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日历 | 王安石《浪淘沙令·伊吕两衰翁》

译文、赏析 / 严勇、音频 / 张佳
译文

伊尹、吕尚的出身,一为钓叟、一为奴隶,大半辈子碌碌无为,可谓处境困窘。假若当时二人遇不到明君,其结果必然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白白老去。商汤、周武王与伊尹、吕尚一旦偶然相逢,就会龙起生云,虎啸生风,相互感应,使国家兴盛。直到现在,过了千年以后,也没有谁能超过他们的功绩啊!
注释

伊吕:指伊尹与吕尚。伊尹名挚,尹是后来所任的官职。穷通:穷,处境困窘;通,处境顺利。汤武:汤,商汤王,商朝的创建者。武,周武王姬发,周朝建立者。兴王:兴国之王,即开创基业的国君。这里指辅佐兴王。
赏析

这是宋代词人王安石的一首咏史怀古词。这首词最绝妙之处在于用典贴切,巧借历史上的两位“英雄”,抒发自己获得了宋神宗的知遇,在政治上大展宏图、春风得意的豪迈情怀。“伊吕两衰翁”的典故出自伊尹、吕尚。传说伊尹本是奴隶,后为有莘氏女的陪嫁奴仆,汤任用他攻灭夏桀,成为商朝的开国功臣。吕尚,人称姜太公。后因辅佐周文王、武王灭商有功,封于齐,为周代齐国的始祖。

“历遍穷通。一为钓叟一耕佣。”“穷”,指处境困窘。“通”,指处境顺利。“钓叟”,即直钩垂钓的姜太公。“耕佣”,指曾为奴隶的伊尹。伊尹、吕尚的出身,一为钓叟、一为奴隶,一辈子碌碌无为,可谓“穷”。然而,后来却变得“通”,这是什么原因呢?这就为下文写偶遇明君的重要性埋下了伏笔。“若使当时身不遇,老了英雄。”“若使当时身不遇”,词人为伊尹和吕尚感到庆幸,也为没有被知遇的英雄而惋惜。假若当时伊尹、吕尚遇不到商汤、周武王,其结果必然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白白老去。“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兴王只在笑谈中。”“汤”,即成汤,商朝的建立者。“武”,即周武王姬发,周朝的建立者。“风虎云龙”,本意是说龙起生云,虎啸生风,同类事物,相互感应。这里词人用以比作君主得到贤臣,贤臣遇到明君。这里意思是说,商汤、周武王与伊尹、吕尚一旦偶然相逢,就会龙起生云,虎啸生风,相互感应,使国家兴盛。

“兴王只在谈笑中”为全词关键句,意思是,在谈笑之间就轻而易举地完成了兴王道、建国家的大事业。“兴王”二字,可作这首词的词眼,它亦奠定了全词感情基调,表达了词人对于兴盛王道的壮志雄心与变法图强的坚定决心。王安石有意将自己比作伊尹、吕尚,将宋神宗比作商汤、周武王。想要君臣齐心,成就一番丰功伟业。“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一句发问,就将君臣成就的千古霸业写尽了。直至如今千载后,也没有谁能超过他们的功绩。最后两句既是对于历史上二位英雄的评价,同时也寄托了词人希望自己变法成功,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国家现状,与宋神宗一起彪炳史册,留下君臣齐心再创辉煌的又一佳话。遇见是缘,

点亮在看
杜甫七律《舍弟观赴蓝田取妻子到江陵喜寄》读记
杜甫七律《舍弟观赴蓝田取妻子到江陵喜寄三首》读记(小河西)舍弟观赴蓝田取妻子到江陵喜寄三首汝迎妻子达荆州,消息真传解我忧。鸿雁影来连峡内,鹡鸰飞急到沙头。峣关险路今虚远,禹凿寒江正稳流。朱绂即当随彩鹢,青春不假报黄牛。马度秦山雪正深,北来肌骨苦寒侵。他乡就我生春色,故国移居见客心。欢剧提携如意舞,喜多行坐白头吟。巡檐索共梅花笑,冷蕊疏枝半不禁。荷塘吟曲/念奴娇(平韵)
(图片系美友山茱萸拍摄)荷塘吟曲/念奴娇(平韵)文/暮色苍松2017.6.30翠裳秀色,若凌波仙子,临水娉婷。绕岸闲游吟兴动,不禁狂放诗情。绿盖团团,波光滟滟,眼底郁青青。些些凉意,忘了暑气蒸蒸。回廊抵进荷池,红花粉蕾,一样落霞明。风拂胭脂多妩媚,真个倾国倾城。妙境陶怡,尘襟暇旷,看醉了神形。沉吟低唱,念奴娇、倚新声。(2023.7.11修改)----------老兵自娱书屋2023-07-28 14:32:25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