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晒蛤蟆,再热也不怕”,是什么意思?为何癞蛤蟆要躲端午?
端午节就要到来了,而在我国民间一直有着“端午到,五毒醒,不安宁”的说法,因此在端午节的时候就要悬挂艾草、菖蒲和大蒜等,然后还要在家四周撒雄黄酒等,古人认为这样就能驱赶毒蛇、蚊虫等,保佑家人的平安。
另外在民间还有一种说法,就是“癞蛤蟆躲端午”,认为癞蛤蟆在端午节这天都会躲起来,就和在七夕节的时候喜鹊都会消失不见一样。

那为何癞蛤蟆在端午节这天要躲起来呢?农谚所说的“端午晒蛤蟆,再热也不怕”又是什么意思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癞蛤蟆躲端午的传说
在我国古代有很多的民间传说,其中关于癞蛤蟆的也有不少。相传后羿在射了九个太阳成为了大英雄以后,娶了当时的绝美女子嫦娥为妻。西王母为了奖赏他,就给了他一颗不死之药。
本来以后两个人就会过上恩爱的日子,但是嫦娥却耐不住天庭“豪门”的诱惑,向往过上神仙的日子。于是就偷吃了后羿从西王母那里获得的不死之药,然后就飞升到月亮上成仙了。
可这里并没有她理想中的神仙生活,因为在月亮上非常的孤独、寂寞,再加上她为自己的行为所后悔,于是在痛苦和孤独的折磨下就变成了一只丑陋的癞蛤蟆,就是民间关于月精的传说。

为什么癞蛤蟆要躲端午?
前面也说了,癞蛤蟆是我国民间的五毒之一,这种动物长得丑陋、吓人不说,而且毒性还不小。
癞蛤蟆确实是一种含有剧毒的动物,但长得丑就不代表没有用处了,它也是有很高药用价值的。
民间认为癞蛤蟆虽然有毒,可是它却能入药,主要有清热解毒的作用,特别是在端午节这天的癞蛤蟆毒性是最强的,而这样的癞蛤蟆入药也是只好的。于是人们就会在这一天去抓癞蛤蟆,拿它用来入药。
而且在我国这个习俗由来已久了,据说在晋代的时候就已经流行在端午节当天去抓癞蛤蟆了。

把它们抓到以后,然后再把堤锭墨塞进癞蛤蟆的嘴巴里,之后再把它悬挂在墙壁上晾晒,等到风干了以后就可以入药了,中医上称它为“蛤蟆墨”,消肿止痛效果好。
民间的说法是如果人身上长毒疮、毒疽了,只要用此墨画一圈,病情就会得到控制。
据说这天的癞蛤蟆特别难捉,平时随处可见的癞蛤蟆,在端午节这天几乎就像是商量好了一样,全部都躲起来了,于是就有了癞蛤蟆躲端午的说法。
其实也不完全是这样的,主要的原因还是和捉癞蛤蟆的人多了有关。因为民间的说法是端午节的癞蛤蟆效果最好,所以就大家都去抓。而抓的人多了,癞蛤蟆就少了,也就给人的感觉特别难抓了。
而且在端午节的时候,一般都是癞蛤蟆蜕皮的旺季了,它们都要躲起来蜕皮了,所以也就比较难找到。
“端午晒蛤蟆,再热也不怕”,又是什么意思?
这也是民间的一种说法,意思是说如果在端午节这天抓了癞蛤蟆,然后用它来做“蛤蟆墨”,那么在夏季的时候再热也不用担心了。
而原因在于,蛤蟆墨对晒伤也非常管用。就算是夏季天气再热,家里有蛤蟆墨了,就不用担忧了。

更神奇的地方在于,以前还有一种神乎其神的说法。端午节逮了蟾蜍,处理一番,就能“避五兵”了。意思是说如果敌人用箭射你,箭还没有碰到你,就会自动掉转头射回去。
这个在晋葛洪的《抱朴子》种就有记载:能辟五兵,若敌人射己者,弓失皆反而自向也。
当然了这个是夸张的说法,癞蛤蟆怎么会有如此的神力呢?连小孩子都不会相信了。
值得一提的是不光是癞蛤蟆要躲端午,我们人类也要躲端午的习俗。古人认为五月是毒月,而五月初五更是恶月、恶日,诸事多需避忌,因此新嫁或已嫁的女儿就要回娘家去过节,也称之为躲端午,简称“躲午”。
但是时代不同了,如今不光是端午节没有抓癞蛤蟆的习俗了,而且出嫁女儿回娘家“躲午”的习俗在很多地方也没有了。在你的家乡还有这个习俗吗?
一个贵族诗人的宰相梦
楔子一个北宋真宗至仁宗期间的权臣,“西昆体”骨干诗人,三次问鼎相位而不得,最终黯然离场。——他的名字,叫钱惟演。与他的名字有那么一丢丢关联,他的官场生涯就好像一部长篇宫斗电视剧,他出演了三分之二,最后没熬得住下线了。钱惟演到底干了些什么呢?跟他的曾祖父钱镠一样,钱惟演用得最多的招数就是“和亲”。0000人生,一旦悟透了这两条“天规”,将来会越活越顺!
人生的结果都是用自己的努力换取而来。可是除了努力之外,我们必须还要经历思想境界的提升,不断的扩大心量,改变格局,对事物进行更深层次的认知,才能获得本质上的突破。如果仅仅只有一味的努力,一旦方向出现了错误,或者方式方法出了问题,结果很可能会背道而驰,或者是迟迟都不令人满意,这都是我们不希望看到的。修善无上2023-07-29 17:24:29
0000农村俗话“人怕仰头,狗怕背手”,到底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农村民间的一些俗话,耐人寻味,包含哲理,并在我们现代社会也有一定的指导和参考意义。在农村民间有这样一句老话:“人怕仰头,狗怕背手”,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有道理吗?人怕仰头:从字面意思上来说,就是怕人仰着头走。为什么这么说呢?古人认为人仰着头,说明这个人心比天高,目空一切,看不起别人,那么这种人在际关系上也是很难交到真心朋友的。91岁老太坐轮椅回家养老,儿子拒绝开门:放您进来,对不起我老婆
艺述史官方原创怎么对得起我那死去的爱人012021年,一位91岁的老人冲上了热搜。这一天,她坐着轮椅来到河南淇县的老家,一边流泪一边撕心裂肺得哭喊:“儿子,把门打开让我进去吧”!老人名叫赵金花,岁月的沟壑在她脸上清晰可见,可眼前的红色油漆大门却迟迟没有为她打开,也没有人回应。围观的村民开始对门后的“不孝子”指指点点,赵金花的小儿子周季军,为此还找来了电视台进行调解。新用户6516h3hB2023-07-31 10:45:32
0000佛前十不求,千万要牢记!
很多人去寺庙烧香拜佛,往往是祈求佛菩萨保佑自己,让自己能够升官发财,能够得名或者得利。虽然这是人之常情,但已经偏离了学佛的方向了。佛陀是导师,是教给我们如何做人的,不是保护伞,也不是财神。拜佛是为了表示对佛陀的尊敬,而不是向佛陀索取,来满足我们的欲望。在佛面前,下面十件事不要求,一定要牢记!一、不求身无病一声佛号一声心2024-01-31 11:06:55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