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3185

《红楼梦》阅读碎札 · 二十四

吴营洲文存吴营洲文存2023-07-31 09:32:480

《红楼梦》阅读碎札·二十四

吴营洲

*有时觉得,《红楼梦》的作者是位女性。因为通篇上下,全是以女性的眼光来看这世界的。即便是贾宝玉说的一些话,诸如,“女孩儿未出嫁,是颗无价之宝珠;出了嫁,不知怎么就变出许多的不好的毛病来,虽是颗珠子,却没有光彩宝色,是颗死珠了;再老了,更变的不是珠子,竟是鱼眼睛了”,也觉得是一位女性对女人的看法。书里的男人,包括宝玉、贾琏、贾珍等,同样是在以一位女性的视角在看。这种观点自然不对,对由此感知到,在曹雪芹的人生经历中,肯定接触过一些女性,而在这些女性中,又有不少是有“真知灼见”的。这些女性,对《红楼梦》的写作,产生过重大影响。*曹雪芹通过“昭传”,用每个人物不同的遭遇,不同的命运,不同的结局,深刻揭示和批判了封建制度各个方面的反人性、反人权、反自由等。非理性的各类礼教制度,对人的精神方面的摧残和束缚,以极其残忍和血腥的手段杀死了众多无辜的妇女。所谓“闺阁昭传”,就是这些妇女真实的写照,非常有说服力。曹雪芹是完全自觉的认识,还是出于爱的本能或良知悟性认识到了这一点,那是说不准的。*贾政是宋明理学的象征,是宋明理学的言者,而王夫人则是宋明理学的行者。王夫人的一句话,便可以致金钏于死地,也可以致晴雯于死地。*《红楼梦》中有两对女性,秦可卿与凤姐,尤氏二姊妹,不可不对照着看。秦可卿与凤姐,是从善走向恶。秦可卿是奢侈淫乱,凤姐是贪婪残忍。尤氏二姊妹是从恶走向善。然而,尤氏二姊妹从恶走向善,想堂堂正正做个人时,封建社会拒绝了她们,并毁灭了她们。*曹雪芹对晴雯的身世,是有过几番犹豫的。开始说她有父母,后来又说她没有父母了。说她没有“父母”,那意思是说,她没有受过所谓的“传统教育”,那么她的人性便没有受到多少荼毒,她就较多地保留人的某种品行。她的撕扇,表面上是任性,其实是人性长期被压抑的一种反抗。贾宝玉将扇子递给她让她撕,那目光里是流露着许多赞赏的。晴雯和贾宝玉的心在某种程度上,是相通的。在晴雯撕扇这一事件上,有人说她是仗着与宝玉的特殊关系,卖乖撒野,其实这是歪曲了曹雪芹,也丑化了曹雪芹。曹雪芹是不会那样拙劣的。她的补裘,是“自身价值”的一种表现,也是出于她对贾宝玉真挚的爱。*鸳鸯抗婚,表面上是不嫁贾赦,其实她说的那一大段话(“……我是横了心的,当着众人在这里,我这一辈子莫说是'宝玉’,便是'宝金’'宝银’'宝天王’'宝皇帝’,横竖不嫁人就完了!就是老太太逼着我,我一刀子抹死了,也不能从命!若有造化,我死在老太太之先;若没造化,该讨吃的命,伏侍老太太归了西,我也不跟着我老子娘哥哥去,我或是寻死,或是剪了头发当尼姑去!若说我不是真心,暂且拿话来支吾,日后再图别的,天地鬼神,日头月亮照着嗓子,从嗓子里头长疔烂了出来,烂化成酱在这里!”),和贾赦无干,只不过是借题发挥,排泄心头的愤懑。什么“宝天王、宝皇帝”之类的都不嫁,其实是对整个社会整个婚姻的抗诉。她看透了所谓的婚姻,也看透了当时的那个社会,甚至还看透了自己的以及所有女子的命运。鸳鸯敢于抗婚,自然是她本人性格的一种流露,但也是有着贾母撑腰的缘故。贾母一死,她只能是死路一条。她知道,并不仅仅是贾赦饶不了她,而是整个社会不能容她。*在贾赦纳妾这件事上,邢夫人竟鞍前马后地跑。仔细想想,妻子在帮丈夫寻小老婆,这是一个怎样肮脏的社会。*贾赦没有得到鸳鸯,却得到了另外的一个女孩——嫣红。因为贾赦的“地位”和“尊严”是要维持的。维持贾赦的“地位”“尊严”,就必须有人作出牺牲。你“鸳鸯”不肯牺牲,那么“嫣红”就得牺牲。牺牲女性的青春、尊严,以及生命,来满足男人的兽欲,便是那个时代的特征之一。*鸳鸯是个十分可爱的女孩:一、鸳鸯是个十分可爱的女孩,外刚内柔。二、侍奉贾母十分称职,老人最难侍候,尤其是有些权势的老人。三、鸳鸯和周围人的关系十分融洽。四、鸳鸯非常通情达理、善解人意。对司棋的事上如此,对凤姐也是如此。*是谁逼死了鸳鸯:一、贾赦自然脱不了干系。但逼死鸳鸯的,不是贾赦。贾赦虽说“你鸳鸯跑不出我的手心”,但鸳鸯自有主意:你贾赦再霸道,等贾母死了,也得守孝三年吧,三年之中会发生什么,三年之后又会怎样,都是未知数,所以鸳鸯不怕。可是,在贾母去世不久,鸳鸯就自杀了,这就说明不是贾赦逼死了鸳鸯。二、凤姐。凤姐说鸳鸯“可恶”,因为鸳鸯事事有主见,口碑又好,对贾母又是忠心耿耿,使凤姐无法贪占贾母的财产,所以凤姐才说鸳鸯“可恶”。但鸳鸯是个识大体的人,当管家的凤姐遇到了“困难”,她也配合凤姐典当些贾母的物品。三、鸳鸯的父母。鸳鸯的父母远在南京。四、鸳鸯的兄嫂。鸳鸯的兄嫂虽然希望鸳鸯做姨娘,但并没有往死里逼鸳鸯。五、鸳鸯找平儿、袭人诉说,但这两个人各怀心思,不是鸳鸯的知音。平儿已是姨娘了,袭人是准姨娘,而鸳鸯不想做姨娘,自然就没有共同语言了。她们是各走各的路。在贾府没有人理解鸳鸯。她的心思也没人知道。在一般人的眼里,做姨娘是丫环们的最好选择,最好的出路,但鸳鸯并不这样看,她身在大宅门,对这类人的命运看透了,她清楚姨娘这种身份的屈辱性。别说是嫁给连胡子都花白了的贾赦,就是嫁给贾琏、宝玉,鸳鸯同样不干,这在书中有具体的描述。六、害死鸳鸯的,其实是贾母。贾母总是强调她对鸳鸯的依赖,其实也是在强调鸳鸯对她的人身依附。一旦贾母不在了,鸳鸯便没了倚靠,生活便失去了中心。从贾母身边出去的人,如袭人、晴雯,贾母都算是给了个出路,替这些人的未来想了,但贾母并没有给鸳鸯“出路”,并没有替鸳鸯的未来着想。贾母是自私的,她只为自己考虑了,没替鸳鸯考虑。但从人性的角度看,贾母也没有错。*关于鸳鸯的悲剧,总是有人说是封建制度造成的。这一点,自然是任何人都难以反驳的,但,并没有说出鸳鸯悲剧的本质。贾母对鸳鸯很尊重,很信任,但贾母,只是考虑她自己,没有替鸳鸯考虑。鸳鸯没有个人情感的自由。一个发育良好的女子,情感也没有归处,没有寄托,该是怎样的孤寂、苦闷啊。鸳鸯没有亲情,没有友情,非常孤独。鸳鸯没有人伦的幸福。贾母没有给鸳鸯留下任何人性的生存空间。鸳鸯就像是金丝笼里的一只金丝雀,即便放出来,也找不到出路。她也无法摆脱自己的女奴身份。鸳鸯的悲剧,是人性的缺失与失落。尤三姐要比鸳鸯成熟,她在贾府外面找自己心爱的人,可惜遇到了柳湘莲。当然,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这样说:贾赦是从外面,贾母是从内心,把鸳鸯生生地给毁了。

相关链接:

《红楼梦》阅读碎札 · 一

《红楼梦》阅读碎札 · 二

《红楼梦》阅读碎札 · 三

《红楼梦》阅读碎札 · 四

《红楼梦》阅读碎札 · 五

《红楼梦》阅读碎札 · 六

《红楼梦》阅读碎札 · 七

《红楼梦》阅读碎札 · 八

《红楼梦》阅读碎札 · 九

《红楼梦》阅读碎札 · 十

《红楼梦》阅读碎札 · 十一

《红楼梦》阅读碎札 · 十二

《红楼梦》阅读碎札 · 十三

《红楼梦》阅读碎札 · 十四

《红楼梦》阅读碎札 · 十五

《红楼梦》阅读碎札 · 十六

《红楼梦》阅读碎札 · 十七

《红楼梦》阅读碎札 · 十八

《红楼梦》阅读碎札 · 十九

《红楼梦》阅读碎札 · 二十

《红楼梦》阅读碎札 · 二十一

《红楼梦》阅读碎札 · 二十二

《红楼梦》阅读碎札 · 二十三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