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灵魂有四大理论体系:一是精神,二是意识,三是灵魂,四是心
关于人类的精神世界,有四大理论体系:一是精神,二是意识,三是灵魂,四是心。
它们都是关于人类灵魂意识的各自独立的思想理论体系。
这就好比“土豆”这一现实物件,“人类的精神”也是一个独立的物件,只不过它是无形无质的,不能用眼睛直接分辨。
土豆这个物件拥有很多个名字,世界上有多少种语言体系,它就会拥有多少个名字。单单只是中文它就至少拥有两个名字——土豆和马铃薯。虽然名字毫不相干,但是它们确实是指向同一个物件。

人类的精神意志,就像“土豆”这个物件一样,它也拥有很多个名称,进而形成很多个独立的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
比如“精神”一词,就代表了“人类精神”的一套独立的理论体系。
“意识”一词,也代表了“人类精神”的一套独立的理论体系。
“灵魂”一词,也代表了“人类精神”的另一套独立的理论体系。
“心灵”一词,也代表了“人类精神”的又一套独立的理论体系。
它们都并行不悖。谁都有各自的一套还算完整的理论体系,彼此毫不相干。
只是在现实中,人们往往很容易就会把它们完全混淆在一起。因为它们本来就都是指向同一个物件——心,也就是人类的精神。
人们不理解、混淆的原因还有一个,那就是这些独立的理论体系都不够完善,都不能完全破解人类精神的秘密,都还有很多未知的领域没有破解。人们理解接受起来自然会很困难。

于是很多人就开始把它们完全揉和在了一起,取长补短,以求对人类精神能够拥有一个更加深入全面的认识。
本文主要是想说明:当你听到或看到这些词语时,要心里明白它们其实指的都是同一个事物。比如:精神、意识、灵魂、心灵、心、心理、内心、内在等。
它们都是不同的人,为了更加准确地认识人类的精神而创立的不同理论体系。
只是关于“人类精神”的认知到了一定深度,大家都无法再继续进行下去而已。
即使极个别人想通透了,他可能也无法用准确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比如释迦牟尼、达摩等。达摩创立的禅宗好像就是不传文字,六祖慧能更是连大字都不识一个。
他们所掌握的关于人类精神的知识,在现实中都是从未出现过的,全凭他们自己命名。
这就像宇宙又发现了一颗新的星晨,大家都抢着命名一样。只是星辰好记好认,关于精神领域的命名,即使有了名字,大家还是无法理解、接受和掌握。

精神领域的名词大多都没有准确的内涵与外延。全凭自己摸索和理解。
什么是精神体系?
世界分为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精神一词与物质一词相对应,一个是无形的,一个是有形的。它们共同组成了完整的现实世界。这是一套完整而又独立的理论体系。
于是在精神领域,在此理论框架下,人类的精神就可以不断地完善丰富起来。
个人有个人英雄主义精神、有牺牲精神、尚法精神、尊老爱幼精神、诚实守信精神;
集体有集体英雄主义精神,还有民族精神、团队精神、国家精神、环保精神等。
人的每一种行为,都可以对应出一种精神。
有精神就可以事半功倍,就可以增加成功的可能;
缺少精神就会增加失败的风险。
这是一种发展不久而又较为笼统的理论体系。
精神体系,就是以人类外在的行为为标准,提炼出人类生存所需的各种内在精神。
它是以结果为导向,来论述人类的精神价值所在。

什么是意识体系?
有意识方为人,人只要处于清醒的状态,就会有意识。
对于人类自身,有视觉意识、听觉意识、味觉意识、嗅觉意识、触觉意识。还有主观意识、潜意识,以及五感六识眼耳鼻舌身意等,都是人的意识。
“意识”是一种关于人类精神的极为完善的科学体系。它是一种从极细微处出发、从一个人的具体情况出发的理论体系。
无论人类的精神意识有多么复杂多变,它最终都会完全地具现在每一个人的身上。
因此研究人类的精神意识,只要从一个人开始就可以了。这叫以小见大,一叶知秋,窥一斑而知全豹。
关于意识的理论体系,就是从最小处着眼。因此人们对于意识一词的接受度极为广泛。这一理论体系很贴近生活。
意识体系,就是从人类自身个体出发,归纳出人类产生精神意识的源头,分门别类、按部就班,进而发散至人类的所有行为、行动。
“精神”从大处开始言说,“意识”从小处开始论述。它们都在破解人类精神的秘密。

什么是灵魂体系?
人不可能没有灵魂地活着。灵魂是人类不可或缺的部分。它的论述角度与众不同。
灵魂体系是一种抽象化的论述,是从整体的角度、宏观的角度来论述人类的精神意识,并且它还带有拟人化的特点。
也因为它是从整体的角度论述精神,所以人类的精神才会有了鬼魂这种具体化的形象。
要想对人类精神有一个整体认知与把握,就离不开“灵魂”体系。
人类拥有肉体和灵魂。灵魂分为魂和魄。魂又分三魂。魄又分七魄。
也因为它是抽象而又整体化地论述人类的精神,所以这就难免造成了该理论体系与现实的脱节。
该理论一诞生就无法再原原本本地安装回人类身上。只能游离于人类精神意识的边缘,格格不入。
但是灵魂体系,确实也是在论述人类的精神,而且是从上帝的视角来论述。

什么是心灵体系?
心是从现实的角度、从实践的角度,从民间兴起的一种有关于人类精神的理论体系。
这套理论最全面、也最杂乱。西方人叫它心理,所以有西方心理学。
老百姓天天都能感受到它、运用它,所以叫它心里或内心。
人的精神在民间的完整叫法,就是头脑和心里。做人不仅要有头脑,还要有心眼。
头脑要灵,心眼要活。人的精神不能死板,又不知变通。
头脑,就是脑子、脑袋、思想、认知等。
心里,就是内心,内在,心理、心灵、心性等。
王阳明“知行合一”理论的核心就是: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这句话的核心就只有两个字:心和意。心,就是指心里;意,就是指脑子、思想。
心与意,或者说心里与头脑,或者说魂与魄,它们两两组合在一起就都是人类精神的全貌。

所以西方心理学只是研究了人类精神的一部分,再加上思想认知学才是人类精神的全貌。
关于人心的名词实在太多,这里也无法一一列举。关于心灵、心性等更没有准确的定义,人们只是觉着可以用就行了。
同样一个“心”字,普通人与王阳明、达摩、释迦牟尼等的理解与认识肯定是不一样的。
无论人心多么复杂难懂,一是一、二是二,当你搞清楚人心的来龙去脉,距离认清它还会远吗?
圣人能够认清人心、把握万事万物的本质,可能也不过就是能够一步一步的搞清事物的来龙去脉而已。
精神、意识、灵魂、心灵,虽然都是指人类的精神,但是你如果不能区分这些理论的侧重方向与差别,你对于人心的认识就可能会越来越迷糊。
总之,关于人类的灵魂,人类已经创造出了四大理论体系:一是精神,二是意识,三是灵魂,四是心灵。
几大理论并行,这是好事,也是坏事。好就好在多了很多前人的经验心得,坏就坏在它把认知搞得更加复杂混乱。

其实这四大理论体系都不完善,它们各有侧重,虽有重叠,但并不冲突。
事实上,把这四种理论体系全部相加在一起,才只是人类精神世界的一部分。利用它们并不能轻易破解人类精神的奥秘。
因为我们所知虽多,但是未知更多更大。
人心不可尽言,就像言语道断。
关注我,或许你就可以从中看到人类精神的全貌。也就是人类灵魂的全貌。凭此你就可以找到修持己心的方法。
农村老话:“不怕有蛇进家门,就怕香椿高于房”何意?香椿是啥?
俗话,顾名思义,指的是那些通俗易懂、言简意赅、在坊间广为流传的话语。有很多俗话,是经过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口口相传,流传至今的。可以说,俗话是人们智慧的结晶。除此之外,很多俗话是取材于生活、作用于生活,涉及的范围和领域,极为广泛,对人们的衣食住行、生产生活等等,起到了一定的指导意义,例如今天要讲的这句俗话——“不怕有蛇进家门,就怕香椿高于房”,这句何意?有没有道理呢?8385282962023-07-28 09:56:13
0001农村俗话“出门遇4事,必定有横财”!究竟是哪4件事?
村民为了多赚钱,就会到大城市去打工,当村民背起行囊出门时,如果碰到这4件事,心里就会高兴,还觉得自己会发大财。在农村民间有这样一句俗话:“出门遇4事,必定有横财”,那在民间到底是指哪4件事?有什么讲究和说法吗。第一件事:遇到喜鹊。自古以来,喜鹊是美好的象征,喜鹊的叫声悠美动听,给人喜庆的预示,所以,在古代,如果有喜鹊上门,那这家人将有喜事发生,升官发财指日可待。第二件事:遇到棺材。鸿雁深蓝2024-02-24 15:06:42
0000《增广贤文》10句格言,胜读十年书!
一、不求金玉重重贵,但愿儿孙个个贤点评:做父母的,不管事业做得多么大,挣了多少钱,如果没有教育好孩子,养出来一个败家子,下半辈子就惨了。所以古人说:积金以遗子孙,子孙未必守;积书遗子孙,子孙未必读;积阴德于冥冥中,以子孙长久之计。二、伤人一语,利如刀割点评: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半句六月寒。一句伤害人心的话,就好像一把锋利的刀子,直接砍在人的心上,让人痛苦不堪,杀人于无形。紫网2023-10-15 09:11:250000“满堂花醉三千客”的背后,是无处话凄凉
一千多年前。一个和尚得得地走在大道上,大口吃着果子,颇是潇洒。行人诧异私语,可这和尚漠然置之,自顾自大步离去。仿佛间,那个“为性率达,不拘小检”让“修行者颇疑之”的鸠摩罗什重现。夕阳下,熠熠光辉勾勒出他身形,似已是凌空虚度,羽化登仙。他施施然走远。这一生他以笔作剑,剑寒十四州,圆满了他深藏的傲气。壹公元838年,姜德隐七岁。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