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1848

宰相的女婿,奸相的弟弟,他蔡卞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菊斋菊斋2023-07-29 10:52:560

1070年,23岁的蔡卞进士及第,他与胞兄蔡京同科登第,传为佳话。

蔡卞,字元度,是王安石的女婿兼门生,深得他的真传,被认为是王安石新政精神的正统继承人。

而他的哥哥蔡京是北宋历史上的大奸臣,宋徽宗时期北宋六贼之首。

北宋一直存在三冗两积问题,每年要交岁币,财政压力很大,宋仁宗时期就开始谋求变革,1043年,范仲淹等人开始了自救运动“庆历新政”,可惜遭到保守派的攻击以致失败,北宋的问题日积月累,积重难返。

1063年,王安石丁忧在家,在江宁兴办书院,蔡卞的父亲蔡准恰好在江淮为官,安排次子蔡卞去王安石门下读书。在那里王安石变法图强的思想,根植于少年蔡卞的心中。

1070年,蔡卞进士及第后,任江阴主薄,他极力推行王安石的青苗法。主薄并不是一县的主官,但年轻的他有担当,看到本地富户趁着青黄不接盘剥贫农,便开仓借粮,解百姓之苦,打击了富户们的嚣张气焰。

正是因为他的这一举动,受到宰相王安石的器重。

蔡卞正派进士出身,才华和能力得到王安石的赏识,于是王安石将次女嫁给了他,将他收入门下。

年轻的小伙子,成为王安石的女婿和门生,即所谓“妻以女,因从之学”,他成了新党的骨干,王安石变法的重要拥护者。

王安石的女儿自然也不是一般人。正史中没有她的名字,她被封为蓬莱县君。宋人编写的《能改斋漫录》说,王氏十分有才华,史书记载她 “颇知书,能诗词”。王安石的夫人吴氏是才女,女儿饱读诗书,有见地,也是常态。

王氏最著名的故事,就是她读到和尚惠洪的诗句“十分春瘦缘何事,一掬归心未到家”一句,一眼便看出“浪子和尚耳”——出家做了和尚,还不忘少年韵事。朝堂之事,王氏亦擅长,她是蔡卞的参谋,宋代人一直都说“蔡卞每有国事,先谋于床笫,然后宣读于庙堂”,王氏可算得是一个贤内助,能帮助丈夫解决难题,只是宋人觉得蔡卞惧内,万事都要请示夫人。

王安石在任相期间,并没有以权谋私,特别关照女婿,蔡卞一直兢兢业业地做官。

晚年罢相在南京居住的王安石,儿子早逝,对于在外的半儿女婿甚是想念,写下《怀元度四首》:

思君携手安能得,上尽重城更上楼。

时独看云泪横臆,长安不见使人愁。

——王安石《怀元度四首》其三

蔡卞始终都将王安石当作自己的父亲一般,王安石生病以及身后事,都是由这个女婿来操办的。

1079年,蔡卞升入国子监任直讲,这是他仕途的转折点,他调入了中央——虽然品级不高,只是参与修书、校对、编纂的工作。

元丰时期,他终于从修书先生升为“同知谏院管勾国子监”,开始进入实权的岗位,但他的工作主要在谏院,就是做言官,弹劾官员。

宋代台谏的权力很大,蔡卞在岗位上尽职尽责。

《续资治通鉴长编》中记录了几个案例,比如蔡卞曾弹劾“扬州燕饮,与女妓戏”的官员王仲修,他是当时宰相王珪的儿子,私生活混乱,谏官们也看人下菜碟,对于王珪的儿子,睁只眼闭只眼,只有蔡卞秉公处理。蔡卞还曾弹劾结党营私的蔡硕,他是宰相蔡确的儿子,和蔡卞还有点亲戚关系,蔡卞也不讲情面。

这样做的后果就是,1081年8月,蔡卞被踢出谏院,继续回史馆修书。

蔡卞文化素养极高,神宗对他极为欣赏。

第二年的5月,神宗升他为侍御史知杂事,还是负责弹劾。没想到群臣都反对他继续做谏官,皇帝只能将他转为侍讲,跟随皇帝充当秘书,成了皇帝的近臣。

元丰七年(1084年),蔡卞升级为给事中,宋神宗时的给事中,是十分重要的职位。蔡卞当年37岁,已升到正四品,管门下省事,掌封驳权,可见其官运之亨通。

当然这和他岳父也密不可分,他是王安石一派的主要干将,虽然变法没有继续,但是神宗内心,富国强兵的愿望还是存在的,希望保存着变法的一点火种。

1085年,神宗去世,保守派高太后掌握了权力,史称“元祐更化”。

新党遭到了大规模清算,蔡卞的身份,让他成了重点打击对象。

御史中丞刘挚上书,说蔡卞“少年”“暴起”,不符合规矩,让他去地方历练——刘挚其实没有什么实质的问题可以弹劾他,只能随便找个理由。

1086年刚过完年,蔡卞就被下放到宣州任知州,此后一直辗转地方,一待就是8年。

蔡卞没有消沉,一直韬光养晦,他心中一直记着“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093年,高太后去世,哲宗亲政。哲宗有富国强兵之心,继续实行新政,此为“绍圣绍述”。章惇、曾布、蔡卞这些曾经的新党主力依次返朝,1094年,蔡卞被任命为中书舍人。

蔡卞回朝后做的第一件事,不同于其他新党忙于报复旧党,而是上书提出重修《神宗实录》,

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神宗去世后,朝廷修了《神宗实录》,编写者全是旧党,比如范祖禹、吕公著等人,他们在书中把王安石的过失一一列出,认为新党祸国殃民。

蔡卞为了占据理论和舆论的制高点,为新党反攻做准备。他认为只有把神宗朝新政的实际情况写出来,才能辨明新政的好处,从而为哲宗“绍述”提供法律、思想、理论依据。

彼时北宋新旧党之间的矛盾,已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

当然蔡卞在修书之余,也参与了新党反攻——这一点,为他在历史上留下了“陷害异己”的名声。

蔡卞仔细阅读旧的《神宗实录》,发现疑问,就去质问旧党,范祖禹有些事情确实写得不实,蔡卞就以此为突破口全盘否定旧《实录》,哲宗大怒,将参与编写《实录》的旧党全部贬官一等,并以散官安置。

他搞倒了一大批旧党,同时编成了新《神宗实录》,给新党执政确立了法理依据,凭此这三项功绩,蔡卞成了同章惇、曾布齐名的绍圣时期的三巨头。

蔡卞是王安石精神的不二继承者,他评价王安石是“奋乎百世之下,追尧舜三代”,他想恢复王安石之制,然而此时,新党开始走上了另一个极端,只为自己谋求利益。章惇、曾布二人已忘初心,忙着争取私利,最终蔡卞和二人决裂。

《宋宰辅编年录》就说:“绍圣以后,自任以安石之道而为天下者,蔡卞一人而已。”

1100年,哲宗去世,谁是继任者,蔡卞和章惇斗起来,最终端王继位,是为徽宗。易帝变天,旧党再起,在这一过程中,蔡卞依旧坚持新法,结果也被贬。而蔡卞之兄蔡京凭随风倒的本事成功上位,成了宰相。

后来蔡京把蔡卞弄回首都,并给他少保衔——新登基的徽宗,行的是父兄的新法路线,蔡卞几乎是王安石变法的象征,保留对蔡卞的礼遇,就是对王安石的尊崇、对新党的肯定,也是对坚定新法路线的宣誓。

但蔡卞从此远离了政局。

蔡卞的书法很好,俊朗淳美,圆健遒丽,文人士大夫的气息跃然其上,《墨林快事》甚至说他的书法“胜于京”,然而因为他在哲宗朝参与攻伐旧党的名声,后世人对他的书法颇不屑一顾,《墨林快事》因而叹道:“名之有幸不幸若此。”

胜也好,不胜也好,幸也好,不幸也好,很多时候,这也是一种逃不开的宿命。便如他曾写过的偈子:

寂照含虚空,却来观世间。

犹如梦中事,尘登如在梦。

生为奸相弟弟,又为宰相女婿,曾得至高的“文正”之谥,却又在死后被一贬再贬,谁又能说得清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作者:焱燚

本文为菊斋原创首发。公号转载请联系我们开白授权。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