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3041

官渡之战前,袁、曹双方实力根本不在一个级别上,差距如何缩减?

老易说史老易说史2023-07-30 17:31:060

通常地,强者是咋选咋对的,选择的压力和难度往往都在弱者。强者即便是犯了一点错误,但是雄厚的实力和其他的优势会帮他冲抵掉那一点错误的代价,到头来,他还是能够稳占上风。而弱者始终如履薄冰、如临深渊,他是承受不了太大的犯错成本的。比如官渡之战,优势方袁绍虽然有内部不够团结的大BUG,但依靠袁绍的稳如狗的控局能力,以及袁绍集团强大的绝对实力,他还是比精打细算、众志成城的曹操集团要胜算大一些的。

但是,强者最怕的是什么?是时运不济!你再强,但你的招数一直阴差阳错地打偏了,或者优势莫名其妙就被对方化解了,那你是白搭,最后只能怪自己运气差了一点,就像袁绍在官渡之战败后呐喊“老天助曹不助袁”那样。袁绍那样感慨真不是在有意甩锅,而是他真的时运不济。

之前说过袁绍集团的核心决策班子各自心怀鬼胎的团队向心力问题,今天接着来说,他的对手曹操各种有如天助地瞬间补齐短板的问题。

曹操解除烦恼的美妙过程

曹操在得知老大哥袁绍要揍他的时候,他心里慌不?绝对慌得一批!因为别人不知道他的老大哥的厉害,他却太清楚了,在他们那个顶级小圈子里,一直就没有人是袁大哥的对手。

但是,曹操也知道,有些兄弟感情在现实利益面前,早已注定回不到从前了。袁大哥既然扬言要揍他,那就说明袁大哥确实不会容他存在了。怪只怪世界这么大,圈子这么小,自己和袁大哥都想做独一无二的老大,而自己这些年确实有点“飘”了,让袁大哥产生了强烈的不满感和威胁感。

既然伸头是一刀,缩头也是一刀,所以即使自知不敌,也还是要勇敢地去面对现实。在袁绍集团上下召开战术动员大会的时候,曹操集团也在紧锣密鼓地召开各种应对研讨会。所不同的是,袁绍集团的领导班子是各怀鬼胎地吵得不可开交,而曹操集团则严肃活泼、团结紧张得多。

当然曹操集团也不是真正的铁板一块,这一点大家一定要清晰地意识到,在生死考验等重大得失面前,永远是不太可能做到万人一心的,我们追求的意见、决心、士气什么的,永远只能是抓大放小,而不能责备求全。

曹操的手下将领当时也情绪十分悲观,认为这仗根本没法打。他们为什么会这么悲观消极呢?因为他们不是你曹家、夏侯家的人,不是你曹操的亲戚和亲人,也不是没有你曹操就一定活不了,他们为什么要不惜代价地跟你去冒险呢?板荡见忠臣、疾风知劲草,患难见真情的事情自古以来就此起彼伏。

比如历史上著名的“让梨小王子”孔融就极力反对曹操开战,他本来是在青州担任北海相,结果被袁绍的儿子袁谭给赶出来了,然后投靠了曹操。他反对曹操开战的理由很简单,就是他认为曹操打不过袁绍。潜台词则是,我刚被袁绍的儿子揍成了丧家之犬,你就别拉着我们给你陪葬了。再说,即便你打赢了,那我的脸往哪里放呢?我输给了儿子,你却打赢老子,太伤我的自尊了。

但是曹操集团当时还处于草创期,管理团队和机构相对都比较集中和纯粹,文官系统以荀彧为代表的颖川派独挑大梁;武将系统以曹家、夏侯家以及曹操各种铁杆小粉丝为主干,其他人想像沮授在袁绍集团那样混淆视听是几乎不可能的。

在孔融等非嫡系势力表达了悲观论调之后,曹操集团的二把手荀彧及时站了出来,一锤定音,他说:

绍兵虽多而法不整。田丰刚而犯上,许攸贪而不治。审配专而无谋,逢纪果而自用,此二人留知后事,若攸家犯其法,必不能纵也,不纵,攸必为变。颜良、文丑,一夫之勇耳,可一战而擒也

荀彧这段话大家有时间可以多揣摩几遍,可以说是句句一阵见血,相当于带着透视镜把袁绍集团的隐性缺陷给大家曝露了一番。这就是功力和水平,荀彧最后被曹操逼死了,一向不太喜欢悲春伤秋的我都忍不住黯然神伤一段时间,因为像荀彧这样的大才、全才真的太可遇不可求了。

二把手及时给自己出来站台之后,一把手曹操心领神会,立马装作云淡风轻地说:“我从小就跟袁绍玩,袁绍志向大智商小,看着猛胆子小,刻薄寡恩,刚愎自用,兵多而指挥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

曹操和荀彧这两位核心领导坚决定调后,所谓的讨论会也就变成了宣布会,必须打!必须狠狠的打!谁也不准跟我再逼逼了。看到没有了,很多人埋怨小公司的领导喜欢搞一言堂,但人家这种模式真不是没有理由和优势的,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内耗。

大家别看曹操和荀彧把袁绍说得啥也不是,但这其实就是一种战略需要,他们都是不打不行的那一群人。面对这场艰苦卓绝的仗要怎么打,曹操和荀彧还是不得不打起十二分精神去应对的。这就是“战略上要藐视敌人,战术上要重视敌人”。

曹操决定要直面惨淡的人生之后,立即作出了相应的战略部署:东面派臧霸率本部兵自琅玡入青州,攻打齐、北海等地,牵制袁绍的青州势力,防止袁军从东方扰乱战场秩序;西面则告诉钟繇要稳住关中、拉拢凉州,绝对不能让袁绍和西北勾搭上;正面战场,曹操率兵进据冀州黎阳组成第一层防线,令于禁率步骑二千屯守黄河南岸重要渡口延津,协助扼守白马津的东郡太守刘延,层层布防阻击袁军渡河南下。

大家从曹操的战略部署中看出了什么问题了没有?帮他独当一面的钟繇、臧霸都是他才收服不久的人才,少了钟繇,西面防线随时可破;少了臧霸,东面防线会削弱他的正面战场兵力投入。没有这两根顶梁柱,曹操打得赢后面的官渡之战吗?即便如此,曹操的军事态势还是相当不利的,因为大家在曹操上述的战略部署中,压根就没有看到他对南面战场的任何部署。是曹操的大后方已经海清河晏了吗?而是他根本没有能力去布置南面防线了。

原本曹操当年不是因为调戏张绣婶婶而逼反了张绣,张绣至少可以在西南方向帮他顶住荆州刘表。东南方向的袁术虽然已经被他打残了,但是宣布脱离袁术的小霸王孙策也不是什么省油的灯,那家伙一旦飙起来,真不是一般人能挡得住的。

曹操绝对迎战袁绍,其实就是在赌命和赌运。所幸,曹操的运气一直都不错。

孙策当时虽然被曹操安抚了一下,但是还是有心在这百年未有之变局中去捞点好处的,结果却在紧要关头被人射杀了,也算替曹操解决了一大麻烦。

张绣方面本来也足以让曹操头痛,人家只要等你陷入正面战场之后,再发兵攻打你那中原大地,简直就是跟入无人之境一样的,你哪里还有兵力去防守他?但是张绣一直都是毒士贾诩投诚曹操“欲扬先抑”的一颗棋子而已,在公元199年11月,贾诩说服张绣拒绝了袁绍的招降,而率众归顺了曹操。当时把曹操感动得眼泪都要流出来了。

剩下得还有荆州的刘表,刘表和袁绍结盟十来年了,自然不会对这场旷世之战置之不理的,他答应袁绍在官渡之战打响后,出兵袭扰曹操的大后方。但是,后来刘表并没有出兵,为啥呢?不是他出尔反尔要放曹操一条生路,而是他根本腾不出手来。

刘表被谁拖住了呢?长沙太守张羡!张羡是南阳人,在名义上也是刘表的下属,但他跟刘表一直不太对付,再加上曾经历任零陵、桂阳太守,比较得民心,可以说是南荆州的老大。结果在官渡之战前夕,被一个叫桓阶的长沙官僚给策反支持曹操了,理由就是曹操代表了汉室正统。就这样,张羡在紧要关头率长沙郡和邻近三郡(桂阳郡、零陵郡、武陵郡)反抗刘表,并派使节面见曹操。荆州南北内讧了,刘表同志被“荆南四郡”拖住了好多年,“荆南四郡”后来兜兜转转换了好几个老板,其中就包括著名的刘备同志,这是后话。

就这样,本来随时都可能要了曹老板的老命的南面防线问题,在老天各种无巧不成书的安排下,顺利给解决了。若非如此,曹操根本没法玩,所以啦,古往今来的那些成大事者为什么动不动就喜欢说什么“天命所归”之类的话,人家真不是在装神弄鬼,而是欲成大事却没有命运之神的垂青,往往是让人不敢想象的。

至此,曹操集团的应战体系基本上梳理完毕了,曹操该做的安排也都做了,该堵的漏洞也堵上了,算是勉强可以心无旁骛地老大哥袁绍切磋切磋了。

但是,我为什么说曹操是三国历史中最可爱的老板?这家伙真的很多时候和我们普通老百姓没啥区别,爱得瑟,容易好了伤疤忘了痛。他调戏张绣婶婶那放浪形骸的行为差点把自己置于万劫不复的境遇,他长记性了吗?长个屁!他马上又会继续发浪,这次发浪行为也同样差点要了他的命,就是放刘备归徐州,刘备在徐州给他捅刀子(具体情况下一篇文章会详细说)。

曹操的幸运逻辑分析

很多喜欢三国历史的朋友都很喜欢曹操这个历史人物,我也很喜欢,但是我已经在很多场合奉劝过大家,大家在发展事业、追求理想的过程中,千万不要去模仿他,很危险的。因为大家的能力、资本和运气不可能全面达到他那个程度的,有些事情发生在他身上会因祸得福,但是发生在别人身上就是死路一条。

在上述官渡之战前曹操得天之助的过程中,有几个逻辑问题是值得和大家认真说道说道的。

第一是核心团队的问题,这主要可以通过袁绍和曹操双方团队的对比来阐述。袁绍的核心团队背后互相使绊子,曹操的团队才是真正的说了算、定了办。比如后来开战了,袁绍的手下沮授就到处“煽风点火唱悲歌”,说袁绍要败了,大家赶紧替自己想想后路吧。而曹操的部下荀彧等人即便到危机关头,仍然坚定不移给曹操打气,老板你不要怂,袁绍就是一只纸老虎,我们能搞定他的。

这从表面上看,似乎是曹操在团队管理和构建上比袁绍高出一筹。其实不是这样的,而是一个团队和组织发展到了一定的阶段,所面临的问题是不一样的。袁绍刚取得冀州时,刚和幽州公孙瓒展开生死战时,他的团队也是如此这般的众志成城。而曹操后来称霸北方时,他的团队也出现了各种心怀鬼胎的问题。

团队成员的关系其实是取决于利益分配的。草创型企业因为要打下利益蛋糕,团队成员才有希望和收益,所以很多时候是很容易拧成一根绳的。但稳定型企业因为有了很多肉眼可见的既得利益,有些格局不够的同志就很容易陷入狭隘的自保、自足陷阱,从而引发窝里斗。

曹操和袁绍其实都是团队管理的大才,他们对于自己团队的各种问题都能压得住。袁绍不死,冀州集团不会垮;后来,曹操不死,也无人敢染指曹魏政权。这就是这两位大神的能力和魅力体现。

而我们作为一个管理者,是要时时刻刻去面对各种团队问题的。袁绍和曹操其实都做得相当不错了,只可惜的是,上天没有给袁绍足够多的时间。

第二是得力助手的问题,得力助手一定在你的核心团队,但你的核心团队成员却不一定是你的得力助手。在三国历史中,荀彧之于曹操、诸葛亮之于刘备、周瑜之于孙权、孙策,这才是真正的得力助手。袁绍其实在个人综合能力上是非常过硬的,但他没有一个真正能帮他独当一面的得力助手,这是他一生的悲哀。

沮授、田丰、审配、郭图等人其实都是很有才的,但是因为私心太重,注定成不了袁绍的得力助手。私心重的人,本位主义就会很严重,考虑问题就容易从自身主观利益出发。

不像荀彧,我就是一心一意地想辅佐你曹操来振兴汉室,有啥事,我对你掏心掏肺、不离不弃,你需要啥,我有我就给、我行我就上、我懂我就说,我没有我就到处帮你找、我不行就安排信得过且能行的人上、我不懂我就不唱反调来刷存在感或干扰你的判断……荀彧这种人太难得了。

也有人说,像贾诩、程昱、荀攸、郭嘉等人也挺有才的,奇计百出,为什么他们却很难达到荀彧那样的高度呢?其实就是因为他们没法摆脱私心障碍,他们给曹操出谋划策慢慢地会夹杂更多的个人因素到里面去,这些以后会慢慢聊到的。

第三个是品牌效应的问题。袁绍身上的品牌效应是士族代表,曹操身上的品牌效应是汉室正统,各有优劣,咱就不一一展开说了,这里重点说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红利。

其实“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品牌效应在之前已经给大家介绍过了,它的本质就是一种借势,也并不是对谁都好使的。但是,对一些归属感不是很强的边缘势力,或者需要洗白来改道发展的势力,吸引力还是很大的。

比如这次帮助曹操解决荆州刘表问题的桓阶,他其实跟曹操并没有什么太多的交情,他劝张羡投靠曹操的理由就是:

夫举事而不本於义,未有不败者也。今袁氏反此,而刘牧应之,取祸之道也。明府必欲立功明义,全福远祸,不宜与之同也。曹公虽弱,仗义而起,救朝廷之危,奉王命而讨有罪,孰敢不服?

啥意思呢?核心意思还是曹操代表了朝廷,咱们都是汉臣,得在关键时刻和朝廷站在一起。这就是“汉室正统”这块金字招牌在关键时刻发挥出来的品牌效应。

我们在自己的一生中,为什么要学会去打造自己的人设?其实也是一种自身品牌建设。

说完了上述三个大的问题,我们再来简单介绍一些细节分析。

于禁率2000泰山兵直顶到黄河最前线的战略用意是什么?其实并不是指望于禁那点兵力能挡住袁绍过黄河,而利用泰山兵的强悍战力(还记得宛城之败后,于禁的泰山兵轻轻松松把青州兵给揍了吗?)去拖节奏,为曹操的后续布置争取时间。

袁绍在整兵攻打曹操的过程中,为了争取张绣和刘表的支持,其实是耗费了几个月时间的,这也后来很多人埋汰袁绍失败的原因,说袁绍不懂得快刀斩乱麻。但其实袁绍这种选择是没有错的,手握巨大优势的人是资格去争取锦上添花的条件的,如果能争取张绣和刘表的支持,可以让战争变得更简单,为什么不呢?只是谁也没料到,后来张绣降曹、刘表内战,又给曹操腾出了几个月的宝贵时间。

袁绍在官渡之战前已经明显看出沮授、田丰等人内讧严重,为什么趁机清除这些“蛀虫”?不是袁绍不想,而是袁绍不能这么干,因为时机不对,大战在即,清除内部割据势力是很容易引起兵变的。后来郭图劝袁绍,要削弱到处闹情绪的沮授的权力,袁绍便把沮授统领的军队分成三部,其中两部分别交给郭图和淳于琼。然后沮授怎么回击的呢?到处散播消极言论,袁绍一过黄河,他就发布小字报说袁绍必败,还召集了他的宗族广散家财,说人都要死了,钱留着也没用了。

曹操的幸运,其实在本质上是他处于一个很好的状态,各种事物的发展都是朝着对他有利的方向在进行。这玩意对于很多人来说是很难理解的,但它确实就是这么回事。人在某一阶段,确实是会出现干啥都得心应手的情况的。

关于曹操式幸运的现实思考

可能在很多人的印象之中,曹操是一个奸诈反复的枭雄,其实曹操这个人在前期是非常不成熟的,甚至可以说是汉末天下诸侯之中最具浪漫主义情怀和充满人间烟火气的一个人。他的成功其实并不是什么手狠心黑搞来的,更多是走了很多弯路之后阴差阳错地拼来的。

从小到大,他可算是没少给他老爹和家里闯祸,而且闯下的都不是什么小祸,都是一些牵涉到原则性问题的大篓子,也得亏他那个为他操碎了心得老爹一件一件地帮他摆平,再扶他上路。

群雄讨董得时候,谁都知道枪打出头鸟的道理,但年轻气盛的他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带着他手里的全部筹码冲了上去,结果差点丢了自己的性命,被徐荣在汴水河畔剃了个大光头才回来。

好在他们家也算是家大业大,有了常人无法承受的犯错承受能力和资源再生能力,回到老家招兵买马,他又踌躇满志地卷土重来,死心塌地地继续跟着一直不把他当兄弟的袁绍大哥混。

袁绍刚取冀州时 ,陷入了四面围城的困境,大家都不约而同地选择让子弹飞一会,只有曹操义无反顾地选择和他的本初哥哥并肩作战、生死与共,从而让他有了入主兖州的政治机遇。

在兖州,按道理他是应该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慢慢和兖州士族搞好关系、共生发展的,但曹操再次不按套路出牌,重用了荀彧等颍川士族、收编了和兖州士族有深仇大恨的青州黄巾军,从而逼反了陈宫、张邈等兖州地头蛇,差点又要了自己的老命。

在徐州,曹操简直就跟中了邪一样,一到徐州就要大开杀戒。如果曹操真的很有政治心机,他是干不出这么没觉悟的事情来的。他的杀父之仇随着陶谦去世,其实早已经没那么重要了,趁机收买人心不香吗?

对刘备,曹操其实一直把这个当初一起和自己回老家招兵的老兄弟当作知心朋友看待的,多次施以援手,多次拒绝手下人除之而后快的建议,从而给了刘备多次在背后捅他刀子的机会,好几次差点把他自己给搞死了。

对关羽,曹操明明知道关羽不可能为己所用,就是因为惺惺相惜,怎么也不愿意杀掉关羽,任由他临阵去投奔刘备,最后关羽水淹七军,打得他差点要迁都了。

对张绣,曹操其实再怎么垂涎张绣婶婶的美色,都完全可以徐徐图之的。张绣都被自己控制住了,他的婶婶还能跑得掉吗?但曹操就是要得瑟,结果差点把自己得瑟进了万劫不复的困境。

类似的事情数不胜数,但是我们会神奇地发现,曹操每一次激情燃烧的得瑟,最后都阴差阳错地换来了一个极好的结果。这不是幸运是什么?

但是这种幸运真的不具备可复制性,试想一下,我们普通人一路走来,能像曹操这样去得瑟吗?你没有那样的个人能力,也没有他那样的容错空间,更不可能一直像他那样得到命运的垂青。比如袁绍,一个点没有踩准,最后就被钉在了被耻笑的历史柱上。

人的一生,在很多具体事物上,其实活的、考量的是一个概率问题,这件事,我要怎么做,才能提高我成功的概率,降低我承担风险的概率。它是没有什么绝对和必然逻辑可言的,不要天真地去喝那些毒鸡汤,什么只要你怎么样,就会怎么样,那都是在瞎扯。你学曹操就能成为曹操吗?

曹操这个人对于我们而言,真正的历史意义在于他面对问题和实现报复的态度和精神,而不是方式方法。简而言之,我们要学其道,而不要过于纠结其术。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