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赵嘏的一首思乡七律,全诗意境深远,颔联更是千古名句
唐文宗大和六年,唐代诗人赵嘏举进士不第,寓居长安。诗人独在异乡,见深秋凄凉景象,顿生怀乡思归之情,创作了这首七律。
这首诗中的“长笛一声人倚楼”,连杜牧读后也赞叹不已,直称其为“赵倚楼”。
此诗通过诗人望中的见闻,描写了深秋拂晓的长安景色,写尽秋日之美,也道尽了思乡之愁。

《长安晚秋》
赵嘏〔唐代〕
云雾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这首诗的大意是:
拂晓的云与雾气攀在漫天游动,楼台殿阁高高耸立触天空。
残星点点大雁南飞越关塞,悠扬笛声里我只身倚楼中,
艳萦的菊花静静地吐芳幽,红红的莲花落瓣忧心忡忡。
可惜鲈鱼正美回也回不去,头戴楚冠学着囚徒把数充。

赵嘏,字承佑,楚州山阳人,唐代诗人。颇有诗名,尤工七言律诗,清圆熟练,律切工稳。《全唐诗》称其“为诗赡美,多兴味”。
这首诗通过诗人望中的所见,写秋风中夜间长安景象,并寄离着诗人思乡的深远情怀。
首联即点题。在一个深秋的拂晓,诗人凭高而望,眼前凄冷清凉的云雾缓缓飘游,全城的宫观楼阁都在脚下浮动,景象迷蒙而壮阔。
“凄清”二字,既属客观,亦属主观,秋意的清冷,实衬心境的凄凉。正是这两个字,为全诗定下了基调。
颔联写得极妙。这两句,仿佛使读者看见拂晓时候天空稀疏的残星和飞越关塞的大雁,又看见诗人正倚高楼听长笛的孤寂的身影。
“残星几点”是目见,“长笛一声”是耳闻:“雁横塞”取动势,“人倚楼”取静态。景物描写见闻动静的安排,颇见匠心。寥落的残星,南归的雁阵,这是秋夜将晓时天空中最具特征的景象;高楼笛声又为之作了饶有情韵的烘托。

颈联仍是“望”中之景物:篱边半开的菊花寂静无声,水边开放着的莲花凋谢了,花瓣纷纷坠落,使人感到寂寞愁闷。
这联对仗工整。菊花、红莲本是无情之物,诗人运用拟人手法,将菊花和红莲人格化了。篱菊的寂静之感,乃是诗人自己身居异乡为官而感到寂寞;红莲的愁闷,乃是诗人自己愁闷而假红莲述之。
末联则抒写胸怀,表示诗人毅然归去的决心。诗人说:家乡鲈鱼的风味此时正美,我不回去享用,却囚徒也似的留在这是非之地的京城,所为何来!
“鲈鱼正美”,用西晋张翰事,表示故园之情和退隐之思;下句用春秋钟仪事,“戴南冠学楚囚”而曰“空”,是痛言自己留居长安之无谓与归隐之不宜迟。

这首诗中的景物不仅有广狭、远近、高低之分,而且体现了天色随时间推移由暗而明的变化。以秋日典型形象入诗,以拂曙凄清气氛的渲染、高楼笛韵的烘托、思归典故的运用,使得全诗意境深远而和谐,风格峻峭而清新。
杜甫五律《瀼西寒望》读记
杜甫五律《瀼西寒望》读记(小河西)瀼西寒望水色含群动,朝光切太虚。年侵频怅望,兴远一萧疏。猿挂时相学,鸥行炯自如。瞿唐春欲至,定卜瀼西居。元旦诗词||共庆春来喜气旋,更新万象暖阳还。
走进诗摘词选,品味诗意人生元旦光阴荏苒,季节更替不知不觉之间又是一年的元旦到来街上张灯结彩到处洋溢着喜庆、祥和的节日气氛值此辞旧迎新之际诗摘词选微台特推出吟诵元旦诗词专辑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诗人笔下元旦的节日韵味吧元旦诗词新年快乐新年快乐(藏头诗)作者/王曰敏新元伊始健康人,年跃蛟龙福至身。快马加鞭圆绮梦,乐施善举喜迎春。元旦抒怀作者/聂坤诗摘词选2024-02-10 10:10:01
0000岑参七律《赴嘉州过城固县寻永安超禅师房》读记
岑参七律《赴嘉州过城固县寻永安超禅师房》读记(小河西)赴嘉州过城固县寻永安超禅师房满寺枇杷冬着花,老僧相见具袈裟。汉王城北雪初霁,韩信坛西日欲斜。门外不须催五马,林中且听演三车。岂料巴川多胜事,为君书此报京华。0000王绩醉酒后写下的一首小诗,淳朴直率,真挚而疏放,颇有魏晋高风
“倚炉便得睡,横瓮足堪眠。”,说起隋末唐初的王绩,这个被称为“斗酒学士”的诗人,似乎就绕不开一个“酒”字。贞观初期,王绩听说太乐署史焦革善酿酒,于是自求任太乐丞。后因焦氏夫妇相继去世,无人供应好酒,于是弃官还乡。回到东皋后,王绩把焦革制酒的方法撰为《酒经》一卷;又收集杜康、仪狄等善于酿酒者的经验,写成《酒谱》一卷。云端书馆2024-03-05 10:07:47
0000杜甫五律《东屯北崦》读记
杜甫五律《东屯北崦》读记(小河西)东屯北崦盗贼浮生困,诛求异俗贫。空村惟见鸟,落日未逢人。步壑风吹面,看松露滴身。远山回白首,战地有黄尘。此诗作于大历二年(767),时杜甫居夔州东屯。东屯:夔州地名。详见《杜甫五律<自瀼西荆扉且移居东屯茅屋四首>读记》。