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持隐仙派道功要读哪些典论?
有师友问:学生现在在家庭和工作生活上压力比较大,精力有限,还有别的师友带病修行,大家可以说是修持缘分浅薄,但还是想有一番作为,私下念想:如人到老迈,一入冥途,无有了期,不知又要那一劫能重登圣域。古贤云没有神仙不读书的,学生也想依上教之言,尽量的去学习。
但道家经典浩如烟海,一时摸不到门路,请问老师修习丰祖隐仙派丹法要学习那些与之相关的典籍,使学生能明穷理要义,显露真信,知晓颠倒水火,沉浮聚散之用,不甚感激!
小道言:熟读背诵《道德经》、《黄庭经》、《周易参同契》、《悟真篇》、《太上感应篇》。然后把《三丰全集》与西派诸论结合起来看,就够了。实在没时间精力,选其中一本也行。真正专业修行,还得于儒佛道三家中吸取。
人的身心有无穷的宝藏,本来是不需要外来知识的,所以《西游记》里要取的是无字真经,不必在有形文字上凿刻。从另一方面讲,在道法术三个层上,真正的修持,能匹配上的就是法,法就是感应来的,与道法契合,才是核心。这个道法就是你修与不修,都在那里。好比如太阳系不在了,虚空还是在那里,不与人的思想意志为转移的。
但我们日日受习气薰扰,导致贪嗔痴满腹,精神逐渐耗散,身体也在亏损,想恢少年时的状态,身心清静,必须导之以规矩,行立坐卧安排上,所以《道德经》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有损,以致于无为。”
如果说《道德经》是上,那么《太上感应篇》就是下,《太上感应篇》里全讲的是人伦关系,但在这里,太上者,就是至高至尊至大,没有比这个更高的了。以下通上,上下贯穿,以低身下气,恭慎意和为本,以人事去感应天关,不就是修道吗?有好多朋友问小道怎么修持?小道无言对答,且不说修是个很广阔的概念,先问问自己,自己凭什么修持?依靠的是什么?
《中庸》说:“苟不至德,至道不凝。”小道时常在群里面说,从身心的力量开始起修,慢慢凝聚,严密一些,筑基炼己不是问题。《太上感应篇》里说行持三年,必有大益。古贤之言,以小道经验,诚不欺我!真信还真是不容易。

古人10句箴言,读懂受益终生!
今天挑选10句《格言联璧》中的名言,与大家一起学习古人的处世智慧。一、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点评:我们往往都有这个毛病,自己犯错了,很容易找到各种借口、理由来宽恕自己,但要是看到别人犯错了,就觉得不可宽恕。如果我们能够以宽恕自己的心,去宽恕别人,就能保全友谊了。二、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一声佛号一声心2023-07-30 11:35:33
0000瞎子阿炳:吃喝嫖赌抽,染梅毒导致失明,凭啥被称为中国贝多芬?
艺述史官方原创他现在叫瞎子阿炳瞎子阿炳,一个道士和寡妇的私生子,生前吃喝嫖赌抽,身染梅毒导致双目失明!然而死后,为何却凭一首曲子就被视为“乐圣”?他的二胡,就是他的人生!“这个瞎子太牛了”,作为道士和寡妇的私生子,瞎子阿炳生前吃喝嫖赌,死后却凭一首曲子就被视为“乐圣”,比肩贝多芬!一首婉转哀愁《二泉映月》,奏出了他凄苦的一生!新用户6516h3hB2023-07-30 10:46:39
0000《弟子规》10句话,若能做到,受益终身!
《弟子规》虽然只是一部启蒙读物,但其中所讲为人处世的道理,却是我们一生受用无穷的。不仅是孩子,即使是我们大人,也应该去学习,去践行。一、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点评:看到别人的短处,千万不要到处宣扬;发现了别人的隐私,也千万不要说出去。这不仅是做人的厚道,也能保护好自己,避免引来祸患。二、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一声佛号一声心2024-02-05 15:09:46
0000老祖宗常说:“日不晒根,口不吞阳”,晒根与吞阳到底有何意思?
前言“日不晒根,口不吞阳”这句老祖宗的谚语,虽然言简意赅,但却蕴含着深邃的哲理。晒根与吞阳,这两个看似朴素的词语,背后究竟隐藏了怎样的意义和教训?这是一个关于人生智慧和生命哲学的引人深思的话题。在这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中,我们将深入解读老祖宗的这句谚语,揭示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和生活智慧。为何日不晒根,口不吞阳成为一种教诲?涂鸦吧2024-03-09 08:08:44
0000生老病死诸多无常里,隐藏着老天给予我们的无限天机。
天机无处不在。虽然天机无处不在,唯有心人才能得之。这些天机,往往隐藏在人们司空见惯的事情里,特别是生老病死的诸多无常中。只是凡人被眼前的假象迷惑,执迷不悟,从诸多人生无常中收获的是痛苦。有心人则不同,透过表象看到其中的天机,就能够顺势而为、让人生有所改变。紫网2023-10-13 16:15:3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