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4214

金昱杉:山东大学三位教授的藏书往事

紫网2023-10-13 17:34:550

20世纪50年代,有四位教授同时在山东大学中文系任教,分别是冯沅君、陆侃如、高亨、萧涤非,合称“冯陆高萧”。

冯阮君、陆侃如、高亨与青年学生研究学术问题

冯沅君,新中国第一位女性一级教授,陆侃如的妻子,哲学家冯友兰和地质学家冯景兰的同胞妹妹。陆侃如与高亨曾同时就读于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师从梁启超、王国维等。

陆侃如、冯沅君夫妻与高亨还曾同时任教于东北大学。1953年,经陆、冯二人的推荐,高亨被聘为山东大学中文系教授。1967年调至北京,从事研究工作,不再任教。

萧涤非不同于前面三位,他自1933年清华大学研究院毕业后便任教于山东大学中文系,1936年后因日军侵华等原因,辗转任教于四川大学、西南联合大学等,直到1947年又重回山东大学,曾任中文系系主任。

萧涤非先生

山大文学院马瑞芳教授曾评价:“他们四位恰好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学的一个完整体系,高亨先生的先秦文学、陆侃如先生的汉魏六朝文学、萧涤非先生的唐代文学和冯沅君先生的宋元明清文学。”

对于冯、陆二位的旧藏,比较早收藏的人是许志杰,他曾经在《陆侃如和冯沅君藏书的流失》中记载2004年济南古旧书店展销曾摆出一套王云五主编,商务印书馆1936年初版的《丛书集成》,大约五百本,均有冯沅君与陆侃如的钤印。此套书基本都被他购买收藏,其他也偶有零散散落市场。

《陆侃如与冯沅君》

这些书为何流到市面上,在陆侃如弟子牟世金的《嘉惠士林的陆侃如教授》中或可知部分原因,“当时他所住南北两小间,总计不过十几平方米,全部用作他的书库也是不够的。他说:'我当时步行几次到老校图书馆,要求交给图书馆,但他们拒绝接受,我不卖掉怎么办?钱确实是无所谓的,只是让需要它的人拿去发挥一点作用。’”

这是牟世金1978年探望陆侃如先生,询问他卖书的原因。此时,陆侃如先生已经卧病在床,此次谈话后不久便过世了。而牟世金教授也于1989年去世了。

从这段对话中可以看出,陆侃如先生应当是将书卖给收废品的人,许是因为书的量比较大,也或是因为其中有懂得名人商业价值的人,这批书中的一部分又被倒卖到济南古旧书店。

让我没有想到的是,除了这众所周知的出处,冯沅君、陆侃如二位先生的书,竟然能被我遇到。我手中的这几本,是由山东省京剧团流出。

《元剧斟疑》

比如这本,以小篆篆刻“侃如沅君所藏书籍”,这种印章比较少见,疑为后期陆、冯夫妻二人的藏书印。在这方藏书印下方,还有“山东省京剧团图书资料室”的印章。

能证明出处的,还有一枚“山东省京剧团《奇袭白虎团》剧组资料”的印章,这本《白居易研究》是作者王十仪签赠给陆侃如、冯沅君夫妻的。

《白居易研究》

1953年“山东省实验剧团”改称“山东省京剧团”。1970年山东省京剧团《奇袭白虎团》剧组和《红嫂》剧组建立,1977年4月,两个剧组合并。1990年,“山东省京剧团”正式更名为“山东省京剧院”。根据印章可以推测,应该是70年代《奇袭白虎团》剧组建组需要资料,冯、陆二人捐赠自己的藏书。

《曲艺论丛》

这批书如今流入市场的数量不多,以文学与戏曲为主。有的上面没有签赠,但是有冯、陆二人的钤印。上方为魏碑体“陆侃如印”, 下方为小篆体“沅君”,这两枚印章的篆刻方式和内容与前文提到许志杰收藏的整套是一致的。

还有的有陆侃如的铅笔批注,应该确实是其自用资料。

陆侃如铅笔批注

高亨先生钤印旧藏在市场上非常少见。此本《诗经选注》由高亨所编,1956年初版,印量3000册,封面钤一枚“晋生高亨”的印章,“晋生”是高亨的字。

扉页有一枚“山东大学图书馆藏书”蓝色印章。推测这本书应该是高亨先生1967年调到北京之前留给山东大学图书馆的。)

《诗经选注》

曾想收齐“冯陆高萧”四位旧藏,奈何萧涤非先生的藏书未曾在市场遇到过。不过,单看其他三位的藏书,实用性非常强,时至今日仍是不可或缺的资料性书籍。几位先生虽然都已经过世多年,但是他们的学术精神依旧影响着后辈学人。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