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三伏天不一般,“不怕伏包秋,就怕秋包伏”啥意思?今夏热到哭?
“夏至三庚入头伏”,如今入伏已经有几天了,根据这几天全国各地网友的反馈来看,“烧烤模式”正式开启了,在北方好些地方居然出现了最高40度以上的高温天气。
其实在三伏天热一点也没有什么好奇怪的,因为在民间也一直有着“冷在三九,热在三伏”,根据近些年的观察数据来看,每年基本上都是在三伏天这段时间的气温是最好的,而且不仅气温高,空气湿度还大,因此就是又热又闷。

而在民间还有另外一种说法,那就是“不怕伏包秋,就怕秋包伏”,这话是什么意思?今年的夏季如此的闷热,是“秋包伏”?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不怕伏包秋,就怕秋包伏”啥意思?
这里我们有必要先来了解一下三伏天是如何确定的,相信很多人都有听说过“夏至三庚数头伏”,这是古人确定的每年入伏的方法。
其中在夏至节气后第三个庚日是头伏,而第四个庚日则是中伏了,等到立秋节气后第一个庚日就是末伏第一天了。
这里要说明的是由于庚日都是10天一个循环,因此就很明显的看出头伏、末伏都是10天。可是中伏的天数却不是确定的了。
如果夏至节气和立秋节气之间有4个庚日,中伏也是10天。但如果夏至节气和立秋节气之间有5个庚日,那中伏就有两个庚日了,因此它就是20天。
这样的年份三伏天就特别的长,一共有40天。而今年的夏至和立秋节气之间就有5个庚日,所以今年的三伏天是“超长版”的有40天。

说了这些以后再来看看什么是“伏包秋”和“秋包伏”。所谓“伏包秋”就是立秋当天正好是庚日,这样立秋和末伏都是同一天,因此就认为立秋被包括在三伏天以内了,所以就叫“伏包秋”。
相反,如果立秋节气以后才进入末伏,因为前面也说了末伏是指立秋后第一个庚日,所以这样三伏天也被称之为“秋包伏”。即先立秋,然后才进入末伏第一天。
在我国民间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就是当年如果是“伏包秋”的话,那么当年的三伏天就不会太热,往往伏天比较短,炎热的时间有限。而如果是“秋包伏”的话,那就不好了,这样的三伏天不仅很长,而且还十分的闷热难熬。
甚至在民间还有“伏包秋,凉悠悠;秋包伏,热得哭。”的农谚,这也是为什么有人说“不怕伏包秋,就怕秋包伏”,就是因为伏包秋的话三伏天不太热,人畜的日子好过。而秋包伏的话就很热,所以才担心害怕。
毕竟在古代的时候是没有空调、风扇的,热的时候人受不了也很难受。如果发生什么中暑了,当时又缺医少药也容易因此而丢掉性命。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一般一般情况都是末伏在立秋之后,即“秋包伏”是常见的,而“伏包秋”则很少见。
老祖宗的话有没有依据?
小编对此也问了村里的一些老人,他们对这种说法的解释是如果“伏包秋”的话,那么立秋后10天就“出伏”。
正所谓“秋里十日伏,伏里十日秋”,意思是说这一年的三伏天热得时间要比往年的短一些,所以说“伏包秋,凉悠悠”。
而相反,如果是“秋包伏”的话,那就是在立秋节气后过几天才入伏,这样的话至少还有有十多天才出伏是,甚至有的年份要十八九天在伏里,热得时间自然就长,所以说“秋包伏,热得哭”。
总之就是立秋和末伏靠的时间越近,那么伏天热的时间就短。而两者离的时间越远,伏天热的时间就越长,自然就越热了。
而今年立秋是在8月8日立秋,而在8月10日就进入末伏了,两个日子就间隔了一天,因此根据古热的农谚来看,立秋到出伏总共只有12天。
虽说是“秋包伏”,但由于“包”的时间相对较短,因而今年秋天虽然可能会偏热一些,但不至于过分炎热,而且热的时间亦不会太长。
对此,你们怎么看?认为还有道理吗?欢迎大家在下方留言讨论。
“4物不送人,后代一直富”,经常见的这四样东西,为什么不能送人呢?
人与人之间,贵在相互;两个人往来,情义最重!逢年过节,有聚会;人情往来,得送礼。这些都是,我们必须要知道的礼数。老话说:“4物不送人,后代一直富”说的就是,在人情往来上面,我们需要注意的规矩,有哪些东西不能送人呢?为什么会如此说?非一2023-08-09 08:12:00
0000“搬家三不扔,扔了福气散”,哪三样东西不能扔?留着有啥价值?
如今的生活节奏快,负荷重,大家都开始提倡极简主义生活,对于生活中不必要的东西和家中超过一年用不到的物品,都是能扔则扔。尤其在搬家时,恨不得把家中的旧物都扔掉。但中国有句老话:“搬家三不扔,扔了福气散”,究竟是哪三样东西不能扔,扔掉会影响福气呢?01文史馆2024-02-14 15:08:27
0000甲骨文为什么刻在龟甲上,文字起源于天文刻符
甲骨文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成熟文字,但不是最早的文字,在舞阳贾湖遗址发现了龟甲上刻有符号,这应该是甲骨文的源头。为什么要把文字刻在龟甲上?是远古人类研究天文宇宙的结果。《易的逻辑,用春秋古易法读易经》一册在手,读易无忧,易理、易象、易辞,三者统一,逻辑分明,巴蜀书社出版,上半年面世。论《重丧复日#让老祖宗留下的东西继续发挥作用 #地理知识讲解
青竹绿常在2023-07-31 08:50:01
0000“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中,“三秋”是指3年?很多人都理解错了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光是汉字就奥妙无穷,而且汉字具有一词多义的特点,运用在古诗词中,更是让人懵圈。像唐代诗人孟郊《游子吟》中的那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里的"三春”是什么意思呢?还有《诗经采葛》中的名句“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其中的"三秋”是指三年吗?-1-三春文史馆2023-07-29 10:10:45
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