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起而程敌,政不若者勿与战

赏析 / 严勇、音频 / 张佳

译文

士兵出击,要知晓敌国的实情:政治上不如敌国者,不与之交战;粮草不如敌国者,不与之久战;敌国人数众多,不去主动出击敌人;敌人在各方面都不如我们,就果然出击,毫不迟疑地消灭他们。

赏析

这是战国时期商鞅讲用兵的一句话。商鞅这一论述,非常实用,且高屋建瓴,战略性强,极具指导意义。对于敌国,首先要做到知彼知己,了解对方实情,不打无准备之战。有三种情况不宜出击,一种情况必须出击。第一种情况是,政治不如敌国。对方是个优秀的政治家,不要出击。比如,许多国家有风云一时的政治人物,诸如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魏文侯、秦始皇等等,他们是真正的政治家,进攻他们是不明智的。他们任贤选能,政治清明,进攻是很难取胜的。第二种情况是,两军对峙,粮草少的一方不宜久站。官渡之战,曹操粮少,求速战。拖久了,必然自溃,更有益于袁绍。往往是进攻的一方,求速战;而防守的一方,则选择避战。因为进攻的一方,往往深入敌境,粮草不足。而敌军则是以逸待劳,粮草充足。所以,进攻的一方务必求速战。日军狂言三月消灭中国,就是求速战。而毛泽东则抛出来持久战,消耗日军力量,三月若拿不下,进入持久战,则胜败自明。第三种情况是,敌众我寡,不要轻易作战。以少胜多,也不是没有,但是很少。大多常规战还是打的人数。敌众我寡的情况下,宜防守,而不宜主动进攻。可以诱敌深入,设置埋伏,择机歼灭先头部队,再分而击之。以上三种情况,都不宜主动出击。但是当敌人在各方面都不如我们时,就要果断出击,毫不迟疑地消灭他们。天与不取,反受其咎。秦始皇统一六国、刘邦灭项羽、隋文帝灭南陈、赵匡胤灭南唐等等,都是势在必行,否则可能坐失良机,悔之晚矣!商鞅的这一论断无疑有利于秦王决策,何时出击,何时防守,也就再清楚不过了。当下中国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用商鞅的这三条用兵标准,同样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遇见是缘,

点亮在看
七律 莫如明月当空照
七律莫如明月当空照文:格林抵事龙灯入广霞,桂香郁馥绕天涯。何人晓梦归游子,永夜归途念姆妈。把盏篱边陶令笑,凭栏岸畔阮生嗟。莫如明月当空照,朗朗光辉百姓家。紫网2023-10-15 15:58:390000杜甫五排《又示宗武》读记
杜甫五排《又示宗武》读记(小河西)又示宗武觅句新知律,摊书解满床。试吟青玉案,莫羡紫罗囊。假日从时饮,明年共我长。应须饱经术,已似爱文章。十五男儿志,三千弟子行。曾参与游夏,达者得升堂。此诗与前篇《元日示宗武》均作于大历三年(768)农历元日,时杜甫客居夔州。觅句新知律,摊书解满床。试吟青玉案,莫羡紫罗囊。假日从时饮,明年共我长。毛主席被邓颖超“催诗”,熬夜两晚,写下一首词,回复说:不满意,你就改!
毛主席一生写了很多诗词。有“欲与天公试比高”的豪情壮志;有“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英勇气魄;有“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勇敢无畏。这些诗词传唱不衰,其中传达的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让很多人都喜欢毛主席的诗词。邓颖超也喜欢。有一次,她因太久没有看到毛主席的新作品,而催他写诗。毛主席被她催稿后,欣然寄去一首《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zhp0010072024-03-10 14:12:13
0000杜甫五律《谒真谛寺禅师》读记
杜甫五律《谒真谛寺禅师》读记(小河西)谒真谛寺禅师兰若山高处,烟霞嶂几重?冻泉依细石,晴雪落长松。问法看诗妄,观身向酒慵。未能割妻子,卜宅近前峰。此诗作年难考。真谛寺:位置难考。于大历元年(766)或二年冬,时杜甫居夔州。真谛寺:或是夔州一寺庙。兰若:修行处;佛寺。《古诗》(魏晋):“兰若生春阳,涉冬犹盛滋。”杜甫五律《送王十六判官》读记
杜甫五律《送王十六判官》读记(小河西)送王十六判官客下荆南尽,君今复入舟。买薪犹白帝,鸣橹少沙头。衡霍生春早,潇湘共海浮。荒林庾信宅,为仗主人留。此诗作于大历元年(766)或二年冬末,时杜甫客居夔州。王十六判官,名不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