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征辽东时,为何让太子李治必须离开京城?尉迟恭说对了一半
一、杨广为何非要灭高句丽?
对隋唐来言,辽东——也就是高句丽是绕不开的坎。杨广三征崩了盘。那么为啥杨广魔怔般,非要征伐辽东?就一个原因:历史传承或说历史必然!由于过程太乱,笔者尽量说清楚些。
隋和唐的原壳,可视为北周。北周的原壳是西魏,西魏传承自北魏(拓跋魏),即赫赫有名的北魏孝武帝迁都,从此鲜卑族全面融入中原。
当时西魏有个死对头叫东魏,后来被高欢、高洋一家子夺走,东魏改叫北齐。而东魏也是从北魏(拓跋魏)分裂出来的,东魏和北齐,都定都在邺城。

一看邺城,三国迷必会眼熟,三国时期邺城是北方中心,袁绍和曹操的大本营。
也就是说北周和北齐,严格来言都来自北魏(拓跋魏),不同点只在于北周是以关陇集团为核心,北齐则依靠河北豪强——这点自袁绍和曹操时就开始了。
后来北周灭掉北齐,杨坚一把火把邺城烧了。杨坚随后又搞掉北周开国大隋。由此隋朝,也可视为关陇集团(包括唐朝),就跟河北豪强势力势同水火了。
因为河北豪强才不会管你是隋,还是唐,这笔仇都记在关陇集团身上了。

如今,毗邻河北的辽东,出了个极具威胁的高句丽,若高句丽再跟河北串联起来一起搞事……敢问您若是隋炀帝会怎么办?只有一个选项了吧,趁我大隋兵强马壮之时干掉它!
这就是杨广魔怔一样,非要干掉高句丽的原因。不是因高句丽多牛,而是担心跟河北抱团,尤其是河北地区,堪称隋唐梦魇。
所谓:唐之弱,以河北之强也,唐之亡,以河北之弱也——这可是历史定论!
自大唐开国,河北的反扑就一刻没停,先是窦建德,后是刘黑闼,玄武门之变后是罗艺,全盛时期出了安史之乱,而大唐则最终灭亡在,发端自河北地区(包括今山东)的王仙芝和黄巢起义之中。

在唐开国之时,亏得罗艺坐镇幽州投降了大唐,事实上不但割裂了河北,也分担了大唐压力,并跟着大唐一起夹击窦建德和刘黑闼。若当时罗艺(幽州)也跟着一起闹,恐怕连李世民都要头大几圈。
这点也已经被历史证实了,这就是安史之乱,此刻可就包含幽州地区了,一下子把牛到爆的大唐给搞偏瘫了,所以根本不是安禄山和史思明神勇啥的,而是两者的矛盾造就。
因此笔者一直认为,杨坚灭北齐后火烧邺城,实在不应该——烧掉的是虽是邺城,点燃的却是隋唐挥之不去的梦魇……

二、李世民走上杨广的老路
有了以上的内容,下面所说的就非常容易理解了。李世民为啥走上杨广的老路?跟杨广一个考虑。只不过在贞观初期,由于突厥太强悍,不但压制了大唐,连辽东等地区都一起拿捏。
李世民必须先要打掉突厥,否则大唐就永远是个弟弟。随着突厥爆发内乱,和在李靖的凶猛打击下,突厥虽名义上被干趴下了,但李世民为了防止突厥死灰复燃,必然就会选择,持续在西域攻击(扩张)。
所以,笔者也一直不认同,李世民或大唐喜欢搞扩张,而是出于对突厥,发自骨子里的恐惧。随着西域经略完毕,大唐在西域建好了防火墙,那么是不是辽东问题,就升级为了跟大唐的主要矛盾?

必然是!因为趁着李世民狂揍突厥之际,高句丽也在拼命猥琐发育。当李世民转头向东看去时,竟然发现高句丽发展成型了。
在盖苏文的统领下试图灭掉新罗。倘若新罗被灭,大唐不但失去了支点,而且高句丽还必然向南发展,进入河北,如此一来又一个(拓跋)北魏可就出现了,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这就是为啥自古以来,朝鲜半岛是中国一大软肋的原因,但凡那里有事中国必然主动出手,否则一旦敌对势力进入辽东,打通幽州,就会对中原王朝形成致命威胁!

其实如今也一样,都说中国有两个点燃处,一个是台湾,一个是朝鲜半岛。那么对咱来言,在哪里点燃才最合适,或说最有利?看下新中国成立后的几次战争,是不是都采取御敌于外的策略?
所以,别看台海那里如何,那可是咱自己家里啊,既然被逼得不得不点燃,凭啥非要在家里摔盆砸碗呢……
不多说了,懂的自然能懂,为啥笔者啰里啰嗦说这些——因为事实上,这也是本文主题,只不过站在了一个新的角度去分析罢。同时李世民也是这么想的:决不能跑到大唐家里来开仗!

书归正传,如今高句丽的问题必须要解决了,李世民可是狠角色,必然就要开启征伐辽东之战了。但就在这时,却出现了一个问题。自古以来凡皇上(国君)亲征,只要太子长大了,就都是让太子坐镇京师监国。
但李世民却出人意料做成一个决定:让房玄龄坐镇京城,处理大唐的诸多事宜,而太子李治,则必须离开京城,跟着自己出征,去河北地区的定州去监国。
这一下子搞得众人都懵了。不过对尉迟恭来言,他却一下子意识到了问题,急忙找李世民劝谏……

三、尉迟恭说对了一半
尉迟恭说道:陛下亲征辽东,太子在定州,长安、洛阳心腹空虚,恐有变。且边隅小夷,不足以勤万乘,愿遣偏师征之,指期可殄。上不从。
尉迟恭表示:皇上大哥亲征辽东,太子却在定州监国,京城万一有事咋办?所以皇上大哥,您和太子都在京城里玩,让我尉迟老黑出征,去干掉高句丽吧!却被否决。
尉迟恭为何劝谏?玄武门之变导致!即,尉迟恭明白,李世民非要让李治离开京城去定州,就是怕他借助太子身份,再玩一幕玄武门啥的。所以才提出,我去揍高句丽。

那么尉迟恭说对了吗?笔者认为:说对了一半!李世民的确是害怕太子趁机搞事,毕竟前太子李承乾就干过,让李世民伤心欲绝。但问题是如今不一样了,李治已经成为了唯一人选了,撑得李治还要搞事?
所以,李世民让李治必须离开京师,还另有两层深意。
其一:避免太子发生意外。毕竟李唐兄弟相残的事太多,离开京城这个是非窝,由房玄龄坐镇就够了。

其二:弥合河北和关陇的矛盾!太子在定州(河北)监国,必会产生影响,起码给了一个信号,大唐是信任你们的,看,太子都来这里了。同时对调动河北资源支援李世民征伐辽东,也是后勤保证。
事实也果然如此,在李治统治时期,河北的确是最安稳的,等于有效缓和了矛盾。之所以后来河北又乱了,则是武则天称帝后捣鼓出来的,引发了契丹之乱,当然这就是另一个话题了……
林语堂:民国时期最会赚钱的文人,一生迷恋钱财,晚节差点不保
民国时期虽然饱受内忧外患,但在文学上则是一派欣欣向荣,涌现出不少文学大师,当然大师也要吃饭,靠文笔吃饭无可厚非,但要说最迷恋的钱财的文学大师没人能比得上林语堂了。林语堂是著名的文学家,也是一位翻译家和语言学家,因为在文学上有突出的贡献,一度两次提名诺贝尔文学奖,这在当时是绝无仅有的事情,其代表作《京华烟云》一度被改编为电视剧深受好评。林语堂历史研究室2023-07-28 17:32:15
0000一览苏联时期四十三位元帅
1935年授衔克利缅特·叶夫列莫维奇·伏罗希洛夫(1881年-1969年12月2日),苏联军事家、党务和国务活动家,苏联元帅。他在国内战争时期凭借着出色的指挥才能,击退了外国干涉军与白军的数次入侵,为早期苏俄立下汗马功劳;苏联成立后,又先后两次推进红军的改革,对苏联军事装备和战术方面产生重要影响。虛怀若谷2024-03-10 10:10:54
00011995年,卡塔尔国王外出度假,没成想让王储直接夺了王位,结局出乎意料
1995年,卡塔尔国王外出度假,王储哈马德趁机将国王踹下王位,顺利登基,反手冻结父亲的所有财产,度假的老国王直接傻眼了。1995年,卡塔尔发生了一场震惊世界的政变。一个年轻的王子哈马德,趁着父亲外出度假的机会,成功地夺取了王位,开始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改革。这个王子的名字叫哈马德·本·哈利法·阿勒萨尼,他是卡塔尔的现任国王,也是这个中东小国的开国之父。哈马德的父亲,哈利法,是卡塔尔的第八任国王。走近历史的馒头2024-02-14 13:09:43
0000他曾任上海市委书记,67岁被邓公提拔为政法委书记,后官至副国级
正说新史2023-06-1709:03如今的上海是全球著名的繁华大都市,不管是政治、经济还是文化、交通方面,都遥遥领先于我国的其他城市。之所以有此繁荣场景,全都是先辈们不断地努力发展的结果,他们为了这座城市呕心沥血,耗费了毕生的精力和血汗,这才铸就了如今的繁荣。值得一提的是,1952年,上海来了一位优秀的领导干部,在他上任之后对这里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让上海得以快速崛起,他就是陈丕显。君临天下1002023-08-09 09:39:44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