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十首七言律诗,谁为第一
中华历史上,优秀诗人如过江之鲫,数不胜数,留下一道道诗歌盛宴,让后人尽情欣赏。
试选十首七言律诗佳作,看哪首是诸君心中的第一。
第一首:唐.杜甫.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此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秋天,杜甫在夔州,年已五十六岁,生活困苦,身体老弱,登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远眺,萧瑟秋江景色,心中满满的悲凉。
《登高》意境深远,“一篇之内,句句皆奇;一句之内,字字皆奇”。“七律八句皆属对,创自老杜”。被誉为“古今七律第一”。

第二首:唐.崔颢.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吊古怀乡之佳作。此诗因李白而出名,李白登上黄鹤楼,欲赋诗,见崔颢之作,自愧不如而搁笔,慨叹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第三首:唐.李商隐.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诗作之最佳,人莫晓其意,留给世人来猜,“一篇锦瑟解人难”。

第四首:唐.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王濬楼船下益州,
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沈江底,
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
山形依旧枕寒流。
从今四海为家日,
故垒萧萧芦荻秋。
唐穆宗长庆四年(824年),诗人由夔州(治今重庆奉节)刺史调任和州(治今安徽和县)刺史,沿江赴任,途经西塞山,写下此怀古伤今诗。笔着纸上,神来天际,诗人一生之佳作,压倒元白。

第五首:宋.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世味年来薄似纱,
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
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
睛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
犹及清明可到家。
陆游晚年作品,浅淡低回中含无穷韵致,一幅杏花春雨的江南风光图。

第六首: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
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新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
平平八句,自然清丽,杭州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气质清新,娟秀无比。为历代咏西湖佳作。

第七首:唐.杜甫.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咏史伤怀诗,雄浑悲壮,沉郁顿挫。“子美流落剑南,拳拳于武侯不忘”,全首如此一字一泪矣。

第八首: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全诗表现了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全诗大气磅礴,情感真挚自然,与岳武穆《满江红》同耀千古!

第九首:唐.李商隐.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
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莱此去无多路,
青鸟殷勤为探看。
一首极度相思的爱情诗,在聚散两依依中突出别离的苦痛。千秋情语,无出其右。

第十首: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
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灿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
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诗人罢和州刺史返回洛阳,白居易从苏州返回洛阳,二人在扬州初逢,宴席上白居易宴席上作《醉赠刘二十八使君》赠于刘禹锡,刘禹锡写此诗作答。
全诗感情真挚,沉郁中见豪放,具有深刻的人生哲理和艺术感染力。

十首七律,其中唐诗八首,宋诗二首。除第一首《登高》外,其他九首难分伯仲,同样精彩,可以并列第二。
以上凭十首,皆凭个人爱好所选,各位认为有更精彩者,敬请指正,我们一起欣赏。

杜甫五律《宿江边阁》读记
杜甫五律《宿江边阁》读记(小河西)宿江边阁暝色延山径,高斋次水门。薄云岩际宿,孤月浪中翻。鹳鹤追飞静,豺狼得食喧。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杜甫于永泰二年(766)春末到夔州,开始住山腰客堂。约夏秋之交移居白帝城西的西阁。杜甫于大历二年(767)春末离开西阁移居赤甲。此诗作于永泰二年秋冬间。生活中要诀(潘长宏劝世顺口溜)
作者:潘长宏2023年7月27日人们在生活当中,时常会遇到若干关于处人处世的问题,在兿人等物中,不妨多扪心自问,怎样才能做到不失体面,而又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余以为,以下有点劝世之谈。玩笑当适度,诙谐忌粗俗。拉车必看路,造孽自身误。胸怀坦荡荡,贪心常不足。要打当面锣,不敲背后鼓。树歪要人正,人弱要人护。墙倒众人扶,一人顶不住。溱湖之恋2023-07-31 12:44:55
0000大历二年(767)的杜甫及杜诗
大历二年(767)的杜甫及杜诗(小河西)大历二年的杜甫大历二年(767)六月,杜鸿渐入朝。《旧唐书-代宗记》大历二年:“六月戊戌(二十一),山南、剑南副元帅杜鸿渐自蜀入朝。”七月,崔旰任西川节度使。《资治通鉴》大历二年:“秋七月丙寅(十九),以旰为西川节度使,杜济为东川节度使。”贾岛《夏日寄高洗马》:夏天里的思念
“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离别,使人失魂落魄,在追忆过往中便加深了思念,于是,人们把思念付诸笔端,寄向远方。唐代诗人贾岛在思念远方的朋友时,写下了《夏日寄高洗马》一诗,这首诗的原文如下:三十年来长在客,两三行泪忽然垂。白衣苍鬓经过懒,赤日朱门偃息迟。花发应耽新熟酒,草颠还写早朝诗。不缘马死西州去,画角堪听是晓吹。墙头草说2023-07-28 12:37:02
0000杜甫五律《小园》读记
杜甫五律《小园》读记(小河西)小园由来巫峡水,本自楚人家。客病留因药,春深买为花。秋庭风落果,瀼岸雨颓沙。问俗营寒事,将诗待物华。此诗作于大历二年(767)深秋,时杜甫居夔州。楚人:杜甫称夔州当地人为楚人。《从驿次草堂复至东屯》(杜甫):“筑场看敛积,一学楚人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