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落后于西方为何是从明朝开始?王阳明先生为何讲“天下之大乱,由虚文胜而实行衰”,“ 后世儒者,许多讲来讲去,只是讲得个伯术”?
这个社会有一个畸形的发展,那就是过多的强调物质的发展和更新,而忽略了人本身的发展和日新,物质的发展更新本只是人的发展,日善后的余事,发用。现在本末倒置,以此繁华的表象背后暗藏汹涌,各种伪君子,唯利是图,坑蒙拐骗,素质低下,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戏剧轮番上演,社会物质财富尽管增加了不少,人们的幸福感却没有跟上去。
纵观历史,人民幸福感最强的时候都是文化最繁荣的时候。中国真正的衰落为什么是从明朝算起?就因为明朝不重先秦经典原著的传承,明末著名学者顾炎武对明朝科举制有过这样的评价:“八股盛而《六经》微。”又道:“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往本质上说,秦朝的焚书和八股取士都是不准人读最经典的原著,加强思想控制,限制人们去接触中华文明的经典原著。经典原著退到幕后,本失而道离,心性不自由,人自然就没有创造。而与此同时,中华先秦经典原著又远播西方,西方人牢牢抓住此机会,从明朝中后期起,他们就逐渐超越了这个原本领先了世界几千年的文明古国。 王阳明先生道—— “天下所以不治,只因文盛实衰。入出己见。新奇相高,以眩俗取誉。徒以乱天下之聪明,涂天下之耳目。使天下靡然争务修饰文词,以求知于世。而不复知有敦本尚实,反朴还淳之行。是皆著述者有以启之。” 又道:“因时致治,不能如三王之一本于道,而以功利之心行之,即是伯(即“霸”)者以下事业。后世儒者,许多讲来讲去,只是讲得个伯术。”
虚文胜而实行衰,人人功利心泛滥,其背景是重视经典原著传承精神的丧失,人们没有了立起生命成德之根的核心途径,自然只知道搞一些表面末节。重虚的,远胜过重实的。原著真典被雪藏,取而代之的事徒有其表妄解类,修饰类,逞术类的虚文大兴,或是干脆彻底唯物主义,生命直接堕落到了只追求现实功用,眼前好处,看得见的利益,把精致利己主义当成了信仰之低级境界。到此时,人跟一般动物就几乎没有了什么大的区别。

文史常识
积沙成塔0u3svg2023-07-27 18:23:47
0000国学文化常识大全,长知识了!
我好爱你我爱你2023-08-09 11:03:00
0000《资治通鉴》264:选拔与考核,人治与法制,怎么做? 来看看古人们怎么聊的
紫网2023-10-13 17:29:330000什么是无道之表象?失道之人都有哪些行为表征?道德经中有答案
世上有两种人:一种得道之人,一种尚未得道之人;一种有道之人,一种失道之人。有道之人的外在思想行为,拥有其独特的表征、特征,迥异于普通人。失道之人,也就是无道之人、尚未得道之人,也有其独特的外在思想行为特征。失道之人拥有什么样的思想行为表征呢?道德经第二十四章便是论述了无道之征。尚未得道之人、无道之人,大多都会拥有这些共同的思想行为特征表现。紫网2023-10-14 15:44:070000《素书》10句名言,饱含处世智慧,不愧为千古奇书!
《素书》,相传是秦朝末年的黄石公所著,是古代的一部奇书、天书,之所以叫“素”,就是因为其中讲的都是简单朴素的道理,虽然道理简单,但只有根据实际情况随机应变,才能获得成功。相传张良才刺杀秦始皇失败后,遇到了黄石公,经过三番五次的考验,黄石公觉得张良“孺子可教”,就把这部《素书》传给了他。从此以后,张良勤读此书,运用此书所讲的原则和道理,帮助刘邦打败项羽,统一天下,成为汉朝的开国元勋。一声佛号一声心2023-07-28 16:31:20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