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2703

为官者当存"​絜矩之道"

溱湖之恋溱湖之恋2023-07-30 12:47:360

作者:潘长宏(文学之都居士)

2023年7月1日

絜矩之道实为忠恕思想的一部分,言应当以己度人、体贴下属。出自《大学》治国平天下的段落,所谓“君子有絜矩之道”的“君子”,当释为贵族,与一般认为的“品行高尚的人”不同。因而这里的絜矩之道,主要是指的为官之道,与“上行下效”、“为民父母”并为治国平天下的准则。回忆起本人任职之时,摆正自己的位置,上下左右同仁之间的关系十分融洽,也正是运用了"絜矩之道",才会处处逢缘。

为官者,除了是一国之主之外,其余的官者都有上、下级之分。"絜矩之道"的根本就是:倘若你讨厌上级对你的某种不当做法,就不要用这种做法去对待你的下属;如果你讨厌下属对你的某种不当的做法,就不要用这种做法去对待你的上级。

在上下级关系中:倘若上级对你骄横跋扈,动不动就训斥你,不敢承担责任,有了过失就领到你的身上,这些做法,你肯定心里不舒服,十分讨厌。而当你面对自己的下属的时候,也要站在下属的角度去思考,下属肯定也不喜欢自己用上级对待自己的方法来对待他们。对待下属时,就不要气使颐指,而是态度要和蔼可亲,让下属能够接近你。

倘若下属对待自己不尊敬,不把你放在眼里,你也不会舒坦;当你面对上级的时候,也要心存尊重,而不是目无尊长。在孔子看来,尊卑贵贱经渭分明,但他认为双方的付出是对等的,不是单方面的付出。

在他的生出国,鲁定公曾经向孔子请教君臣相处之道:“君王如何使用臣子?臣子如何侍奉君王?”孔子说:“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君王差使臣下要以礼相待,臣下侍奉君王以忠心无欺。也就是说,上级使用下级时要把下级当人看待,以礼相待,下级对待上级时应该服从领导,真心真意去干工作,不要敷衍了事,消极应付。

在前后关系中:由于工作的变动,一个人调离一个岗位,另一个接替了他的岗位。在交接工作的时候,前者要把工作的内容、职责说清楚,并且把手头正在做的工作也要交代清楚,不要一走了之,觉得以前的工作与自己无关了,不与后来的人说清楚。

楚国贤相令尹子文曾经三次被提拔为令尹,又三次被罢免了职务,他每次被罢免的时候,不但看不到他有怨恨的颜色,而且每次都把政务向新令尹交代得清清楚楚,孔子称赞他忠于职守。从古到今存在着有的人上任后,为了出政绩,铺摊子,上项目,把后任甚至几任的钱都花光了,留下一个烂摊子。所以"絜矩之道"就不要用这种做法去对待在你后面的人;反之亦然。

在左右关系中:左右关系就是平级关系,不存在谁领导谁的问题,相处更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不要以为自己能力比别人强,就看不起别人;或者资历比别人老,经验比别人丰富,就欺负新人。如果讨厌在你右边的人对你的某种不当的做法,就不要用这种做法去对待在你左边的人,反之亦然。

"絜矩之道"就是自己所讨厌恶什么,就不要把这些强加给别人,指内心公平中正,做事中庸合德,是推己及人的人际关系处理法则。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用现在的话说就是 做事要学会换位思考,要站在对方的角度想想,推己度人,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

在"絜矩之道"的规则中,当然还存在,你以什么的态度对待别人,别人也会用同样的态度来回报你。古语有言: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在一个国家、部门、单位、团体哪怕是微信群里,总是有法律、法规、规章、办法、制度、准则、规矩等用来规范人们的行为的,若有人不遵守准则或是不满足准则的要求,他就要承担后果甚至要受到处罚。而准则的制定者若违背自己所制定的准则,那他就是“知法犯法,罪加一等”,其造成的后果不单是成为一个失信之徒,严重的话足以引起重要关系的破裂,让自己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之中。所以,人们都愿意遵守自己制定的准则,人们的道德观念也告诉他们,自相矛盾、出尔反尔是为人处事的大忌,所以不能违背自己制定的准则。

国家的法律虽然制定了严厉的惩罚机制却仍然有人以身试法一样,没有人可以保证在准则之下的人不去违背准则,包括准则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出尔反尔的行为在市场中是严重的失信行为,对于企业的发展是很致命的创伤。准则制定者在执行准则的时候,往往会有意无意地偏离当初制定准则的初衷或违背所许下的承诺。这就让人们利用对方的准则进行谈判成为可能。当我们发现对方没有遵守准则时,我们就可以利用这一策略,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