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句采珠』今捧玉壶添一醉,开怀直到月酬西。
走进诗摘词选,品味诗意人生
『绝句采珠』
第883期

组稿:黄梅桃 苏颖 制图:王淑梅


绝句采珠

作品辑录

风筝
作者/古木
青云直上望飞鸢,荣辱沉浮系在弦。
巧手难牵风与雨,天人合一舞翩跹。
晨练即景
作者/王曰敏
朵朵浮云映碧天,茵茵芳草拂珠妍。
枝头小鸟如相问,婉转轻音伴我翩。
吟友闲聊
作者/金嗣水
庭院清幽傍水滨,邀来吟友两三人。
扯完湖海扯量子,耄耋之年也率真。
荷田
作者/张鸣琦(广东)
夏日催红多片田,芳姿惊破一川烟。
藕花深处蛙声沸,入骨清凉人欲眠。
山川
作者/吴进南(厦门)
山川依旧鬓添霜,坎坷人生走四方。
天若有情应许我,韶华永驻万年长。
登武当山
作者/陈江
攀上武当烟雾濛,梵音缥缈入苍穹。
山前多少红尘客,都把虔诚献佛宫。
沪市打工人
作者/吴国荣(上海)
曙鸡声唤梦乡人,睡眼惺忪换乘频。
首末班车住郊远,迎归送出只孤轮。
白荷花
作者/王玉孚吉林
应是陈王遇洛神,何曾烟火染芳裙。
若从湘水通巫峡,行雨行云事岂闻。
台风偶得
作者/逻辑(厦门)
一阵风狂落地声,犹如炮响耳边鸣。
烟花岂可城中放,应是天庭不晓情。
霖
作者/龙玉廷(贵州)
日照连绵田土干,农家有怨向谁言。
天公醉醒倾霖注,还与青葱乐滃然。
诗缘
作者/张松琦
鹪鹩起伏涣花溪,衔露水芝疏断霓。
今捧玉壶添一醉,开怀直到月酬西。
张三丰涉足抱犊寨
作者/贾成国
绝寨唐朝道教熙,时临明代渐亏衰。
三丰游此留踪几,支派入门重振持。
读经偶得
作者/朱四祥(武汉)
晨揩明镜午追名,万遍金经慕佛声。
面壁十年方觉悟,菩提只在善心生。
做春风
作者/段春廷(湖南)
针科有益用心攻,诚结善缘无悔功。
求得真经添佛念,余生一味做春风。
牵牛花
作者/刘志广
喇叭传情溢满藤,秋波摇紫冷香凝。
滩头林下吟豪放,一串追求向顶层。
约友爬山
作者/王国祥
尤能健步踏蓬蒿,天风浩荡破寂寥。
君在山腰云雾里,我先登顶自居高。
咏松
作者/孔祥忠
青青四季立边关,一世荣枯只等闲。
雪降大荒天欲堕,分明铜柱拄其间。
荔枝
作者/刘瑞麟(江西)
佳果清甜产岭南,贵妃皇宠笑能餐。
千年之后神州地,百姓平民尽解馋。
游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作者/张艳朝
欣邀众友觅源头,拾趣闲翁乐旅游。
名声贯耳银河泻,识得真容确自由。
悠闲居
作者/张丽辉
夕揽清风锦彩天,小窗半掩纳晴川。
秋烟慢煮红尘醉,倦鸟邀云柳下眠。
赠挚友
作者/潘泉群
又见新姿惊异彩,翩跹靓女锦屏来。
平凡岁月添风韵,惬意悠然舒乐怀。
青木川古镇
作者/甘肃天水/罗武第
报晓齐鸣三省鸡,祠堂多有古诗题。
经年唯恐风光远,高挂红灯照马蹄。
细致
作者/刘长发
丰富人生细致精,随心所欲讲深情。
欢歌笑语多甜蜜,景上添花喜悦迎。
风声
作者/周成挑
走石飞沙夹雨时,惊涛拍岸海天痴。
如雷灌耳称嚎啸,似水柔情响好诗。
观荷
作者/陈晓云
池塘潋滟立风荷,碧水柔情菡萏波。
游客悠然多拍照,蜻蜓起舞奏新歌。
隧道
作者/陆广毅
穿山越岭续征途,铁壁金筋韧劲殊。
休笑腹中无一物,虚怀方可作通衢。
猴
作者/三星
顽皮性巧又乖张,爬树飞墙上瓦房。
无所不能多智慧,西游记里最风光。
羊
作者/朦胧
温顺娇柔性善良,喜欢碧草引声长。
生来乖巧心存义,跪乳之恩世传扬。
妫水河咏唱
作者/正路慎德
逍遥自在满欣盈,妫水湖边琴瑟鸣。
跃舞欢歌心惬意,斜阳灿烂度平生。
夏蝉
作者/王丽娟(沈阳)
生来就爱挂高枝,饮露餐风恋柳痴。
惬意心情歌自放,清音一首乐滋滋。
无题
作者/良效
人间烟火爆狂飙,万户千家一梦遥。
古训家风醒后世,后人更比古人娇。
夏夜
作者/怀旧
暑夜蒸焖如火焰,树遮窗口月茫茫。
银河正嵌高空顶,难赠凡间半点凉。
四号台风泰利登陆
作者/林杞权
泰利生成四号风,离吾远去湛江逢。
身虽幸运心忧虑,急找新闻救援中。
晚钓
作者/王清义
斜柳千条沐夕阳,荷花隔岸也芳香。
微波晚景投竿去,饵诱鱼贪近脚旁。
晨露随思
作者/刘桂堂
叶顶晶莹滚玉珠,天公巧塑万千模。
世间奥妙何时解,自有奇心索愕殊。
观泳得句
作者/杜玉魁
炎炎酷暑日茫茫,俯瞰清池正沸扬。
艳羡窗前人戏水,老夫亦觉有微凉。
无题
作者/王教平
犹怜领导事真忙,日日疲劳坐会场。
总算一天闲午后,低头伏案写提纲。
束河纳西古乐
作者/杨再利
纳西古乐大唐来,小镇温馨情满怀。
茶马文明终有记,红歌劲舞荡尘埃。
中伏
作者/金永波
中伏迎来大暑炎,霁登山㟽至青尖。
清风扑面精神爽,更有苍松拉翠帘。
中伏少雨吟
作者/王进甫
伏天烈日如烘烤,雨不及时青叶焦。
树上鸟儿无影迹,空中难见水云飘。
喉咙痛
作者/高喜文(山西)
日烤凡尘暑气雄,疲疴上火在喉咙。
嚼吞食物千般劫,老伴扶伤肯用功。
乘凉
作者/小园香径
树下乘凉仰碧霄,叶繁遮望九天遥。
古来皆道雀无志,不见纷纷高筑巢。
遥祝二妹生日快乐
作者/许年贵
生诞年年六月三,日升赫赫耀龙山。
快哉谁为今朝舞,乐享科桥得意欢。
左公宗棠收复新疆感赋
作者/金夜(兰州)
力排众议显神威,挂帅亲征喜复归。
历练沧桑惊巨变,流芳史册铸丰碑。
画
作者/孔远东
行家笔下随心写,指点江山万里春。
纸上看来终觉假,繁华美景不成真。
怨
作者/支点/福建
岁岁钩迁又征地,朝朝愁苦与谁安。
平生血汗东流水,践诺三农红箭竿。
九丈崖
一一长山岛景之五
作者/赵文年
海中拔起耸云天,怪石巉岩白鹭旋。
夏日当头虽似火,清凉崖下爽心田。
王尽美雕塑自题
作者/庄炳荣(山东)
每见人群过像前,喉头有话想倾谈。
问心若是从无愧,百姓才夸好党员。
梅雨之下(竹枝词)
作者/李应雄(湖北咸宁)
梅雨长天水漫塍,紫薇菡萏互惺惺。
鹁鸪吟句田蛙应,起落时来三五声。
自嘲
(步韵元稹《离思之四》)
作者/黄叶树
长江不息东流水,三伏晴天飘白云。
四季轮回风景换,青年却变老翁君。
次韵忻瑶康老师“云心”
作者/含山闲客
南北西东可有涯?乘风化雨过家家。
时分时合天天在,变脸难更变幻花。
附先生原玉:次韵筱涵“云心”
作者/忻瑶康
东西南北竟无涯,满世周游不问家。
有兴还供九州雨,溅池更见水中花。
无题
作者/陈显滨
之一
红在枝头那只桃,谁知破土日煎熬。
雨中满脸苍桑印,摘下风光任贬褒。
之二
核吐甜消怨哽喉,食之忘本可知羞。
桃儿汁露皆堪瞩,品过鲜蔬不屑留。
仲夏
作者/马乾有(江西乐平)
一
高温热浪不停休,暑气蒸人汗背流。
柳树枝间蝉噪急,苍天何日送凉秋。
二
莫悲暑季不如春,映日荷花别样新。
满架蔷薇花韵夏,红黄绿紫可撩人。
三
遍野青禾果透香,蝉鸣蛙鼓闹荷塘,
谁言暑夏输春色,菡萏含羞露半妆。
四
匆匆岁月悄声流,节序催时夏又秋。
莫叹年华弹指去,家和体健乐逍悠。
夏日闲吟
作者/金嗣水
天外白云悠,门前溪水流。
莺啼空赋雅,蝉噪不知愁。
步行绕湖边水库一圈
作者/吴进南(厦门)
湖边步丈量,绕岸有多长。
半日无休走,欢心别暮阳。
偶成
作者/童心
人间灯似梦,天上月如盘。
头易千茎白,心难一寸丹。
秋意·二十三
作者/金岗
月落东方白,晨曦伴雁行。
秋风今日薄,不次说周张。
路过南昌市
作者/隐农段春廷
久慕英雄市,想掀神秘纱。
如今来此地,无暇睹容华。
鹿园
作者/王教平
林间竖铁栏,入耳一声寒。
草递梅花鹿,呦呦言不欢。
骄阳钓者
作者/王清义
燥热似蒸笼,林荫藏鸟踪。
溪边垂钓者,潇洒自从容。
酒店雅座一幕
作者/林杞权
凶酒谁家子,今时醉似泥。
言言皆我爸,何异智商低。
壁虎爬
作者/韩满林景德镇
悬崖壁虎爬,炎夏绽黄花。
幸有塘荷艳,几疑野菊华。
晨韵
作者/何盛弟(甘肃)
东山红日照,陋室满金辉。
放眼一窗绿,湖光竞翠微。

图片源于网络,格律自行审核
诗摘词选投稿须知

投稿作品要求:来稿内容要求格调积极、健康向上,可读性强,自检格律。必须声明是“原创首发”,且之前未在其它微信公众平台上发表。剽窃别人的作品以及一稿多投引起的纠纷,由作者负责。
投稿请注明作者姓名并附200字以内作者简介、和生活照至少一张。可以在“查看历史消息”中阅读往期文章,进行参考。
子字结尾的词牌11--【江城子】
子字结尾词牌11--【江城子】唐词单调,以韦庄词为主,余俱照韦词添字,至宋人始作双调。晁补之改名《江神子》,韩淲词有“腊后春前村意远”句,名《村意远》。1单调三十五字,七句五平韵。◎⊙○◎◎⊙○韵●○○韵◎⊙○韵◎⊙⊙◎读⊙●●○○韵◎●◎○⊙●●句⊙◎●句●○○韵例词:韦庄(黛眉长)髻鬟狼藉黛眉长,出兰房,别檀郎。角声呜咽、星斗渐微茫。露冷月残人未起,留不住,泪千行。高启的梅花诗,比喻新颖,意境独特,颔联堪称经典名句
梅花是名花,人见人爱。自古以来人们栽种它,吟咏它,给我们留下了众多的梅花诗词。其中高启的七律《梅花九首》就是难得的经典之作,深受人们的喜爱。读书工2024-02-22 14:10:06
0000古诗词日历 | 李贺《南园十三首 · 其五》
译文、赏析/严勇、音频/张佳译文堂堂七尺男儿,为何不腰佩利剑,去收复藩镇控制下的中原五十州呢?请您暂且走上凌烟阁看看,哪一个是文弱书生,被封万户侯的?注释紫网2023-10-16 09:17:340000【竹榭名苑同题第53期】叹红颜[解蹀躞]
【竹榭名苑同题第53期】填词:解蹀躞(遵周邦彦(宋)谱)呆在阳光里——梦竹耳经春过,况味调浓。金梭不识落花,更叹晴雨匆匆。铜壶滴响,问取秋心何在,黄分画桥,无春再寄,便也长夜骨彻,孑影迷蒙。佛祖的香火,易安的清词,给我一阵爱,一阵恍惚,仿佛将所有的比喻都指向,月债风情。湖上清池,水中芭蕾,幽幽翰墨,月宇繁星,在罅隙间斜逸,在虚无里凌空。晚唐高僧一首经典的送别诗,从开篇到结尾句句伤感,值得我们一读
古代的文人中有一个群体比较特别,那就是寺庙的僧人,这些人虽然不像传统的文人接受过系统的教育,可是其中有一些人同样很有才华;由于从小出家在寺庙里诵经念佛,自然而然识字,慢慢地也会创作;毕竟唐朝的诗歌深入人心,上至达官贵人,下至贩夫走卒,各个阶层的人都喜欢诗歌,在那样的大环境下,识字的僧人中同样有很多优秀的诗人。本钟2023-07-31 08:26:06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