然是春风满面。
还是刘克庄的“旁观拍手笑疏狂。疏又何妨,狂又何妨”呢?即便屡遭贬斥而郁郁不得志,却依然有高谈阔论的胸怀。
是杜甫的“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吗?饱经战乱之苦的他家徒四壁,依然能倔强地笑对生活的苦难。
还是柳永的“我不求人富贵,人须求我文章”呢?放浪形骸的风流才子,词赋满江却敢于藐视权贵。
或许是李贺的“吾将战龙族,嚼龙肉,使之朝不得回,夜不能伏”?尽管心有满腹惆怅,仍能以文字嘲讽雄才大略的英主。
亦或是辛弃疾的“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呢?年近暮年被罢官闲居,依然不改豪放本色。

不过,相较于袁枚的这首《绝命词》,以上几首佳作恐怕也要甘拜下风了。
所谓《绝命词》则不言而喻,便是临终绝笔。纵观古今,这类诗歌不少,由于它的特殊性,作者也会融入自己的情绪在其中,或有不甘,或有哀怨,也有红尘看破,自然也有盛气张狂。
譬如大诗人李白,在病重之时写下了人生最后一首诗——《临路歌》(别名《临终歌》):“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他将自己比作大鹏,本想振翅高飞却折断了双翼,为此感叹是否有人会为他的死亡而痛哭流涕。
向来以作品大气浪漫闻名的李白,在面对生死之时依然有遗憾,因此为“大鹏”唱响了一曲悲壮的临终歌。李白不知道的是,他的诗歌将成为不朽的杰作,而他本人更是妇孺皆知的不朽诗仙!

相较于李白的不甘,陆游的一首《示儿》则过于悲壮了些。“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一句临终交待总是会让人泪目,爱国是刻在陆游骨子里的情怀,更是他至死都无法抹去的本能。
一生仕途坎坷的苏轼,屡遭贬斥却总能以豁达的心态处之。因此,在人生的最后时光回首往事,依然能以调侃的姿态对待:“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这正是苏轼被贬谪过的三州,却让他轻松道出,人生大起大落,最终也不过是一场自我和解,苏轼果然是天生的乐观派。
而唐伯虎的《临终诗》也独具特色,“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漂流在异乡”。他将生死看得如此淡然,实则也是自己不羁性格的写照。但是,细品之下却又倍感凄凉,这首诗同样也是半生不得志的无力吐槽吧!
对比以上名句,袁枚的《绝命词》实在太过狂放不羁了,是怎样的心境才能写出这等文字呢?

袁枚是清朝首个提出“性灵说”的诗人,他认为诗歌就是要真诚地表达感情。当然,历代诗人也有类似主张,直到清朝则继承发扬了而已。
从袁枚的几首诗中便可看到性灵派的风格,譬如一首充满童趣的《所见》:“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这首诗不仅童真十足,而且直抒胸臆,真可谓是所吟即所见,简单又直白。
还有他的“春风如贵客,一到便繁华。来扫千山雪,归留万国花”,使得“风”的形象呼之欲出,传神且灵动。您会发现,袁枚的诗歌浅显易懂,这也是性灵派的特点之一。
“老夫心与游人异,不羡神仙羡少年”“儿童不知春,问草何故绿”,这就是袁枚,信手拈来便成诗,自在且随性。
不过,尽管袁枚的诗歌都很清新,但他也有几首彰显豪放性格的诗。譬如他在桂林看到独秀峰后,便忍不住诗兴大发地感叹:“青山尚且直如弦,人生孤立何伤焉?”从矗立的高山想到孤立的人生,竟能表达出豁达淡然的态度。所以,袁枚的诗非常有生命力,且充满了温度。

那么,袁枚的《绝命词》又在表达什么思想呢?
《绝命词》有数个版本,原版常被推断为是清代永嘉诗丐所写的一首七言诗。据传此人曾经风光无限,最终落魄沦为乞丐,因此心生感慨写下此诗。其核心的那一句则是“两脚踢翻尘世界,一肩挑尽古今愁”,与袁枚版有两字之差。当时,人们发现这首诗时,这位乞丐已经变成了一具冰凉的尸体,怀中唯有这一首充满狂傲之态的诗词,料想他曾经也是饱学之士,不禁让人唏嘘不已。
我们来看下袁枚版的《绝命词》:
赋性生来本野流,手提竹杖过通州。
饭篮向晓迎残月,歌板临风唱晚秋。
两脚踢翻尘世路,一肩担尽古今愁。
如今不受嗟来食,村犬何须吠不休。
单就一句“两脚踢翻尘世路,一肩担尽古今愁”,足以看出作者虽深陷潦倒困境,依然不减轻狂之态。

袁枚在22岁那年便考取了进士,他生性刚直不阿、不畏强权,尤其善于体察民情,深得百姓爱戴,同时也为同僚所不容。他从底层县令干起,亲眼看到过饿殍满地,对贪官污吏更是深恶痛绝。为此,他通过减免税赋、开仓赈粮等方式帮助百姓渡过难关。但是,仅凭一己之力还是无法与权贵相抗衡。最终,袁枚在34那年辞官归家侍奉母亲,远离了官场是非。
当然,不是说袁枚不做官了就很清贫,他本就有一定的资产。再加上他有通过创作所得的收入,以及开班办学的学费,所以,他的生活虽不至大富大贵,也绝对算是小康水平。正是因为成了自由身,也开启了袁枚创作的高峰,无拘无束的他也赋予了性灵诗歌以灵魂。
《绝命词》的自我描绘显然并不符合袁枚的实际形象,不过那种豪放不羁的姿态,以及高傲不屈的气度却是袁枚的内心刻画。放眼古今诗词,能写出这般绝笔的人,足见心胸气度之广。

我们都知道,苏轼一生官路曲折,可是不管他被贬官到哪里,总是会因当地的美食而欣喜。为此,他甚至悄悄写信告诉弟弟苏辙:“海南岛的生蚝实在美味至极,你千万不要告诉其他人,不然他们都要跑到这里来跟我抢美食了。”乐观的苏轼那被贬的一生,其实是在体味舌尖上的中国。
有趣的是,袁枚也是吃货一枚。在他众多著作当中,还有一部《随园食单》记录了大江南北共326种菜肴糕点的烹制方法,篇篇都是作为资深吃货的经验分享。如此洒脱的性格,也难怪他能将生死看淡了。
袁枚临终前留下了一句:“千秋万世,必有知我者。”
他如李白一样,担心后世无人铭记,但是他却因一颗有趣且强大的灵魂,让世人记住了拥有顽强生命力的“苔花”,还有那“踢翻尘世路”的潇洒!


孙悟空头上戴的是什么?这是一个哲学问题!
孙悟空头上戴的是什么?这个问题连小朋友都能回答:紧箍儿!唐僧一念紧箍咒,孙悟空就会头疼欲裂。不过,如果往深里想想,就会发现这个问题并不简单。▲孙悟空首先,这个紧箍儿是如来给观音的,让祂去收伏“神通广大的妖魔”,“劝他学好,跟取经人做个徒弟”,只要咒语一念,“管教他入我门来”。可见,这个紧箍儿和紧箍咒,是佛法戒律的象征,或者说,是社会规范和法律的象征。昵称668849542023-07-30 11:47:59
0000风月宝鉴的反面为啥是骷髅?盘点红楼梦中那些非正常死亡的人
题:风月宝鉴的反面为啥是骷髅?盘点红楼梦中那些非正常死亡的人!文/姜子说书青埂峰下一顽石,曾记幻相并篆文,月旨石见《石头记》!荣即华兮华即荣,木石前盟西堂主,胭脂染就《红楼梦》!声能两歌手两牍,两鉴风月两生花!以诗传史石上墨,谁识画眉昭风流?女儿未嫁将未降,末世忠义明闺阁!先时名号通灵玉,来时姓氏原是秦。源为二玉演二宝,慷慨隽逸作姽婳,荣源宁演隐甄氏,《胠箧》《南华》续《庄子》!紫网2023-10-14 11:06:190000水浒传中隐藏细节:李逵滥杀无辜的背后,藏着宋江鲜为人知的一面
杨角风谈水浒系列第72期:看过《水浒传》的都知道,宋江临终前,只有忠心耿耿的李逵陪在他身边。甚至在明知宋江递过来的酒是毒酒的情况下,李逵仍然一饮而尽,随他而去。他的这种行为也被人视为了愚忠,更有人讲,这其实是宋江一直给李逵洗脑的结果,是在精神上就控制了李逵,让他稀里糊涂地就上了贼船。杨角风发作2023-07-29 14:12:12
0003元春是被弓弦勒死的吗?判词和图画怎么解释?
当然不是。历史上用弓弦勒死人,著名的是吴三桂对永历帝朱由榔。但是吴三桂是武人,弓箭刀枪很方便。元春是后宫嫔妃。真到赐死她,三丈白绫、一杯毒酒都很方便,哪里用得着专门去找弓弦了?什么?造反、叛乱?别胡说了。人家《红楼梦》写的是盛世明君,连贾宝玉都说“如今四海宾服,八方宁静,千载百载不用武备”呢,你非要说武装叛乱,是活得不耐烦了,还是想害死作者?紫网2023-10-14 12:52:08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