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师同文馆与京师大学堂,中国现代大学的起源,《中国大学史》之二

1861年1月,当时洋务派在中央的代表奕訢等人,曾奏请朝廷命广东、上海各派二名识解外国(英、法、美)文字语言者,携带各国书籍到京作教习。这是近代中国政府下令学习外语的最早记录。1862年,奕訢在英人威妥玛的帮助下,请英籍教士包尔腾充任教习,8月24日在北京正式设立京师同文馆,以培养翻译和外交人才。同文馆附属于总理衙门,是清末最早的洋务学堂。先设立英文、法文、俄文班,后陆续增设德文、日文班以及算学、化学、万国公法、医学生理、天文、物理、外国史地等。除汉文外,其他课程均聘外国人教习。该馆还设有印刷所,译印数、理、化、历史、语文等方面书籍。对中国近代科学技术的传播起了一定作用。1902年并入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的前身)。

说到中国现代“大学”之名的来源,我们要说到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推行“戊戌变法”,诏书中强调“京师大学堂为各行省之倡,尤应首先举办”。7月3日,光绪帝批准了由梁启超代为起草的《奏拟京师大学堂章程》,正式创办京师大学堂,并任命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孙家鼐为首任管理大学堂事务大臣(管学大臣),许景澄任中学总教习,美国传教士丁韪良任西学总教习。京师大学堂是当时中国最高学府和最高教育行政机关,也有学者认为是中国近代正式设立的第一所新式大学。

1901年,丁韪良等人在京师大学堂前合影
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其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国立高等教育的开端。《京师大学堂章程》中提到其办学方针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后历经“戊戌政变”、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占北京等变故,京师大学堂屡遭摧残,以致停办。1902年,清政府重建京师大学堂,设速成、预备两科,创办于1862年洋务运动期间的京师同文馆也并入京师大学堂。同年,京师大学堂仕学馆、师范馆(也就是后来的北京师范大学)成立。1912年5月4日,京师大学堂仕学科更名为北京大学 ,旋即冠“国立”,国立北京大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冠名“国立”的大学。

汇文学校始建于清同治十年(1871),为美国教会学校,最初规模甚小。美国人怀里来华视察,建议设立中学及高等学校。光绪十一年(1885),学校扩充,包括小学、中学、大学,定名为怀理为书院。光绪十四年(1888),改校名汇文书院,美国人李安德担任校长。分设文、理、神、医、艺术等科。汇文学校也就是后来的汇文大学(Peking University),这才是今天真正的北京大学的起源,英文名称亦来源于此。
新中国建立前, 中国共有13所基督教教会大学,它们的前身是美英两国教会在北京创办的三所教会学校:
1、汇文大学(Peking University):1889年由美国美以美会创办,初名崇内怀理书院,校长刘海澜博士(Hiram Harrison Lowry)。位于崇文门船板胡同(今汇文中学)。

2、华北协和女子大学(The North China Union College for Women):1864年创办,初名贝满女塾,位于灯市口东口的佟府夹道胡同(后改办贝满女中)。

3、通州协和大学(North China Union College):1867年创办,初名公理会潞河书院。谢卫楼(Davelle Sheffield)任校长。
1916年美国美以美会、公理会、美北长老会,英国伦敦会将三所教会学校合并,初名北京大学。1919年司徒雷登出任校长,更名为燕京大学。

起初燕京大学使用的是原汇文大学在北京内城东南角的盔甲厂旧址。1921年燕京大学在北京西郊购买前清亲王赐园,聘建筑设计师墨菲进行总体规划,建造了近代中国规模最大、质量最高、环境最优美的一所校园。

金陵大学
另外,金陵大学前身,是1888年在南京成立的汇文书院(Nanking University 1888~1910),书院设博物馆(文理科)、医学馆(医科)和神道馆(神学科)。汇文书院是金陵大学最早的源头,由美国教会美以美会创办,它是南京地区最早建立的一所新式学堂。南京的汇文书院英文名 Nanking University 正好与北京大学的前身汇文大学英文名 Peking University 是相对应的,这也是北京大学及其英文校名的真实来源。

司徒雷登
说到北京大学,必须要说到另一个人物:司徒雷登(John Leighton Stuart,1876年~1962年),美国基督教长老会传教士、外交官、教育家。1876年6月,司徒雷登生于杭州,父母均为美国在华传教士。1904年开始在中国传教,曾参加建立杭州育英书院(即后来的之江大学)。1908年任南京金陵协和神学院希腊文教授。1919年起任燕京大学校长、校务长。

我们再来说燕京大学,今天的北京大学实际也是过去燕京大学的一部分。燕京大学(Yenching University)是20世纪初由四所美国及英国基督教教会联合在北京开办的大学,创办于1919年,创始人司徒雷登长期担任燕大校长、校务长。1928年春,燕京大学与美国哈佛大学合作成立哈佛燕京学社。

北京大学
1942年至1945年,因太平洋战争爆发而被侵华日军封闭的燕京大学曾内迁成都办学,抗战胜利后回到北平复校 。在中国高等学校1952年院系调整中,燕京大学被撤销 。在香港,基督教教会代表1951年创办了旨在继承燕大等13所内陆教会大学精神的崇基学院(后成为香港中文大学成员学院之一)。在中国大陆,其资产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接管后被整并,文科、理科多并入北京大学,工科并入清华大学,法学院、社会学系并入北京政法学院(今中国政法大学)。校舍由北京大学接收,其建筑仍为燕京大学古迹。
至此,在中国现代大学发展史中,北京大学是至今现存的第一个冠有“大学”之名的学校。只是后来,受西方血统领导人的领导,从而也使得中国的大学教育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管理制度等,都开始逐渐走向西学和西化了,而这其中与这些大学的领导人很关键。
(未完待续)
相关链接:
中国现代大学的起源从崇信义塾说起,《中国大学史》第一篇
书房对联选萃:事体顺时为物理,人情安处是天机(上)
清代文人梁同书(1723-1815)有这样一副墨迹:事体顺时为物理,人情安处是天机。这一联上句对事、下句对人,讲得都是把握规律,意思差不多。这一联,出自宋代邵雍的诗《首尾吟》,原诗如下:尧夫非是爱吟诗,诗是尧夫掷笔时。事体顺时为物理,人情安处是天机。坚如金石犹能动,灵若鬼神何可欺。此外更无言语道,尧夫非是爱吟诗。流水春风的小馆2023-07-29 14:35:59
0001第五届中国对联甘棠奖百佳联作品读十之十(吴文博)
花朝节(张文琼)花事曾看轻软梦;眉头犹锁过来人。吴文博:花朝一节,百花生日。花开易落,人事两非。难免忆及当年绮梦、曾经那人。笔触轻盈,颇有情思。短联更重对仗,此句更似诗中一联。鹦鹉(李颖尧)彀中多无奈身,剪羽于笼方饱食;林大有空言鸟,拾牙之慧便高谈。吴文博:借成句起笔,略加增润以为点染,进而直言胸臆,深谙铺陈之道。既是扣题言鸟,亦是言己言人。拣选老练,技法浑熟。冬至(张兰香)昵称296046592023-07-30 14:12:10
0000第五届中国对联甘棠奖百佳联作品读十之九(金锐)
题驴(杨田勇)久任驱劳,未逢骥坂;终将膏血,齐与龙名。金锐:“骥坂”为传说中伯乐发现千里马拉盐车之处,下联则用俗语“天上龙肉,地下驴肉”之意。咏驴之联从正面不易着手,故作者旁敲侧击,用马和龙加以反衬。联语并非仅仅纠缠于典故之间,而是生发出一种情感,引发读者的共鸣。上联是怀才不遇之憾,下联看似抬高身份,实则也有一种无奈的自嘲。点将台(黄丽婷)谁曾见楚汉兴亡,树杪沙头,时停鸥鸟;昵称296046592023-07-29 15:06:44
000015句损人的歇后语,损人不吐一个脏字,幽默又针针见血,你听说几句?
导读:15句损人的歇后语,损人不吐一个脏字,幽默又针针见血,你听说几句?前不久和大家分享了一篇关于我国民间歇后语的文章,吸引了很多网友的围观,这篇文章也引来了很多网友的评论。好些网友表示:“这才是我国的民间智慧”、“真希望作者多分享点这样的文章”,甚至还有人说,如果没人传承,这些民间智慧都要失传了。0000金楹奖2023年度作者:沈磊(藤井树)
藤井树,原名沈磊,学习写联数年,偶有获奖,但自知水平有限,尚需学习磨练,愿以联会友,与诸君共勉。年度作者藤井树·对联作品龙挺高脊十万寻,夭矫东洲,翊运而腾,乘时则化;张怒髯五千载,俯窥下土,慈生霖霈,烈必雷霆。火燎公卿骨,焚锦绣灰,空想象燹前楼阁,叹厄劫人间,犹多一炬;蛾蚁曷生,凤凰曷死,但吐吞腹内炎炀,起抗声天极,必醒九原。横云山昵称296046592024-02-13 11:09:30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